FHD单层膜式柔性浮顶操作使用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3
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仪表控制系统操作规程1.1 DCS概述本装置工艺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产品质量要求高,生产必须达到平稳、安全、长周期操作。
因此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和三重冗余的紧急停车系统(ESD),通过DCS 对工艺过程进行集中控制、监测、记录和报警,并且在DCS 系统上设置了网络接口。
装置的主要操作参数均引入控制室,由DCS进行实时控制,完成数据采集、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安全报警等系统功能,对影响装置正常操作或产品质量的工艺参数在中央控制室内均设置越线报警。
装置DCS(Distrubuted Control System)系统完成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实现集中控制,统一管理。
该DCS系统采用横河-西仪公司CENTUM CS-3000技术,包括6个操作站,1个工程师站,2个灯屏操作台用于安装报警灯屏,多个I/O 机柜及端子柜、安全栅柜。
凡控制回路所属控制器,I/O卡,各机柜电源,通讯卡,接口及通讯电缆均为冗余配置。
电源采用不间断电源装置(UPS)供电,容量为30KV A,UPS输出380V AC三相四线制,后备时间为30分钟。
为了尽可能地发挥DCS的优势,同时又考虑装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将装置中所有的重要参数均送入DCS进行控制指示,记录,报警。
1.2 主要工艺操作仪表逻辑控制说明及工艺控制流程图(PID)本装置控制回路160个,温度检测回路480个,模拟输入检测回路260个,脉冲量测量点10个,开关量输入点250个,开关量输出点20个。
1.2.1本装置的以单回路PID调节为主,对工艺操作上的重要参数采用复杂控制,为确保装置可靠,安全运行,对装置联锁系统及机组联锁系统采用三重冗余的紧急停车系统来实现。
1.2.2对于机泵、压缩机等转动设备,将其状态信号,公共报警,公共停机信号直接引入DCS进行指示、报警。
1.2.3对于进出装置的原料和产品以及循环水,净化风,非净化风,燃料气等均设有原料指示和累计。
低温柔性操作规程
1.低温环境选择和准备
1.1确定使用区域,确保低温容器和设备与其他设备和物品保持良好的距离。
1.2清洁操作区域,保持干燥和无杂物,以确保冷却介质不受污染。
1.3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以避免低温介质积聚并导致安全隐患。
2.低温设备和工具的准备
2.1检查低温设备和工具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
2.2检查低温设备和工具的温度控制系统,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2.3检查和确认低温容器的密封性,以防止低温介质的泄漏和浪费。
3.低温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3.2戴上适当的低温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3.3会议前与操作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任务目标和各自的职责。
4.低温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1在低温介质中工作时,要小心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低温烫伤。
4.2避免过度震动、碰撞或冲击低温器具,以防止设备损坏和液体泄漏。
4.3低温容器和设备移动时,要小心操作,确保稳定并避免翻倒或倾斜。
4.4注意低温介质的放置位置,确保其远离易燃物和易爆物,以防发
生危险事故。
4.5使用低温设备和工具时,要按照说明书和操作指引进行操作,遵
循安全规定和程序。
5.低温操作后的清理和维护
5.1低温操作结束后,关闭低温设备和工具,并清洁操作区域。
5.2检查和维护低温设备和工具,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5.3存储和维护低温介质,确保其质量和保存期限,避免过期或变质。
5.4定期对低温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和更新,以确保其与最新的安全要
求和实践相符。
FC FC系列系列系列智能智能智能差压差压差压//压力压力//液位变送器使用说明书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兰州炼油厂仪表厂引进日本富士电机技术目录1.概述-------------------------------22.工作原理------------------------------23.功能参数------------------------------34.技术指标------------------------------45.安装--------------------------------46.蒸汽的测量-----------------------------67.液体的测量-----------------------------68.操作说明------------------------------89.规格选型表-----------------------------111.概述FC系列浮动膜盒电容式压力变送器可以用来测量各种流体的差压、液面或压力等,并将被测量转换为DC 4~20mA电流和HART信号输出。
在差压变送器检测部件内,有一个能将被测差压的变化量转换为静电容量变化的简单机构,因而使变送器体积小、重量轻,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变送器的调零、调量程、调阻尼和输出检验按钮都设置在传送部件正面面板上,调整和使用都十分容易,或用Rosemount268通讯器调整。
在使用变送器前,必须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只有完全理解变送器的性能,才能在实际使用中充分发挥它的特长。
2.工作原理图1是FC系列差压变送器的原理方框图,输入差压的变化在检测部件内被转换为静电容量的变化,这个变化通过传送部件的运算放大后,输出与被测差压成线性的直流电流信号。
检测单元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被测差压通过导压管进入变送器的高低压室。
当检测部件两侧的高低压室充满流体时,在高压侧与低压侧之间就有一个压力差通过隔离膜片和充灌液作用到测量膜片和浮动膜片上,随着外加差压的变化,测量膜片产生与差压成比例的微小位移。
1.锚缆机操作规程----------------------------------------------------------------4 2.首尖舱污水遥控排水系统操作规程-----------------------------------------6 3.压载控制台操作规程-----------------------------------------------------------74. 货舱进水检测装置操作规程--------------------------------------------------95. 货舱污水处理操作规程--------------------------------------------------------116.报警监视系统操作规程--------------------------------------------------------127. 和面机/电炒锅操作规程------------------------------------------------------ 148. 电灶的使用与保养--------------------------------------------------------------159.粉碎机操作规程-----------------------------------------------------------------1610.烤箱的操作规程-----------------------------------------------------------------1711. 蒸馒头/蒸饭机的操作规程------------------------------------------------------1812. 货舱作业的安全规定----------------------------------------------------------1913. 甲板作业的安全规定---------------------------------------------------------2014. 开关舱作业的安全规定------------------------------------------------------2115. 系解缆作业的安全规定------------------------------------------------------2216. 舷外、水上作业的安全规定------------------------------------------------2417. AIS操作规程-------------------------------------------------------------------2518. C站操作规程-----------------------------------------------------------------2719. EPIRB 操作规程---------------------------------------------------------------2820. F站操作规程-----------------------------------------------------------------2921. GPS NAVIGATOR操作规程--------------------------------------------------3022. NAVTEX 操作规程-------------------------------------------------------------3323. NBDP 操作规程----------------------------------------------------------------3424. VDR 操作规程------------------------------------------------------------------3625. VHF 操作规程------------------------------------------------------------------3726. 电子海图操作规程------------------------------------------------------------3827. 雷达使用操作规程------------------------------------------------------------3928. 气象传真机操作规程---------------------------------------------------------4429. 自动舵操作规程---------------------------------------------------------------4730. 驾机联系制度------------------------------------------------------------------4831. 驾驶台规则---------------------------------------------------------------------5132. EEBD 操作规程----------------------------------------------------------------5233. 火警控制面板操作规程-----------------------------------------------------5334. 机舱大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操作规程-----------------------------------5435. 机舱水雾灭火系统操作规程-----------------------------------------------5536. 救生筏释放程序--------------------------------------------------------------5637. 救生艇操作规程--------------------------------------------------------------5738. 消防员装备操作规程--------------------------------------------------------5839. 机炉舱规则--------------------------------------------------------------------6040. 机舱值班制度-----------------------------------------------------------------6241. 检修作业注意事项-----------------------------------------------------------6642. 主机操作规程-----------------------------------------------------------------6743. 副机操作规程-----------------------------------------------------------------6944. 燃油锅炉操作规程-----------------------------------------------------------7045. 主空压机操作规程-----------------------------------------------------------7246. 空调装置操作规程-----------------------------------------------------------7347.燃油分油机操作规程--------------------------------------------------------7448. 滑油分油机操作规程--------------------------------------------------------7549. 主机滑油泵操作规程--------------------------------------------------------7650. 主机缸套水泵操作规程-----------------------------------------------------7751. 主海水泵操作规程-----------------------------------------------------------7852. 重油驳运泵操作规程--------------------------------------------------------7953. 造水机操作规程--------------------------------------------------------------8054. 油水分离器操作规程--------------------------------------------------------8155.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操作规程-----------------------------------------------8256. 应急发电机操作规程--------------------------------------------------------8357. 应急救火泵操作规程--------------------------------------------------------8458. 应急空压机操作规程--------------------------------------------------------8559. 冰机操作规程-----------------------------------------------------------------8660. 焚烧炉操作规程--------------------------------------------------------------8764. 主配电板操作规程-----------------------------------------------------------8865. 应急配电板操作规程--------------------------------------------------------89 63. 压载泵操作规程--------------------------------------------------------------90目录64. 消防通用泵操作规程---------------------------------------------------------9165. 污水泵操作规程---------------------------------------------------------------9266. 机舱电力中断应急操作------------------------------------------------------9367. 触电的预防和急救------------------------------------------------------------9568. 总用电瓶及充放电板操作规程---------------------------------------------9669. 机舱报警检测系统操作规程------------------------------------------------9770. 机舱局部灭火系统操作规程------------------------------------------------9871. 机舱水雾灭火系统高压泵操作规程---------------------------------------9972. 主机机侧应急操作规程------------------------------------------------------10073. 主机盘车机操作规程---------------------------------------------------------10174. 饮水消毒柜操作规程---------------------------------------------------------10275. 砂轮机操作规程---------------------------------------------------------------10376. 气焊作业安全规定------------------------------------------------------------10477. 电焊作业安全规定------------------------------------------------------------10578. 车床作业安全规定----------------------------------------------------------10679. 救生艇机操作规程------------------------------------------------------------10780. 油渣泵操作规程---------------------------------------------------------------10881. 钻床作业操作规程------------------------------------------------------------10982. 火警T1016控制面板操作规程---------------------------------------------11083. 舵机操作规程------------------------------------------------------------------112锚缆机操作规程O P E R A T I O N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F O R M O O R I N G W I N C H&W I N D L A S S 一、绞缆机操作的注意事项1)操作前必须要检查以下事项:●离合器的位置,齿轮箱上档位杆的位置,传感器上的指示灯,●检查刹车杆及刹车带是否完好,工作是否正常,●缆绳的出绳方向是否与刹车带底部连接块侧一致,●检查滚筒转动方向是否与操作杆指令方向一致,●检查所有的油脂润滑点,油位是否符合要求。
FHD除盐水箱单层膜式柔性浮顶性能说明在液体贮存设备中,为防止和减少汽液两相界面发生两相物质交换,防止液体的挥发损失,常常在贮存设备内部安装一所谓“浮顶”装置浮于液体表面,使汽液两相介质隔离,从而达到阻止和减少两相介质交换的目的。
单层膜式柔性浮顶是由一层单体膜组成,此膜质材料为一种抗水汽渗透能力强、密度小、耐腐蚀性强、不透气、延展性好、回弹性好的有机高分子PE复合材料。
该浮顶具有覆盖效率高、安装方便、免维护、使用寿命长、对设备形状及结构适应性强、价格低廉等特点。
该浮顶适合于大型除盐水箱、凝结水箱、浓酸槽、浓碱槽中液体的覆盖。
单层膜式柔性浮顶概述及特点◆膜材质性能优异该材料密度低,延展性好,回弹性好,湿阻因子μ值大于4000,具有优异的抗水汽渗透能力,热传导系数低,耐温范围广(-30℃~110℃),有卓越的耐天候、耐酸碱、40年不老化、不变形、免维护等特性。
膜材料为一种有机高分子PE复合材料,材料性能稳定,在水、酸、碱等介质中不会存在溶解或小分子析出现象,非常适合用于液体(水、酸、碱)贮存设备的液面覆盖材料。
◆覆盖效率高、适应性强单层膜式柔性浮顶制作时,使得膜面积比贮存设备内液体表面积略大,浮顶四周同贮存设备内壁相接触部分的柔性膜本体。
当设备内液面发生变化时,柔性膜本体可以随之发生改变,并保持与设备内壁的良好接触,以增强浮顶的覆盖性,浮顶的实际覆盖效率可达到99.8%以上,对于表面加工不规则的贮存设备,或采用搭焊方式加工的大型贮罐,柔性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随液面的形状发生改变,达到良好的密封状态。
膜体柔软,延展性好,当液面上下波动时,既能保证膜与内壁的良好接触,又不会与设备内壁发生摩擦,不会损坏贮存设备内表面的涂层或防腐层。
单层膜式柔性浮顶对设备形状及结构适应性强,它不仅适用于目前广泛应用的直立式圆柱型罐体,而且对卧式圆柱型、球型、方型等各种不同形状的液体贮存设备同样适用。
目前该浮顶已在火电厂除盐水贮存设备(直立式圆柱型)、浓酸槽(卧式圆柱型)、浓碱槽(卧式圆柱型)上进行了应用。
高效气浮设备操作说明书宜兴市水立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一、概述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固液分离技术是关键项目,对于比重接近于水的微小悬浮物的去除,气浮分离技术是最有效的方法。
YW型系列组合气浮,是在吸收了国内外各种气浮设备的优点的基础,研究成功的一种组合式高效共聚气浮。
该气浮设备具有设备占地小,耗电少,固液分离效率高,易于管理等优点。
二、工作原理溶气泵溶气罐空压机气浮机气浮主要起固液分离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SS)、油污、色度,同时可以降低COD、BOD等污染物,主要利用溶气系统产生的溶气水中的微气泡,与水中的悬浮物絮体碰撞粘合在一起,形成“微小气泡—悬浮物复合体”,该“微气泡—悬浮物复合体”逐渐共聚,体积变大,形成比重小于1的“气泡—悬浮物复合体”。
溶气水在0.3-0.5MPa 的工作压力的情况下,使空气最大限度地溶入水中,通过减压释放,形成直径在20μm-30μm左右的微小气泡。
在废水中加入絮凝剂PAC或PAM(PAC为20-50mg/L,PAM为PAC的1/10左右),经过5min的有效絮凝反应(其时间、药量和絮凝效果须由实验测定),进入接触区。
在接触区内,微气泡与废水中絮体相互粘合,一起进入分离区,在气泡浮力的作用下,絮体与气泡一起上升至液面,形成浮渣,浮渣由刮渣机刮至污泥区。
下层的清水通过集水管排出。
处理后,清水一部分回流,供溶气系统使用,另一部分则排放。
三、产品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1、产品型号:YW型组合式气浮设备技术参数表:注:表中设备溶气水回流比按30%考虑。
水力表面负荷3~5m3/m2h 停留时间:15~30min。
工业废水的溶气水回流比、表面负荷及停留时间应按照水质相应调整。
四、应用范围气浮作为水处理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SS 处理系统中。
本设备适应于:1、造纸白水纸浆回收及中回用2、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3、含油废水、油污分离4、制革废水杂质去除5、印染废水色度及杂质去除6、制药废水悬浮物和色度的去除7、各类生物处理后污泥、膜的固液分离五、设备的部件和安装1、安装A、设备起吊:本设备内壁有四块供起吊的孔板。
一、井田概况本区位于离石矿区南部,区内多呈中低山侵蚀地貌,地形复杂,切割强烈,基岩出露少,大部为黄土覆盖,植被稀少,地表水体不发育。
区内主要河流为南川河,属常年性水流,据1957、1958两年观测资料,流量为0.1~42.7m3/s,年平均流量0.07~0.5m3/s。
现流量有明显减小。
另外,区内尚家峪沟、白草沟、水峪沟、高家沟等较大沟谷,在夏秋两季也有微小溪流,流量一般10~20L/s。
春末冬初略有减小,唯在冰冻期间可致干枯,均属季节性水流。
二、含水层组的划分及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组的是以地下水、含水介质及其赋存特征和水动力条件来划分的。
(1)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区域内主要指奥陶系石灰岩地层。
含水层岩性为石灰岩、豹皮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各种岩性富水性不一。
岩溶裂隙主要发育在马家沟组顶部的石灰岩中,以溶洞、溶孔为主,溶洞直径约10~20cm,溶孔直径为1~5mm。
峰峰组地层岩溶发育相对较弱,特别是石膏层富水性最差。
在水平方向上,受区域构造控制,补给区富水性一般较差。
迳流区逐步加强,排泄区富水性最强。
根据离石矿区详查勘探区资料,当灰岩埋藏深度大于347m时,其裂隙及岩溶极不发育,钻进时水文状况基本无变化,说明不含水;当灰岩埋藏深度小于267m时,岩层裂隙及岩溶颇为发育,钻进时水位突降,冲洗液消耗量显著增大或完全漏失,说明含水性显著增强,深度越浅,此种现象越见明显。
总的来说,煤层在区内大部分面积由于埋藏较深,所以含水性很弱,甚至基本不含水,只有在浅部(浅于300m)含水性增强,单位涌水量为0.00076L/s〃m,渗透系数为0.0047m/d。
水位一般低于100m,标高<817~971m。
(2)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①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碎屑岩类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层组。
含水层由3层石灰岩组成,单层厚度0.5~15m,其富水性受构造、地形和补给条件制约,当位于断裂带附近且地形有利于地下水补给时富水性相对较好。
气浮设备操作维护手册宜兴市海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五月气浮设备操作说明1.运行前准备和检查:1.1检查进水泵、溶气泵、空压机的正常与否,马达的转向是否相符,油位是否正常等。
同时要检查刮渣机,作空车运行,检查其传动部份是否正常;牙箱油位不足时要加够;刮板是否灵活;行车速度是否正常;触点开关是否灵敏;电线的装放是否正常;1.2按要求配备好混凝剂,检查前方加药装置是否正常。
1.3检查各阀门的性能,压力表的是否正常。
1.4检查好释放器,保证其性能的完好及通畅性。
1.5启动进水泵,随后控制系统会同时开启溶气泵,打气至溶气罐,随后打到一定量后,进入释放器释放。
2.启动运行:2.1向溶气罐供气、送水。
控制好罐内水位在1/3~1/2高程处。
控制好罐内压力在0.4MPa处左右。
2.2启动气浮池进水泵,控制好送水量和混凝剂,絮凝剂的投加量。
2.3打开溶气罐的出水阀,控制好释气水量。
2.4控制好气浮池水位,不让其浮渣溢流出。
2.5待浮渣积到一定厚度时,适当提高浮渣液位,让浮渣稍微有些溢流时,启动刮渣机刮渣。
刮走一定渣后,停刮渣器,适当降些水位,再让其积渣到一定厚度,进行周期地刮渣。
3.运行中的管理3.1经常检查溶气罐水位压力,并随时控制调节好。
3.2经常观察分析气浮效果,检查调节好进水量和混凝剂,絮凝剂及投加量。
并及时作好药剂的溶解,备好药料。
3.3经常观察气浮池面的浮渣、水位、释放效果,作好浮渣的定时刮除和底部沉泥的定时排污。
3.4经常注意水泵,溶气泵的运行声响、机身振动、阀件密封、马达温度、润滑油位的检查。
异常时要作好处置或停机维修。
空压机要每班一次将气鼓的积水排尽。
3.5按规定作好机台运行、进出水量、水质、药剂投加使用量、溶气罐水位、压力、刮渣运行等的日志记录。
4.停机操作:4.1停溶气罐进水泵,关上泵的出水阀。
4.2停气浮池进水泵,关上出水阀,关上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投加阀。
4.3停刮渣机。
4.4等待一段时间使溶气罐放气降压到常压(如短时停机则不用降水泄压),注意降水泄压时不能通过溶气罐出水阀降水泄压,使空气直冲气浮池。
原油浮顶油罐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原油浮顶油罐操作,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原油浮顶油罐的操作人员,并且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原油浮顶油罐操作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具备相关操作证书。
第四条全体操作人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第一,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2.纪律严明,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保持环境整洁,设备清洁,操作区域干净整齐。
4.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5.遵守操作程序,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流程。
6.做到知根知底,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要点。
第五条在执行操作任务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汇报并停止操作。
第二章操作规程第六条检查设备完整性1.操作人员在进入操作现场前,必须进行设备完整性检查,包括主泵、测温设备、警报装置等。
2.发现设备异常或损坏,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维修部门。
3.操作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第七条油罐槽内空气检查1.在对油罐槽进行操作前,必须进行空气检查。
2.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通风防护设备,并且在操作现场设置警告标识。
3.空气检查结果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第八条维护油罐槽内温度1.操作人员必须根据油罐槽内温度,合理控制操作流程。
2.在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降温或停止加热。
3.在操作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油罐槽内温度,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第九条油罐槽内油位控制1.操作人员必须根据油罐槽内油位的变化,合理控制操作流程。
2.在油位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排油或加油。
3.在操作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油罐槽内油位,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第十条油罐槽内压力控制1.操作人员必须根据油罐槽内压力变化,合理控制操作流程。
2.在压力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排气或增压。
3.在操作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油罐槽内压力,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第十一条紧急情况处理1.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FHD单层膜式柔性浮顶
使
用
说
明
书
靖江市新峰暖通设备厂
单层膜式柔性浮顶操作使用说明书
1. 描述:单层膜式浮顶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除盐水箱辅助产品,是覆盖球、钢性浮顶的更新换代产品。
具有直径无收缩确保水面覆盖率、重量轻、使用寿命长、无给水体产生二次污染的污染源及良好的性能与价格比。
其主要功能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除盐水中,减少除盐水的二次污染,保证补给水的给水品质。
2. 结构简介
单层膜式浮顶有下列部分组成(见图一)
a)单层膜式浮顶的周向支撑环组件由单层胶板(耐酸碱胶板)组成
b)PE下覆盖层
c)PE上覆盖加强层
3. 原理
柔性浮顶是依靠浮顶上的PE材料本身浮力将整个柔性浮顶托浮于水面,在水位和重力的作用下,浮顶作上下自由运动。
其密封依靠柔性浮顶四周的PE材料沿着水箱内壁上下运动,覆盖率的高低完全取决与水箱的椭圆度与水箱筒体的直线度。
4. 初始进水
4.1 底部进水的除盐水箱底部进水的除盐水箱在第一次进水时要严格控制进水的管道工速,初始进水的管道工速应小于0.3m/s, 以防止“水-气”猛力冲击浮顶,造成不该发生的损坏,随着水箱水位的不断上升,可以逐渐加大进水流量,当浮顶上浮1米时方可以采用正常管道工速进水。
图1中的H高度表示浮顶离水箱底部的距离为安全距离,只有水位到该部位时才能使用最大流速方式进水(管道工速应≤2m/s)
4.2 侧部进水的除盐水箱侧部进水的除盐水箱必须采用浮顶时,进水初始阶段应严格控制进水的流量,这是因为开始的水往往通过浮顶上的“泄水自密封袋”
的口上入流入水箱的,只有待水箱的浮顶的浮袋最下边缘超过进水口时才可以将进水的流量调到正常值。
见图2所示。
图2所示为浮顶的初始进水状况,此时水箱的进水口在浮顶上,进水时水将直接冲刷浮顶,水需要通过浮顶四周设置“泄水自密封袋”进入水箱,因此需要在开始进水时采用小流量进水方式进水,以免损坏浮顶。
待水箱的水位超过浮顶的浮块时可以加大进水流量并可以达到设计值。
(见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