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误差置信水平分层随机抽样
- 格式:ppt
- 大小:580.50 KB
- 文档页数:37
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它通过随机抽取样本来代表整体总体,从而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
在实际应用中,随机抽样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调查研究、市场调研、医学实验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随机抽样方法的定义、特点、常见类型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首先,随机抽样方法是指在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为样本的概率是相等的,
且相互独立。
这意味着每个个体都有被抽取为样本的机会,从而能够代表整体总体。
随机抽样方法的特点是能够减小抽样误差,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随机抽样方法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
机抽样等。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相互独立。
分层随机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在每一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随机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特征分成若干群,然后随机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
不同类型的随机抽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在应用随机抽样方法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抽样前需要对总体进行充
分的了解,包括总体特征、分布规律等。
其次,抽样时需要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避免抽样偏差。
最后,对于不同类型的随机抽样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选择最适合的抽样方法。
总之,随机抽样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代表总体,提高
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并注意抽样过程中的各项细节,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数据处理——分层随机抽样研究数据总体取自世界214个国家及地区10年间(2002至2011)的年度数据报告①,总体数量较大,条目繁多,指标横向差距明显;因此,在保证研究成果真实有效的前提下,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技术进行抽样,以期减少工作量,降低研究成本。
结合数据特征,按照国际标准以“各国及地区人均年收入的高低”为依据,可以将数据分为——High income: nonOECD 、High income: OECD 、Upper middle income 、Lower middle income 、Low income 共五层,分别记为1、2、3、4、5。
由于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网站,较为完整,各层抽样费用均可记为单位1,故可采用奈曼分配原则②确定样本总量n 和各层样本量n h ,具体方法如下:针对总体均值 Y ,要求 y st 在α=0.05的条件下绝对误差限d=6000,则根据奈曼分配原则有公式n =( W h S h h )^2V+1W h (S h h ^2)、n h =n ∗W h S hW h S h h 、V =d^2u α^2通过计算得出下表:表1 各国及地区人均GDP 调查样本总量和各层样本量的计算③则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有V =d^2u α^2 =600021.96=9371095.38 n =W h S h h 2V +1N W h (S h h ^2)=20310.7029371095.38+1214∗470328333.78≈36n 1=n ∗W 1S 1 W h S h h =36∗1984.9820310.70≈4n 2=n ∗W 2S 2 h h h =36∗4944.22≈9n 3=n ∗W 3S 3 W h S h h =36∗5736.6620310.70≈10n 4=n ∗W 4S 4 W h S h h =36∗3398.5920310.70≈6n 5=n ∗W 5S 5 h h h =36∗4246.25≈7可以确定:样本总量为36个,各层样本量分别为High income: nonOECD 3个、High income: OECD 9个、Low income 10个、Lower middle income 6个、Upper middle income 8个。
第2章2.1 解:()1 这种抽样方法是等概率的。
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1~64的这些单元中每一个单元被抽到的概率都是1100。
()2这种抽样方法不是等概率的。
利用这种方法,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1~35以及编号为64的这36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2100,而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36~63的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1100。
()3这种抽样方法是等概率的。
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20 000~21 000中的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11000,所以这种抽样是等概率的。
2.3 解:首先估计该市居民日用电量的95%的置信区间。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在大_y E y y -=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_Y 的195%α-=的置信区间为y z y z y y αα⎡⎡-+=-+⎣⎣。
而()21f V y S n-=中总体的方差2S 是未知的,用样本方差2s 来代替,置信区间为,y y ⎡⎤-+⎢⎥⎣⎦。
由题意知道,_29.5,206y s ==,而且样本量为300,50000n N ==,代入可以求得 _21130050000()2060.6825300f v y s n --==⨯=。
将它们代入上面的式子可得该市居民日用电量的95%置信区间为7.8808,11.1192⎡⎤⎣⎦。
下一步计算样本量。
绝对误差限d 和相对误差限r 的关系为_d rY =。
根据置信区间的求解方法可知____11P y Y r Y P αα⎫⎪⎧⎫-≤≥-⇒≤≥-⎨⎬⎩⎭根据正态分布的分位数可以知道1P Z αα⎫⎪⎪≤≥-⎬⎪⎪⎭,所以()2_2rY V y z α⎛⎫⎪= ⎪⎝⎭。
也就是2_2_222/221111r Y r Y S n N z S n N z αα⎡⎤⎛⎫⎢⎥⎛⎫⎪⎛⎫⎝⎭⎪⎢⎥-=⇒=+ ⎪ ⎪⎢⎥⎝⎭⎝⎭⎢⎥⎣⎦。
把_29.5,206,10%,50000y s r N ====代入上式可得,861.75862n =≈。
抽样方案设计解释1. 引言抽样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收集方法,它通过从总体中选择部分个体或单位来研究和推断总体的特征。
在科学研究、市场调研、社会调查等领域中,抽样方案的设计对于获得可靠的统计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步骤,并对常用的抽样方法进行解释和比较。
2. 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2.1 总体与样本在抽样方案设计中,总体(population)指的是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选择出来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总体的特征。
因此,样本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行性进行合理的设计。
2.2 抽样误差与置信水平抽样误差是指样本估计值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在抽样方案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样本容量和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来降低抽样误差。
置信水平是指抽样过程中希望样本估计值落在指定范围内的概率,常用的置信水平有95%和99%。
3. 抽样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抽样方案设计一般包括以下主要步骤:3.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设计抽样方案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某个总体的平均值,那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准确估计总体平均值的抽样方案。
3.2 确定总体和样本的定义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总体和样本的定义。
总体可以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某个公司的员工等,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
3.3 选择抽样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不同的抽样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4 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置信水平、抽样误差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
通常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样本估计值的稳定性越高。
3.5 进行抽样实施根据选择的抽样方法和确定的样本容量,进行抽样实施。
抽样方法的实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4. 常用的抽样方法解释和比较4.1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选择个体或单位作为样本。
1. 抽样调查广义的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 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根据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调查,获得有关总体目标量的了解。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看,抽取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随机抽样(非概率抽样);一类是随机抽样(概率抽样),狭义上的抽样就是随机抽样。
2. 随机抽样(概率抽样)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并依据样本观察值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取得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推断,从而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随机抽样的特点:1.所谓随机原则就是在抽取样本时排除主观上有意识地抽取调查单元,使每个单元都以一个事先已知的非零概率有机会被抽中。
2.每个单元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按照给定的入样概率通过一定的随机化程序进行抽样。
3.估计量不仅与样本单元的观测值有关,也与其入样概率有关。
随机抽样的主要优点是:随机抽样比非随机抽样更具有客观性,而且随机抽样可以依据调查结果计算抽样误差,从而得到对总体目标量进行推断的可靠程度。
3. 非随机抽样(非概率抽样)非随机抽样是相对于随机抽样而言的。
非随机抽样的共同特点是:抽取样本时,是依据主观判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或根据方便的原则进行。
⎪⎪⎪⎪⎪⎪⎪⎪⎩⎪⎪⎪⎪⎪⎪⎪⎪⎨⎧⎪⎪⎪⎪⎪⎪⎪⎩⎪⎪⎪⎪⎪⎪⎪⎨⎧⎪⎪⎩⎪⎪⎨⎧⎪⎪⎪⎪⎩⎪⎪⎪⎪⎨⎧滚雪球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便利抽样)随意调查非随机调查系统抽样不等概率抽样多阶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随机调查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统计调查(4. 抽样调查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调研问题——二、抽样调查设计(抽样设计、问卷设计)——三、实施调查过程——四、数据处理分析——五、撰写调查报告——六、总结评估5. 总体、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抽样框、样本(包含第十章抽样框误差定义)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组成这个总体的每个个别对象就称为总体单元或总体单位。
总体又有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之分。
目标总体就是抽样调查预先确定的所要认识的对象的全体,也就是从样本中得到信息对之进行说明的总体。
数据的误差与精度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各行各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济分析等领域,我们需要确保所采集和使用的数据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数据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对数据的误差和精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数据的误差来源数据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系统的固有缺陷或不完善而引起的,例如仪器的漂移、环境的影响、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
随机误差则是由一系列不可控因素引起的,例如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测量结果的波动等。
二、误差的分类与描述误差可以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误差分类包括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百分比误差。
绝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用来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可以反映测量结果的精度。
百分比误差是指相对误差乘以100%得到的值,常用于表示误差的百分比。
三、误差分析方法误差分析是对数据误差和精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1. 误差传递分析:通过分析每个测量步骤中的误差来源和传递关系,确定整个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产生机制,并计算其累积误差。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测量系统和多步骤的测量过程。
2. 统计分析:通过对多次重复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得到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置信区间等指标,从而评估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标准曲线法:通过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其吸光度或其他性质,构建标准曲线,从而通过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或其他性质,确定其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
四、提高数据精度的方法为了提高数据的精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优质仪器和设备:选择具有较高精度和准确度的仪器设备,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
2. 校正和校准:定期进行仪器的校正和校准,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并减小测量结果的偏差。
分层随机抽样概述什么是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是一种统计抽样方法,用于从总体中获取代表性样本。
在该方法中,总体被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可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从而使我们能够对总体进行合理的推断。
分层随机抽样的步骤分层随机抽样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分层因素:分层因素是根据总体的特征确定的。
例如,如果我们要进行人口调查,分层因素可能是年龄、性别、地域等。
2.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层次:根据分层因素,将总体分为不同的层次,并确保每个层次的特征尽可能的相似。
3.确定样本大小:根据研究目的和总体特征,确定每个层次的样本大小。
一般来说,样本大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4.随机抽取样本:在每个层次中,使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确保每个单位有相等的机会成为样本的一部分。
5.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抽样到的数据,并针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推断。
分层随机抽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内的特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分层随机抽样的优点分层随机抽样具有以下优点:1.代表性:分层随机抽样可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因为每个层次内的个体特征相似。
2.精确性:通过设定每个层次的样本大小,可以控制抽样误差,并使结果更加精确。
3.可比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可以使不同层次之间的比较更加可靠和有意义。
4.分层分析:分层随机抽样使得我们可以对不同层次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分层随机抽样的应用场景分层随机抽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调查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人口调查:在人口调查中,可以按照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对总体进行分层,并进行随机抽样。
2.市场调研:在市场调研中,可以按照消费者的特征进行分层,并抽取样本进行调查,以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偏好。
3.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中,可以按照学校的类型、年级等因素进行分层,并抽取样本进行调查,以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
4.医学研究:在医学研究中,可以按照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层,并进行随机抽样,以研究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一、引言滴定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在滴定分析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误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滴定分析中常见的误差来源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误差来源1. 仪器误差:包括滴定管刻度误差、电子天平的称量误差等。
为减小仪器误差,应选择精确度高的仪器,并进行仪器校准。
2. 操作误差:包括滴定剂的滴定速度、滴定终点的判断等。
为减小操作误差,应进行充分的训练,提高操作技巧。
3. 溶液制备误差:包括溶液的浓度准确度、溶液的保存条件等。
为减小溶液制备误差,应使用准确的仪器进行浓度测定,并注意溶液的保存条件。
三、数据处理方法1. 误差评估(1) 系统误差:通过重复滴定实验,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来评估系统误差的大小。
(2) 随机误差:通过重复滴定实验,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来评估随机误差的大小。
(3) 总误差:通过计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平方和开平方来评估总误差的大小。
2. 误差传递(1) 相对误差传递:根据误差传递公式,计算滴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2) 绝对误差传递:根据误差传递公式,计算滴定结果的绝对误差。
3. 数据处理(1) 置信区间:通过计算滴定结果的置信区间,评估滴定结果的可靠性。
(2) 显著性检验:通过进行显著性检验,判断滴定结果与理论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 相对标准偏差:通过计算滴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滴定结果的精密度。
四、数据处理示例假设进行了5次滴定实验,得到的滴定结果如下:实验1:10.12 mL实验2:10.15 mL实验3:10.13 mL实验4:10.11 mL实验5:10.14 mL1. 误差评估平均值:(10.12 + 10.15 + 10.13 + 10.11 + 10.14) / 5 = 10.13 mL标准偏差:√((10.12 - 10.13)² + (10.15 - 10.13)² + (10.13 - 10.13)² + (10.11 - 10.13)² + (10.14 - 10.13)²) / 4 = 0.015 mL相对标准偏差:0.015 mL / 10.13 mL × 100% = 0.148%2. 误差传递假设滴定液的浓度为0.1 mol/L,滴定液的体积为25 mL,被滴定溶液的体积为10 mL。
分层随机抽样的实施步骤1. 简介在统计学和市场调研中,分层随机抽样被广泛用于从一个大的总体中获取研究样本。
分层抽样可以确保在样本中包含各层次的代表性数据,从而增加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能力。
本文将介绍分层随机抽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步骤2.1 确定研究总体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总体范围和目标。
总体可以是人群、产品、服务或其他感兴趣的对象。
确定好研究总体有助于后续的分层和抽样设计。
2.2 确定抽样框架抽样框架是指列出总体中的各个层级或子群的清单,通常使用问卷、数据库或其他可靠的信息源来构建。
根据研究目标和总体特征,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的层级。
2.3 确定抽样层级和样本量根据总体的特征和研究目标,确定需要进行分层的层级。
每个层级中应包含相似的个体或单位。
确定每个层级的样本量时,需要考虑各层级的重要性和变异程度。
2.4 随机抽取样本在每个层级中进行随机抽样。
可以使用随机数生成器或其他随机化方法来确保抽样过程的随机性和公正性。
确保随机抽样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2.5 数据收集对抽取的样本进行数据收集。
可以使用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在线调查等方法,根据研究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式。
2.6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研究目标和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可以得出对总体的推论,从而进行研究结果的推广。
3. 注意事项3.1 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在进行分层抽样时,确保每个层级的样本都能很好地代表该层级的特征。
避免样本偏倚,应对每个层级设置适当的样本量,以反映总体的分布情况。
3.2 确保随机性和公平性在随机抽样过程中,应使用随机数生成器或其他随机化方法,确保抽样过程的随机性和公平性。
避免人为干扰和偏离抽样原则。
3.3 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能力分层随机抽样可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能力。
在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时,应合理使用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适当的权重调整和推断,从而得出对总体的有效推论。
调查精度的名词解释调查精度是指在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得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一致程度。
调查精度可以用来评估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于决策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调查误差调查误差是指调查结果与总体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调查误差包括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两种类型。
1.1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而引起的误差。
在进行调查时,往往无法对整个总体进行全面调查,而是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研究。
由于样本中的个体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总体,因此抽样误差会导致样本结果与总体结果之间存在差异。
抽样误差的大小取决于样本的选取方法、样本的大小和总体的特点。
当样本的选取方法合理、样本大小足够大并且与总体特点相似时,抽样误差通常较小。
1.2 非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是指除了抽样误差之外的其他误差源。
非抽样误差包括调查对象的选择偏倚、调查问卷设计缺陷、回答者回答不真实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非抽样误差的大小取决于调查方法和调查过程中的操作。
为减小非抽样误差,需要合理设计调查问卷,提供明确的调查指导,确保调查对象的随机选择,并鼓励回答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2. 调查精度的评估方法为了评估调查精度,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2.1 误差率误差率是指调查结果相对于总体真实值的偏差程度。
通常使用绝对误差率、相对误差率等形式进行度量和计算。
绝对误差率的计算方法是调查结果与总体真实值之间的差距除以总体真实值。
相对误差率则是绝对误差率除以总体真实值,并乘以100来表示百分比。
较低的误差率表示调查精度较高,较高的误差率则意味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2.2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指通过统计方法得出的调查结果的可信程度范围。
调查结果并非绝对准确,而是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置信区间可以用来描述调查结果的不确定性,给出一个范围来说明结果的可信度。
一般来说,置信区间以点估计为中心,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用一个上限和下限来描述调查结果。
置信区间越窄,说明调查结果越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