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讲学稿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新词。
2、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文学知识及了解文体特点。
3、理解概括每篇课文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树立自己的环保意识。
二、重点字词、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及课文的主旨、正确的环保理念。
三、教学设想采用“穿——梳——练——点”四个环节进行。
“穿”即教师穿本单元知识网络;“梳”即学生根据网络梳理本单元主要知识能力点;“练”即辅之以适当训练;“点”即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四、教学内容(一)导入。
(共3分钟)投影:投放几幅环境恶化的图片,激起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唤起他们爱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情感共鸣。
(二)教师穿双基网络(共3分钟)重点词语基础知识重点作家作品相关文体特点第二单元能理解概括每篇课文的主旨基本能力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三)学生梳理。
(共20分钟)1、应掌握的生字词(做到“三会”:会注音,会写,会用)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萧瑟.和煦.干涸.吞噬.Luǒ()露gē()壁滩pì()美众目睽睽.啮.齿jiān()默kuī()探 shòu()猎diāo()零2、作家作品。
熟记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文学常识及文体特色。
(1)《敬畏自然》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散文是它的笔法,它的思想内涵是理。
(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这种体材兼有新闻(真实)和文学(艺术加工)的特点。
作者是吴刚,其代表作是《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
(3)《旅鼠之谜》作者位梦华。
他1991年6月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
(4)《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5)《喂---出来》体材是科幻小说,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是日本(国)现代科幻小说家。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1c) 课型:新授课主备:陆廷叶复备:八年级英语组一、学习目标:1.熟记page18的单词,<UFO barber ,barber shop , bathroom ,bedroom ,kitchen , get out > 2、掌握过去进行时态和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二、预习目标:1、根据音标学习page18的单词,做到“四会”。
2、预习课文。
三、预习检测(一)翻译词组:1、睡过头sleeping 2、get the shower 3、理发4、在图书馆前面5、in the bathroom6、在…前面(二)根据要求写词:1、Sleep(现在分词)2、make(现在分词)3、cut(现在分词)4、take(过去式)5、buy(过去式)6、around(同义词)四、导学:过去进行时:a.过去进行时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过去进行时态中的谓语动词是延续性动词。
b.过去进行时的结构为:was(were)+现在分词;was用于主语为第一、三人称单数的句子中,were用于主语为第二人称单数和所有人称为复数的句子中。
c.与过去进行时连用的时间状语this time yesterday 昨天这个时间;at ten o’clock yesterday morning 昨天上午十点;from 6 to 9 yesterday evening 昨天晚上六点到九点;at that time 在那时;those days 那些日子等。
d)过去进行时态的否定句,疑问句及其回答:1)否定句,在was(were)后加not. Was not可缩写为was n’t, were not可缩写为weren’t.eg. He wasn’t washing clothes when his mother got home.. 他母亲到家时他没在洗衣服。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八下第三单元的研修由我来承担,至此为止,我们的研修已经历了四十期,之前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这对于我是种无形的压力。
希望大家对我多提宝贵意见,让我更快更好地发展。
主题单元教学:“主题单元教学”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策略,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同时也能很好地解决语文课时少任务重的现状。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五篇古诗文都是传统名篇,内容涵盖自然美景、幸福生活、奇绝技艺。
课文有记事、有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
学习这几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领略其丰富的内涵,不仅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还可以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单元目标:1、熟读每一篇课文,背诵相关文段或诗句。
2、借助相关资料,读懂课文大意。
3、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
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能打动初中学生的心,教师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9《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 、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2.、品味语言,感受桃花源的美境。
3、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走进作者,知人论世: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读音频。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2、矫正字音。
3、学生自由朗读。
四、疏通文意、理解课文:(一)二人小组,翻译课文。
(二)集体质疑(三)重点分类区别五、再读课文,融会贯通六、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读音;2、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强调重点:二、抓住“美”,品析文本:1、用一个字形容桃花源给你的感受,学生回答“美”。
2、请两位同学读一二自然段,问“美”在何处?全班自由读,再勾画出桃花源美的句子。
学生可回答出环境美、风俗美、民情美等。
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讲学稿班姓名:十五说屏【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4.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本文行文特点,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5.以屏为媒介,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学习重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可能屏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不是很常见,但它在我国传统上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着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一种家具,随着居住水平的提高,随着审美的复古潮流的出现,屏风在现代建筑和家具装潢中又开始大显身手,而且我们的屏风已受到外国人的青睐。
2. 走近作者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3.相关资料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
古代称之为“(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
《辞海》上载有“黼(fǔ)”“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我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今世钢筋水泥房屋那么严紧。
为了挡风,古人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
除了挡风之外,屏风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断隔,有的在床后安置屏风,亦作倚靠或挂置什物之用。
由于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明显的位置上,人们在屏风本身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过许多功夫,因此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著名手工艺品之一。
【自主学习】1.字词注音:帷()幕伧( )俗休憩( ) 韶( )光流萤( ) 闺( )房忒( )2.词语解释纳凉:伧俗:得体:休憩:缓冲:3.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无益地耗费劳力。
(2)恰当,恰如其分。
(3)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4)果真如此。
Unit 3 Learning EnglishReading 说课稿邱锦梅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三、教学对象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由王立善、戴宗显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Reading 部分,讲授内容是学习英语。
本教材紧密结合中职学校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选材话题与生活贴近,比如上网、吸烟、污染等话题,富有时代气息;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上,包括Reading、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and structures几个模块,满足了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兼顾不同基础水平学生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这一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的词、短语、句型,并能够灵活应用:discount/ admire/ recommend commodity to sb./ foreign/ customer/ fluent/ keep on doing/put sth. into practice/ with confidence/ set a good example to sb./ try one’s best to do / think over/the more…the more…2)情感目标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了同学小组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听、说和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词汇、短语及句型的用法。
教学难点:流利的朗读课文及理解大意,能将学到的英语学习方法学以致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正确的进行教学对象的分析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11-7班的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第三单元:《课堂的秘密》一、课堂背景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课程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堂的秘密》。
本单元主要围绕“课堂”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课堂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故事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的理解和阅读:通过课文的阅读,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故事情节。
2. 词汇的掌握: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活动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的理解和阅读:有些学生对于长篇课文的理解和阅读可能存在困难。
2. 词汇的掌握:一些生僻词汇和短语的掌握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3. 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写作的要求,一些学生可能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三、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和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 课件:准备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课堂活动的设计。
3. 多媒体设备:准备了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以便展示课件和播放相关音频。
4. 板书设计:准备了板书设计,包括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词汇、课文标题和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本次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课堂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课堂的重要性和课堂的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和疑惑,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习目标:】1、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学法指导:】分析法一、复习比例1、什么叫比例?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3∶1/4和12∶9; 1∶5和0.8∶4;7∶4和5∶3; 80∶2和200∶5二、自主学习例4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其它的比例吗?观察这些比例,你有什么发现?小结:验证:1/3∶1/4和12∶9;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试一试: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如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6 :1.8和0.5 :0.25()×()=()()×()=()练一练:1、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4、18和12 (2)4、5、6和8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学校航模小组有男生18人,女生15人;美术组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
(1)航模组男、女生人数的比和美术组男、女生人数的比能组成比例吗?(2)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4、把图A按比例放大得到图B,按比例缩小得到图C。
根据图中的数据组成比例。
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拓展延伸:A 、 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B 、 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 、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说一说:今天我学习了 并会利用学习的知识判断。
【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2、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法指导:】分析法1、化简下面各比20:34 5厘米:40米3分米:120千米2、看图完成练习。
(1)指出上图中什么是实际距离?什么是图上距离?(2)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并化简。
(写两个)(3)说说你对化简后的比的理解。
3、阅读(1)你读懂了什么?刚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2)说说你对这个比例尺的理解。
(3)思考:如果图上有2厘米,那么实际距离是多少?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小结: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计算式要注意 4、认识线段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这样表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 。
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米。
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 这与数值比例尺1:1000的含义相同吗?思考:怎么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练一练:1、完成课本第49页1、2题。
2、完成课本第51页1、2题。
3、一张精密图纸中的零件长2厘米,实际长2毫米,求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测一测: 1、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0米的距离,求比例尺。
2、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的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说一说:今天我学习了 并会利用学习的知识。
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语文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人”,通过精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并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涉及的重点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学法指导本单元包含四篇课文,分别是《春》、《荷塘月色》、《听泉》和《山居秋暝》。
这些课文通过不同的文学形式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人的情感体验。
1. 《春》:这篇课文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文章的节奏美和意境美,同时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2. 《荷塘月色》:课文通过对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如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写景作文。
3. 《听泉》:本文通过对泉水声音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教学时,我会让学生通过听写和模拟练习,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山居秋暝》:这首古诗通过对秋天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隐逸之情。
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并通过对比现代文和古诗的表达方式,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自然景观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学习: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以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式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语言点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通过例句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课题:period 3课型:新授主备:何月娟审核:刘等平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 时间:_______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学生到校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对话,通过小组活动谈论交通路线,上学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理安排行程,合理选用交通工具。
【学习重难点】重点:重点词汇的运用。
难点: 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学前准备】下面这些短语的意思你知道吗?请写下来。
get to ____how far leave for bus ride _____bus station______rain station subway station__________bus stop __根据句意用适当的介词或副词填空。
1.The United States is different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2.Can you find a means making money?3.She lives 10 miles our school.4.We hear our ears.5.Some of us take a car work.6.In some mountains, ___ Taihangshan,students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 【疑难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How do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get to school?在此句中,around the world 意思是。
类似的用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Most students go to school on the school bus.on the school bus 意思为。
此处的on作介词,意思为,作此意解时,其后交通工具前应有修饰词。
eg: He is riding on a bicycle. He got on a bus.(3)That must be a lot more fun than taking a bus.在这个句子中,must后面为什么跟be而不是is,你知道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re…than…,形容词的比较级,意思是“________”。
【达标测评】单项选择。
( )1.--think the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go camping only by themselves.--I don’t think so.They are to do it.A.so old B.old enough C.too old D.young enough ( )2.Dave is one of my .A.best friends B.the best friends C.friend D.good friend ( )3.-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It’s two.A.kilometers B.mile C.lis D.must ( )4.The bus is very busy.You can wait at the bus stop for another bus for .A.sometime B.some time C.sometimes D.some times ( )5.I’m going to Tibet for my vacation.That be a lot more fun than staying at home.A.is B.does C.can D.must ( )6.I don’t like Chinese food.I only eat .A.a lot B.many C.not a little D.a little ( )7.He goes to school .A.by the subway B.on bikeC.in his father’s car D.on school bus( )9.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home?A.get to B.arrive at C.reach to D.get ( )10.—What would you like?—.A.I like bread B.I think bread is goodC.No,I don’t like bread D.Some bread,please ( )11.Some books are on your bed.Please .A.put it away B.put them away C.put away it D.put away them ( )12.Mr Smith can speak Chinese,but not .A.a littl e…much B.a little...manyC.some...any D.little...much( )13.It’s bad for us .A.to going to bed late B.go to bed lateC.to go to bed late D.to going to bed late【学(教)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题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课题:period 4课型:新授主备:何月娟审核:刘等平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 时间:_______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本单元单词及短语。
2、能够运用目标语言表述自己或者他人上学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完成任务型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照课本上孩子们上学的方式,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会写一封电子邮件。
难点:英语短文的准确翻译。
【学前准备】一、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itle below,guess what the passage is ab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完成17页2c的问题。
1.For the students in the village,it is____________to get to school.2.They have to cross a very _________river between their school and the village.3.They can’t go by boat because the river runs too_________.4.It is not easy to cross the river on a ropeway,but the boy is not________.5.The students and villagers want to have a bridge,Can their dream come ______? 【合作探究】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How do the students in the village go to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like th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oes the boy like his school?Wh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hat’s the villagers’drea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o you think their dream can come ture?Why or why no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 these students go on a ropeway to cross the river to school.所以这些学生靠滑铁索来过河上学。
ropeway表示“铁索”,是一种渡河用的交通方式。
在偏远山区,人们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建筑桥梁,便在山谷中水流湍急的河流两端拉起铁索,依靠滑铁索摆渡过河。
3、There is no bridge and the river runs too quickly for boats.河上完全没有桥梁,而且河水湍急,不宜小船摆渡。
此句是英语否定结构的一种,当no 用于构成否定句,主要用于名词之前,强调否定其后的名词,表现:完全不,根本没有。
Eg:There is no milk in the fridge.【达标测评】一、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Be (quickly)! The bus is coming.2.Don’t(worried)about your Chinese.We can help you.3.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re (difference)from the United States.4.Taking a boat must be a lot (much)fun than taking a bus.5.I’m new here.I need (buy)a map of the city.6.The red right (mean)” stop”.7.You should (clean) the house now.8.There is little light in the room.I can (hard)see anything.【拓展提升】句型改写1.Mr Li usually walks to work.(同义转换)Mr Li usually to work .2.It takes lin Fei ten minutes to ride to school.(对划线部分提问)3.It is 10 kilometers from the station to li lei’s home.(对划线部分提问)4.We never go to school by boat.(对划线部分提问)5.Tom usually goes to school by bike.(同义转换)Tom usually to school.6.of,train,small,students,a,to,by,number,go,school (连词成句)7. I often ride my bike to the Central Park.(同义转换)I often _________ _________ the Central Park _________ bike.8.You should go to the museum by taxi.(同义转换)You should_________ _________ taxi _________ the museum.【学(教)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