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日常用语1000句 [浅谈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载体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一门外语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本身,而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也成为了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日本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同样重要,而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就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文化导入指的是在日语课堂中,通过日本文化元素的介绍和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日语语言。
那么,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应该如何进行呢?
首先,语言和文化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应该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和讲解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日本传统文化、饮食文化、动漫、电影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语言。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日本传统节日如何庆祝,让学生了解日本特有的文化习俗,如何表达祝福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其次,文化导入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一种交流和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
通过文化导入,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学生也可以借此机会与日本文化进行交流和感受。
这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认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
因此在日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相关文化知识,对培养学生日语文化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日语教学;文化导入语言学家R.Lado曾说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
”由此可见,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想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日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的讲解传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应试能力的培养上,而较少结合日本的社会文化特征进行教学,相对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掌握了听、说、读、写、译的五项基本技能,能在各项日语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但因其缺少对日本文化知识的了解,往往在实际运用时会出现语用错误,产生沟通障碍。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日本文化知识融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要把日本文化渗透到日语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熟悉日本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并能及时掌握当今日本社会的动向,这样才能有效地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一、讲解法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日语,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抓住能够集中反映日本文化特征的典型语言材料进行讲解与分析。
以高校日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材《新编日语》为例,如在讲授第一册第十八课「料理」时,可以和学生讨论吃过的日本菜,向学生介绍传统的日本饮食以及它的发展历史等,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日本饮食文化的认识。
浅谈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载体一、文化导入的载体形式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通过展示日本的风景、名胜、名人、民俗文化等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日本的文化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文化节日和习俗的讲解:例如日本的正月、七夕、盆节等传统节日以及日本的饮食文化、礼仪习俗等,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文化传统,增加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3. 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日本茶道、和服体验、料理课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和体验,深入感受日本文化的魅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 文化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上形式只是文化导入的几种常见形式,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文化导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
文化导入作为日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多种功能:1. 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文化导入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学习日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 增加学习的维度:文化导入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认识日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习的维度。
3.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语语言的内涵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语言知识。
4.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文化导入,学生在了解日本文化的也在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流打下基础。
三、文化导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文化导入时,教师需要留意以下几个问题:1. 文化导入要以学生为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合理选择文化导入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文化导入的贴近度和实用性。
2. 文化导入要与语言学习相结合: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要与语言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巩固和提高日语语言的水平。
浅谈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载体日语语言课堂教学是学习者接触和学习日本语言和文化的主要场所,为了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日本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文化载体,对学习者进行文化导入教学,不仅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习得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运用何种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导入,并就其影响进行展开分析。
一、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日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是帮助学习者了解和认识目标语文化的方式之一。
通过文化导入,学习者可以了解目标语文化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民族性格等内容,有助于学习者在语言运用时更加贴近当地民众的生活。
了解目标语文化也有助于学习者与目标文化进行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目标文化。
在日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日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讲解、观看视频、参观展览等。
但其中最为常见且有效的方式是运用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导入。
文化载体是指能够呈现和传达文化信息的物品、图像、音像资料等,通过这些载体,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向学习者展示目标语文化的方方面面。
那么,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文化载体是比较适合的:1. 文化影视作品文化影视作品是学习者接触和了解目标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日语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日本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让学习者去感受和体验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学习者可以了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文化手工制品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品是日本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如和服、茶道、陶瓷等,这些手工制品凝聚了日本人的智慧和情感,是学习者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日语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习者亲自体验和制作和服、茶具等手工制品,让他们了解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进而理解和尊重日本的传统文化。
如何在日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知识摘要:在高校日语教学中,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一角度,阐述了学习外语的同时,必须要了解其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应采用以句型操练为中心,词汇与语法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要适当讲授日本文化知识,进行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日本文化导入渗透文化背景结合0 引言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
人类自古以来就借助语言这种媒介来传递知识、表达情感、交流经验。
语言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与一定社会文化现象相联系的。
对于高校日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日语知识及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日语和日语交际中的日本文化的积累。
1 日本文化引入高校日语教学的重要性中日两国自古以来文化交流久远,但是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给学生跨文化交流造成了一种障碍。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的进行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
日本文化受外来的影响较大,我们称日本文化是一种杂种文化。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其社会文化基础之上,并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风土民俗内涵。
认识这种背景和内涵,对于理解掌握一种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2 日本文化引入高校日语教学的方法在高校日语教学中,很少独立开设日本文化课。
因此,使学生熟练运用日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语教学中渗透日本文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广博的知识,熟悉中日两国文化,要随时注意流行的日语学刊、流行语、外来语等,不断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变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1 教师应结合词汇教学导入日本文化知识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可以为了增加学生对这些词汇的感性认识,可以用图片,实物来说明,并且讲解词汇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也可以使得枯燥的词汇被生动的记忆下来,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对于词汇的讲解不仅要侧重词语本身意思,而且要注意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
例如,“桜”,它是日本的国花,但在日本人眼中还把“樱花”比作人生。
“樱花”的花期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却开得多姿多彩,轰轰烈烈。
浅谈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载体【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导入日本文化元素来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了导入文化节日的方式,如樱花节、七夕节等。
其次讨论了导入传统美食的方法,比如寿司、日式烤肉等。
然后分析了如何引入日本传统节日,例如新年、端午等。
接着探讨了导入日本传统服饰的途径,如和服、浴衣等。
最后讨论了通过导入日本传统艺术,如茶道、歌舞伎等,来提高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与兴趣。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日语的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结论指出,文化导入是促进学生学习日语的重要手段,应在教学中得到更多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日语语言课堂教学、文化导入、载体、文化节日、传统美食、日本传统节日、日本传统服饰、日本传统艺术、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教授日本文化,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强对日语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不同的载体导入日本文化。
通过导入文化节日、传统美食、日本传统节日、日本传统服饰和日本传统艺术等内容,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正文2.1 导入文化节日导入文化节日是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介绍日本的各种传统文化节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增加他们对日本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介绍日本的传统节日如正月初一(日本的新年)、樱花节、七夕节等,可以让学生了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和习俗,让学生感受到日本人对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通过导入文化节日可以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比如学习相关的节日词汇、句式以及与节日相关的日本传统故事。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增加他们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文化节日活动,比如制作节日食物、参加传统游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日本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日语常用会话1000句1、はじめまして。
初次见面。
2、どうぞよろしく。
请多关照。
3、よろしくお願(ねが)いします。
请多关照。
4、こちらこそよろしくお願(ねが)いします。
也请您多关照。
5、自己(じこ)紹介(しょうかい)いたします。
我来自我介绍一下。
6、これはわたしの名刺(めいし)です。
这是我的名片。
7、わたしは李(り)と申(もう)します。
我姓李。
8、山田(やまだ)さん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ね。
您是山田先生吧!9、私(わたし)は山田(やまだ)です。
我是山田。
10、あのかたはどなたですか。
那位是谁?11、こちらは社長(しゃちょう)の松本(まつもと)です。
这是我们总经理松本。
12、彼(かれ)は中国人(ちゅうごくじん)ではありませんか。
他不是中国人吗?13、彼(かれ)は中国人(ちゅうごくじん)ではありません。
他不是中国人。
14、彼(かれ)は日本人(にほんじん)です。
他是日本人。
15、あなたも日本人(にほんじん)ですか。
你也是日本人吗?16、そうですか。
是吗?17、はい。
是的。
18、そうです。
是那样的(是的)。
19、いいえ。
不对(不是)。
20、そうではありません。
不是那样的(不是)。
21、いいえ、ちがいます。
不,不对(不是)。
22、よく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
欢迎,欢迎。
23、お迎(むか)えにきました。
来欢迎您了。
24、出迎(でむか)えに参(まい)りました。
来欢迎您了。
25、お疲(つか)れでしょう。
路上辛苦了。
26、ちっとも疲(つか)れていません。
一点也不累。
27、それはなによりです。
那太好了。
28、途中(とちゅう)はどうでしたか。
旅途顺利吗?29、とても順調(じゅんちょう)でした。
很顺利。
30、いつ上海(しゃんはい)をたちましたか。
什么时候离开上海的?31、日本(にほん)は始(はじ)めてですか。
是第一次来日本吗?32、皆(みな)さんのご来訪(らいほう)をお待(ま)ちしておりました。
我们在等待着各位的光临。
33、わざわざお出迎(でむか)えしていただき、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浅谈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载体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传达日本文化的知识和特点,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日语语言。
而为了有效进行文化导入,选择适当的载体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文化导入的载体可以是图片和视频。
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与日本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并给予他们直观的视觉印象。
可以播放关于日本传统服饰、节日庆典和美食的视频,或者展示富有特色的日本建筑和景点的图片。
这样一来,学习者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会对学习日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文化导入的载体可以是故事和民间传说。
通过讲述有关日本文化的故事和民间传说,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日本文化的背景和内涵。
可以讲述和四季相关的传说故事,介绍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季节变化的重视;还可以讲述一些关于武士道和修行的故事,探讨日本人的价值观和精神品质。
通过这些故事和传说,学习者可以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日本文化,同时也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文化导入的载体还可以是音乐和表演艺术。
日本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和演示相关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可以让学习者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音乐和艺术的差异。
可以播放日本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或者演示传统舞蹈和表演艺术的技巧。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学习者对日本文化的兴趣,还可以通过与音乐和艺术的结合来提高学习者对日语语言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文化导入的载体还可以是教材和教具。
在编写和选择日语教材和教具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与日本文化相关的内容。
可以选择那些以日本文化为背景的故事、对话和情景,或者设计一些与日本文化相关的练习和任务。
通过这样的教材和教具,学习者可以在语言学习的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日本文化。
在日语语言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是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通过适当选择和运用图片和视频、故事和民间传说、音乐和表演艺术以及教材和教具等不同形式的载体,可以有效地向学习者传递和展示日本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提高学习者对日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必须要融入文化教学。
中日两国的文化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独特性。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在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具体阐述了文化导入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语言;文化;日语教学;文化导入一、语言与文化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负载了人类世代相传的特定社会经验和文化,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知识来源,因此要实现语言的知识功能,除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必要的语法知识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文化功能。
文化无所不在,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中形成的独特风格与传统的总和。
长期以来,在日语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认为只要掌握了其语法以及有熟练的口语便可以同日本人交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了解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日本人的语言表达形式、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方法,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日本人的话,往往会引起双方的误解,而不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
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滋养了日本文化,在日本的语言结构中溶入了大量中国文化。
因此有人说:“日语很容易学,一看日语里的汉字就能大体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不尽然。
尽管日语受汉语的影响很大,其假名来源于中国汉字的偏旁冠盖或利用草书创造而成,其汉字更是由汉语传入,但经过长期的演变,日语已经变成了完全不同于汉语的一门独立的语言。
比如,中国人在见面时,通常说“到哪儿去?”“吃了吗?”,其实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对方到底要去什么地方或是否吃了饭。
而日本人见面时则多说「こんにちは。
いいお天気ですね。
」(你好!今天天气真好啊!)「よく降りますね。
」(最近总下雨啊!)等等,都是有关天气状况或环境之类的内容。
即使是问「どちらへ。
」(你去哪里?),回答也只是简单地说句「ちょっとそこまで。
」(到那儿去一下。
)。
再如,中国人接电话时通常先问“喂,你哪里?”“你找谁?”等,而日本人无论接电话还是打电话,通常先报自己的姓名或所在单位名称,然后再进行交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
因此在日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相关文化知识,对培养学生日语文化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日语教学;文化导入
语言学家R.Lado曾说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
”由此可见,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想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日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的讲解传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应试能力的培养上,而较少结合日本的社会文化特征进行教学,相对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掌握了听、说、读、写、译的五项基本技能,能在各项日语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但因其缺少对日本文化知识的了解,往往在实际运用时会出现语用错误,产生沟通障碍。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日本文化知识融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要把日本文化渗透到日语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熟悉日本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并能及时掌握当今日本社会的动向,这样才能有效地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讲解法
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日语,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抓住能够集中反映日本文化特征的典型语言材料进行讲解与分析。
以高校日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材《新编日语》为例,如在讲授第一册第十八课「料理」时,可以和学生讨论吃过的日本菜,向学生介绍传统的日本饮食以及它的发展历史等,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日本饮食文化的认识。
在讲解语法时,也要适当导入日本文化信息,使学生了解其背后隐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比如敬语的使用,教师除了讲解相关的表达方式外,还必须指出,敬语是日本社会的长幼尊卑秩序在语言表达上的体现,同时也是日本人“内外”意识的典型表现,因为在日本人看来,相对于朋友,家人属于“内”,朋友属于“外”;而相对于其他人,朋友属于“内”,其他人又属于外。
日本人的“内外有别”这一独特的文化特征明显的反映在敬语的使用上,例如要说“社长不在”,如果是对公司内部的职员使用尊敬语“社長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如果是对公司外部的人员,则使用自谦语“社長はおりません”。
敬语充分的体现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以及交际艺术。
二、对比法
对比法主要是通过比较词汇的文化内涵,语言运用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发现中日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将相同的词汇概念所包含的不同的文化意义进行对比。
众所周知,汉字在隋唐时期大量传入日本,并被日本人使用。
而时至今日,其中一些词的用法和象征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在介绍日本人姓氏时,学生看到“猪熊”、“猪原”等姓氏,往往会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中国,“猪”被普遍认为是“懒惰”、“肥胖”、“愚蠢”的象征,故而衍伸出了“笨猪”“猪头”等贬义词。
但日语里,“猪”指野猪,其日语读音“いのしし”的含义为“乡村的狮子”。
因为日本是海岛国家,地域狭小,自古并没有老虎、豹子这类猛兽,日本人常见的凶猛动物,就是熊、狼和野猪了。
故而“猪”在日本人心目中不但是一种猛兽,同时也是勇猛、刚强的象征,被广泛的用在姓氏中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中文的“猪”,也就是家猪,在日语中被称为“豚”。
由此看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带有不同的褒贬色彩,教师在教授词汇时不仅要讲解词语本身的意义,还应让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通过对比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领会日语词汇。
第二,从日常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方面进行对比。
例如,中国人传统的打招呼方式多为“你吃了吗?”。
这种寒暄方式和中国人自古信奉的“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体现了中国人对温饱问题的关注。
但
日本人却习惯将和天气、季节相关的语言用于寒暄,如“今日はいい天気ですね”(今天天气真好啊!)、“暑いですね”(真热啊!)等。
这是因为日本的土地资源匮乏,大自然给日本人的生活带来了恩惠,但是也有台风、海啸、大雪等自然灾害。
日本人在热爱自然的同时,也畏惧自然,因此他们特别关注天气、季节的变化,渐渐地便产生了与之相关的寒暄语。
由此可见,采用对比法不但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能更加透彻的理解日语。
三、演示法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对于许多日本特有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仅仅靠教师的解释说明是远远不够的,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日本的图片、视频、影视作品等。
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介绍日本人的礼节时,就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中国人在见面时习惯行握手礼,而日本人多数以鞠躬为礼,并且根据弯腰深浅的不同,其表示的含义也不同。
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将中日礼节的差异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样不但能纠正学生认为“鞠躬=讨好、示弱”的错误认识,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日本人礼节的理解。
四、实践法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学生在校内外多与日本人接触,使其有机会和日本人面对面的交流。
但是笔者所在的江西省,学生平时接触日本人并使用日语的机会很少。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比如可以请外教总结、归纳中国学生在日语表达或对某些日本文化的理解方面出现的问题,组织师生互相交流、讨论。
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应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开办“日语角”,并请外教或者日本人留学生一起参加,举行日语演讲比赛,日语歌唱比赛等,尽可能的为学生制造日语学习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具体实践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并加以灵活的运用。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进行语言知识的讲解外,还应当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石田敏子.日本语教授法[M].东京:大修馆书店,1998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