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浪漫主义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1
“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作者:许传霞来源:《北方文学·上旬》2014年第12期文学最该是一个个性、自由、开放,最终成就其多样性的精神领地,过多的藩篱反而会禁锢它的发展。
但文学也是特定时代的文学,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其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
尤其中国当代文学命运同国家社会的发展一直都是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习近平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无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北京文艺座谈会也呈现出一个新特色即文学性的突显,文学话语大大超过了政治话语,体现为更多的文学性追求与文学性表达。
现代经济社会,文艺以更自由、更多元的状态发展,但却始终没有形成真正的健全的多元化格局,而是更多地体现为浮浅的某一类型的畸形膨胀,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跟风类型化严重。
如影视界抗日题材偶像化、娱乐化;一个“斗”字涵纳当今电视剧主题:宫斗、婆媳斗、闺蜜斗、夫妻斗……网络文学或风情或魔幻或穿越,题材到情节都趋于模式化套路化……缺乏对现实生活深入的体悟,更多的是主观臆想式激情的偏狭,既缺乏事实依托,又缺乏情感理性,带来一片天雷滚滚,造就了一个雷剧雷作盛行的时代。
由于迎合大众消遣娱乐快餐式消费心理,这类思想性艺术性皆不足的作品却在目前市场上大行其道,相较于严肃的“正”文艺反而实现了经济利益最大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大众文化品位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在铜臭气大行其道的现在,更应该发挥纯文学的积极引导作用,在良性的文学市场形成之前,纯文学更不应该被完全市场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指出了当今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现实性的匮乏尤其是当世文学创作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现状,即缺乏思想艺术俱佳足够表现当世品格的反映现实的厚重之作。
论浪漫主义⽂学与批判现实主义⽂学的区别论浪漫主义⽂学与批判现实主义⽂学的区别浪漫主义⽂学与现实主义⽂学⼀直都是⽂学创作的两个主流,⽆论是哪⼀种流派兴盛,都抹杀不了另⼀种流派的存在。
浪漫主义⽂学和现实主义⽂学都是⼀种⽂学思潮和流派,所以它们之间有着很多共性。
在没有学习这两种⽂学之前,也许只会简单认为这两种流派的区别只在其写作⼿法上,即现实主义⽐较客观简洁地描写我们的现实⽣活,浪漫主义则是运⽤⼀些夸张、虚幻的⼿法,但是认真学过之后,我们发现,这样想是肤浅的。
19世纪浪漫主义⽂学是法国⼤⾰命催⽣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因此有很多作品歌颂⾃由平等,思想积极热烈。
对个⼈独⽴和极端⾃由的强调,也就成了浪漫主义⽂学的核⼼思想,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浪漫主义⼿法着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想象,抒写作者的理想,因此往往不同于现实的本来⾯⽬。
⽽⽆论是古希腊的悲剧还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还是荷马史诗和神话,都运⽤了浪漫主义⼿法。
浪漫主义⽂学很重视挖掘历史题材,尤其重视中世纪的历史和⽂学。
浪漫主义⽂学惯⽤对⽐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提倡想象。
⾬果是其中的领军⼈物。
19世纪的现实主义⽂学因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因此被⾼尔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学”。
它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影响了⽂学创作,现实打破了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与浪漫主义惯⽤对⽐和夸张不同,现实主义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活。
现实主义重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以现实性⽐较强的叙事⽂学为主,长篇⼩说在这⼀时期⾛向了繁荣昌盛。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很多⽅⾯都有所差异,我们可以从这⼏个⽅⾯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第⼀、题材主题上浪漫主义着⼒于表现理想化中⾃由平等的“未来型”社会,现实中不存在⽽在他们⼼中的⽣活。
但是现实主义⽂学完全相反,现实主义⽂学强调对现实的如实客观的描绘,强调真实地反映⽣活。
古代文学发展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的讨论述略建国以后,学术界对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这些问题的讨论,直接关乎对中国文学的性质、内容、特征、艺术传统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等问题的认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研究者们的态度是认真的,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但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由于左的干扰,还有待于学者们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才能得到好的成绩。
兹就讨论中涉及到的一些主要问题,略述如下:一、关于现实主义问题1952年第14期《文艺报》发表了冯雪峰同志的长篇论文《中国文学中从古典现实主义到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发展的一个轮廓》,它是建国后第一篇全面而系统地论述现实主义发展史的文章:,文章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现实主义的发生、发展的历史特点,提出了系统的观点。
对于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学术界并未展开争鸣与讨论。
四年之后,1956年第16期《文艺报》发表了刘大杰同志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接着第21期《文艺报》发表了姚雪垠同志与之争鸣的文章《现实主义讨论中的一点质疑》之后,遂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1956年苏联《文学报》发表了雅·艾尔斯布克的论文《现实主义还是所谓反现实主义》,苏联学术界认为,这篇文章提出了重大问题,需要对现实主义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
以后,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召开了大型学术会议,讨论了有关现实主义的种种问题。
我国《学习译丛》杂志于同年七月刊出了艾尔斯布克的《现实主义还是所谓反现实主义》的译文。
刘大杰读了雅氏文章之后,联系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实际,遂撰写了上文并《中国古典文学史现实主义的形成问题》[1]、《文学的主流及其他》[2]、《关于现实主义问题》[3]等几篇文章。
归纳起来,他的主要论点如下:(一:)现实主义这个术语,无论在思想倾向和创作方法上,有它自己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不能同积极浪漫主义混同起来,不能和一般的真实性等同起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一、时间和概念的区别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而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它们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提出来。
艾布拉姆斯所说的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以突出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由此可见,一般的,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巴尔扎克是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人间喜剧》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此外,代表作家还有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等等。
和现实主义一样,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的表现形态,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就已有雏形。
简析《简·爱》中体现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融与矛盾冲突摘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作为西方近代文学史上的两大体系。
风格迥异的写作形式一直在西方文学史上以对立面和论辩对手的形式出现,然而在《简·爱》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风格贯穿全文,这不仅是原著中一个显著的写作特色,同时更是女主人公简·爱人生主旋律的体现。
《简·爱》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融,两者相辅相成。
作者在这两种对比风格中创造了简·爱典型的形象,同时《简·爱》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产生矛盾冲突,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具有鲜明矛盾的两种风格成为了原著作品中一大亮点。
关键词:简·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交融;矛盾冲突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70-02“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坚毅顽强却不鲁莽,情感细腻却不失理智,勇敢却不失敏锐。
就是这样一个独立,勇敢,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形象,成为了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性典范。
就我们所知,《简·爱》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早在于现实主义文学之前产生。
无数多的文人学者,艺术家将对外部世界的情感转移到艺术的世界中。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和抒情,从自己的主观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如果说浪漫主义是将自己的世界“理想化”,那现实主义无疑则是“现实化”了。
在对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之后,人们须要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生存处境的方法。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艺术特色王美钥 长沙理工大学摘 要:小说主人公大卫的一生正是狄更斯一生的写照,他们同样拥有着坎坷的童年、波折的求学经历、以及痛苦的童工经历、工作经历和不幸的婚姻生活。
这位现实主义作家,通过独特的描写视角、扁平人物的形象塑造、浪漫主义的环境静物描写手法,通过揭示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对道德与情感的追求,展现了小说具有独特感染力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143-01一、创作风格1.现实主义的时代背景查尔斯•狄更斯 (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处于“维多利亚盛世”,工业化得到惊人发展的时期,带来了物质繁荣和社会转型。
资本家唯利是图,金钱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人民为了赚钱而忽视了对儿童成长的关心与教育,甚至出现很多童工的现象,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孤儿大卫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塑造了不同阶层,尤其是劳动人民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
2.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作者通过独特的描写视角、仔细的观察,塑造了一系列扁平人物,将人物的外貌、动作、言行举止、内心变化表现的生动形象、惟妙惟肖,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写,将人物性格、个人境遇、悲欢离合展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与浪漫主义的氛围有机的结合,展现了各阶层的人物形象,将错综复杂、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连成一体。
二、具有独特感染力的艺术特色1.独特的心理视角《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是以孩童的独特视角来展开故事的,使事物本来的面目失真,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诗意的灵魂与真实的人生———浅谈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色彩作者:钟今瑾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11期摘要:《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
作者用优雅细腻的文笔描写主人公简·爱这个善良、善于思考的女性。
她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艰辛,受尽磨难,但她性格倔强,勇于追求幸福平等的生活。
小说中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文学表现形态,引人入胜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在这两种形态的结合之中也存在着一些局限。
关键词:《简·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局限性《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这是一部自传性色彩很强的小说,作者赋予了女主人公简·爱与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与身世背景,她们都是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贫家女,都在寄宿学校上过学,都毕业后自食其力在别人家里做家庭教师,又都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
人们评价这部书时说:“这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平生的写照。
”这部小说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可以说是一部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
一、夏洛蒂·勃朗特的个人经历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1816年,生活在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
这个时期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熟,而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也已经逐渐转化成为工人阶级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矛盾对抗。
整个时代的动荡情绪和反抗精神,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思想意识。
哈斯特·比约克从夏洛蒂的书信与作品中分析发现,她在《简·爱》和其他几部小说中提出了十分现实的工人问题与妇女问题。
而帕特里·汤姆森则认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在妇女婚姻上力图挣脱封建桎梏与清教束缚对夏洛蒂的思想有着解放性的作用。
在社会地位上,夏洛蒂所处的英国小资产阶级,在过去曾经是最稳定的阶级,而现在已经成为最不稳定的阶级。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一、时间和概念的区别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而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它们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提出来。
艾布拉姆斯所说的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以突出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由此可见,一般的,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巴尔扎克是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人间喜剧》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此外,代表作家还有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等等。
和现实主义一样,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的表现形态,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就已有雏形。
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是西方文艺发展的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是西方文艺史上的两座雄伟的纪念碑。
浪漫主义是作为古典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它的理论基石是德图古典哲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而现实主义则是作为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抗走上历史舞台的。
它的哲学支柱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泰纳艺术哲学。
浪漫主义是资本主义上升、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产物。
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欧洲得到巩固,并日见矛盾时期的结果,它们是不同历史条件下诞生出笼的文艺思潮。
作为一个文艺流派,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性,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黑格尔说过:“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亦即主体对自已的独立自由的认识。
哈兹里符说:“诗歌是想象和数情的语言"。
现实主义则反对突出作者的“自我”。
主张侧重描绘客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图画,像镜子一样如实地反映现实,通过对生活具体的、历史的真实描绘而自然地流露出社会理想和道德激情,强调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要求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福楼拜更主张“伟大的艺术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
认为,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
就象上帝不.该在自然里露面一样。
”现实主义注重在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客现书物加以典型化、强调从人物与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性格。
别林斯基肯定典型是“普遍和特殊的有机融合”,认为典型人物应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历史环境的本质特征,现实主义者不满于浪漫主义派把人物性格过分理想化面忽视客现环境影响的主观主义创作方法。
强调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主张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斗争情势中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在题材方面,浪漫主义由于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厌恶,把注意力转向大自然,歌颂自然,赞美自然。
卢梭提倡“回到自然”中去,浪漫派强调大自然是-种无处不在的神。
有世界上最先进设施的康乐宫,建筑的样式很酷,据说里边什么好玩的都有。
这些伙计还在山坡上建了一个高级的高尔夫球场,世界上很多大款都来这里打球、度假。
我们在那里大饱眼福时,正碰上英国驻华大使与他的随员在那里转圈,一个将黑头发染成了黄头发的南山小妞率领着他们,就像一个幼儿园阿姨带着一群小乖乖。
南山的伙计们正在建造一座据说是亚洲最大的铜铸坐佛,佛后的山头上已经建起了许多仿古建筑,其中自然少不了庙宇。
到下个世纪时,这里一定是香火鼎盛之地,仿古的建筑渐渐地也就成了真正的古迹。
二十年了,我刻在墙上的数学公式竟然还清晰可辨;二十年前,连做梦也想不到的许多东西今天成了现实。
二十年前,我还是一个青年;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双鬓斑白的中年人。
再过二十年,如果我还健在,我知道我会变成一个头上无毛的老头,但社会会变成个什么样子,就像二十年前做梦也想不到今天的现实一样,今天做梦也想不到。
如果非要让我想象二十年后或者说“展望”21世纪是个什么样子,那么就让我引用前苏联的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的结尾作为这篇小文的结尾,不过要把其中的那些“这是”改成“那是”:这是诞生的时代,也是死亡的时代;这是播种的时代,也是挖出播种物的时代;这是杀伤的时代,也是医治的时代;这是毁坏的时代,也是建设的时代;这是哭泣的时代,也是欢笑的时代;这是呻吟的时代,也是振奋的时代;这是胡乱抛掷的时代,也是精心收集的时代;这是拥抱的时代,也是回避拥抱的时代;这是寻获的时代,也是丧失的时代;这是珍藏的时代,也是挥霍的时代;这是撕毁的时代,也是缝合的时代;这是沉默的时代,也是呼喊的时代;这是爱的时代,也是恨的时代;这是战争的时代,也是和平的时代。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一个极难谈而又不能不谈的问题。
难谈,因为这两个词都是在近代西方才流行,而西方文艺史家对谁是浪漫主义派谁是现实主义派并没有一致的意见。
例如,斯汤达尔和巴尔扎克都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大师,而朗生在他的著名的《法国文学史》里,却把他们归到“浪漫主义小说”章,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德斯在他的名著《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主潮》里也把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归到“法国浪漫派”。
浪漫主义百科名片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简介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编辑本段]兴起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编辑本段]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话剧《屈原》是继《女神》之后文学创作的又一高峰,同时也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
《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而《屈原》则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最完美的结合的艺术特色。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作品内容的构建,结构的安排,体裁的综合运用及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巧妙结合;“一天”与“一生”的完美结合;诗剧与话剧的完美结合等三方面论述,认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完美结合是其主要的艺术特色。
标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纵观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生涯,取得成就最大的要属诗歌与历史剧。
白话诗集《女神》和话剧《屈原》是这两方面的代表作。
《屈原》写于1942年1月,皖南事变之后。
它是郭沫若继《女神》之后文学创作的又一高峰。
同时,也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作品。
艺術成就上《屈原》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屈原》的艺术创作是如何达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下面试作三个方面的探讨。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首先,历史的真实来源于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剧本涉及的历史材料深入研究的结果。
1941年前后,郭沫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主要对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精到的研究。
对有关屈原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解和准确的评价。
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结集于1941年的《蒲剑集》和结集与1942年2月的《历史人物·屈原研究》。
这种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为历史剧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使作品更具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全面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赴国难。
他“亲眼看见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时代悲剧,无数的爱国青年、革命同志失踪,关进了集中营,代表人民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陕北遭受着封锁,新四军遭到了反动派的围剿。
”就是这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又一次复活了诗人那火山喷发式的革命激情,在新的斗争形式下又一次找到了喷发口。
但是,“在反动政府的严格的检查制度下,当代的事迹不能自由表达或批判,故作家采取了迂回的路,用历史题材来兼着表达并批判当代的任务。
现代诗歌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能够通过文字的韵律和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在现代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超越现实的理想,而现实主义则注重客观事实、真实性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
浪漫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艺术风格,它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
在现代诗歌中,浪漫主义常常通过对自然、爱情和人生的描绘来表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示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例如,诗人可以通过描绘美丽的夕阳、蔚蓝的海洋或者翠绿的山峦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同时,浪漫主义也强调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诗人可以通过描绘恋人之间的甜蜜、忧伤或者离别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浪漫主义还注重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诗人通过对生命、死亡、孤独等主题的探索,表达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是情感充沛、意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更注重对客观事实和社会现实的揭示。
现实主义诗歌常常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出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性。
现实主义诗歌强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和讽刺,揭示出社会的丑恶和不公。
例如,诗人可以通过描绘城市的喧嚣、污染和人们的冷漠来反映现代社会的问题。
同时,现实主义诗歌也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诗人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心理的剖析,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是写实、真实,给人以思考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启示。
然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表现方式,它们在现代诗歌中常常交织在一起。
诗人可以通过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诗人可以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爱情的追求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