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7
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可以帮助用户有效地组织、存储、检索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支持业务决策和应用开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概念与分类数据库是指一个组织结构良好的数据集合,可被电脑程序使用及管理。
按照其结构特点,可以将数据库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几种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形式来存储数据,其中每个表格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并且不同表格之间可以通过键值对进行关联。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则不采用表格形式来存储数据,而是使用键值对或文档等方式进行存储。
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有MongoDB、Redis等。
面向对象数据库则将数据看做对象,并且支持面向对象编程方式进行操作。
常见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有db4o等。
2.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在设计一个有效的数据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实体及其属性: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事物或概念。
属性则是指实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或属性。
(2)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可以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不同类型的关系。
(3)设计数据结构:包括表格的设计、字段的定义、键值对的关联等。
(4)规范化数据结构:规范化是指将数据结构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支持数据存储和查询操作。
3. SQL语言基础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语言。
SQL可以用于创建表格、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操作。
SQL语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SELECT: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
(2)FROM:指定要查询的表格名称。
(3)WHERE:用于过滤查询结果,只返回符合条件的记录。
(4)GROUP BY:用于按照某个字段进行分组操作。
(5)HAVING:用于过滤分组后结果集,只返回符合条件的记录。
数据库基础知识一、数据库及其相关概念数据库(DatabaseDB)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和描述,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易扩展性和独立性,并可为多个用户所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DBMS)是位于用户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 由计算机硬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包括用户在内的各类人员构成。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3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1.数据库数据以表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
数据表的结构保证了表中数据是有组织、有条理的,每个数据都有其确切的含义。
在目前流行的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一般无法得知数据的真实物理地址,必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2.数据库管理系统一个实际运行中的数据库有复杂的结构和存储方式,用户如果直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很困难的。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一个商业软件,它如同一座桥梁,一端连接面向用户的数据库应用,另一端连接数据库。
这样DBMS将数据库复杂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格式封装起来,用户访问数据库时只需发出简单的指令,这些指令由DBMS自动译成机器代码并执行,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存储方式、物理位置和执行过程,使得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的使用。
3.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应用系指用户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其方式有多种,包括通过交互式命令、各类向导和视图、SQL命令以及为非计算机专业用户开发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可以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内嵌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也可以用其他程序语言编写。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实际中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更多、更完善):增删改查、数据管理(如书籍的采购入库、分类索引、登记造册、淘汰处理)、各种统计工作(对各种数据信息的分析、计算、汇总等工作,并生成各种报表)、报警备份处理等等。
数据库学习-相关知识点(基础⼊门篇)基本概念(实体,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分类,DB,DBMS,DBS)实体:是客观存在的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例: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联系)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特性码(候选码):唯⼀标识实体的属性集实体型:实体名+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例:学⽣(学号,姓名,年龄,所在院系)实体集:同⼀类型实体的集合例:全体学⽣联系:有实体内部的联系(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分类:⼀对⼀,⼀对多,多对多等DB: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量数据的集合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处于数据库系统的核⼼位置,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管理,数据库的建⽴和维护等其他功能。
DBS:数据库系统,DBS包括DB,DBMS,DBA(数据库管理员),⽤户,应⽤程序。
数据模型(概念;两⼤分类;三要素:数据操作的分类要清楚)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和核⼼。
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是⼀种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是⽤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对数据进⾏操作的两⼤分类:1、概念模型(也叫信息模型)讲现实世界转化为信息世界(E-R图)2、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状模型、关系模型等)物理模型(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表⽰⽅式、存取⽅法)信息世界转化为机器世界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数据操作的分类:查询和更新,更新包括插⼊,删除,修改关系数据模型(基本概念: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的特点,候选码,主码,主属性,外键;三要素; )基本概念:关系模型是最重要的⼀种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系统采⽤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式。
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按照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系统,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处理大量结构化数据。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的定义、类型、结构以及常用的查询语言等内容。
一、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具有持久性(数据在计算机上永久存储)、共享性(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数据)和独立性(数据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等特点。
数据库可以用于保存各种类型的数据,比如文本、数值、图像等等。
二、数据库的类型根据数据的组织方式和存储结构,数据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数据库类型有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等。
1.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数据之间通过关系建立连接。
关系型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操作和管理,具有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2. 非关系型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不同,非关系型数据库不使用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而是使用键值对、文档、列族等方式。
非关系型数据库具有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处理大数据和分布式环境。
3. 面向对象数据库:将数据和对象进行直接映射,可以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作为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和操作。
面向对象数据库适用于需要存储复杂对象和维护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场景。
三、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库的结构由表(Table)、字段(Field)和记录(Record)组成。
1. 表(Table):表是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单位,每个表由多个字段组成,用于存储特定类型的数据。
表由表名和列名组成,列名定义了表中字段的属性。
2. 字段(Field):字段是表中的一个属性,用于存储具体的数据。
每个字段有一个数据类型来定义它的数据格式,比如整数、字符串、日期等。
3. 记录(Record):记录是表中的一行数据,包含了若干个字段的值。
每个记录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称为主键(Primary Key),用于区分不同的记录。
数据库基础知识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一、信息与数据1.信息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
换言之,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1)信息传递需要物质载体,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要消耗能量;(2)信息可以感知;(3)信息可以存储、压缩、加工、传递、共享、扩散、再生和增值。
2.数据数据的概念:数据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信息记录下来的符号,其意义是客观实体的属性值,是信息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
数据的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与信息紧密相关,信息提供现实世界中有关事物的知识;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二者不可分离又有一定区别。
二、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1.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
2.数据管理:数据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传输和维护等环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称为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
3.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特点:数据无独立性(2)文件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特点:出现了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程序和数据有了一定的独立性:(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令部数据实施统一的、集中的操作,实现了数据独立性、可共享、冗余度小。
三、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发展阶段的划分以数据模型的进展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
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第一代数据库是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其数据模型分别为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第一代数据库的典型代表:IMS。
2.第二代数据库是关系数据库系统其数据模型称关系模型,目前大部分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
典型代表:Ingres3.第三代数据库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保持和继承了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更安全、高效、方便,同时还具有开放性。
四、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1)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发展的影响(2)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3)面向专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五、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应用程序和各类人员组成。
数据库基础知识一、数据库基础知识(一)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1.数据与数据处理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
数据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描述事物特性的数据内容;其二是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的数据形式,数据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信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对人们而言是可理解、可用于指导决策的数据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而言,信息是一种被加工成特定形式的数据,这种数据形式对于数据接收者来说是有意义的。
三者之间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信息不随着数据形式的变化而变化▪信息=数据+数据处理2.计算机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提供操作手段。
计算机在数据管理方面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数据管理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范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多年来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1)这一阶段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的计算机硬件状况是: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状况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2)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数据无专门软件进行管理(数据冗余)、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无结构。
2、文件系统阶段(1)这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管理。
这时硬件方面已经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
处理方式上不仅有了文件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
(2)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管理由文件管理系统完成;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可长期保存。
目录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二、Access 2003数据库对象 (5)三、数据表 (5)四、查询 (7)五、窗体 (8)六、报表 (10)七、数据访问页 (10)八、宏 (11)九、模块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编程 (12)十、公共基础知识 (15)一、数据库基础知识1、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及其活动的并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
信息是以数据的形式表示的,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分为临时性数据和永久性数据。
2、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从大量、原始的数据中抽取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
3、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存放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上(有序的仓库),并能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软件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DL),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DML),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删除、增加、修改等;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5、数据库系统(DBS)包括5部分: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BA ,database administrator)和用户(专业用户和最终用户)。
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6、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冗余大、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关联差)、数据库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
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于扩充,独立性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和二级映射(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
数据库基础知识入门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管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它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作为一个数据库的基础,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以1500字的篇幅,详细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1. 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定义: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管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
-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间联系、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等的概念模型。
2. 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一种以表格形式表示数据的数据模型,每个表格称为一个关系。
- 主键: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关系中的每条记录的属性或属性组合。
- 外键:外键是指一个表格中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它们通过与另一个表格的主键相关联,用于建立关系模型中的关联关系。
-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的标准语言。
3. 非关系型数据库- 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非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不使用关系模型来表示数据的数据库。
- 键值数据库:键值数据库是将数据存储为键值对的形式,在许多Web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 文档数据库:文档数据库是以文档形式存储数据的数据库,常用于存储复杂结构的数据。
- 列存储数据库:列存储数据库是将数据按列存储的数据库,适用于大数据量和高并发的场景。
- 图数据库:图数据库是用图的形式表示数据的数据库,适合处理复杂的关系网络。
4.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系统需求和数据模型,设计出数据库结构和相应的表格。
- 规范化:规范化是指通过将数据分解为更小的关系,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存储效率的过程。
- 第一范式(1NF):要求数据库中的所有属性都是原子的,即不可再分。
- 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中的非主键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数据库复习基本知识1、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概括的讲,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数据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这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数据共享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数据的独立性高(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必须具备的4各控制功能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3、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大量、共享的数据集合。
它可以提供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数据库进行恢复。
4、两大数据模型:1、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2、数据模型(包括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1、能比较真实的模拟现实世界2、容易为人所理解3、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5、概念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的。
6、数据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包括逻辑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和物理模型(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它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换可以有数据可设计人员完成,也可以用数据可设计工具协助设计人员完成;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主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
数据库基础知识(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 ________指的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2.表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即_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
3.目前的数据库系统,主要采用________模型。
4. 退出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使用的快捷键是________
5.DMS是________的英文缩写
6.表结构的设计和维护,主要是通过表的________视图来完成的
7.工资关系中有工资号、姓名、职务工资、津贴、公积金、所得税等字段,其中可以作为主键的字段是________。
8.在Access表中,可以定义3种主关键字,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OLE对象
19.Microsoft Access是________系列应用软件之一。
10. 数据模型有3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是数据库中用来存储数据的对象,是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12. Access数据库中的对象有7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eb 数据访问页、________、模块。
13. Access中有两种视图,即________视图和________视图
14.创建表的方法有3种,分别是________使用向导创建表和________、
15.一个班级有多个学生,每个学生只属于一个班级,班级与学生是________关系
16.____________是数据库中一个或多个操作命令组成的集合
17.给表添加数据操作,是在“表”的_____________中完成的。
18.Access 2003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是________
19.在Access中,专门用于打印的对象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 DBMS 包括DB 和DBS
B. DBS包括DBMS 和DB
C. DB包括DBMS 和DBS
D. DB 、DBS和DBMS是平等关系
2.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________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3.Access 2003中,不能建立排序的数据类型是()
A.文本型
B.数值型
C.备注型
D. 日期/时间型
4.在数据库中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者属性的组合)称为()
A.记录
B.字段
C.域
D. 关键字
5.表示二维表的“列”的关系模型术语是()
A.属性
B.字段
C.记录
D. 数据项
6.表示二维表的“行”的关系模型术语是()
A.数据表
B.元组
C.记录
D. 字段
7.下列关于关系模型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一个关系中元组和属性的次序都无关紧要
B.可以将日常手工管理的各种表格,按照一张表作为一个关系直接存放到数据库系统中
C.每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单元,表中不能再包含表
D. 在同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
8.在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中,确定了数据库中的表后,接下来应该()
A.确定表的主键
B.确定表中的字段
C.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D. 分析建立数据库的目的
9.在一个表中可以有()个主关键字
A.任意
B.1
C.2
D.4
10.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
A.关系模型
B.网状模型
C.层次模型
D. 以上都不是
11.文本型默认存储()个字符
A.50
B.100
C.150
D.200
12.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关系是指()
A.各条记录中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一个数据库文件与另外一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C.数据模型符合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D. 数据库中各个字段之间彼此都有一定的关系
1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是()
A.数据库应用系统
B.数据库集合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14. Access所属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理想开发环境的类型是()
A.大型
B.大中型
C.中小型
D. 小型
15.在Access中,建立数据库文件可以选择“文件”菜单中的________菜单命令。
()
A.新建
B.打开
C.保存
D.另存为
16.下列________不是“任务窗格”的功能。
()
A.打开旧文件
B.建立空数据库
C.删除数据库
D.以向导建立数据库
17. Access在同一时间,可打开________个数据库。
A.1
B.2
C.3
D.4
18. Access2003建立的数据库文件,默认为________版本。
()
A. Access2002
B. Access2000
C. Access97
D. 以上都不是
19.Access表中字段的数据类型不包括()
A. 文本
B. 备注
C. 通用
D. 日期/时间
20.如果表中有“联系电话”字段,若要确保输入的联系电话值只能为8位数字,应将该字段的输入掩码设置为()
A. 00000000
B. 99999999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