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

1、用图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图像是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重要方式,其特点是非常的直观。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与特点

表达方式特点

表格多个变量可以同时出现在一张表格中

关系式准确地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值关系

图像形象地给出了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一般题型

1、如图是某地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在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达到最高气温的时刻分别是()

A.14℃,12时B.4℃,2时 C.12℃,14时D.2℃,4时

练习

1、下图是西安市99年某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那么这天()

A.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

B.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

C.最高气温6℃,最低气温-2℃

D.最高气温6℃,最低气温2℃

2、下图是桂林冬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填空:

在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当天最高气温为℃,这一天的温差为℃(所有结果都取整数).

经典题型

1、如图是某地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这张图回答:

2、在这一天中,

(1)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是多少度?

(2)20时的气温是多少?

(3)什么时候气温为6℃?

(4)哪段时间内气温不断下降?

(5)哪段时间内气温持续不变?

练习

1、如图是襄樊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中:

(1)气温T(℃)(填“是”或“不是”)时间t(时)的函数.

(2)时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最高汽温是℃,最低气温是℃.

(3)10时的气温是℃.

(4)时气温是4℃.

(5)时间内,气温不断上升.

(6)时间内,气温持续不变.

拓展题型

1.如图,在悬挂着的弹簧另一端系上一个小铁球,让它做上下来回振动,规定小球在平衡位置以下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h记作一个负数,反之则记为正数,?通过记录有关数据,人们描绘出了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根据这张曲线图可以看出,?从记时开始.

(1)________s小球振动一个来回.

(2)从开始记时后2s内,小球_______次到达最高点,_______次到达最低点.

(3)小球来回振动的振幅等于________(振幅等于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4)经过1.5s,小球的位置处于________.

(5)估计一下,小球来回振动10.75s时应处于_________.

2、.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哪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2)A、B两点代表了什么?

(3)你能设计一个实际事例与图中表示的情况一致吗?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半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关系的研究

实验 半导体热敏电阻特性的研究 实验目的 1.研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2.进一步掌握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仪器 箱式惠斯通电桥,控温仪,热敏电阻,直流电稳压电源等。 实验原理 半导体材料做成的热敏电阻是对温度变化表现出非常敏感的电阻元件,它能测量出温度的微小变化,并且体积小,工作稳定,结构简单。因此,它在测温技术、无线电技术、自动化和遥控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基本特性是它的温度特性,而这种特性又是与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机制密切相关的。由于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数目随温度升高而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加。温度越高,载流子的数目越多,导电能力越强,电阻率也就越小。因此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电阻将按指数规律迅速减小。 实验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半导体材料的电阻R T 和绝对温度T 的关系可表示为 T b T ae R = (4-6-1) 其中常数a 不仅与半导体材料的性质而且与它的尺寸均有关系,而常数b 仅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常数a 、b 可通过实验方法测得。例如,在温度T 1时测得其电阻为R T 1 11T b T ae R = (4-6-2) 在温度T 2时测得其阻值为R T 2 22T b T ae R = (4-6-3) 将以上两式相除,消去a 得 )1 1 (2 1 2 1T T b T T e R R -= 再取对数,有 )11(ln ln 2 121T T R R b T T --= (4-6-4) 把由此得出的b 代入(4-6-2)或(4-6-3)式中,又可算出常数a ,由这种方法确定的常数a 和b 误差较大,为减少误差,常利用多个T 和R T 的组合测量值,通过作图的方法(或用回归法最好)来确定常数a 、b ,为此取(4-6-1)式两边的对数。变换

精编【环境管理】贮运环境中温度

【环境管理】贮运环境中温 度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实验五贮运环境中温度、湿度和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贮运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气体(O2和CO2)含量是影响果蔬贮运效果的基本因素,它们对果蔬的生理代谢、商品质量、发病率、贮藏期与货架期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经常性地测定贮运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O2和CO2含量,作为该种果蔬贮运管理工作的依据。 温度的测定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F)是温度测量中使用的两个主要温标。摄氏温度是以水的相变为基础,将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定为0℃,沸点定为100℃。摄氏温度是得到批准的;S1国际温标,因此,采用的国家越来越多,我国采用的是摄氏温标。 华氏温度是将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分别定为32。F和212。F,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温标。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可以按下式进行换算: ℃=5/9(。F—32) 一、温度测量仪器 1、玻璃管液体温度计 这类温度计是最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它们是以液体受热膨胀和受冷收缩的原理为基础,体积变化从对应的固定标尺上读出。液体温度计便宜、简单、易于读数、对温度变化具有可接受的响应速度。但是这种玻璃管温度计易碎、必须小心使用,通常使用的液体是水银或酒精为便于识别常着红色)。水银的冰点为—38.9℃,沸点为356.6℃;酒精的冰点为—115℃,沸点为78.3℃。水银是有毒物质,漏出的水银必须恰当处理。 这类温度计如果结构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就会给出不正确的读数。除非附标准检查合格证,否则,每支温度计都必须用精确的标准仪器在其量程的上、下限处进行校核。这类液体温度计在设计上要完全或部分地插入测量对象中,以做出相应的记录。在使用温度计时,必须小心,不要使热载体(例如使用者的热、或冷却物体)来影响读数。由于玻璃具有一定的热容量和导热性,故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温度计达到热平衡。 2、布尔登(Bourdon)管温度计 布尔登管温度计能在几米的距离以内测量,因而常作冷库的库外读数温度计。它有一个通过毛细管与布尔登管相连的球状传感器,整个管系充满液体、气体或饱和蒸汽。温度变化引起压力变化,使布尔登管动作,于是与布尔登管相连的指针就在刻度盘上标示出温度。布尔登管温度计的传感小球用像钢之类的比热小,传热快的材料制成,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比液体温度计慢些,这种温度计应每年校正一次。 3、双金属片温度计 这种温度计由两种金属的层压薄片构成,其中一层膨胀系数高,另一膨胀系数低。双层结构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形状,从而带动指针或刻度盘。其对温度的变化的反应就慢。由于机械元件的磨擦,示出的读数有小的误差,这种误差可通过轻轻拍打刻度盘而部分地消除。双金属片温度计比较牢固,将测量尖端插入产品,即可方便地测量产品的温度。为了使沿金属枢轴方向的热传导引起的误差减到最小,温度计的插入深度至少应为枢轴直径的20倍。 4、热电偶温度计 将两条不同的金属导体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并令这两个结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则在这个由两部分的构成的导体中就会产生电动势,其大小取决于所使用的金属材料两个结之间的温差。这个原理被用于大多数温差电偶温度计。最简单的热电偶温度计是由两端焊接在一起的两条金属丝构成,并在回路上用电流计或电位计测量所产生的电动势。一个结保持在恒定的温度下,通常为冰溶解温度0℃;另一结即为传感元件,放在被测量温度的地方。通常使用的成对金属中铜和康铜(含60%铜、40%镍的一种合金),所产生的电动势大约为每摄氏度39vV。 热电偶温度计有如下优点:(1)金属丝的长度是无关紧要的,故可用于远距离测量;(2)测量探头可以很

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 1、用图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图像是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重要方式,其特点是非常的直观。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与特点 表达方式特点 表格多个变量可以同时出现在一张表格中 关系式准确地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值关系 图像形象地给出了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一般题型 1、如图是某地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在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达到最高气温的时刻分别是() A.14℃,12时B.4℃,2时 C.12℃,14时D.2℃,4时 练习 1、下图是西安市99年某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那么这天() A.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 B.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 C.最高气温6℃,最低气温-2℃ D.最高气温6℃,最低气温2℃

2、下图是桂林冬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填空: 在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当天最高气温为℃,这一天的温差为℃(所有结果都取整数). 、 经典题型 1、如图是某地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这张图回答: 2、在这一天中, (1)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是多少度? (2)20时的气温是多少? (3)什么时候气温为6℃? (4)哪段时间内气温不断下降? (5)哪段时间内气温持续不变? 练习 1、如图是襄樊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天中: (1)气温T(℃)(填“是”或“不是”)时间t(时)的函数. (2)时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最高汽温是℃,最低气温是℃. (3)10时的气温是℃. (4)时气温是4℃. (5)时间内,气温不断上升.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过程和方法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预习新课】(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主要知识点: 1气温垂直分布 2气温水平分布 3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一、气温垂直分布 ⑴读下表记忆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⑵读下图比较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答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减;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稳定 重要结论: 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6℃/1000米 2上冷下热利于空气对流 低层大气组成 体积(%) 作用 干 洁 空 气 N 2 78 地球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 2 21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 2 0.03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03 很少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 很少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10高考文综卷) 3.由图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4.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3.A 4.B 二、气温水平分布

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 7 月或 1 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③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祥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 月份正好相反。 ④7 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 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中国一、七月气温分布特点? 一月: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七月:除青藏高原和高山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全球气候变化概论

全球气候变化概论 全球气候变化含义: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自然界本身排放着各种温室气体,也在吸收或分解它们。在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处于一种循环过程。碳循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的自然循环过程,大气和陆生植被,大气和海洋表层植物及浮游生物每年都发生大量的碳交换。从天然森林来看,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基本是平衡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形态,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大量森林植被迅速砍伐一空,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 从全球来看,从1975年到1995年,能源生产就增长了50%,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有了巨大增长。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消耗了全世界所生产的大部分化石燃料,其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如到90年代初,美国累积排放量达到近1700亿吨,欧盟达到近1200亿吨,前苏联达到近110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仍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美国是世界上头号排放大国,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总量也在迅速增长,前苏联解体后,中国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国家。但从人均排放量和累计排放量而言,发展中国家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能效提高、节能、各种能源相对价格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趋势。几个国际著名能源机构--国际能源局、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根据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不同情景,提出了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各种可能趋势。到下一世纪中叶,发达国家仍将是大气中累积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主要责任者。当然,如果世界各国采取更加适合环境要求的经济和能源发展战略,二氧化碳排放

关于全球变暖的调查报告

实践的主题:关于全球变暖的调查 实践的时间: 实践的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首先是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就会更加乐观,同样也会更难注意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更难让我们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我从定性的调研当中获得了一些信息,我自己一直生活在苏州,苏州本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有体有着乐观情绪,大家都在买车买房,我觉得气候变化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很深刻的影响。其实气候的变化已经影响着当今世界。 一、对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大气圈、水圈、生物园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自然资源变化和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例如: (一)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海岸被冲蚀 2.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3.地下水位升高。低地被淹: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中国环境报 2004-10-19 4.旅游业受到危害

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5.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二、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这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由于环境变化,自然资源条件变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如人体健康、产业领域、居住环境等的变化 (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七年纪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部分中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第二课时,着重介绍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本课是在第一课时学习了“气温的变化”后的自然延伸和发展,本节与第三节《降水和降水分布》是并列关系,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为下一节学习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提供必备了的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宗旨,因此教材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利用地图分析、归纳内在规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这一优势。 二、说教学对象 通过近两个月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好奇、好动、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前阶段学习过纬度、海陆分布等知识,上一节刚学过的气温变化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分布知识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加上他们的抽象能力还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让学生想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应用气温分布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分布的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鉴于本节知识的重要性,为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基本理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读图法。 六、说学法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Na(OH)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KNO3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变大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溶解度 固体的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固体溶解度 外因 温度、(气体) 内因 和本身的性质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提示 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定义 固体物质的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通常所说的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指固体物质在100g内达到饱和状态时度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度(20℃) 大于等于10g 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大于等于小于1g 难(不)溶不溶小于 影响物质度的因素内因:和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度是温度。对于大多数固体,温度越高,固体的度越大。 教学目标: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温室气体的来源: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二氧化碳等) ●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二氧化碳和甲烷)●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 ●农业和畜牧业(甲烷) ●废弃物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变化(二氧化碳)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目标 一、策略和目标的选择 温室效应具有很强的滞后特性。在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上,UNIPCC将各种假设条件组合成四种方案,然后对各方案下的GHG排放量及21世纪的地球温度变化作了预测:方案1:按目前GHG增长速度排放,不作任何控制。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3。方案2:停止砍伐森林、用天然气代替煤和采取能源保护措施。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2。方案3:逐步实施日益严格的削减GHG排放量措施,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1。方案4:与方案3内容相同,只是比它削减和取代的程度更高而已。结果气候变暖趋势将最终趋于稳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预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这些变化的地区分布方面。对于方案1而言,不同纬度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都有所不同,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和地中海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国际上在制定这些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各项因素:一是气候变暖在全国或地区间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同的,有的甚至会产生效益;二是各国对GHG的排放量负有不同的责任,如1988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5.34t、2.20t、0.56t、0.20t;三是直接削减排放量与采取适应性的预防投资这两种策略,其相对费用和效益的国家间分布不尽相同,应对严重依赖矿物燃料的国家采取特殊的政策;四是由于行动和效果之间的时滞是长期的,变化与结果之间又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策略的选择要考虑风险因素。 要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必须首先对减缓气候变暖的相对费用和效益作出估计。一般而言,防止气候变暖的费用随着GHG削减量的提高和削减速度的加快而增加。可接受的变暖水平可以通过比较费用与效益的方法,将现在做出的牺牲同未来获得的效益相权衡来确定。 对于是否采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科学家们大致提出三种策略:第一种策略主张“等着瞧”,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有许多确定性的因素,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其他证据,那么现在采取行动可能是徒劳的。尽管现在什么也不做的策略似乎更应受到谴责,但它可能有助于将来找到更好的费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必须做出的决策会因信息更完备而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可是,什么也不做会增强损害性变暖效应,决策迟延可能会造成代价更高的损失。第二种策略主张执行稳妥的预防性策略,虽然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降低将来采取措施的费用。第三种策略主张立即采取严厉措施,稳定或降低GHG总排放量,当然这比前两种办法费用都高。从对控制GHG排放的费用效益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每一种策略和第三种策略都不足取,只有第二种策略比较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承受力较小但又可能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多年谈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终于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00年使发达国家的GHG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上。1997年第二次公约缔约国会议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候,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GHG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发展中国家的GHG排放目前尚不受限制。 二、需要采取的行动(略) 为招待稳妥的预防性策略和目标方案,需要加强信息收集和科学研究,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并积极寻找替代能源。 三、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提到的及一些国家采用的控制全球气候变化

上学期科学教案《变化温度》

上学期科学教案《变化温度》 Last semester's science lesson plan "changing temperature"

上学期科学教案《变化温度》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组一只温度计、其他温度计 教学过程: 1.让幼儿认识温度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看看这 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 2.教幼儿怎样测量气温 a:幼儿小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b:引导幼儿将温度计拿到户外,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1.小组进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观察温 度计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并参与记录。活动结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们对温度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班级内有,孩子们已早就观察过)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些,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厚,观察到了温度计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但数字记录不是很理想,因温度计上的数字过小,分格过小,有些幼儿看不清楚。建议进行此次活动时,教师可将温度计的小格放大,画在纸上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水密度随温度变化

水密度随温度变化表 t(℃)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 999.840 999.846 999.853 999.859 999.865 999.871 999.877 999.883 999.888 999.893 1 999.898 999.904 999.908 999.913 999.917 999.921 999.925 999.929 999.933 999.937 2 999.940 999.94 3 999.946 999.949 999.952 999.95 4 999.956 999.959 999.961 999.962 3 999.96 4 999.966 999.967 999.968 999.969 999.970 999.971 999.971 999.972 999.972 4 999.972 999.972 999.972 999.971 999.971 999.970 999.969 999.968 999.967 999.965 5 999.964 999.962 999.960 999.958 999.95 6 999.954 999.951 999.949 999.946 999.943 6 999.940 999.93 7 999.934 999.930 999.926 999.923 999.919 999.915 999.910 999.906 7 999.901 999.897 999.892 999.887 999.882 999.877 999.871 999.866 999.880 999.854 8 999.848 999.842 999.836 999.829 999.823 999.816 999.809 999.802 999.795 999.788 9 999.781 999.773 999.765 999.758 999.750 999.742 999.734 999.725 999.717 999.708 10 999.699 999.691 999.682 999.672 999.663 999.654 999.644 999.634 999.625 999.615 11 999.605 999.595 999.584 999.574 999.563 999.553 999.542 999.531 999.520 999.508 12 999.497 999.486 999.474 999.462 999.450 999.439 999.426 999.414 999.402 999.389 13 999.377 999.384 999.351 999.338 999.325 999.312 999.299 999.285 999.271 999.258 14 999.244 999.230 999.216 999.202 999.187 999.173 999.158 999.144 999.129 999.114 15 999.099 999.084 999.069 999.053 999.038 999.022 999.006 998.991 998.975 998.959 16 998.943 998.926 998.910 998.893 998.876 998.860 998.843 998.826 998.809 998.792 17 998.774 998.757 998.739 998.722 998.704 998.686 998.668 998.650 998.632 998.613 18 998.595 998.576 998.557 998.539 998.520 998.501 998.482 998.463 998.443 998.424 19 998.404 998.385 998.365 998.345 998.325 998.305 998.285 998.265 998.244 998.224 20 998.203 998.182 998.162 998.141 998.120 998.099 998.077 998.056 998.035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海陆火山活 洋地动太阳活 动自然变 率温气土城室 溶地 市气利体胶用化生命期(年) 50-200 12-17 120 1 3."3 500?种类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化碳(PFCS) 六氟化硫(SF6)及其它增温效应(%) 63

154117温室气体的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二氧化碳等) 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二氧化碳和甲烷) 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 农业和畜牧业(甲烷) 废弃物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变化(二氧化碳)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目标 一、策略和目标的选择 温室效应具有很强的滞后特性。在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上,UNIPCC将各种假设条件组合成四种方案,然后对各方案下的GHG排放量及21世纪的地球温度变化作了预测: 方案1:按目前GHG增长速度排放,不作任何控制。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0."3。方案2:停止砍伐森林、用天然气代替煤和采取能源保护措施。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0."2。方案3:逐步实施日益严格的削减GHG排放量措施,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0."1。方案4:与方案3内容相同,只是比它削减和取代的程度更高而已。结果气候变暖趋势将最终趋于稳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预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这些变化的地区分布方面。对于方案1而言,不同纬度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都有所不同,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和地中海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国际上在制定这些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各项因素: 一是气候变暖在全国或地区间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同的,有的甚至会产生效益;二是各国对GHG的排放量负有不同的责任,如1988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 5.34t、 2."20t、 0."56t、 0."20t;三是直接削减排放量与采取适应性的预防投资这两种策略,其相对费用和效益的国家间分布不尽相同,应对严重依赖矿物燃料的国家采取特殊的政策;四是由于行动和效果之间的时滞是长期的,变化与结果之间又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策略的选择要考虑风险因素。 要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必须首先对减缓气候变暖的相对费用和效益作出估计。一般而言,防止气候变暖的费用随着GHG削减量的提高和削减速度的加快而增加。可接受的变暖水平可以通过比较费用与效益的方法,将现在做出的牺牲同未来获得的效益相权衡来确定。 对于是否采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科学家们大致提出三种策略: 第一种策略主张“等着瞧”,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有许多确定性的因素,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其他证据,那么现在采取行动可能是徒劳的。尽管现在什么也不做的策略似乎更应受到谴责,但它可能有助于将来找到更好的费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必须做出的决策会因信息更完备而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可是,什么也不做会增强损害性变暖效应,决策迟延可能会造成代价更高的损失。第二种策略主张执行稳妥的预防性策略,虽然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降低将来采取措施的费用。第三种策略主张立即采取严厉措施,稳定或降低GHG总排放量,当然这比前两种办法费用都高。从对控制GHG排放的费

不同下垫面环境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

不同下垫面环境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 摘要:城市化建设中采用了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引 起下垫面发生变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再加上较多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 遭到破坏,导致观测的气象要素记录有所偏差,严重影响了气象探测数据的代表性、连续性。本文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地面观测站环境分级标准为切入点,创建台站环境模拟试验场并开展不同场景观测试验,获取不同下垫面环境 因素对要素影响的试验数据集,为分析试验资料获得定量结论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不同下垫面;环境;地面气温;影响;分析 引言:气温作为一项气象要素,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气 温本身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与气温有关的灾害性天气如高温、干旱、寒潮等也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因此气温变化特别是每日的最高最低气温 异常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对气温在不同下垫面环境下的精细化预报,特别是 对气温日最高最低的精细化预报成为基层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 1.温度变化分析 城市中不同下垫面对城市温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不同下垫面的反射 率存在差异,使得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另一方面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能量交换也取决于下垫面的性质,这些都会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近地层气温。由于城市中各种下垫面空间尺度较小,相邻较近,其温 度特点很大程度受到城市区域气候条件的制约。冬季,4种下垫面的温度在1~7℃间变化,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出现时间分别为7时和14时(北京时,下同)。其中,玄武湖的夜间温度最高,但白天温度与其他站点相近;植物园在夜晚温度 最低,低于玄武湖1℃,8时以后温度上升较快,正午过后温度高于玄武湖,但 16时以后温度下降也较快,以至于夜晚温度低;光华东街夜间温度接近玄武湖, 白天温度最高;河海大学校园在夜间温度较低,只是稍高于植物园,在白天高温 时段温度最低。夏季,不同下垫面之间的温度日变化差异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各 站点最低温度出现时间为6时,最高温度除光华东街以外均发生在13时。光华 东街的夜晚温度一直最高,白天高温特点更加明显,12时以后,光华东街的温度 比其他站点高出1.5℃,并且其升温趋势一直持续到16时,最高温度超过32℃; 玄武湖和河海大学校园的夜间温度稍低于光华东街,而植物园的夜间温度则要低 于光华东街2℃以上,这3个站点白天温度比较一致。春季,玄武湖在夜间温度 最高,白天温度与其它站点温度相近;光华东街夜间温度接近于玄武湖,白天温 度变为最高,在15时其温度高于其他站点1℃左右;植物园在夜间温度最低,低 于玄武湖2℃以上,但白天温度上升很快;河海大学校园在夜间的温度低于光华 东街,高于植物园,白天温度变为最低。 2.温度变化速率 自动气象站获得的逐小时温度资料,为我们分析不同下垫面上温度变化速率 的日变化提供了条件。本文以相邻2 h(整点北京时)的平均温度差表示温度变 化速率,得到了四种下垫面上的温度变化速率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特征。白天的 温度变化明显比夜晚时快,各站点温度变化速率的差异也主要在白天。冬季,夜 晚的情况不同于其他季节,各站点的温度变化速率起伏较大,有时还会出现小幅 度增温。8时以后,各站点开始稳定增温。植物园早晨升温剧烈,到10时左右增 温速率达到最大值1.4℃/h,但11—15时内其升温速率却低于其他站点,进入降 温阶段后其降温速率一直最高,并在18时达到最大值-1.2℃/h。玄武湖早晨升

颜色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olour changes to ambient temperature)

颜色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年月日

颜色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五月五号的电子论坛上,提到了一个被称为―股票球体‖的环境光感应显示器。它被引证为一个依靠外在因素而发出各种颜色的装饰品。它通过对周围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因素进行感应,形成了股票市场重要的起起落落的变化。 这里描述的设计是一种更为精密的简化版本,只需把少量的元器件安装在一个小的印制电路板上就可以做成一个股票球体。它简单的只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接口,和五个控制色彩的发光二极管。尽管后文也给出了一些想法,但它最终的用途还有如何与其他传感器接口就要靠心灵手巧的读者自己去想了。 多姿多彩的世界 Ambilux彩色光控制器的中心电路如图1所示。事实上,它以一个围绕的正阻抗变换器PIC微控制器和集成电路1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更为展新的PIC家庭成员开始在我们的世界里展示自己——装置PIC18F242 (或者PIC18F252)。实际上,尽管作者会选择18F装置来证明它用起来多么的简单,但是一个PIC16F876可能很容易就被替换掉。要注意的是,不论如何,软件不能用一个没有配套的翻译代码的16F装置。 PIC以RC模式进行操作,它的时钟频率由电阻R12、预置VR3和电容C3决定。设定VR3阻力最小,时钟频率大概是4MHz左右。这个速度远离临界值(以后也能看到)。 通过模数转换器(ADC),当PIC输入电压信号时能够产生特定的相应的原始资料,例如温度传感器,虽然它同样很可能只是一个手动控制电位。在对电压进行回应时,五个发光二极管进行相应的触发而发出不同的颜色,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独有的彩色画面。 颜色的选择还有它们的活化顺序都由用户来决定,尽管包括白色的其他颜色也可以选择,但是基本的二极管颜色的通常是在具有代表性的红橙黄绿蓝这个范围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