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精品收藏)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8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首先,在查房时需要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要检查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和硬腭,评估黄疸的程度和范围。
一般来说,全身性黄疸或者出现在眼球和躯干的黄疸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引起警惕。
同时,还要注意新生儿的黄疸是否逐渐加重、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厌食、腹泻、反复咳嗽等。
这些观察都是为了及时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其次,在查房时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情况。
黄疸大部分是由于胆红素的代谢紊乱所致,而胆红素主要来自于红细胞的分解。
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中,要了解新生儿是否有贫血、溶血等情况,同时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是否足够。
如果新生儿的饮食摄入不足,就可能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进而加重黄疸。
因此,在评估饮食摄入时,要特别关注新生儿的吮吸能力、吸允情况、吮乳困难程度等。
第三,在查房时要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
血清胆红素测定是确诊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测定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可以判断黄疸的程度,并能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护理查房时,要尽可能地收集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测定的结果,对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最后,还要查房时评估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除了上述的黄疸相关的观察和评估外,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呼吸、体温、心率、体重等一般情况的变化。
新生儿黄疸可能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呼吸急促等,这些都是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的。
此外,还要评估新生儿的一般生活习惯,如睡眠、排尿、排便等,以及家庭环境和母亲的护理情况等。
总的来说,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中,需要综合考虑黄疸的程度和发展趋势、饮食摄入情况、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以及一般情况的变化,全面评估新生儿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还要加强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和处理新生儿黄疸,提高他们的护理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
儿科12月份护理查房新生儿科护理查房参与者:岳辉姚娟温芬芳胡晓时间:2013年9月4日病例介绍35床,潘一之子,男,主诉:皮肤黄染6天,生后10天。
系第2胎第2产,胎龄39+2周,于2013-08-18 19:30在东圃分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时羊水清,自然啼哭,APGAR 评分9-10-10分,出生体重3.14kg,胎盘、胎膜未见明显异常。
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
遂今来我院门诊复查,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
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
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
1、体格检查:T36.5℃,R45次/分,P155次/分,Wt 3.14kg。
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前囟平软,约2.0*2.0cm。
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
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2、护理评估生理评估: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
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
呼吸系统:R45次/分,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循环系统: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消化: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
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
泌尿:小便正常。
生殖:阴茎、睾丸正常。
神经: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患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担心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愈后情况,有轻度焦虑。
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治疗过程中出现摩擦、抓挠及臀部擦拭等因素有关4、有体温不稳定的问题与光疗不良反应有关。
新生儿黄疸一、概念: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巩膜、粘膜、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二、病因:1、胆红素生成增多(1)同族免疫性溶血:ABO、Rh血型不合等。
(2)红细胞酶缺陷:如G-6-PD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等。
(3)红细胞增多症:如母-胎、胎-胎之间输血等。
(4)感染: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溶血。
(5)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
2、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1)感染(2) 窒息、缺氧、酸中毒(3) 低体温、低血糖、低蛋白血症(4) 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5)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3、胆红素排泄异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4、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巨结肠、喂养延迟等。
三、临床特点(一)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1、生理性黄疸的特点:黄疸出现时间:生后2~3天,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d),血清胆红素程度:足月儿<220.5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3~4周,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退而复现:无。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黄疸出现时间:生后24小时内>102μmol/L(6mg/dl),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d),血清胆红素程度:足月儿>220.5μmol/L,早产儿>56.5μmol/L,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退而复现:有。
四、病情介绍患儿,男,15天,因“皮肤黄疸10+天,加重1周”于2013年11月13日14:56入院,现病史:患儿系G1P1 足月孕于当地卫生院顺产分娩,出生体重2.85㎏,出生时无缺氧窒息,余出生情况不详。
10+天前患儿皮肤出现黄疸,并渐加重,无四肢抽搐及口吐白沫。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R E S U M EREPORT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目录CONTENTS •新生儿黄疸概述•新生儿黄疸护理原则•新生儿黄疸治疗进展•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分享•新生儿黄疸护理研究展望REPORTCATALOG DATE ANALYSISSUMMAR YR E S U M E01新生儿黄疸概述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巩膜等部位黄染。
定义与分类定义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胆红素排泄障碍、母乳性黄疸等。
病因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肠肝循环增加等因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引发黄疸。
病理生理病因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评估临床表现皮肤、巩膜黄染,可伴有嗜睡、吮吸无力、呕吐、腹泻等症状。
评估观察黄疸出现时间、程度、进展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胆红素测定、肝功能检查等综合评估病情。
REPORTCATALOG DATE ANALYSISSUMMAR YR E S U M E02新生儿黄疸护理原则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确保新生儿舒适。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每天洗澡,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新生儿抓伤自己。
01020304日常护理010204喂养与饮食护理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注意观察新生儿吸吮和吞咽情况,确保喂养充足。
定期测量体重和身长,评估新生儿生长情况。
根据医生建议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03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程度和持续时间。
观察新生儿是否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定期测量体温,保持正常体温。
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病情观察与监测避免新生儿接触感染源,注意手卫生和环境卫生。
发现新生儿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定期带新生儿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带新生儿复查,确保健康状况良好。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REPORTCATALOG DATE ANALYSISSUMMAR YR E S U M E03新生儿黄疸治疗进展益生菌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儿科12月份护理查房时间2014—12地点儿科护理站主持人张淑玲参加人员儿科全体护士内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查房护士长:各位姐妹妹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聚集一起来共同学习一下新生儿黄疸。
下面由李艳苗介绍一下病例。
ﻩ李艳苗:患儿王佳伟,男,15天,主因发现全身皮肤黄染10余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为23而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测总胆红素为297umol/l,间接胆红素为284umol/l。
患儿口唇红润,四肢温暖,各原始反射尚可,全身皮肤黄染,前囟张力不高,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张力正常,双肺呼吸音轻,心律齐,吃奶好,二便正常。
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护士长:下面由张佳靓介绍一下护理诊断及目标。
张佳靓: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2.患儿喂养困难:与患儿吸允能力差,摄入不足有关3.知识缺乏:家长本身缺乏本病的相关知识护理目标:1.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配合处理2.患病期间患儿能获取所需的营养和水分3.家长能说出本病的相关知识,以减轻焦虑和恐惧护士长:下面由王钰垒说一下护理计划与实施过程。
王钰垒:护理计划与实施过程1.预防胆红素脑病(1)评估患儿黄疸程度、范围、进展及伴随症状。
(2)密切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黄疸迅速加重、拒食、吸吮力弱、嗜睡、肌张力减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出现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3)合理喂养:通过刺激肠蠕动促进胎粪的排出,可建立肠道的新鲜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4)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0-37。
0℃,以避免低体温时游离脂酸过高与胆红素竞争和白蛋白的结合。
(5)进行蓝光疗法治疗:蓝光能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及尿液排出,对血清胆红素在221-256umol/L以上者,可采用420-470um波长的蓝光照射。
(6)光疗的护理①检查双面蓝光灯管,保证每根灯管蓝光亮度,擦净灯管污迹及灰尘。
②将箱内温度调至32℃,水箱内注满灭菌用水,注水量以水箱刻度为准,使湿度维持在50%—60%。
③向家长说明皮肤暴露面积增大,可增加光疗效果,征求家长意见后,给患儿剃光头发。
清洁患儿皮肤,修剪指甲,戴黑色眼罩,用窄尿布保护会阴,双足跟及双踝关节包棉球保护,避免擦伤.④光疗过程中尽量让患儿身体各部位裸露,加强巡视,当患儿身体移至床周边时,及时将患儿移至床中央区以保证光疗效果.⑤每次喂奶后半小时内,给予侧卧位,增加巡视次数,防止发生窒息。
如果患儿有溢奶发生,及时清除玻璃床上的奶液,保持床的透明度。
患儿每2小时更换1次尿布,防止尿液及大便溢出污染玻璃床。
⑥每2小时测体温1次,有发热及时与医生联系,调低箱内温度.光疗期间不定时喂入少量白开水并记录。
2.婴儿喂养困难(1)评估患儿的吸吮能力、呼吸状态.(2)少量多次耐心喂养,吸吮能力差的患儿给予鼻饲。
(3)不能经口进食或入量不足者,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液量全日均匀分配,保证静脉通路通畅。
(4)详细记录出入量。
3.知识缺乏(1)评估患儿家长文化程度、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案.(2)向家长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并发症及护理知识。
(3)帮助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合作。
(4)对出现胆红素脑病者,向家长解释病后及早进行锻炼和智力开发,可减轻后遗症状.知道家长对患儿进行智能的开发及引导,对有躯体、肢体运动障碍的患儿进行皮肤护理和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以改善其功能。
护士长:下面由郭涌涌说一下查房要点。
郭涌涌:查房要点1.常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种类(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最多见。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的发病率为11。
9%。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而发生的黄疸。
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感染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为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71—513umol/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升高.2.常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1)胎便排出延迟:肝肠循环导致黄疸加重.(2)缺乏正常菌群:直接胆红素经过胆道排到肠道,经过细菌的作用转变粪胆原排出体外,缺乏正常菌群影响胆红素排出导致黄疸加重。
(3)母乳喂养:母乳中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加强,使黄疸加重。
(4)药物:维生素K可以加重黄疸。
(5)新生儿溶血: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
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破坏而形成的。
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少数新生儿ABO血型不合的小儿的黄疸可以表现为母乳性黄疸的病程变化.3.病理性黄疸诊断依据(1)黄疸在24小时内出现.(2)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205umol /L或每日上升>85umol/L.(3)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4)血清结合胆红素>256umol/L。
(5)光疗的护理:医生会根据血清胆红素值及婴儿临床情况,来决定婴儿照光时间的长短。
护士长:下面由王萃说一下入箱前准备及护理。
王萃:入箱前的准备:a)蓝光箱使用前需严密检查有无损坏,用时置于床旁.b)婴儿不穿衣服,使皮肤整个表面暴露于光中。
仅留尿布保护生殖器官,尤其男孩应防止阴茎勃起而疼痛.c)婴儿戴不透光眼罩保护眼睛,避免紫外线辐射造成视网膜受损。
覆盖眼睛时勿施加压力,以防角膜溃疡。
d)将婴儿置于备好的蓝光箱中,与灯光的距离为50—70cm。
蓝光箱内温度为30-32℃适宜。
一般护理:1。
检查眼罩是否有松脱并注意观察。
A.眼睑是否闭拢. B.勿固定过紧或加压.C.喂奶时要移去并观察是否有分泌物或眼结膜炎。
D。
至少每日更换一次眼罩。
2.维持体温的恒定:因热光线易使体温上升造成人为的发热。
A。
如体温升高时则暂关闭灯光,如此体温会很快下降。
B.每2—4小时测量1次体温。
C.最好有空气调节设备,保持箱内温度在29-32℃。
D。
勿使温度计盲接暴露于灯光下.3. 适时变换患儿体位,每2小时翻身1次。
4.适当补充水分及热量。
A.因为婴儿会排绿色亮光之稀便而损失大量水分,加之血管扩张增加了2—3倍的无感水分的丧失及呼吸速度增加,需增加30-50%的水分摄取量。
B.由于每克水分蒸发约需消耗2。
43kj的热量及增加代谢率,肠道传送速率加快又使牛奶吸收率降低,应防止热量不足. C。
由口或静脉注射供应足够液体的摄取. D.两餐奶之间补充少量白开水。
E.每天尿比重低于 1.015。
F.每天测1次体重,可检测水分丧失情况。
5。
按医嘱测量血清胆红素;因照蓝光后黄疸减轻,并不能反映血清胆红素浓度. A. 抽血时应将照光灯关掉,以排出假性胆红素浓度的可能性.B.待光疗停止后,在4小时内再测量血清胆红素浓度,以了解是否再度回升.6。
严密观察光疗过程不良反应的情形并加以记录,积极配合医生及时治疗.护士长:下面由欧阳慧荣说一下光疗的不良反应欧阳慧荣:光疗的不良反应A.嗜睡.B。
稀的绿便.由于肠道传送时间加速,大便的水分含量增加,而使大便呈稀的软便。
且胆红素的光氧化作用产物大量经胆管排泄,而使大便呈绿色。
C.深色尿液。
D.体温升高。
E。
皮肤变化。
如因微血管扩张而呈现皮肤疹或青铜色皮肤。
F.阴茎勃起。
使婴儿俯卧一段时间,此现象即消失。
G。
皮肤水分蒸发过多而脱水。
H.腹胀,与使用眼罩有关,可能是缺乏视觉和因眼罩的局部刺激,会有易激动、易哭、不安而吞入空气;或缺乏视觉刺激直接影响肠胃的主动功能,腹胀因而发生。
通常在光疗8-12小时开始发生,而在光疗24小时到达高峰,停止光疗后12-24小时恢复。
护士长:今天大家说的都不错,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