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
- 格式:pdf
- 大小:325.42 KB
- 文档页数:14
1.样本: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2.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3.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4.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
5.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6.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7.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
8.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
9.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10.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11.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12.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13.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14.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
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
15.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
16.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
17.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18.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19.方差:指用样本容量 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20.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21.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22.概率:指某事件 A 在 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 n 不断增大时,事件 A发生的频率 W(A)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 P,于是则定 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23.和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事件。
1.样本: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之樊仲川亿创作3.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4.连续变量:暗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5.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暗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而且通常是整数。
6.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7.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8.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
9.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丈量或度量得到的。
10.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克不及丈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11.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12.计量资料:有丈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13.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丈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14.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丈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15.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
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
16.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
17.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
18.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19.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20.方差:指用样本容量 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21.尺度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22.变异系数:指将样本尺度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23.概率:指某事件 A 在 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 n 不竭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W(A)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 P,于是则定 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24.和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事件。
1.样本: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2.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3.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4.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
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
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
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
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
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
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
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方差:指用样本容量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概率:指某事件 A 在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n 不断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W(A)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P,于是则定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和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A 和事件 B 的事件。
生物统计名词解释生物统计是一种应用数学于生物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生物学数据,来解释和揭示生物学现象和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统计学名词和概念的解释:1. 总体(Population):指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
2. 样本(Sample):指从总体中选出的部分个体。
3. 参数(Parameter):指总体的某一特征的度量。
4. 统计量(Statistic):指样本的某一特征的度量。
5.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指用数字来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的变量。
6. 数据(Data):指研究中获得的实际观测结果或测量值。
7. 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指对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8. 推论统计学(Inferential Statistics):指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和判断的方法。
9.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指对某一假设进行验证的统计推断方法。
10. 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Level):指在假设检验中,拒绝零假设的标准。
11. P值(P-value):指在假设检验中,观察到的数据或更极端情况下出现的概率。
12.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指对参数的估计范围。
13. 误差(Error):指由于采样误差、测量误差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4. 偏差(Bias):指由于研究设计或收集方法的不准确性引起的系统误差。
15. 方差(Variance):指数据的分散程度,反映了各个观测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16.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指方差的平方根,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17.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指符合正态分布模式的概率分布,常用于表示随机变量的分布。
18. T检验(Student's t-test):指用于比较两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的假设检验方法。
样本: 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总体: 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
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
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
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
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
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
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
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方差:指用样本容量n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概率:指某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n不断增大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W(A)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P,于是则定P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P(A)=P和事件:指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A和事件B的事件。
积事件:指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A和事件B的积事件。
1.样本: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2.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3.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4.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
5.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6.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7.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
8.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
9.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10.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11.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12.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13.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14.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
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
15.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
16.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
17.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18.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19.方差:指用样本容量 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20.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21.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22.概率:指某事件 A 在 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 n 不断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W(A)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 P,于是则定 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23.和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事件。
样本: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
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
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
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
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
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
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
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方差:指用样本容量 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概率:指某事件 A 在 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 n 不断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W(A)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 P,于是则定 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和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事件。
1. 总体(population):研究对象的全体,由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
2.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团。
3. 参数(parameter):由总体全部观察值计算得到的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
4. 统计数(statistic):由样本全部观察值计算得到的用来描述样本特征和估计总体特征的数5. 平均数(average):根据统计方法求得的一种常用特征数,作为一个资料集中性的代表值,反映资料中各观察值集中较多的中心位置。
6. 变异数(variant):反映资料的变异性的代表值,常用的变异数有极差、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和变异系数。
7. 概率的古典定义:在随机试验中,如果基本事件的总数n为有限多个,且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时间A 由其中m个基本事件所组成,则事件A的概率为(P)=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基本事件数=m/n8. 概率的统计定义: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某一试验n次,事件A发生的频率随着n的不断增大而在某个常数值p附近摆动,则称频率的稳定值p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记为P(A) =p≈m/n9.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nt):设E为一随机试验,Ω为样本空间。
如果对于Ω中的每个样本点ш,都有一个确定的实数X(ш)与之对应,则称X(ш)为随机变量,简称为X10. 伯努利试验(Bernoulli trials):随机变量X只有两个可能结果的实验11. 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利用研究获得的样本信息和假定的模型对总体特征做出概率性的推断。
12. 假设检验(test of hypothesis):根据样本信息判断总体是否具有制定的特征13. 参数估计(parametric estimation):用样本统计数估计总体参数。
14. 抽样分布(sampling distribution):统计量g(X1,X2,…,Xn)作为随机变量,也有自己的概率分布,则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则称为抽样分布15. 零假设(null hypothesis)和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零假设:指进行统计检验时预先建立的假设。
名词解释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2.个体: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称为个体3.样本:总体的一部分称为样本4.样本含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叫样本容量或大小5.随机样本: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个体所构成的样本6.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叫参数 u …总体平均数7.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叫统计量S…样本标准差8.准确性: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9.精确性:指调查或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10.系统误差:由于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或外在的偶然因素,如试验动物的初始条件、饲养条件、管理措施等尽管在试验中力求一致,但不可能绝对一致所造成11.偶然误差:由于试验动物的初始条件相差较大,实验条件、实验仪器以及实验记录等引起的误差12.连续性变异资料:各个观测值之间的变异是连续性的资料13.离散(不连续)型资料:各个观测值只能以整数表示,它们之间是不连续的资料14.算术平均数: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15.标准差:标准差指统计上用于衡量一组数值中某一数值与其平均值差异程度的指标。
标准差被用来评估价格可能的变化或波动程度。
16.方差:方差是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它是测算数值型数据离散程度的最重要的方法。
17.离均差平方和:就是一个数列中的每个数和平均值的差的平方的和18.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较可以消除单位和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c.v19.试验:根据某一研究目的,在一定条件下对自然现象所进行的观察或试验20.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称为随机事件21.概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n次重复试验,当试验重复数n逐渐增大时,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与n之比越来越稳定地接近的某一数值22.小概率原理:在统计学上,把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看成是实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23.正态分布:连续性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的分布24.标准正态分布:N~(0,1)的正态分布,即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25.双侧(两尾)概率:随机变量x落在平均数u加减不同倍数标准差σ区间之外的概率26.单侧(一尾)概率:随机变量x落在小于u-kσ或大于u+kσ的概率27.二项分布:设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的值为零和正整数:0,1,2n且有Pn(k)=Cnk p k q n-k k=0,1..n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28.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地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1.样本: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2.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3.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4.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
5.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6.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7.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
8.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
9.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10.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11.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12.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13.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14.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
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
15.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
16.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
17.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18.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19.方差:指用样本容量 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20.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21.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