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回流,但液体渗出过多,可压迫脏器,引 起不良后果.渗出液与一般水肿时的漏出液不同,
其特点是蛋白含量高比重大,混浊,易于凝固,并含有较 多的细胞成分(主要是炎性细胞)
2. 细胞成分的渗出
(1).白细胞渗出
炎症时,由于血流缓慢,血液的轴流变宽/消失,白细胞 从轴流逐渐进入边流,靠近血管壁,并粘附于血管壁上, 此称为白细胞附壁。
渗出液和非炎性漏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
漏出液
混浊
细胞成分含量高, 澄清 含红细胞、白细胞
细胞含量少
浓厚,含组织 酶含量高 碎片
稀薄入水,似淋 酶含量少 巴液,不含组织 碎片
可有臭味
可有细菌
颜色白、黄或 与炎症有关 红
酸性反应
比重1.018
蛋白质含量高 4%
在活体内外都 凝固
无臭味
无细菌
颜色浅白或淡黄 与炎症无关
血管的变化
❖ 血流动力学改变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血液淤滞
❖ 血管通透性升高
(二)血液成分渗出
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微循环血管内的流体静压↑和 局部组织渗透压↑,血液成分透过血管壁进
入到炎症组织.分为液体渗出和细胞成分渗出。
1.液体成分的渗出 首先渗出的是水分子.
无机盐,随着血管壁的通透性↑ 血浆中各种成分 相继渗出,依次为 1)白蛋白 2)血红蛋白 3)β-球蛋壁而游出到炎灶内?
白细胞游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目前一般用
趋化学说(chemolaxis)来解释: 炎灶中存在某些化学
物质,如:B.V.组织崩解产物.炎症介质等.对白细胞具有
吸引力,可吸引白细胞向炎灶集中,这种现象称为阳性趋 化性。相反,炎症灶中某些物质非但不能吸引,而且排斥 白细胞,这种现象称为阴性趋化作用。如霍乱孤菌等则
❖ 中等大小,胞浆 红染,核多分为 2~5叶。
B. 嗜酸性白细胞(Acidophilic granulocyte)
胞浆内含有嗜酸性颗粒,运动和吞噬能 力较弱,依靠其嗜酸性颗粒起作用,能吞噬 变态反应时抗原抗体复合物.
临床意义: 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及
寄生虫感染.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嗜酸性白细胞
❖ 体积略大,胞 浆内含有许多 粗大的嗜酸性 颗粒,核分叶 或圆形
C.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Basophllic granulocyte & mast cell)
嗜碱性粒细胞,直径10U,胞浆着色浅,内含大小不等的嗜 碱性颗粒, 核分叶不清,常呈S形/T形,被嗜碱性颗粒 所覆盖,嗜碱性粒细胞存在于血液中,家畜约占血细 胞的0.5~1%,鸡占4%.
(免疫母细胞 淋巴样浆细胞 幼浆细胞 过渡型浆细胞 浆细胞)。
浆细胞无运动及吞噬能力,参与免疫反应,产生抗 体,可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临床主要见于慢性炎症(正常血中无浆细胞)
❖ 中等大小,椭圆 形或圆形,核圆 形,成熟浆细胞 核偏于一侧,染 色质呈车轮辐条 状分布。
浆细胞
G.红细胞 (6um )
在出血性炎时,渗出至炎灶内说明血管损伤严重。
渗出与血管壁通透性↑,组织内渗透压增强, 局部充血及血管内压增高有关
血管变化 渗出
液体渗出 血液成分渗出
细胞的游出 (血液的有形成分渗出)
二. 渗出(exudation)
(一)血管的变化
在病原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神经反射,小动脉毛细血管立即发 生数秒钟的短暂痉挛,使组织血流减少变得苍白,
瞬即通过轴突反射
质均,核仁不清;
b) 免 疫 母 细 胞 (immunoblast) 成 淋 巴 细 胞 (lymphoblast):
直径12- 20um/20-30um,胞浆嗜碱性,N/C比小, 常一端延伸呈伪足状,G.Mi发达,核大,核质疏松,核 内有数个核仁和分散的空泡 .
网状细胞样淋巴母细胞(lymphogonia)
功能 :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致敏后能产生
淋巴毒素,直接杀伤靶细胞; 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在抗原刺激下,转变成浆细胞,产生抗体。
临床上见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及肿瘤边缘。
F.浆细胞
呈圆形/卵圆形,大小不等,直径8-20um,胞 浆丰富,嗜碱性,RER发达,核被挤于一侧,核 染色颗粒粗大、致密,呈辐射状/车轮状排列,所以 称为车轮状核,高尔基体也发达.
血中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其他器官后转变为组织巨噬细 胞)体积较大,直径25u左右,呈多形性,常有伪足样突起。有 很强的运动能力,含有多种水解酶,消化和水解异物的能力很
强,因吞噬物的不同,它的形态常有变化.其功能:
A.能吞噬大病原体.组织分解物.细胞及异物. B.可形成多核巨细胞(如结核灶处) C.能将抗原信息传给淋巴细胞而形成特异
有的基本反应是发生于局部(即炎灶内).炎症局部 的基本病理变化或炎症反应的基本过程表现为变质.
渗出和增生。
一、变 质(alteration)
(一)定义: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变 性→坏死的全过程,组织细胞变质的同时, 伴有组织物质代谢障碍。
(二).引起变质的原因
1)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作用:病原M.机械的.理化的 2)炎症应答的副作用: 微循环障碍所造成的局部组织缺氧,主要表现在微
有阴性超化作用。 此外还有人用电荷作用来解释白细胞的游出,因为炎
症时,组织中积聚许多带有正电荷的氢离子,带有负电荷
的白细胞受到吸引,而通过血管壁向炎区组织游出。
(3)炎性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A.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u granulocyte)
或小吞噬细胞.直径8-10u,核由肾形.杆形→分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 一. 生物性因子 B.V.;P(寄生虫)引起的炎症常是慢性的。 ➢ 二. 免疫性因子 由各种变态原引起的炎症.过敏性炎,过敏性皮
炎,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等。 ➢ 三.理化因素
(一)化学因素:强酸碱、某些有毒物质; 腐败饮料等. (二)物理性因素:低温.高温.射线(X光.紫外线). ➢ 四.机械性因子 此外,体内某些病理过程,如组织坏死、出血、血栓形成,能组 织分解等也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血浆内炎症介质释放
局部组织酸中毒H+↑→促使坏死过程加剧
+水肿
变质的表现
❖ 物质代谢: 分解代谢加强,氧化不全产物堆积 ❖ 理化性质:酸中毒 碱中毒 ❖ 组织细胞形态:变性,坏死
二、渗出(exudation)
渗出——指炎症时血液成分透过血管壁到达 组织间隙的过程,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成分称为 炎性渗出物。渗出是炎症最重要的变化。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流入组
血管运动神经胆碱能神经纤维兴奋 的血液增多并形成动脉性充血
❖
即炎性充血 血流逐渐减慢
静脉性充血甚至血流淤滞
炎性 介质
血管壁通透性↑
大量血浆渗出 血液浓缩粘稠
此外, 组织水肿及静脉受压, 影响静脉回流, 使微循环 毛细血管也扩张,以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白细胞附壁, 血流阻力增加等,对血流减慢和血流淤滞的发生也有一 定的作用.
碱性反应 比重1.015 蛋白质含量3%
不凝固
渗出液的作用
炎性水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 渗出液中可带有抗体.溶菌酶.和药物, 可稀释.抑制、杀灭生物性病原体,中和毒素。
另一方面 纤维蛋白原在组织中可转化为纤维蛋 白,交织成网状结构,网罗病菌,有利于炎症的局 限化,并可成为组织修复的支架。
对机体不利的方面 渗出液虽可经血管和淋巴管
血栓的形成,血液停滞过程的发生。 化脓性炎症,病毒性肝炎
(三)变质的表现
❖
变性(颗粒.空泡.脂肪变性等)
形态改变
晶体渗透压↑
坏死 细胞崩解→胶体渗透压↑ 诱导炎性水肿
↓ K+ ↑
↓
细胞内炎性介质形成与释放
↓
代谢改变: 初期充血,局部 →血管运动N麻痹 → V毛细血管扩张 含氧量↑代谢↑
酸性代谢产物↑←无氧分解↑← 含氧量↓ ← 淤血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均存在有IgE和Fc受 体,能与IgE结合,带IgE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 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立即引起细胞脱颗粒 → 释放组织胺等介质 → 过敏反应---Ⅰ型变态反 应。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炎。
嗜碱性白细胞
❖ 细胞中等大小, 核分2~3叶,胞 浆内含有粗大的 嗜碱性颗粒
D.巨噬细胞(Marcrophage)单核细胞(monocyte)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它是炎症防御过程的
主要组成部分.吞噬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过 附着→膜凹陷→包入.进入胞体→ 溶酶体消化。
IF 被吞噬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强不能被消化
时,则可能在吞噬细胞内殖繁,(如结核杆菌.布氏 杆菌.马鼻疽杆菌等)并通过吞噬细胞移动而造成 病原体在患病动物体内播散。
细胞增大约为成熟型的4倍以上,呈阿米巴.N/C比小.胞浆嗜 碱性弱,带有透明感,核质呈网状,核仁明显。
淋巴细胞
❖ 细胞大小不 等,圆形, 核大深染。
c) 浆母细胞(plasmoblast) 为浆细胞的前体
细胞,呈球形,直径7-15um,N/C比小,G发达,核与 淋巴母细胞相似。
淋巴细胞运动能力弱,没有吞噬作用.
响,需辨证分析.
炎症概述
二.人类对炎症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观 致本质的过程。
人类对炎症的认识是很早的,开始只认为是灼 热,二千多年前人们便总结出了炎症的表现:
红.肿.热痛.机能障碍,这是炎症的五大
基本症状
当显微镜出现以后即维尔肃的细胞学说提出以 后,人们对炎症的认识由宏观→微观。
这时人们认识到了炎症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局 部组织的损害(变质)局部血循障碍(渗出)及局 部组织成分增生。这才揭示了炎症的本质。
肥大细胞 存在于周围淋巴组织.皮肤的结缔 组织,特别是在小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和小肠粘膜 下组织,末梢神经鞘与髓鞘等组织中。胞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