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过程,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上一些植物的生殖过程,概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4.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选讲)。
能力目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对前两节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
因此,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学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生物的生殖”这部分知识尚处于空白阶段。
通过第19章前面2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生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其他生物生殖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营养繁殖的过程与实践活动2.教学难点:植物营养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1.比较分析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2.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理解植物的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3.通过实例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等)4.通过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繁殖的过程,体会无性生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5.通过图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意义6.通过分组讨论,比较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复习人、鸟类、蛙类和昆虫的生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动物与人的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以及有性生殖后代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植物的生殖教案一、引言植物生殖是指植物通过繁殖器官实现新个体的产生和繁衍。
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对我们更好地护理和培育植物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植物的生殖方式、繁殖器官以及相关实验和观察方法。
二、植物的生殖方式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两个亲本植物通过配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花的有性生殖:花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重要器官。
花由花萼、花瓣、花蕊和雄蕊组成。
-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蕨类植物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孢子释放出来后形成蕨类植物的新个体。
- 藻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藻类植物通过生活史的交替形式完成有性生殖。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在无配子结合的情况下,由单个亲本植物产生新个体。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 茎的无性繁殖:植物的茎通过地下匍匐茎或地上匍匐茎的方式繁殖。
- 叶的无性繁殖:部分植物的叶片可以发生形成新个体的变态。
- 块茎的无性繁殖:一些植物通过块茎的方式进行繁殖。
三、植物的繁殖器官1. 有性繁殖器官- 花瓣:花的有性繁殖器官,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 花药:花的雄蕊部分,内含花粉,并通过传粉媒介传播。
- 雌蕊:花的雌蕊部分,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接收花粉并产生种子。
2. 无性繁殖器官- 茎:部分植物的茎具有无性繁殖的能力,通过茎的节段或芽鳞的活动扩展新个体。
- 根:某些植物的根部可以发生无性繁殖,如地下茎或根茎。
- 叶片:有些植物的叶片具备生长和繁殖的能力,通过单叶复制或裂叶再生形成新个体。
四、实验与观察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和观察:1. 观察花的结构:选择不同种类的花朵,仔细观察其花瓣、花药和雌蕊的形态特征,了解植物的有性繁殖过程。
2. 花粉传播实验:收集不同植物的花粉,通过昆虫或人工手段将花粉传播至其他植物的柱头上,观察是否能够成功结出果实。
3. 茎的无性繁殖实验:选择植物茎的具有繁殖能力的节段,进行水培或土壤培养,观察新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
⽣物《植物的⽣殖》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名⽆私奉献的教育⼯作者,有必要进⾏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作,教学设计⼀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物《植物的⽣殖》教学设计,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植物的⽣殖》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解种⼦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结构的异同、了解裸⼦植物、被⼦植物的划分依据。
本课还安排有⼀个学⽣实验,⼀个观察与思考,⼆组讨论。
教学重点: 在于培养学⽣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教学难点: ⼀、学⽣实验的顺利进⾏; ⼆、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个指导学⽣进⾏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动⼿、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分析: 初⼀学⽣⽣物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能⼒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法及步骤。
初⼀学⽣的思维⽐较活跃,凡事都想知道个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 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注意⼒吸引过来,还能极⼤的提⾼学⽣学习⽣物的兴趣与积极性。
本课内容较多,学⽣年龄⼩,⼤脑兴奋中⼼容易疲劳,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教学⽬标: ⼀、知识⽬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种⼦和⽟⽶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植物⽐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植物和被⼦植物。
⼆、能⼒培养: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法,培养学⽣观察、分析思考的能⼒; 2.通过⼩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 1.参与收集种⼦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植物和被⼦植物,认同绿⾊植物与⼈类⽣活的密切关系。
初中生物植物生殖教案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殖方式及生殖器官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及生殖器官;
2. 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生殖器官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1. 教案、教材、教具;
2. 实验室实验道具;
3. PPT演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及生殖器官的重要性。
2. 讲解:
(1)植物的有性生殖:介绍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花的结构和花的授粉过程。
(2)植物的无性生殖:介绍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如分株、球茎等。
3. 实验:
让学生实地观察实验材料,并通过实验验证植物生殖的过程。
4. 演示:
通过PPT演示,加深学生对植物生殖方式及生殖器官的理解。
5. 练习: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或完成相关练习。
六、教学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七、拓展:
鼓励学生观察和收集更多植物生殖的信息,并进行拓展学习。
八、教学总结:
对本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生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学习。
人教版初中初二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了解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明确花粉和花器官在其中的作用;•了解植物无性生殖的表现形式,包括地下茎、根茎、冠芽和植株分蘖等;•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和无性生殖表现形式;•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确花粉和花器官在有性生殖中的作用。
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观察。
4.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植物的生殖方式,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殖和人的生殖有何不同之处。
(二)讲授(20分钟)•第一部分:有性生殖–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植物的雄花和雌花。
并介绍花粉和花器官的基本概念。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花粉和花器官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授粉和受精的区别。
–教师讲解授粉和受精的具体流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二部分:无性生殖–教师介绍植物的无性生殖表现形式,包括地下茎、根茎、冠芽和植株分蘖等。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无性生殖的具体过程和表现形式。
(三)实验和观察(4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实验和观察。
实验内容包括:•制作玉米粉模型观察授粉和受精的过程;•观察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明确花粉和女性生殖器官的位置和形态;•观察不同植物的无性生殖表现形式,了解植物无性生殖的具体过程和特点。
(四)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关键点,并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保护意识。
5. 板书内容(1)有性生殖•花粉和花器官的基本概念;•授粉和受精的区别;•授粉和受精的具体流程。
(2)无性生殖•地下茎、根茎、冠芽和植株分蘖等表现形式;•无性生殖的具体过程和特点。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花粉和花器官的讲解可能比较枯燥,对于让学生理解有性生殖的具体流程,可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初中植物的生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能够区分和解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过程。
3. 能够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4. 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过程。
2. 举例说明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教学难点:1. 区分和解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过程。
2. 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植物材料,如种子、植物的根、茎、叶等。
2. 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和解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学生他们对植物的生殖方式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繁殖和产生新个体的。
二、新课(15分钟)1. 介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新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征,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无性生殖是指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新个体与母体基本相同,遗传多样性较小。
2. 解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过程。
有性生殖的过程包括: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植物通过开花吸引传粉者,如昆虫或鸟类,将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上,经过受精后,形成种子,种子再发育成新个体。
无性生殖的过程包括:分裂、萌芽、分株、扦插等。
植物通过这些方式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不需要经过种子形成的过程。
3. 举例说明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分裂:一些植物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如细菌和藻类。
萌芽:一些植物的茎或根可以发芽,长成新的个体,如草莓和马铃薯。
分株:一些植物可以通过分株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如竹子和韭菜。
扦插:一些植物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如柳树和月季。
三、练习和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判断该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植物的生殖》授课设计陈国杨一、授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列举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1.运用观察、思虑、谈论等方法比较植物多种生殖方式的异同。
2.试一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三)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是保证种群的连续和对环境适应的表现。
二、授课要点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三、授课难点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进行扦插的研究活动。
四、授课准备PPT、视频、荣华竹或绿萝实物。
五、授课过程授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一)导入新课播放植物由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观看视频,回忆七年级活跃课堂气(第 1 课时)一段视频。
有关植物生殖的知识,氛,吸引学生有性生殖【提问】这段视频显示的是植物由完成课本填图。
注意力,惹起种子萌发到开花的一段过程,我们好奇心,激发知道开花后就结果了,那在开花和学生学习兴结果之间还发生了什么呢?那种子趣。
经过回忆里的哪个部分会发育为一株新植物旧知识引出新呢?形成种子的过程中哪个步骤最课内容。
重要呢?1请学生完成课本图 7-1 的填空。
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及课本填图,师生共同总结在形成种子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最为重要,因为它们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会发育为种子中的胚,最后会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育为新植株。
总结:这种经过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扦插PPT出示一盆吊兰图片。
【提问】1.用刚学过的有性生殖的方法讲解吊兰是如何生殖新个体的?2.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繁殖吊兰?3.两种方法对照,有什么相同点和不相同点吗?【总结】无性生殖的种类(扦插、嫁接、压条、分根)。
【思虑】扦插生殖新个体的方法和有性生殖的方式有什么根本差异吗?【总结】什么样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请学生再举出一些扦插的例子。
尔后 PPT 显现部分扦插成活的植物的例子,如荣华竹、番薯、柳枝等。
达标检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
1.玉米种子的胚是由下列哪一结构
发育而来的?()
A.卵细胞B。
受精卵C.胚珠D。
子房
2.下列生物的繁殖方式中,属于有
性生殖的是()
从乳酸菌的分裂生殖B。
红薯的根进
行繁殖
C。
油菜用种子繁殖D。
马铃薯的块
茎繁殖
3“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后者的繁殖方式
是()人.嫁接B.分根C。
扦插D.杂交
4.常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
树,主要因为这种生殖方式能够()
A.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B。
产
生优于亲本的品种
C 。
操作简便口。
能大量繁殖
5.在进行嫁接时,要将砧木和接穗
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目的是()A.让
根吸收的水能运送到枝条上去 B.让
枝条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送到根
部
C。
保持接穗、砧木一般粗,便于欣赏
D。
利于两部分形成层细胞分裂出的
新细胞愈合在一起
6.
(1)嫁接包括两种方式,图。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过程,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上一些植物的生殖过程,概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4.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选讲)。
5.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6.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对前两节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
因此,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学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生物的生殖”这部分知识尚处于空白阶段。
通过第19章前面2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生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其他生物生殖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营养繁殖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2.教学难点:
植物营养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比较分析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理解植物的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3.通过实例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等)
4.通过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繁殖的过程,体会无性生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5.通过图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意义
6.通过分组讨论,比较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人、鸟类、蛙类和昆虫的生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动物与人的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以及有性生殖后代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此处采用问答法结合讲授法。
1.有性生殖: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有性生殖特点:
(1)存在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3)后代生活力较强
二、新课学习
(一)植物的营养繁殖
1.鼓励学生回忆并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用图片及动画展示绿色开花植物种子繁殖的过程,引导学生将植物的种子繁殖与动物的有性生殖加以比较,明确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的范畴。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植物除进行种子繁殖以外,还有其它的生殖方式吗?
2.结合图片讲述农业生产上怎样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引入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无性生殖:像马铃薯的块茎繁殖这样,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特点:
(1)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3)子代个体数量多,繁殖速度快,而且子代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
(4)后代生活力有下降的趋势
3.在学习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回忆并回答植物有哪些营养器官?在此基础上得出在绿色植物繁殖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营养生殖。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
营养繁殖:像甘薯的根、生姜的块茎、落地生根的叶等也能长出新的植物体
这样,绿色植物能利用其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
4.结合图片,讲述营养生殖的种类,分析人工营养生殖常用的方法。
用图片叙述利用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展现营养生殖的特点。
利用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略)
嫁接繁殖的特点:能保持接穗母株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特性,提高抗病等能力。
营养繁殖的特点: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
5.组织学生参与植物的营养生殖——利用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等活动,实现知识的运用,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6.用图片叙述压条的过程,并观看压条过程视频进一步加深对压条的认识。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选讲)
1.讲述另外一种植物无性生殖方式——植物的组织培养,引入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在适当的离体条件下,都具有重新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讲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陈述组织培养所需要的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在无菌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培养所需条件:高温灭菌的人工培养基、消毒的外植体
3.阐述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与利用,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于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培育优良的植物品种、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培养无病毒感染植株。
还可以将培养物保存在超低温下,实现优良品种的长期保存和长途运输。
(三)(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差异
通过对上述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概念及特点的了解,分组讨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两者的差异。
(四)课堂小结与巩固练习
复习植物的生殖方式,并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性生殖一般是具有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
B.有性生殖后代有更强的生活力
C.有性生殖后代变异性更强
D.有性生殖是由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反映了哪种生殖方式()
A.有性生殖
B.嫁接
C.扦插
D.压条
3.欲使一株菊花上开出几种颜色的花,应采用的方法是()
A.扦插
B.分根
C.嫁接
D.压条
4.有关植物的营养繁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B.可以实现快速繁殖
C.子代生活力可能会逐年下降
D.嫁接后的植株同时具有砧木和接穗的特性,因此不属于无性繁殖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