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疫苗接种程序及操作规范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疫苗接种操作流程
一、要求及时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写留产登记本,发现时间先后有错时需用红线标识并交班,有低体重、转儿科也要用红笔在空白处标识。
二、要求a1、a2按留产登记顺序转抄前一天11:00后至当天8:00出生的新生儿预防接种,并负责查对前两天的出生数。
并负责填写预防接种本及签预防接种同意书。
三、A1、A2负责查对预防接种登记本与转抄医嘱注射本,双人核对接种后要在注射本签上姓名,并负责转抄当天8:00—11:00出生的新生儿预防接种,中午要查对整天出生数。
8:00—11:00出生的新生儿预防接种由全夜班及1-58班负责接种疫苗,同样要查对预防接种登记本与转抄医嘱注射本,双人核对接种后要在注射本签上姓名。
四、每天A1、A2负责查阅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单上预防接种时间有无填写,并负责查对落实有无接种。
五、A1、A2负责每个星期六查对一星期前留产登记本与预防接种登记本有无遗漏。
查对后在预防接种登记本上双人签名并用红笔注明以上已核对。
六、因特殊情况24小时未接种者也要签预防接种同意书,在预防接种同意书空白处要求产妇或家属写明“已被告知新生儿因故暂未接种疫苗”并签名,并把24小时未接种登记本信息填齐。
每个星期日由a2负责电话通知一星期前未接种新生儿返回补接种疫苗,并注明通知时间。
七、最后病历者质控要查看有无预防接种同意书,作最后把关。
国家二类疫苗接种表包括以下几种:麻腮风疫苗:接种的时间是1岁半到2周岁之间,4年后可以接种一针加强针。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的时间为2月龄至5周岁之间均可。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的时间为2月龄时初次接种,然后4、6、18月龄时各接种一针。
水痘疫苗:适合接种的时间为1周岁以上、12周岁以下。
A+C流脑疫苗:接种的时间为3周岁接种第一针、6周岁和9周岁各接种一针加强针。
需要注意的是,二类疫苗虽然是自费的,但它们对于保护孩子的健康同等重要。
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轮状毒疫苗等也是建议接种的二类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接种程序表(2023
年版)
一、引言
本文档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接种程序表的2023年版。
该程序表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在实施疫苗儿童接种工作时的操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二、程序表内容
下面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接种程序表的具体内容:
1. 出生时
- 听证时间: 出生后 12 小时内
- 接种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第一剂次
- 备注: 乙型肝炎疫苗第一剂次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2. 月龄接种
- 对象: 凡出生的婴儿
- 接种项目:
- 2 月龄: 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百日咳无细胞疫苗)第一剂次
- 3 月龄: 百日咳(百日咳无细胞疫苗)、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第二剂次
- 4 月龄: 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第二剂次
- 备注: 接种间隔时间需符合国家免疫规划要求
3. 岁月接种
- 对象: 一岁至六岁儿童
- 接种项目:
- 1 岁时: 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第一剂次
- 3 岁时: 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第二剂次
- 6 岁时: 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强化免疫
- 备注: 接种时间需根据接种记录及国家免疫规划要求进行安排
三、总结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接种程序表的2023年版提供了清晰的
接种时间和项目安排。
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应按照该程序表的要求,正确实施儿童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儿童免疫健康。
*注意:程序表中的接种项目和时间仅为示例,请根据具体情
况和国家免疫规划要求进行调整。
*。
疫苗接种标准操作规程最新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它通过引入微弱或死亡的病原体,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为了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与有效性,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操作规程。
一、接种对象的选择1. 接种对象应紧密符合接种目标人群,对疾病有易感性且传染性较大的人群优先选择,如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
2. 接种对象要符合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禁忌症包括过敏史、免疫缺陷病、正在发热等情况。
适应症包括常见传染病、免疫缺陷、接触感染者等。
3. 对于接种对象的特殊情况,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根据医生的专业意见进行决策。
二、接种疫苗的选择1. 根据疾病防控工作的需要,确定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时间。
2. 注意疫苗的供应情况,确保疫苗的存储和运输符合规范,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 对于需要多次接种的疫苗,要注意接种间隔时间,确保充分产生免疫应答。
三、疫苗接种过程的操作规范1.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核对接种对象的身份信息,核实接种对象的相关疫苗接种史。
2.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向接种对象及其家属介绍疫苗种类、接种目的、接种副反应等相关信息,做好知情同意工作。
3. 接种过程中,接种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采取洗手、消毒等措施,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
4.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外观,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5. 接种时,接种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接种技术和方法,准确注射疫苗,避免过深或过浅的注射。
6. 接种后,接种人员应向接种对象及其家属解释接种注意事项,包括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急救措施等。
四、接种后的监测与管理1. 接种后,对接种反应进行监测,包括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等,及时处理并记录。
2. 对于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接种对象,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 将接种情况及反应记录完整记录,建立良好的接种档案,便于做好疫苗接种的追踪和疫情的分析。
实施二类疫苗接种实施方案
首先,针对不同的疫苗种类,需要制定相应的接种实施方案。
例如,针对流感
疫苗、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不同种类的疫苗,需要明确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接种剂量等具体要求。
同时,也需要根据疫苗的特点和生产日期等因素,合理安排疫苗的储存和运输,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其次,针对接种对象的不同特点,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接种实施方案。
比如,针
对儿童、孕妇、老年人、医护人员等不同群体,需要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接触环境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接种计划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接受度。
此外,接种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也是制定接种实施方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根据疫苗的特点和接种对象的需求,需要合理安排接种时间,避免接种高峰期和低峰期的交叉影响。
同时,也需要选择安全、便利的接种地点,提供良好的接种环境和服务,吸引更多人参与疫苗接种工作。
最后,制定二类疫苗接种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
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区组织、媒体等都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接种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总之,实施二类疫苗接种实施方案需要全面考虑疫苗种类、接种对象、接种时
间和地点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最大化。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接种实施方案,并加强执行和监督,才能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保护效果,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一皮内接种法1.适用疫苗:卡介苗;2.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3.操作方法:1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左胳膊;2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蓝芯注射器配号针头吸取1人份摇匀后的疫苗,皮肤常规消毒,等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二皮下接种法1.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和腮腺炎疫苗;2.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3.操作方法:1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左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2接种人员用1ml注射器配上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三肌内接种法1.适用疫苗:白百破联合疫苗、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2.接种部位:乙肝疫苗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或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3.操作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①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在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身后;家长用左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右上臂接种时相反;②用或1ml注射器配上6号或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接种白百破联合疫苗、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等,要将疫苗充分摇匀;四口服法1.用于口服脊灰疫苗的接种;2.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3.月龄小的儿童,推荐使用液体疫苗;若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4.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XXX生院第二类疫苗避免接种管理措施及收费原则为了加强和规范第二类疫苗避免接种管理,根据《疫苗流通和避免接种管理条例》、《避免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送管理规范》,制定本院措施。
一、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旳疫苗。
接种第二类疫苗旳费用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当。
二、根据国家和省传染病防治规划及免疫方略,有重点、有环节旳履行第二类疫苗旳避免接种。
三、疫苗旳购进与供应:1、我院向省疾病避免控制中心和有资质旳疫苗生产公司、疫苗批发公司购进第二类疫苗,不得擅自购进第二类疫苗,因擅自购进第二类疫苗而引起旳不良后果将根据情节严重限度追究有关责任。
2、在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公司、疫苗批发公司索取由药物检查机构依法签发旳生物制品每批检查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公司印章;疫苗批发公司经营进口疫苗旳,还应当提供进口药物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公司印章。
应当保存证明文献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3、在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建立真实、完整旳购进、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4、应当根据避免接种工作旳需要,制定第二类疫苗旳购进计划,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县级疾病避免控制机构报告。
四、疫苗旳储存和运送1、在收到第二类疫苗时,应核算疫苗运送旳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
符合规定旳疫苗,方可接受。
2、疫苗旳收货、验收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3、应当建立真实、完整旳第二类疫苗购进、供应记录。
记录应当注明疫苗旳通用名称、生产公司、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供应)单位、数量、价格、(购销、供应)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送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
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4、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疫苗储存和运送管理规范》等有关疫苗储存、运送旳温度规定,做好疫苗旳储存、运送工作。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疫苗接种程序表
(2023年版)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疫苗接种程序表,供相关部门和个人参考和使用。
接种程序表: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以下是2023年版疫苗儿童疫苗接种程序表(年龄按月计)。
建议儿童按照表中指定的接种年龄接受相应疫苗接种,以确保免疫效果的最佳效果。
请注意,该表仅为2023年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疫苗接种程序表的简要概括。
具体信息和接种安排应遵循当地健康部门的指导和公告。
以上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疫苗接种程序表(2023年版)的内容,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指导,请咨询相关健康专业人员或当地卫生部门。
疫苗接种程序表
一、疫苗种类及名称
以下是我们推荐的疫苗种类及名称:
卡介苗(BCG)
乙肝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日咳疫苗
麻疹疫苗
风疹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流感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二、接种对象及适用年龄
不同疫苗的接种对象和适用年龄如下:
卡介苗(BCG):出生时接种,用于预防结核病。
乙肝疫苗:出生时接种,用于预防乙型肝炎。
脊髓灰质炎疫苗:2个月、4个月、6个月、4-6岁接种,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
百日咳疫苗:2个月、4个月、6个月、15-18个月、4-6岁接种,用于预防百日咳。
麻疹疫苗:8个月、18个月、4-6岁接种,用于预防麻
疹。
风疹疫苗:8个月、18个月、4-6岁接种,用于预防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12-15个月、4-6岁接种,用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流感疫苗:每年一次,用于预防流感。
肺炎球菌疫苗:2个月、4个月、6个月、12-15个月、3-5岁接种,用于预防肺炎球菌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9-14岁、16-26岁接种,用于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三、接种剂次及间隔
不同疫苗的接种剂次及间隔如下:
卡介苗(BCG):一次接种,接种部位为皮上划痕。
乙肝疫苗:三次接种,分别在出生时、1个月后、6个月后接种。
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注意事项
一、一类疫苗的免疫程序
1、宣传信息讲解:护士负责人应对接种人员及其陪同家长和监护人
讲解有关免疫的宣传信息,以提高其对疫苗的认识、配合态度,加大自觉性,积极参与免疫活动,增强接种安全意识。
2、文件准备:护士负责人需准备好接种人员的免疫文件,包括《新
生儿免疫档案》、《儿童免疫档案》、《青少年免疫档案》。
3、检查接种人员的身体状况:护士负责人需检查接种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已经出现了一些病症,如有观察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
征求医生的意见。
4、认真审查接种前后指导书:护士负责人需认真审查接种前后指导书,以便于了解疫苗的剂量、接种部位、接种时间、接种顺序等,以保证
接种的安全性。
5、检查疫苗:护士负责人需先检查疫苗,包括疫苗是否损坏、保质
期是否已到期、存储温度是否适宜等,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接种疫苗:护士负责人需根据疫苗的剂量、接种部位、接种时间、接种顺序等操作规范,按规定正确进行疫苗接种,并及时注册相关信息,
以保证接种的准确性。
宝宝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及注意事项年龄注射疫苗名称2月HIB疫苗(第1针)13价肺炎疫苗(第1针)3月HIB疫苗(第2针)口服轮状(第1针)4月HIB疫苗(第3针)13价肺炎疫苗(第2针)6月HIB疫苗(第4针)13价肺炎疫苗(第3针)手足口病疫苗(第1针)12月13价肺炎疫苗(第4针)口服轮状(第2针)手足口病疫苗(第2针)水痘疫苗(第1针)流感疫苗(第1针)18月HIB疫苗(第5针)2岁23价肺炎疫苗(第1针)流感疫苗(第2针)口服轮状(第3针)4岁水痘疫苗(第2针)流感疫苗(第3针)标注:不同地区价格和接种流程不同。
一些医院会打四联(代替百白破+流感疫苗)、五联(代替百白破+脊灰+流感疫苗)。
宝宝疫苗接种注意事项01 带好证件接种疫苗时,家长需要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
这是宝宝接种疫苗的身份证明。
当以后您为宝宝在办理入托、入学时都需要查验证明。
02 和接种医生交流如果有什么禁忌症和慎用症,让医生准确地知道,以便保护好宝宝的安全,防止宝宝对某种物质过敏,误打疫苗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03 给宝宝洗澡接种后24小时是不能给宝宝洗澡的,所以家长可以提前给宝宝洗澡。
把身上的脏东西都洗掉。
接种疫苗的当天,最好给宝宝穿清洁宽松的棉质衣服,便于医生施种。
04 有无禁忌症和过敏史禁忌症和过敏史包括:心脏疾患、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皮肤化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有过敏史、惊厥史等都属不能进行预防接种的范畴。
此外,如果宝宝正在接受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物治疗也应推迟接种时间。
05 及时按住针口接种注射疫苗后应当用棉签按住针眼几分钟,不出血时方可拿开棉签,切记不可揉搓接种部位。
06 接种疫苗后等候30分钟宝宝接种完疫苗以后不要马上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07 接种后多休息多喝水接种后让宝宝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触发其它疾病。
08 接种疫苗后当天不要洗澡接种疫苗的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但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预防接种第二类疫苗自愿接种公示第二类疫苗是公民自费疫苗。
是公民知情同意自愿接种的疫苗。
按照上级业务技术单位接种要求,实施物价部门的收费批复标准。
目前开展的疫苗有:1、狂犬病疫苗:根据处置规范实施接种,350元/5支。
伤口由旗医院规范处置。
需注射血清告知其到张市或其他地区接种。
2、成人乙肝:按接种程序实施接种,20元/1支。
3、水痘疫苗:按程序自愿接种,每人份收取1 60 元。
4、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苗:按要求自愿接种,每人份90元。
5、甲、乙肝联合苗:按接种程序实施接种,118元/支。
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处置原则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分为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
一、全身反应1、临床表现少数接种者预防接种灭活疫苗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发热,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i发热,6~12小时达高峰;预防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的时间比预防接种灭活疫苗稍晚,如预防接种麻疹疫苗后6~10天可能会出现发热,个别受种者可伴有轻型麻疹样症状。
少数受种者接种疫苗后,除出现发热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等情况,一般持续1~2天。
2、处置原则(1)受种者发热在≦37.5℃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喝水,防止续发其他疾病。
(2)受种者发热>37. 5℃时或≦37. 5℃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二、局部反应1、临床表现(1)少数受接种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伴疼痛。
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红肿直径>30 mm,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2)接种卡介苗2周左右,局部可能出现红肿浸润,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大多在8~12周后结痂(卡疤),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3)部分受种者预防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会出现因注射部位吸附剂未完成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硬结。
2、处置原则(1)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流程预防接种单位在接收、采购、运输、储存、使用疫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办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开展预防接种及相关工作。
一、接种单位疫苗管理工作流程1、计划:根据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每季度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附表1,~每月制订第二类疫苗购入计划,附表2,~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接收:在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时~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签发的每批生物制品检验合格证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要有供应单位印章,~索取“疫苗提货单及运输记录表”,附表3,~购进进口疫苗的~还要索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要有供应单位印章,。
3、出入库:建立真实、完整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疫苗记录,见附表4《疫苗出入库登记表》,。
记录要注明疫苗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分发,单位、数量、价格、,购销、分发,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
4、报表:每月将本责任区内接种第一、二类疫苗的品种、受种人数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附表5《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统计表》免疫规划监测软件用、附表6《第一、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汇总报表》,。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汇总上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5、核查:对第一、二类疫苗出入库情况日清月结,附表6《第一、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汇总报表》,~每半年盘点一疫苗进出情况统计表》,~做到帐、苗相符。
次,附表7《二、预防接种工作流程,一,接种前工作流程1、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规定的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
2、清理接种卡,簿,~根据接种记录核实受种对象。
3、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
4、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相关要求。
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
一、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二、二类疫苗并非可有可无三、二类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1、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
1.1、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流感疫苗
1.1.1、大于等于9岁的儿童,接种1针流感疫苗。
1.1.2、6月~9岁(不包含9岁)的儿童:第一次注射的儿童,需要注射2针流感疫苗(至少间隔4周),就相当于基础2针;之前接种过的,接种1针即可,相当于加强针。
1.1.3、接种量:6月-3岁内的儿童,每次注射0.25ml的流感疫苗;大于等于3岁的儿童,每次注射 0.5ml的流感疫苗。
1.1.4、接种时间:最好在流感季出现前。
(流感好发于10月到3月)。
1.2、二类疫苗接种时间表:水痘疫苗
1.2.1、所有年龄在19个月至13岁的易感儿童应在其年满13岁前进行完全接种(两剂疫苗)。
第一剂和“追加”第二剂疫苗的最小间隔时间:12岁以下儿童为3个月,13岁以上为4周。
1.2.2、所有13岁以上无免疫力证据的健康个体,推荐进行常规疫苗接种[2,6]。
两剂单抗原水痘疫苗接种时间应间隔4-8周。
1.2.3、有持续暴露风险者(如日间托儿所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与免疫抑制宿主有家庭内接触者,以及育龄期女性。
2、二类疫苗有哪些
2.1、水痘疫苗。
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因此经常在幼儿园、小学中爆发。
2.2、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