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地下工程概论》课件:第5章 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马桂军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20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大纲课程代码CV309课程名称中文名:地下工程施工英文名:Underground construc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类别选修学分 2 学时32开课学期第5学期开课单位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许建聪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ISBN:97871121799542.参考书:陈建平、吴立,《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9。
ISBN:9787562515678夏明耀,《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7。
ISBN: 7112164591李夕兵,《岩石地下建筑工程》,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8。
ISBN: 7810611445一课程简介地下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各种地下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施工组织一般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结合教授与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信息法施工原理;能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具有分析和解决地下工程施工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序号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支撑比重1 毕业要求3.3 针对该土木工程结构体系,结合传统和现代施工技术,能够提出安全、经济和合理的施工方案。
50%2 毕业要求6.1 具有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行业标准,能够初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案对社会安全、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影响的能力;35%3 毕业要求11.2 能够将项目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并体现出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15%1. 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毕业要求3.3、6.1第二章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毕业要求3.3、6.1、11.2 第三章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毕业要求3.3、6.1、11.2 第四章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毕业要求3.3、6.1、11.2 第五章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毕业要求3.3、6.1、11.2实践教学2. 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绪论1、地下施工方法分类(1)地下工程明挖法施工基坑开挖、基坑支挡开挖、地下连续墙、盖挖法(顺作法、逆作法、半逆作法)(2)暗挖法1)矿山法(钻爆法)全断面开挖、上下导坑法、分部开挖法2)机械法掘进机(TBM)盾构法:气压平衡、土压平衡、泥水平衡(3)地下工程辅助工法小导管、大小管棚、喷锚支护、注浆法、冻结法第一章基坑开挖1、基坑支挡开挖分类桩板支挡、连续钢板(管)桩支挡、挖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深层搅拌桩挡土结构、SMW 工法2、SMW挡土墙(工法)是利用搅拌设备就地切削土体,然后注入水泥系混合液搅拌形成均一的挡墙,最后按一定的形式在其中插入型钢(如H型钢),即形成一种劲性复合围护结构。
3、冻结法是利用一些设在钻孔中的特殊金属管(冻结管),并将冷媒(盐水或冷气)送入这些管中,进过连续和长期的循环,吸走周围地层的热量,而使地层冻结。
第二章地下连续墙1、地下连续墙是区别于传统施工方法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地下工程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
它是在地面上用特殊的挖槽设备,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例如地下结构物的边墙),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开挖一条狭长的深槽,在槽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灌水下混凝土,筑成一段钢筋混凝土墙段。
然后将若干墙段连接成整体,形成一条连续的地下墙体。
地下连续墙可供截水、防渗或挡土承重之用。
2、地下连续墙的分类按填筑材料:分为土质墙、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又有现浇和预制之分)、组合墙(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和现浇混凝土的的组合、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和自凝水泥膨润土泥浆的组合)。
按成墙方式:分为桩排式、壁板式、桩壁组合式;按使用方式:分为临时挡土墙、防渗墙、用做主体结构兼做临时挡土墙的地下连续墙、用做多边形基础兼做墙体的地下连续墙。
3、地下连续墙挡土结构体系的破坏形式(1)稳定性破坏整体失稳、基坑底隆起、管涌及流砂(2)强度破坏❖支撑强度不足或压屈。
❖墙体强度不足。
❖变形过大。
4、泥浆的作用护壁、携渣、冷却机具和切土滑润,其中护壁为最重要的功能。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第一节施工准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生产经营,而生产经营的核心是决策。
工程项目施工准备工作是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拟建工程目标、资源供应和施工方案的选择,及其空间布置和时间排列等诸多方面进行的施工决策。
一、施工准备的特点施工准备工作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阶段进行的。
开工以后随着工程施工的进展,各工种施工之前也都有相应的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又是经常性的,以适应经常变化的客观因素的影响。
施工周边的特点有:基础工程施工准备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序幕,是整个工程预期开工的重要保证。
基础工程施工准备受气候影响大。
基础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各建筑物、构筑物所采用的基础形式有关。
基础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头绪多,与各专业的协调性要求高。
基础工程在地面以下,风险较大。
二、准备工作内容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场外准备。
(一)、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
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及有关设计文件审查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规范,是否符合经济合理、美观适用的原则,做好设计交底。
审查设计图纸及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的尺寸、标高是否准确,图纸之间是否有矛盾。
地下与地上、土建与安装之间是否有矛盾,各种设备管道的布置对土建施工是否有影响。
图纸不明确或有疑问处,设计单位是否解释清楚。
各种材料、配件、构建等采购供应是否有问题,规格、性能、质量等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2、掌握地形、地质、水文等勘察资料和技术经济资料自然条件调查:地形情况:包括地形起伏、河流、交通,拟建地区的原有房屋及附近建筑物的情况。
土层地质情况:地层构造,土的性质与类别,土的承载能力和地震级别。
水文资料:河流流量、水质、最高洪水位、枯水期水位、地下水水质、含水层厚度、流向、流量、流速,地下水最高及最低水位等。
气象资料:气温资料、季节风情况、雨量、积雪、冻结深度、雨季及冬季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