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技术—清华大学
- 格式:ppt
- 大小:9.45 MB
- 文档页数:80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光学工程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57所开设建筑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2018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浙江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天津大学。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九。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光学工程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光学工程是信息领域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外比较小众的一门学科。
光学工程主要以光学为主,其中包括了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光存储、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光电测量、光学遥感技术等专业方向。
光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光电子的快速发展却在这近几十年中,而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传统的以电磁波为主的通信正逐步转为光波通信,因此,光学工程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不错的。
清华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7个研究方向:080300光学工程研究方向:01光电与激光技术;02光学信息处理;03光纤光子学;04光电子技术;05精密计量与测试;06生物医学光学;07微纳光学工程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清华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面试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该系按照最终成绩由高到低依招生计划按不超过1:3参加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形式及项目:综合面试,每位考生不少于30分钟,满分100分。
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素养、学术能力、学术志趣等。
可能会涉及专业英语。
综合考核时间:九月中下旬,具体另行通知。
四、申请材料1)清华大学2019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上报名后打印);2)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期间学业成绩单原件;3)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4)两封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称为副教授(或相当职称)或以上的专家的推荐信;5)其他能证明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材料。
电子工程系学科设置ﻩ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ﻩ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子工程系教学工作ﻩ年本科开课目录ﻩ年研究生课程目录ﻩ各研究所教研室介绍信息光电子研究所ﻩ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ﻩ三、课题组介绍()通信与微波研究所ﻩ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ﻩ三、课题组介绍()通信技术方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ﻩ高速信号处理与网络传输研究所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网络与人机语音通信研究所ﻩ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ﻩ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三、研究方向()ﻩ图象图形研究所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三、联系方式ﻩ电路与系统教研室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ﻩ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ﻩ三、研究方向()电子工程系学科设置专业设置本科生专业:ﻩ电子信息科学类研究生专业:一级学科ﻩﻩﻩ二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ﻩﻩﻩ物理电子学ﻩﻩﻩﻩ电路与系统ﻩﻩﻩﻩﻩﻩ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ﻩﻩﻩﻩﻩﻩ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ﻩﻩ通信与信息系统ﻩﻩﻩﻩﻩﻩ信号与信息处理ﻩﻩﻩﻩ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硕)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课题:、信息传输与接入、数字信号处理与终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的仿真与集成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内:微波与天线、信息光电子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跨系、所:微电子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工程力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方向:可视化的知识发现与知识表示研究课题:、通过可视化有效地组织和提取有用信息、通过可视化有效地表示有用信息重要生长点:汉字和语音地信息提取及由此进行人机直接对话多维空间的信息获取与显示信息融合、搜寻与决策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ﻩ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图形图象技术分室)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方向:射频及微波电路技术、无线通信及其它射频系统技术、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应用技术研究课题:、射频及微波电路技术、无线通信及其它射频系统技术、电磁场理论及电磁波应用技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光电子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跨系、所:微电子学研究所、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航天中心、海洋中心物理电子学学科方向:物理电子学与光子学研究课题: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光电子与光子器件、光纤系统与网络应用技术、新型显示器件和新型电光材料与器件、相关应用技术与系统基础研究方面:、信息光电子学与光子学的新机制、信息光电子学新材料(电、光特性的理论与实验)、微光机电系统、非线性光纤光学(对系统的影响与应用)、纳米材料与薄膜基础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内: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电信网络与通信系统集成跨系、所:纳米研究中心、微电子所:微光电系统信息纳米材料中心: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分析光盘中心: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兰绿光器件电路与系统研究方向:、电子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系统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工程系教学工作年本科开课目录年研究生课程目录各研究所教研室介绍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于年月由原物理电子技术教研组和光电子技术教研组合并成立,现有教职工名,其中教授名(中科院院士一名,博士生导师人),副教授名,讲师与工程师人,教辅人员人。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一、发展简述电子工程系发源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的电讯组。
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58年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
1969年,系的大部分迁往四川绵阳,成立了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1978年迁回北京,恢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
1989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信息科学和电子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从建系以来,该系就不断突破传统领域,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需要。
在电机系电讯组期间,任教的有任之恭、朱兰成、顾毓秀、章名涛、孟昭英、马大猷、叶楷、闵乃大、胡筠、范绪筠、常迥、张钟俊以及N.Wiener,K.L. Wildes等教授。
开设了电讯原理、电报电话学、电讯网络、无线电原理、真空管等课程。
1952年建系时,设立了无线电技术专业。
次年,增设了电真空技术专业。
1955年又增设了半导体物理、电子物理、无线电物理等专业。
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都先后来系兼职授课。
六、七十年代,专业陆续有所调整增设,如激光专业等。
1978年恢复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后,为拓宽专业面向,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调整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共三个大学本科专业,一直沿袭至今。
建系以来,已培养本科生(学士学位)7000余人。
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到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79人。
在中国全面恢复研究生培养并制定学位制度以来,该系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并被首批批准设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1993年后,划归微电子学所隶属)两个专业,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电子工程系概况为了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宽口径培养的需要,电子系的本科生按照电子信息科学大类招生,每年招生10个班,包括一个国防定向班。
电子系是清华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大系,招生质量也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选择到电子系就读的全国各省区市高考前十名的学生数十名,另外还有多名全国或国际竞赛的佼佼者。
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方向。
同时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电子工程系的本科学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学科,该领域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电磁场与波、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的处理、交换和传输,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发展各种电子与信息系统。
以现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采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电子、光子的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信息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光电子系统。
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 1)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雷达、遥感信息等的处理、传输、交换、检测与识别的理论和技术,卫星、无线、有线、光纤通信系统和下一代网络技术;2)电路理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及应用、系统仿真与设计自动化;3)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电磁波应用技术;4)计算机应用技术;5)物理电子与集成光电子学、纳米光电子学、光纤通信系统与智能光网络技术、新型显示和新型电光薄膜材料与器件、大功率高速电子器件、微细技术和信息光电子材料评价与检测技术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考研院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光电子技术、光电子器件、光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也逐渐成为考研热门专业之一。
那么,在全国范围内,哪些院校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比较好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较为优秀的院校。
首先,北京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该领域的热门专业之一。
该专业位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致力于培养具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次,上海交通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备受考生关注。
该专业设有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光电子信息工程等方向,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实验室设施齐全,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此外,武汉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也是考生常选择的学校之一。
武汉大学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知名学府,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丰富,实验室设备先进,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才。
另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备受考生关注。
该校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声誉,学院设有光子学与光电子技术、信息光电子技术与信息学、薄膜材料与设备等研究方向,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此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也具有较强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力,是考生选择的热门学府。
在选择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时,考生还应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此外,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多参加科研项目和实验操作,积累相关经验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当前热门的学科之一。
通过选择优秀的院校和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考生可以在该领域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511课程中文名称:光电子技术课程英文名称:PhotonicsTechno1ogy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2.5学分课程学时数:40学时授课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半导体物理一、课程简介《光电子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的一门核心专业课。
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光电子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并阐明各种效应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几种常用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以便学生掌握光电子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础理论,对光电子技术的全貌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1、绪论了解光电子学的历史沿革、发展动态、应用领域等,重点掌握光电子学研究内容及其发展动态2、光学基础知识与光场传播规律教学内容:光学基础知识(光的基本属性,反射、折射,偏振,干涉,衍射),光的电磁理论和波动光学的相关知识(麦克斯韦方程,波动方程,高斯光束)。
重点:光的基本属性,波动方程,高斯光束。
难点:波动方程,高斯光束。
教学要求:复习掌握光学基础知识(光的基本属性,反射、折射,偏振,干涉,衍射);掌握光的电磁波理论;理解和掌握麦克斯韦方程、波动方程、高斯光束的概念与应用。
3、激光原理与技术教学内容:激光原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和量子理论,激光产生的条件及激光的特点,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及输出特性,激光器的种类)和激光技术(脉冲技术、选模技术、稳频技术等)。
重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激光产生的条件;调Q和锁模技术。
难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激光产生的条件。
教学要求:掌握激光原理,包括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和量子理论,激光产生的条件及激光的特点,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及输出特性,激光器的种类;掌握激光技术包括脉冲技术、选模技术、稳频技术等。
4、光波导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光波导基础、平板光波导射线光学分析、平板光波导中光导波的物理光学分析、光纤中光导波的射线光学分析、光纤中光导波的物理光学分析、光纤通信基础。
2020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考研大纲目录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难度解析-盛世清北清华电子工程系始称“无线电工程系”,后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
现下设6个研究所,涵盖了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复杂系统与网络等研究领域,清华电子系是清华大学规模最大的院系之一,现有教职工131人,学生近2000人(本科生约1100人,博士研究生近600人)。
清华电子系的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以物理和数学为基础,研究通过电磁学形式表达、操控信息的基本规律以及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实现各种电子器件及系统的方法。
2020年,清华大学各个院系招生目录发生重大变化,清华电子工程系也不例外。
对于即将面临2020考研的学生,首先需要先搞清楚变化出现在哪里。
一、招生目录2020年招生目录清华大学023电子工程系的招生专业为三个,在2020年招生目录发生了一些变化,跟盛世清北老师一起来看下:1、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的02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考试科目由828信号与系统更改为829电磁场理论;04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由828信号与系统或829电磁场理论更改为829电磁场理论;2、招生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05研究方向“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双硕士项目的考试科目由828信号与系统或829电磁场理论更改为828信号与系统;3、招生专业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更改为085400电子信息,其研究方向为1个,专业科目由828信号与系统或829电磁场理论更改为957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含信号与系统和电磁场理论)总结:通过2019年与2020年招生目录的变化对比,电子工程系变化最大的为招生专业电子信息,其专业名称及专业考试科目均发生变化,如报考此专业,还需提前做好备考工作。
二、关于分数线复试分数线:盛世清北老师解析:清华电子工程系2019年最低复试分数为强军计划254分,普通最低复试分数为305分,最高复试分数为310分,单科分数不低于50,50,80,80.复试比例为1.26.三、关于参考书828信号与系统参考书: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清华大学考研之科研成果及重点实验室汇总清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都在科研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在考研过程中,了解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以及重点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汇总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和一些重点实验室的介绍。
一、科研成果1. 物理学领域清华大学物理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在光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高能物理等方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在光电子学领域,研究人员研发出了高效稳定的双曲线光学材料,为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
此外,在精确测量和精确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人工智能领域,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翻译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引领了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此外,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数据库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3. 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清华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也备受瞩目。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涵盖了新型材料的合成、材料性能的调控以及材料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等。
具体来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在钢铁熔化和精炼过程中的气体控制、新型电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重点实验室1. 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流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在相关领域的科研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非常突出,致力于开展生物医学器械的研制与应用。
2. 清华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下设多个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材料学、能源与环境科学、机械工程等方向的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紧跟国际前沿,成果丰硕。
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致力于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相关领域科技的进步。
3.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国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实验室之一。
清华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的高级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变化和未来技术的挑战的专业人才;3.培养具备较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在国际电子信息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2. 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建立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全面了解。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物理基础:包括大学物理等;•电子基础: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等;•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
2.2 专业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
专业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包括信号与系统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等;•通信原理:包括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等;•控制原理:包括控制系统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电子工程设计:包括电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等。
2.3 选修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使其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领域的课程进行学习。
选修课程包括:•: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电子器件、光电子材料等;•网络通信: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微电子技术: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物理等。
3. 实践教学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实验课程:包括电子电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实习课程:包括企业实习、科研实习等;•毕业设计:学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74所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二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大学。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电子工程系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四。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属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学科,它以现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研究电子、光子的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采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信息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电子系统。
我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方向为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主要内容为: 集成光电子学;纳米光子学;光纤通信系统与光网络智能化技术;光电子器件与应用技术;新型显示和新型电光薄膜材料与器件; 信息纳米材料与器件;大功率高速电子器件;微细技术和信息光电子材料评价与检测技术; 光电信息传感技术等。
本专业设有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实验区), 超净工艺线和电子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十个研究方向: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方向:01 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02 电路与系统03 电磁场与微波理论及技术04 感知智能与纳米传感器05 新能源及生物医疗光电子技术06 电磁场与微波理论及技术、新型电磁材料07 生物光子学08 多模态数据处理系统与脑神经系统信息挖掘09 脑机接口系统集成技术及其生物医疗应用10 界面电磁学的理论与应用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清华大学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英语口语构成。
在新的⼀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满怀希望开始赶路的同时也要关注⾃⼰未来的奋⽃⽅向是否明了。
古语⽈:知⼰知彼,⽅能百战不殆。
然⽽,你对⾃⼰的⽬标院校真的了解清楚了吗?你报考⽬标专业的理由和意义,真正想清楚了吗?“停⽌空想”——让我们全⽅位去了解⼀下你的选择吧? 清华⼤学电⼦⼯程 清华⼤学电⼦⼯程系现有6个研究所和教研组,分别是:信息光电⼦研究所、通信与微波研究所、⾼速信号处理和络传输研究所、络和⼈机语⾳通信研究所、图形图像研究所和电路与系统教研室。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加强科研合作,电⼦⼯程系还成⽴了跨研究所、跨学科的光通信研究所、远程教育研究所等虚体所。
以本系⾼技术成果转化形成的产业迅速发展,产⽣了清华阳光、清华华环、吉兆、紫光⽂通等公司及其他合办公司。
电⼦⼯程系现有教职⼯136名,其中⼆院院⼠2名,教授54名,副教授38名,博⼠⽣导师43名。
以信息光电⼦研究所为例,我们来了解⼀下清华⼤学电⼦⼯程系。
信息光电⼦研究所 信息光电⼦研究所于1999年11⽉由原物理电⼦技术教研组和光电⼦技术教研组合并成⽴,现有教职⼯35名,其中教授15名(中科院院⼠⼀名,博⼠⽣导师15⼈),副教授13名, 与⼯程师6⼈,教辅⼈员1⼈。
信息光电⼦研究所属于电⼦⼯程系中电⼦科学与技术⼀级学科,其所在物理电⼦学⼆级学科于1987年评选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1996年重点学科建设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等奖,2002年再次当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信息光电⼦技术是由光⼦技术和电⼦技术结合形成的⾼新技术。
光电⼦器件、集成光⼦器件、光纤通信与光络、光显⽰、光存储、光纤传感等是信息光电⼦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研究所的科研⼯作⼴泛地涉及了上述各研究领域,当前形成了6个研究⽅向: ⾼速⼤容量光纤通信和宽带光纤络、集成光电⼦和光⼦器件、新型显⽰和发光材料和器件、薄膜真空技术和材料检测、光纤传感应⽤,新型固体激光器。
报考贴⼠ 清华⼤学电⼦⼯程专业⼀直以来都位于报考⼈数居⾼不下的热门专业,这与其毕业去向有直接联系。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一、发展简述电子工程系发源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的电讯组。
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58年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
1969年,系的大部分迁往四川绵阳,成立了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1978年迁回北京,恢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
1989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信息科学和电子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从建系以来,该系就不断突破传统领域,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需要。
在电机系电讯组期间,任教的有任之恭、朱兰成、顾毓秀、章名涛、孟昭英、马大猷、叶楷、闵乃大、胡筠、范绪筠、常迥、张钟俊以及N.Wiener,K.L. Wildes等教授。
开设了电讯原理、电报电话学、电讯网络、无线电原理、真空管等课程。
1952年建系时,设立了无线电技术专业。
次年,增设了电真空技术专业。
1955年又增设了半导体物理、电子物理、无线电物理等专业。
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都先后来系兼职授课。
六、七十年代,专业陆续有所调整增设,如激光专业等。
1978年恢复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后,为拓宽专业面向,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调整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共三个大学本科专业,一直沿袭至今。
建系以来,已培养本科生(学士学位)7000余人。
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到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79人。
在中国全面恢复研究生培养并制定学位制度以来,该系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并被首批批准设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1993年后,划归微电子学所隶属)两个专业,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