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嵘:学习《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指南》(20181218)
- 格式:pptx
- 大小:8.96 MB
- 文档页数:44
高中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研习任务的理解与创设作者:郑杰朱箫郡来源:《中学语文·上旬》2023年第09期【设计说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必修部分凸显“学习”的要求,而选择性必修(以下简称“选必”)部分凸显“研习”的要求。
从“学习”到“研习”,这意味着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型(学习深度的掘进)以及研究性学习(研习)任务的开发。
具体来说,教学方式的转型包括三个方面:从必修阶段的侧重单元教学,转变为选必阶段的侧重单篇精读;从必修阶段的侧重创设亲近具体生活的学习情境,转变为选必阶段的侧重创设偏向学科内部、带有学科特点的学习情境;从必修阶段侧重学习结果的获得,转变为选必阶段侧重研究、思考的过程的体验。
研习任务包括四种类型:单篇文章具体内容的赏析与评价和考证与理解、单篇文章与教材选文之间的综合比较和分析、单篇文章与作家和时代的关联研究、为单篇文章拓展素材进而探究文章背后的文学史问题和文化史论题。
然而,笔者阅读部分选必阶段的教学设计,发现研习任务的性质并没有凸显出来,即文本的精读不够以及研究的深度不够。
例如,有些设计还执着于单元整体设计,注重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故在具体文本的精读和深读上,存在“削足适履”和“挂一漏万”的问题。
又如,很多设计虽有“研习”形式,但只就文本论文本,或研习素材的筛选不够谨严,算不上真正的研习。
而研习材料的搜集和精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习任务的深度和品质。
《陈情表》和《项脊轩志》,编排在选必下册第三单元。
该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具体落实。
笔者设计了“李密的名节”和“归有光的情志”两个研习项目。
前者整合了丰富的素材以探究文章背后的士人心态问题,后者补充了精选的素材以探究作者的“情与志”。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研习任务侧重单篇精读,彼此并不关联(当然,也可以进行关联性设计),笔者将其放在一起,仅仅是在“何谓研习”的问题上做出的两种有益的探索。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在授课方法上做出更多的调整。
如今高中语文教学注重单元教学,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单元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本文先分析了两者相结合的教学优势,提出了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统编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包括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这几方面,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对大单元教学方案的规划,从全局的视角看待授课内容,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明确单元的主题内容,制订出具体的授课目标,让单元教学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让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中学到系统化的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与阅读教学的优势(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学活动朝着正确方向开展的指向针。
语文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前,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即对整个单元的授课目标进行有效明确[1],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才能更有计划性,才能合理分配每堂课的阅读任务,这样能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活动,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为了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提前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吃透教材,对每篇课文的中心主旨进行有效明确,根据单元主题的核心内容制订具体的授课计划。
(二)教师可以示范教学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做出教学示范,具体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将相应的理论知识点提炼出来,继而应用在另外几篇同类型的文章教学中[2]。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掌握某类文章的行文结构,对其内容表达形式有更具体的了解,以后再接触同类型的文章时,就能快速地找到文章中心点,从而理解其文章的主旨。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更具体的示范,就是针对某类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展开具体分析,并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内容的重点,即侧重于对学习方法的分析,这样才能让高中生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继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①1949年9月21日下午7时,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并致开幕词。
②高国方油画作品《国旗的诞生》。
1949年9月,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毛泽东看着五星红旗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
”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大会场。
④秦大虎油画作品《支前》,描绘了支前大军开赴前线的场面。
①沈伊尧《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之一,红军到达吴起镇。
②长征油画,描绘了吴起镇上破敌骑的景况。
③战争年代的杨成武。
④吴起镇会师。
①救助美穗子。
②1980年7月14日,聂荣臻在人
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美穗子。
③送走美穗子并信④中日友好纪念邮票(1978年)①降旗。
②不列颠尼亚号驶离。
③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④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接受降下
来的英国国旗。
①董其中版画作品,《县委书记的
榜样》
②选自华北区年华版画展览会北京部队观摩团集体创作的连环画《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
③焦裕禄张庆民摄。
④焦裕禄在田间。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见。
为此,教师可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为他们准备相关绘本,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澡》《阿立会穿裤子了》《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等。
对于幼儿感兴趣的绘本,教师可让他们进行自主阅读。
在幼儿阅读结束后,教师要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幼儿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授幼儿阅读方法。
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还能让幼儿获得成就感,从而喜欢上绘本阅读。
教师还要为幼儿布置其他阅读任务,比如,让幼儿在家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进行阅读。
这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孩子准备一定数量的绘本,并在孩子阅读时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孩子理解绘本内容。
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幼儿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壮大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幼儿年龄较小,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应格外重视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保证教师都能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提高各项教育活动的质量。
在幼儿阅读教学中应用绘本,幼儿教师要对绘本有充分的了解,以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
为此,幼儿园需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以绘本阅读教学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让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加强对绘本的认识,改变自身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此外,幼儿园要有针对性地招聘教师,不断为幼儿教育输入新鲜血液,壮大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
幼儿园可邀请在绘本阅读教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让教师了解专家对于绘本教学的看法,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利用绘本开展阅读教学。
幼儿园要调整教师的薪资待遇,建立奖励机制,对在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吸引优秀年轻人才从事幼儿教育,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五、结语总之,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环节,幼儿教师应格外重视这一环节中的所有教学活动,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幼儿来说,阅读不仅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还对其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以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高中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把一个学习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将单元中的文章进行共同讲解,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系统。
教师通过分析和组织学习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主题和教学活动等要素来进行教学。
大单元教学方法点明了语文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使语文教学更富有系统性,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发散思维。
下面以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在大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
这一步骤有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方向,明确了教学评价的依据。
语文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方向基本可以设置为:(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包括理解情感表达、文学技巧、主题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提出问题、评估观点和证据的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
(3)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素养。
(4)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口头表达和艺术创作,培养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议题和伦理问题,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教学目标可以在每个语文大单元中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突出,以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素养培养。
以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包含《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几篇文章,教学目标可设为:(1)学生能够理解和鉴赏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包括演讲、新闻等,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和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 《图文转换之组织结构图解题应对策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来进一步理解组织结构图2、解决读图不全面、理解太主观、表达无顺序等存在问题。
学情分析:组织结构图是企业的流程运转、部门设置及职能规划、活动安排的程序步骤等组织结构的图示。
其特点主要是体现隶属关系和流程的先后顺序,常见的有总分式、直线式两个主要类型。
这种图示,在近年的课标卷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2016年,一次是2014年,考查的都是总分关系的组织结构图教学内容分析:1、考查能力:(1)准确读图(2)联想分析(3)鉴赏评价(4)准确表达2、存在问题:(1)读图不全面(2)理解太主观(3)表达无顺序教学环节与活动:环节一:构图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表述进行构图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是这样的: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竹子,再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
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
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
环节二:评价评分标准:内容得当,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比一比:看看那个答案更好考试报27期:1、答案一:紫砂壶成型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捏制壶身中有打泥条,做壶身加柄、嘴盖,2 第二是装饰加工中贴花、绘画、刻字。
答案二:紫砂壶成型由捏制壶身和装饰加工组成,其中捏制壶身要打泥条、做壶身和加柄嘴盖的工序,而装饰加工则需要贴花绘画和刻字工序。
答案三:紫砂壶的成型过程,首先是通过打泥条、做壶身,并在壶身加上壶柄、壶嘴和壶盖,完成壶身的捏制;而后是对制好的壶身进行贴花、绘画和刻字的装饰加工。
3、答案一:理想的前提是合理的、具体的,其过程是踏实的,需要坚韧的意志,良好的心态。
答案二:实现理想要合理地考虑自身情况和作出具体的计划为前提,在实现的过程中要踏实地去干,要有坚韧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前方的困难。
102职教论坛ZhiJiaoLunTan教师·TEACHER2018年6月Jun.2018关注学生审美体验,构建语文“悦读”课堂陈书强摘 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很大比重,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许多教师认为阅读教学比较困难,归根结底在于未找到正确的教学目的与方法。
作为品味文章内涵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切入点,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运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完成情感的体验与升华。
关键词:审美体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悦读”作者简介:陈书强(1978—),男,福建上杭人,讲师,本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3-05文章编号:1674-120X(2018)16-0102-02(福建省上杭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龙岩 364200)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性课程。
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加强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力度,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其日后就业成长都有奠基性的作用。
而在课程安排中,阅读课程所占比例之大、课时安排之多,都足以证明其重要性。
很多教师在授课中比较关注知识点的传达,以知识点是否传达到位来判断课堂质量是否达标,这种教学理念略有偏差。
本文的讨论主要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切入点,关注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审美感受,营造阅读气氛,从而对构建“悦读”课堂产生帮助。
一、创造“悦读”氛围,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很多学生对语文阅读都有错误的认识,认为阅读仅仅是文字表面的阅读,掌握文章大致意思,了解简单的写作手法则是阅读的目的所在。
在这样的阅读理念影响之下,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很难燃起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还不会读书,掌握不到阅读的技巧,从而对阅读产生畏难心理。
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之前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放下心中的包袱,主动走入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自觉地品味文章的内容。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任务群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芣苢》单元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本中的词语、成语;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反复诵读, 体会古代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会写推荐书;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 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 抓住典型事件, 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 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 形成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
单元学习任务一、任选一个结合课文具体内容, 分组进行专题研讨。
话题1:劳动的崇高与美丽话题2: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话题3: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话题4: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二、.本单元所选的新闻作品包括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
前者报道典型人物, 树立时代楷模;后者评论社会热点, 引导社会舆论。
细读相关课文, 完成下列任务。
1.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典型事件以表现人物精神, 并在其中体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阅读本单元的三篇人物通讯, 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其中的具体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
2.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 注重行文的逻辑性。
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思路, 体会文章是怎样辩证地讨论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的。
3.角度的选择对新闻评论非常重要。
面对某个事实或问题, 评论的角度不同, 文章面貌往往迥异。
思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在选择评论角度方面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 从本单元的人物通讯中任选一篇, 基于其呈现的事实, 考虑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评论。
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新闻, 新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020年12月总第72期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目标群的建构策略与实践案例卢 臻 董雪霞 李 昕摘要:为形成课程合力,优化单元内容,与学习任务群一致,单元学习目标也要以“群”的形式进行建构,形成单元目标群。
建构单元目标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解析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的基础上提炼出单元大概念,围绕单元大观念建构出单元知识结构,基于单元知识结构逆向推导出单元学习目标。
逆向推导单元目标要基于理解地学习,以学生迁移、实践能力为终,自上而下逐层反推支持迁移和实践能力的理解性目标及基础性目标。
关键词:单元目标群;单元大概念;单元知识结构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历案教学实践研究”(FHB180585);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指向核心素养养成的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CJYC19250175)。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归宿与灵魂。
[1]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也在于单元目标的确立与制定。
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设计的“学习任务群”相应,单元教学目标也应以“群”的形式进行建构,即形成单元目标群。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为例,尝试论述单元目标群的建构策略。
一、单元目标群的界定及理论依据“群,辈也。
从羊,君声”,《说文解字》指出“群”的本义为人类团体;《辞源》将之定义为兽类团体。
只要是团体,都存在一个将众人或众兽凝聚成团的核心,现代汉语中“句群”这一概念即是例证。
句群是一组句子,但只有中心明确、语意连贯的一组语言单位称为句群。
[2]同样,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也是个例证,每一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都是一组目的明晰、关系密切的学习结果,比如“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围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这一中心,分别从理解、鉴赏、表达和积累等四方面陈述学习目标[3],呈现螺旋上升的学习能力发展阶序,体现了语文实践的内在规律。
实现教育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
高中语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语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塑造文化品格。
本单元教学主题为“古典诗词的鉴赏”,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高中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同时,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还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词的格律、韵律、修辞手法等;(2)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分析、鉴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古典诗词,提升表达能力;(4)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通过课堂讲解、课后阅读、实践创作等环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4)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3)通过学习古典诗词,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4)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任务群设计高中语文教学应当以“单元”为基本单位。
因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编排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以“篇”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
这种以“篇”作为基本承载单位、以“课时”作为组织单位的语文教学,往往容易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碎片化。
为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整体化、结构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单元”作为基本单位,立足单元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这里的“单元”不仅是指“教材单元”,也指“教学单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教学需求,对“教材单元”进行补充、整合。
一、着眼“自主”,设计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教学,不应简单地“教教材”,应当“用教材教”。
立足单元整体,高中语文教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结构,二是用结构。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包括三类课文,即教读课文、自读课文、选读课文。
一般来说,教读课文就是“教结构”的过程,而自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一般来说,就是“用结构”的过程。
着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结构”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基于单元整体的学习任务群。
借助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一年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
这一单元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单元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设置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人生、社会问题,建立核心价值观。
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篇,通过设置学习任务群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研讨。
如教学《庖丁解牛》一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群:[任务一]整体感知,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任务二]感悟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任务三]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体会其艺术魅力。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中课文的价值功能与单元教学设计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出版,语文学习任务与实践活动的设计成为讨论的热点。
这对于推进语文教学革新、构建基于任务学习的教学范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课文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和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组合中具有怎样的价值功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在语文读写活动中,文本是最主要的学习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文本作为课文,不仅体现了单元组合的结构体例和教材特点,还体现了编者对课标精神的理解、对语文课程的思考、对语文教学的构想。
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单元的学习内容基本上就是一篇篇相对独立的课文,它既是课程知识的载体,又是言语和思维训练的素材,因此很容易使“语文”窄化为“课文”。
在统编教材中,“课文不再像以往那样基本是单篇成课,而是以主题、内容或写法聚合,打破文体限制,以单篇加多篇的方式组合成单元教学资源,带有明显的整合性质”。
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课文在学习任务群中的价值功能,这是设计基于任务学习的单元教学方案的前提。
一、课文在学习任务群中的多重价值功能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单元导语、课文、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四个部分组成。
“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形态的全新设计,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
因此,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可看作一个学习项目,它是一个整合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的有机整体。
这个学习项目包含着两个系统:一是以课文为中心的资源系统,包括课文和与之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各种素材;一是以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构成的助学系统,提供课文学习及语文实践的目标方向、学习情境、学习方式、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指引和支架。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黄凤玲?教学目标一、品味诗的语言及意境;二、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三、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赏析诗句的表现力,领会其中蕴含的豪情。
教学用具(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发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在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限遐思……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
二、学生朗读感悟.(一)(学生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情朗读,每读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1.初读:自由朗读,整体感知2.听录音朗读,加深理解(二)自主学习:品评意象,感受豪情二读:朗读上阕感受豪情。
“看”统领:展示湘江秋景图。
朗读提示:想象美的画面,情绪饱满,有热情。
2CAI:由“看”领起的内容: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三)合作探究:(CAI)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三读:朗读下阕==>注意读出感情(品豪情)朗读提示:语调高,语气强,豪情满怀的。
CAI:“忆”:同学少年各种并置活动----------以壮志抒豪情四读:读全词==>想象、深入意境,体会全词气势之宏,语言之美。
三、写作与扩展:1、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把词的上阕改写成散文片段,要求把诗词的意境描绘出来.2、把《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进行比较阅读板书设计立以壮景抒豪情以壮志抒豪情万类景物同学少年看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