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热发电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00.09 KB
- 文档页数:6
地热能的发展现状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来产生电力和供暖。
它被誉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因此一直受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关注和研究。
地热能的发展现状如下:1. 全球地热能利用量不断增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热能的利用量逐年增长。
根据国际地热协会的数据,全球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万兆瓦(MW),供暖利用量约为7.7亿吉卡尔(GJ)。
尽管这些数字与其他能源形式相比较小,但地热能正逐渐成为能源组合的重要一员。
2. 发展国家和地区较为突出。
地热能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一些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如冰岛、菲律宾、美国、肯尼亚等。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使得地热能开发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推动了地热能的发展。
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正在积极探索地热能的利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地热发电技术不断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热发电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目前主要有两种地热发电技术,即干蒸汽发电和二元循环发电。
干蒸汽发电是通过从地底深处抽取高温水蒸汽来推动涡轮机发电,而二元循环发电是通过抽取低温地热水与工质进行热交换产生蒸汽来发电。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得地热发电的效率越来越高。
4. 地热供暖应用不断扩大。
地热供暖是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为建筑物供暖的一种方式。
目前,地热供暖已经广泛应用于居民住宅、商业建筑和公共机构等领域。
这种供暖方式不仅能够提供稳定舒适的室内温度,还能够大大降低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
总之,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正逐渐发展壮大。
全球范围内地热能利用量不断增加,发展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果,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一步突破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地热能将在未来成为更为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地热能的开发现状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包括地表热能和地热水能。
目前,地热能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浅层地热能利用浅层地热能主要指地下500米以内的热能。
这种能源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地热泵,将地下的热能通过换热器传递到建筑物内部供暖或供应热水。
这种利用方式具有环保、节能的特点,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深层地热能利用深层地热能主要指地下500米以上的热能。
这种能源利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开采地热水或地热蒸汽,将其转化为电力或直接供热。
深层地热能利用的主要技术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供热。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多个地热发电站和地热供热系统,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
二、地热能的利用现状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地热能利用的几个典型案例:1. 冰岛冰岛是一个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约有25%的能源来自于地热能。
冰岛通过建立多个地热发电站和地热供热系统,大大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利用。
2. 菲律宾菲律宾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热资源较为丰富。
菲律宾利用地热能发电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是全球领先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国家之一。
3. 中国中国地域广阔,地热资源分布广泛。
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多个地热发电站和地热供热系统,地热能的利用率逐渐提高。
三、地热能的前景分析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备巨大的潜力。
未来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将面临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技术正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新型地热发电技术的研发,如增强型地热系统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地热发电技术等,将进一步提高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效率。
2. 规模化应用地热能的规模化应用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未来,随着地热能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扩大,地热能的规模化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地热发电的工作原理
地热发电的工作原理是:地下热水温度高达80多摄氏度,先由抽水机抽出地下热水,然后经过一系列的装置使水变成蒸汽,再将蒸汽送入汽轮机做功。
水变成蒸汽后,再送入凝汽器,使凝结成的水重新返回锅炉。
如此循环往复,将地下热水中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地热发电是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技术,它具有利用方便、无污染、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等优点。
我国在开发地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建成了多座地热发电站。
例如在河南淮阳,有一座占地面积为15亩的“东方汽轮机厂”,已建有20台(座)机组和2台发电机,年发电能力为900万千瓦时。
我国地热发电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地下热水温度高、压力低的特点,采用多级蒸汽涡轮发电机。
蒸汽涡轮发电机由蒸汽发生器、涡轮、转子及壳体等部件组成。
由一套主发电机和汽轮机组成发电系统。
发电机将高温高压蒸汽(温度一般为
300~400摄氏度)输入汽轮机作功,使其转速达到每分钟3000转以上;然后再将汽轮机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送往发电机。
—— 1 —1 —。
中国地热能发电案例
中国在地热能发电方面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案例:
1. 青海地热能发电项目:位于中国青海省的青海地热能发电项目,是中国最大的地热能发电项目之一。
项目利用地下的高温地热资源,通过地热井取热、蒸汽发电等工艺,实现了地热能的有效利用和电力的产生。
2. 湖北恩施地热能发电厂:位于湖北恩施市的地热能发电厂是中国地热能发电领域的典型案例之一。
该厂利用地下高温地热水源,通过蒸汽发电技术,将地热能转化为电力供应给当地居民和工业生产。
3. 四川德阳地热能示范项目:四川德阳地热能示范项目是中国地热能发电领域的一项重要示范项目。
该项目利用地下的高温地热资源,通过地热井和地热发电系统,实现了地热能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在地热能发电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的高温地热资源,实现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并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中国地热能发电有望在未来继续发展壮大。
中国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而农业依赖天然资源,因此,农业发展取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正确把控。
面对全球变暖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环保政策,以避免进一步的环境恶化。
此外,中国正在加大对新能源和永续发展技术的投入,以保护人类家园。
一种投入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能源是地热能,它利用地下大量的热量,可以实现环境友好、高效、廉价的能源转换。
从理论上讲,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以满足国家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发和利用地热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开发和利用地热资源已经成为现今中国能源面临的环境和经济方面的紧迫任务。
然而,中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其中包括:一是地热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地热资源丰富,而其他地区却有限;二是大多数地热资源都集中在浅层地下,这限制了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三是开发和利用地热能求需要对深层地质结构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检测,由于技术力量有限,这一项工作时常困难重重。
因此,要实现中国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完善调研测试技术、开发利用深层地热能以及制定可持续发展发电计划将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加大对地热调研测试技术的研发力度,以更好地了解深层地质结构,有效调控热能资源。
其次,要推进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因为这种能源利用可以实现更好的热能利用效率和低成本的电力供应。
最后,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发电计划,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技术因素,为未来社会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发展和利用地热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而正确的开发和利用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资源,是推进中国绿色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贯彻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体现。
为此,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地热调研测试技术、开发利用深层地热能以及制定可持续发展发电计划的研究力度,以实现中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持续发展。
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综述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地热能利用技术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地热能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地热能的分类地热能按照温度可以分为低温热能、中温热能和高温热能。
低温热能一般指地表下100℃的热能资源,可以应用于供暖、温室种植等领域;中温热能指地表下100℃至150℃的热能资源,适用于发电、海水淡化等领域;高温热能主要指地表下150℃以上的热能资源,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发电等领域。
二、地热能利用技术(一)直接利用技术直接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地热供暖、温室种植和温泉利用等。
地热供暖通过将地热能直接输送到建筑中,实现供暖的目的。
温室种植利用地热能提供恒温环境,提高植物生长速度和品质。
温泉利用则是将地热能转化为温泉水,供人们进行休闲浸泡等。
(二)间接利用技术间接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泵利用等。
地热发电利用地热能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进而产生电力。
地热泵则是利用地热能将地下的低温热能转换为地上的高温热能,用于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等。
三、地热能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一)地热供暖技术研究地热供暖技术主要研究低温热能的利用。
目前,地热供暖系统主要有地下管道循环系统和热泵循环系统。
地下管道循环系统通过在地下铺设管道,将地热能输送到建筑物中,实现供暖效果。
热泵循环系统则是利用地热泵将地下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供暖使用。
(二)地热发电技术研究地热发电技术主要研究中温和高温热能的利用。
目前,地热发电主要采用闪蒸发电和二段式发电技术。
闪蒸发电技术是将地下的高温热能直接转化为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
而二段式发电技术则是利用地下高温热能蒸汽驱动低温蒸汽再次发电,提高发电效率。
(三)地热泵技术研究地热泵技术主要研究地下低温热能的利用。
近年来,地热泵技术发展迅速,主要有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两种类型。
地源热泵通过地下的低温热能转换为室内的供暖和制冷能源。
地热发电的应用1. 地热发电的概述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
地热发电技术利用地热能转化为电能,为人们的生活和产业提供可靠、持久的能源供应。
本文将从地热发电的原理、技术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地热发电的原理地热发电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通过地热能转换装置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
其原理可以简要归纳如下: - 地球内部存在大量的地热能,包括地壳中的热能和地热水资源。
- 地热能可以通过地热能转换装置(如地热发电站)转化为电能。
- 地热发电主要利用地热水和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产生电力。
- 地热水经过地下管道输送至地热发电站,经过处理后驱动涡轮发电机组。
3. 地热发电的技术地热发电涉及到多种技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地热发电技术: ### 3.1 干热岩发电技术干热岩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干燥岩层中的地热能进行发电的技术。
其主要步骤包括: 1. 钻孔开采岩层中的热能。
2. 注入冷水,使岩层温度下降。
3. 再次注入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至地热发电站。
4. 经过地热发电站发电。
3.2 闪蒸发电技术闪蒸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地热水蒸发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的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 1. 高温地热水进入闪蒸罐。
2. 高温地热水在闪蒸罐中迅速蒸发,产生高压蒸汽。
3. 高压蒸汽驱动涡轮转动,驱动发电机发电。
3.3 二次循环发电技术二次循环发电技术是指通过地热水与有机工质直接接触传热,再由有机工质带热流经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的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 1. 地热水与有机工质进行直接接触传热。
2. 有机工质带热流经发电机组,转动涡轮发电。
4. 地热发电的应用范围地热发电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 4.1 国家电网供电地热发电可以作为国家电网的一部分,为城市和农村地区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地热发电具备持续稳定的特点,可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
4.2 工业生产地热发电可以为各种工业生产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热能资源。
地热能具有丰富的储量、清洁的能源特性,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
一、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地下的温泉来供暖、烹饪食物。
而如今,地热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被广泛用于供暖、发电和温室种植等领域。
目前,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地热发电和地热供暖两个方面。
首先是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利用地热资源产生高温蒸汽,然后通过蒸汽涡轮发电机转动发电。
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国家利用地热能进行发电。
冰岛、菲律宾、美国、墨西哥等国家被誉为地热发电的佼佼者,其中冰岛更是地热发电的典范,约有25%的电力来自地热。
其次是地热供暖。
地热供暖利用地下地热资源进行采暖,主要包括温泉、地热水和地下热水库等。
在北欧地区,特别是冰岛、挪威、瑞典等国家,地热供暖已经成为主要的供暖方式。
与传统的煤、石油供暖相比,地热供暖不仅更加环保,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相比,地热能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以下是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1.技术难点。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技术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
尤其是地热发电技术,目前需要较大的初始投资,不利于推广应用。
2.资源分布不均。
地热资源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热资源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导致一些地区无法充分利用地热能。
3.环境保护问题。
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水、地热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从环境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上述挑战反映了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难点,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大政策支持,以充分发挥地热能的潜力。
二、地热能的前景分析尽管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地热能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地热发电原理地热发电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热量来产生电力的技术,它是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污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地热发电原理主要是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通过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支持。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热发电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地热发电的原理是基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自于地核和地幔的高温,这种高温是地球形成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量。
地热能主要以地热水和蒸汽的形式存在于地下。
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可以通过地热井将地下的热水或蒸汽抽到地面上,然后利用地热发电站进行能量转换,产生电力。
地热发电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地热资源的开采、能量转换和发电三个阶段。
首先是地热资源的开采。
通过地热钻机或地热井,将地下的热水或蒸汽抽到地面上,然后输送到地热发电站。
接下来是能量转换阶段。
地热发电站会将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通常是通过蒸汽轮机来实现。
热水或蒸汽会驱动涡轮机旋转,然后涡轮机会带动发电机发电。
最后是发电阶段。
通过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可以输送到电网供给人们使用,也可以用于地方供电。
地热发电原理的核心是能量的转化。
地热资源的开采是获取地热能的第一步,而能量转换和发电则是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环节。
地热发电的原理简单清晰,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清洁能源。
总的来说,地热发电原理是基于地球内部的热能,通过地热资源的开采、能量转换和发电三个阶段,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
地热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污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希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地热发电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
全国地热能利用政策一、引言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为了加强全国地热能的利用和推广,在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地热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全国地热能利用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二、地热能利用政策的背景地热能是一种通过利用地壳内部的热能来发电、供暖、供热的能源形式。
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环境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备受各国重视。
在中国,地热能利用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也成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2.1 地热资源概况中国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断陷盆地、火山地区和岩浆活动带。
据统计,我国地热资源总储量约为7.3亿吨标准煤,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
2.2 发展地热能的重要性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许多重要的优势。
首先,地热能发电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环境友好。
其次,地热能利用效率高,可以实现高效供热和供暖。
再次,地热能使用寿命长,稳定可靠。
因此,发展地热能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还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
三、地热能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了加强全国地热能的利用和推广,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地热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3.1 发展地热能产业的指导意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热能产业的发展目标、政策支持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GW,热水供应面积超过4亿平方米。
3.2 地热能发电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为了规范地热能发电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地热能发电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地热能发电项目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监管要求,为地热能发电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3.3 地热能热水供应管理规定为了推动地热能在供暖领域的应用,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地热能热水供应管理规定》。
地热能发电技术地热能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地球内部的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利用地热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友好。
本文将介绍地热能发电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前景。
一、地热能发电技术原理地热能发电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来驱动涡轮机发电。
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自地幔和地核的高温,通过地壳的传导和对流使得地表下的岩石、水体等物质温度升高。
当地下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利用该热能进行发电。
地热能发电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干热岩能和地热水能。
干热岩能是通过钻井将地热能转化为热水或蒸汽,然后利用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
地热水能是直接利用地下的热水或蒸汽来驱动发电设备。
地热能发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可以将地热能发电技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种类型。
低温地热能发电主要适用于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例如冰岛、菲律宾等地。
这些地区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可以直接利用地下热水来发电。
中温地热能发电适用于地热资源相对较弱的地区,例如中国的华北平原、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等。
这些地区地下热水温度较低,需要通过钻井将地热能转化为蒸汽来发电。
高温地热能发电适用于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例如冰岛、新西兰等。
这些地区地下热水温度非常高,可以直接利用热水或蒸汽来发电。
三、地热能发电技术发展前景地热能发电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不会因为开采而枯竭,可以长期稳定地供应电能。
其次,地热能发电不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再次,地热能发电设备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降低电力供应的成本。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地热能发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地热能发电装置,总装机容量超过1.2万兆瓦。
在中国,地热能发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一批地热电站,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华北平原。
我国地热资源管理现状及优化研究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但管理现状尚待优化。
本文将从我国地热资源的现状、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地热资源的现状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西藏、青海等地。
据统计,我国地热资源总储量约为26×10^15J,其中被探明并可利用的储量为3.3×10^15J,占世界地热资源储量的9%左右。
地热能被广泛应用于供暖、发电、温室、游泳池加热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保意义。
目前,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地热供暖,主要应用于寒冷地区的居民供暖和温室种植;二是地热发电,通过地热发电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三是地热水浴,地热温泉对于旅游和健康产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与我国地热资源的丰富程度相比,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尽管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但是地热资源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地热资源的勘探和评价工作相对滞后,很多地热资源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需要具备相关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而我国在地热资源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投入方面还有待提高。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定的环境保护问题,例如地热开采可能对地下水和地质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我国地热资源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地热资源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缺乏专门的地热资源管理机构和专业团队;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需要跨部门协作,但是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地热资源的管理政策和法规缺乏完善性和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我国地热资源管理存在勘探评价不足、技术研发不够、环境保护问题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进行优化研究和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我国地热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优化研究。
应加强地热资源的勘探评价工作,积极开展地热资源的调查勘探工作,全面了解地热资源分布和规模,为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地热能供热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发展十分快速,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根据国家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截至目前,国内学者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等地热能方面的研究方法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分析了无干扰地热和水热型供热技术两种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应用效果。
对地热井施工流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关键成井技术指标要求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中深层地热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为中深层地热井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对地热能钻井井型选择及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提出了高温岩体地热深钻施工中钻井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关键词:地热能;地源热泵;建筑供能;工程应用引言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基于中深层地热能的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解释了对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总结了目前几种常用的中深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供暖环保需求和国家地热能发展相关政策分析,判断我国地热开发利用将由单一应用、粗放应用向梯级利用、集成应用发展,对于地热能条件适宜地区逐步将地热供暖向地热发电方向延伸。
1地热能源地热能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是一种清洁低碳、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安全优质的可再生能源。
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供能持续稳定、高效循环利用、可再生的特点。
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巨大,特别是中深层地热资源。
据估算我国中深层地热储量相当于51.6万亿t标准煤,按2%可开采率计算,相当于我国目前能源耗量的312倍。
地热能在未来清洁能源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有望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新方向。
地热资源通常被分为浅层(0~200m)、中深层(200~3000m)和超深层(大于3000m);相应的采热技术分别为地源热泵技术、水热型开发利用技术、深井换热型开发利用技术和以人工造储为特征的干热岩开采技术。
地热能开发与利用摘要:浅谈地热能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技术瓶颈,分别针对浅层地热能和深部地热能展开介绍。
中低温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和梯级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地热能;低品位热能;用途;发展趋势引言目前人类正在经历第三次能源革命,以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和无碳能源为主,这与全球的绿色能源发展理念相契合。
虽然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发现了丰富的资源,但目前的技术能触及到地球的深度相对地球本身大小而言微不足道。
如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许多能源还未被大规模开发利用,世界能源理事会预计,新世纪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会大幅增加。
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还有一小部分(约5%)表面地热能来自太阳。
通过有渗透性储层中的深处水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主要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
地热显示主要有温泉、沸泉、间歇喷泉、热水河和放热地面等[1]。
对于热能的利用方式包括直接加热和转化为机械能或热能间接利用两种。
广义的地热资源通常局限于地壳热流高于周围地区的区域,狭义的则是指人类在当前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条件下,能够从地壳中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地热能。
它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也可作为峰值负荷能使用。
从其开发利用成本来看,地热能源相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更有发展潜力。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包括发电和非发电利用两大类。
200οC-400οC可用于直接发电或综合利用;150οC -200οC可用于蒸汽发电、制冷、工业干燥和工业热加工;100οC-150οC可用于双循环发电、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和回收盐类;50οC-100οC可用于工业干燥、供暖和家庭用热水;20οC-50οC则主要用于沐浴、水产养殖和土壤加温等方面[2]。
地热的开发利用对于技术和装备要求是较高的,尤其在地热发电方面更是如此。
中国的地热资源地热是指地壳内部富含的热能,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形式。
中国作为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地热能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的地热资源,包括资源分布、利用现状和前景展望等方面。
一、地热资源分布情况中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其中,西南地区是我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西北地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和青海等地。
东北地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等省份。
地热资源的形式多样,包括地表热、地下热水和深部高温等形式。
其中,地下热水资源是我国地热能利用的主要来源,其储量和含热量较大,具有广泛的利用潜力。
二、地热能的利用现状中国自古以来就利用地热能源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如温泉浴、热石炉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需求的增长,地热能的利用形式也逐渐多样化。
1. 供热利用地热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供热能源,在中国的城市供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城市利用地下热水进行集中供热,提高了供暖效率,减少了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2. 电力利用地热能源的发电潜力巨大,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一批地热发电项目,如西藏拉萨地热电站、云南德宏地热电站等。
同时,我国还有一些地热发电项目正在筹备或建设中。
3. 其他利用形式除了供热和发电外,地热能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地热能可以用于温室大棚的供暖和温度控制;地热资源还可以用于盐业、养殖业等行业的热处理和热水供应。
三、地热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地热资源的利用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和技术创新。
其次,地热能开发利用需要高度的地域适应性,不同地区的地热资源特点和利用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再次,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然而,中国的地热资源利用前景仍然广阔。
一方面,地热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具有环保、低碳的特点,符合我国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需求。
地热发电工作原理地热发电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热能进行发电的清洁能源技术。
它利用地壳深部的高温热水和蒸汽来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热发电的工作原理。
一、地热能的来源和获取地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热能,这些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形成时释放的热量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热量会随着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渐升高,特别是地壳深部温度更高。
地热能的获取主要通过地热井进行。
地热井是通过钻探地下深处,到达高温地层,从中抽取高温热水或蒸汽。
这些地下的高温水或蒸汽可以直接用于发电,也可以间接利用。
二、地热发电的工作原理地热发电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发电和间接发电。
1.直接发电直接发电是指将地下的高温热水或蒸汽直接用于发电,通过蒸汽驱动涡轮机并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首先,将地下的高温热水或蒸汽通过地热井抽到地表,进入蒸汽涡轮机。
蒸汽涡轮机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将蒸汽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然后转子通过轴将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最终产生电能。
在发电过程中,蒸汽的能量会随着流动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将凝结后的冷水重新注入地热井中,形成闭路循环,以保持地热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转。
直接发电的优点是高效率、无排放、连续稳定,但需要有高温热水或蒸汽资源才能实施。
2.间接发电间接发电是指利用地下的高温热水或蒸汽,通过传热介质间接转化为电能。
间接发电主要有两种方式:闪蒸发电和二重蒸汽发电。
闪蒸发电是指将高温蒸汽直接喷入低压区域,使蒸汽迅速膨胀,驱动涡轮机并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这种方式适用于蒸汽温度较高、压力较大的情况。
二重蒸汽发电是指将高温蒸汽通过传热介质(如丁烷)进行传热,在高压下将传热介质蒸发为高温蒸汽,再通过高温蒸汽驱动涡轮机产生电能。
这种方式适用于蒸汽温度较低、压力较小的情况。
间接发电的优点是适应范围广,可以利用高温热水或蒸汽的余热资源,但转化过程存在能量损失。
三、地热发电的优势和应用地热发电具有以下独特优势:1.清洁环保:地热发电不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小,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
中国地热发电综述刘尚贤 (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 610072)阳光玖 黄晓波(西藏羊八井电厂 851501)摘 要 中国地热发电事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了成功经验。
文章对地热发电事业的过去、现在、将来进行了回顾、总结、展望。
重点叙述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厂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地热发电 羊八井地热电站 综述Sur vey of G eothermal Power G enerat ion in ChineL iu Shangx ian (Sichuan T est and R 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lvical Pow er 610072)Y ang Guangj iu H uang X iaobo (T ibet yangbajin Geot hermal Pow er Station 851501)Key Words g eothermal power g ener at ion Y an bajing g eot hermal pow er station survey中国地热发电事业始于60年代,最早有广东丰顺建成50kW地热机组,后在70年代初,国家科委重视新能源的开发,组织了一些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出国考察国外地热发电技术,并下拨一笔经费给有关科研单位和院校开始了国内地热发电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地热发电事业在国内起步发展。
1 中国地热发电的过去1)中国地热发电事业从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由于国家科委的支持,全国各地区均开发地热用于发电,并根据国外技术进行地热发电技术的研究。
广东丰顺建成50kW、500kW地热发电机组,其它有山东招远、辽宁熊岳、江西温场、湖南灰汤、广西象州、北京怀来。
这些地热试验电站由于地热水参数低,热水流量小,电站容量小,在50~ 100kW左右。
进汽参数低,一般为0 049 5MPa左右,大部分均采用一次扩容发电,仅有的江西温汤采用双工质循环,后运行中发生了工质爆炸事故。
在地热发电的技术方面,各有关部门对两次扩容,中间工质(双工质)循环,全流发电等方式进行了研究,从实践看两次扩容发电方式较适合国内情况和国内的技术状况。
当时在1977年7月1日西藏羊八井国内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第一台1000kW试验地热发电机组发电。
1983年又建成了自行设计制造的两次扩容3000 kW的地热机组。
2)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始建于1977年,目前该厂总装机容量为25180kW,两个分厂: 厂NO.1机1000kW试验机组,为1975年国家下达任务着手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技术研究、改造机组、进行摸拟试验、安装调试,于1997年7月1日发电,成为中国第一台参数最高、容量最大、安装于世界屋脊的地热机组。
从1982年起又建成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容量均为3000kW两次扩容的N3、N2、N4地热机组,当时四台机最高出力可达10600kW。
厂N1机为1986年由美国HEC公司成套设备,汽轮发电机组由日本富氏公司生产,辅机由美国各公司配套的容量为3180kW,两极扩容地热机组,后又相继安装了N2、N3、N4、N5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容量均为3000kW两次扩容的机组,至此羊八井地热电厂总装机容量达25180 kW,因此,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的规模、技术水平,可作为中国地热发电事业的代表。
两厂80年代建成后生产井产汽量很大,参数很高,一般井口地热水压力可达0 5~ 0 6M Pa,温度150~160∃左右,经十多年运行,参数不断下降,出力逐年减少。
为使热田衰减缓慢和地面沉降小,保持压力场稳定,国家曾投资进行热田监测,以便对热田出现的衰减、沉降等问题经常收集数据、资料,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热田衰减和污染,国家曾投资进行过两次大的回灌试验。
80年代对国内地热发电事业一些单位和部门科技人员具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主要原因是对于采用新能源的几种发电方式如燃料电池、超导体、流体等世界上经长时间研究也仅限于试验阶段,其商业价值还是当前试验技术所不能解决的;太阳能,风力发电虽有一定成就,造价太高,容量太小。
而当时国外已出现50~100MW地热发电机组,国内也有不少地热显水区,加之国家的支持,激发了一些部门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
对地热发电的特殊性,以及发电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所碰到的困难,影响了地热发电方向,虽全国遍地开花,但未有大的规模和成果,而且耗用了许多资金,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对这一发电方式实践,开始从理性认识发展到来自实践的感性认识阶段可能出现一些偏差,走一些弯路,从难题中才知道解决这一问题的特殊性,从而走上正轨。
1983年的全国地热工作会议明确了地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作为缺乏能源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应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而其它内地地热电站仅作为某一种发电形式的试验电站而保留,作为发电不是主要目的。
因此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力量才集中于羊八井,获得了国家大力支持,解决了大量资金,形成25180 kW的规模。
双工质循环、全流发电等方式在国外均少采用,或因技术难度高未用于商业运行,而当时国内条件不成熟,没有更多的消耗国家的资金。
对于当时情况西藏地热发电有待于发展和技术进步,因西藏缺乏能源,解决边疆用电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巩固边防,加强民族团结将会起到极大作用。
其它双工质循环,全流发电明显不能为商业应用,反而投入大量资金是当时条件不能允许的。
3)80年代西藏阿里地区建成了1台地热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1000kW,为国内设计生产的两级扩容机组。
4)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在西藏的那曲地区又安装了1台1000kW双工质循环地热机组,为进口以色列机组。
阿里地区地热机组因选择厂址的位置不当,加之地热生产井井口参数仅0 1M Pa左右,井口结垢等问题,只能间断运行,曾组织过几批技术力量并耗用了一些资金,由于根本问题未解决,长期稳定发电问题始终未予实现。
那曲地区双工质循环地热电站由于技术问题较多,运行和检修均难适应,加之西藏地区技术较内地有一定距离,而较国外差距就更大,双工质循环地热发电机组目前在国内采用,从资金上,发电容量、技术和安全方面均是不成熟的。
2 目前中国地热发电的现状由于国内技术现状,国家经济基础和投资于电力建设的资金分配,加之受地域影响,国家阶段性计划,目前还继续发电运行的仅为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
西藏拉萨地区在1997年羊湖水电厂又投入4台22500kW 水力发电机组,拉萨地区水电,地热机组总装机容量已达158980kW,羊八井地热电厂的装机容量占地区总容量的比例已由80年代的60%降为15 8%;经过20多年发电,热田水位下降、热储容量减少,参数降低,地热水流量减少,腐蚀、结垢问题又未彻底解决。
目前井口最高参数仅0 25~0 3M Pa,温度为125~130∃,一般井口在0 07~ 0 08MPa,地热母管压力在0 13M Pa左右,地热机组进气压力低于0 09M Pa以下,过去国家两次投资的回灌工程尚未明显见效。
目前一厂3台机组运行(N1机退役未用),投入五口生产井最高出力仅能发5500kW左右(夏天)或6400kW(冬天);厂五台机组并列运行投入八口生产井最高出力仅能发电9500~11000kW。
投入十几年来将现存在的生产井大体上分成两组即参数相近似的分别通过两条管线送入扩容器,维持正常发电,否则出现参数高的井向参数低的井流动而影响出力。
在1997年钻出4001号参数有1 3~ 1 5M Pa,温度265∃,可以长期喷放,估计发电容量为10000kW左右;4002号井开始喷压力可达2 0MPa,40分钟压力降低。
此井可能是地热通道较狭小,影响流量或缝隙堵塞现象,待进一步采取措施后方可使用。
两井深度大约1700~3000m左右。
若用于发电其容量估计可超过20000kW。
但由于目前羊湖电站发电,拉萨供电形势基本得已缓解。
地热发展的速度相对放慢。
现厂在7~10月有冰山雪融水其流量较大,建设了250m3水池,利用高差流入冷却水池,仅1997~1999年五台机增加发电量1500kW,还可扩建为1000m3的储水池,延长用水时间,增加发电量。
20多年地热发电的实践认为:羊八井地热发电目前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国外地热发电厂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现阶段技术、国情下存在的普遍问题,羊八井地热电厂20多年的不懈努力对有些问题着手解决,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是中国地热电站现在、将来值得借鉴的。
2 1 地热发电机组参数的选择羊八井两分厂的发电证实N1地热试验机组进汽参数为0 4155MPa(4 24kg/ cm2),145∃,当时井口压力低不能发满出力(1984年随着生产井的增加母管压力、温度的增高该机组曾满发半年多时间)。
而经20多年运行后地热参数大幅度下降,该机不能运行。
对于地热机组进汽参数选为0 15~0 16MPa,125~130∃左右为适,排汽参数为0 01MPa。
适应热田衰减长期满出力发电为最佳。
2 2 发电方式的选择对于目前技术状况选用扩容发电,从经济性讲两级扩容亦可,国外地热发电也较普遍为两级扩容最佳,其它双工质循环,全流发电在70~80年代国内一些高校耗用了大量资金,还进口过双工质发电机组均未见成效。
而采用两极扩容,很好运行井口扩容蒸汽,选用好的扩容器,提高扩容效果,减少两级扩容器排水量,保证汽机真空,其热利用率可达6 %,也和国外经济性相当。
(随着地热参数的降低,扩容器的设计相应在原基础上进行改造,否则蒸汽干度达不到要求。
)2 3 机组容量的选择由于地热井分布不能太密集,应在150 ~200m以上,否则影响周围生井产汽量,热网管太长、压损大,每口热井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机组单机容量应选在3000~6000 kW,对于较深,达3000m以上的井投入后,单机容量也不能超过12000kW,国外虽50 MPa单机电站也有,但井更深,产汽量更大。
每厂的机组不宜太多,应在3~4台左右为宜,以便适应长期运行、热网和生产井的匹配、经济调度。
2 4 对于腐蚀问题的探讨地热汽(水)中含硫和其它腐蚀物质,长期运行中对于不锈钢叶片的腐蚀不大,而对于汽缸通流部分普通钢材腐蚀较严重,在造价允许的情况下对本体通流部分及辅机尽量采用不锈钢材料;射水、进水、回水泵泵壳也采用不锈钢,水抽等亦采用不锈钢。
对于汽、水管道压力不高者,排汽系统二次循环冷却塔材料,冷凝器筒体及淋水盘可以采用玻璃钢材料。
经20多年运行,目前采用玻璃钢材料效果很好,总体看比钢材成本低。
从总体造价分析就是井管、井口至厂房进水,水、汽管、井口装置采用不锈钢也是合理的、经济的。
野外汽水管道应严格保温装置,表面采用铝皮包装,既保温又美观。
2 5 对结垢问题的探讨地热电站结垢主要为井闪蒸面以上井管、井口、扩容品、汽机通流部分叶片、隔板及其它部件,特别是井管和井口结垢严重影响生产,减少机组出力,20多年来进行了多种方案探讨,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