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
- 格式:pdf
- 大小:162.39 KB
- 文档页数:6
生活垃圾堆肥厂评价标准生活垃圾堆肥厂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其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
因此,对生活垃圾堆肥厂的评价标准必须严谨科学,以确保其运行达到环保、高效、安全的标准。
以下是对生活垃圾堆肥厂评价的标准:1. 环保标准。
生活垃圾堆肥厂的环保标准是评价其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
首先,要考察堆肥厂的废气排放情况,包括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和排放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其次,要关注堆肥厂的废水处理情况,包括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和废水排放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另外,还需考察堆肥厂的固体废物处理情况,包括垃圾堆肥后的固体废物是否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
2. 运行效率。
生活垃圾堆肥厂的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垃圾处理的效果和资源利用的程度。
评价堆肥厂的运行效率,首先要考察其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包括垃圾处理量、堆肥产量和堆肥质量。
其次,要关注堆肥厂的能源利用情况,包括是否采用了节能环保的处理技术和能源回收利用设施。
3. 安全标准。
生活垃圾堆肥厂的安全标准是评价其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
评价堆肥厂的安全标准,首先要考察其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包括设施设备的完好程度和运行状态。
其次,要关注堆肥厂的安全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是否进行了安全培训和演练。
4. 社会效益。
生活垃圾堆肥厂的社会效益是评价其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
评价堆肥厂的社会效益,首先要考察其对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效果,包括垃圾处理后的环境卫生情况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
其次,要关注堆肥厂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包括是否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造了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堆肥厂的评价标准应包括环保标准、运行效率、安全标准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以全面评价其运行质量。
只有严格按照科学的标准评价生活垃圾堆肥厂,才能确保其达到环保、高效、安全的运行标准,为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1 总则1.0.1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规范、收集有序、有利处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运和分类评价。
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建筑垃圾不适用于本标准。
1.0.3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称垃圾)的分类、投放、收运和分类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分类方法2.1 分类类别2.1.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应符合表2.1.1的规定:2.2 分类要求2.2.1 垃圾分类应根据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区垃圾的特性和处理方式选择垃圾分类方法。
1 采用焚烧处理垃圾的区域,宜按可回收物、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2 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垃圾的区域,宜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3 采用堆肥处理垃圾的区域,宜按可回收物、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2.2.2 应根据已确定的分类方法制定本地区的垃圾分类指南。
2.2.3 已分类的垃圾,应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2.3 分类操作2.3.1 垃圾分类应按本地区垃圾分类指南进行操作。
2.3.2 分类垃圾应按规定投放到指定的分类收集容器或地点,由垃圾收集部门定时收集,或交废品回收站回收。
2.3.3 垃圾分类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的要求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2.3.4 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应美观适用,与周围环境协调容器表面应有明显标志,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CB/T19095)的规定。
2.3.5 分类垃圾收集作业应在本地区环卫作业规范要求的时间内完成。
2.3.6 分类垃圾的收集频率,宜根据分类垃圾的性质和排放量确定。
2.3.7 大件垃圾应按指定地点投放,定时清运,或预约收集清运。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国家对建设项目投资和建设的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规划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新建工程项目(采用好氧发酵工艺)以及垃圾综合处理厂的堆肥车间等工程。
改、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主要用于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的处理。
宜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基础上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
第五条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保护环境、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等有关方面的规定。
第六条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垃圾成分特点,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
第七条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比选。
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第八条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采用成熟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
对于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应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确定。
第九条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湖 南 城 市 学 院2010-2011学年 第2期《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试卷3 卷 时间: 120 分钟 适应专业:环境工程 【考试】【闭卷】评卷人: 合分人:25分)1.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3R”原则指的是减少产生Reduce 、再利用Reuse 、再循环Recycle 。
2.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分为搬运与贮存(运贮)、清除与收集(清运)、转运三个阶段。
3.固体废物进行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引燃火源,并在着火条件下才会着火燃烧。
4.目前在垃圾焚烧中应用最广的生活垃圾焚烧炉,主要有流化床焚烧炉、机械炉排焚烧炉、旋转窑焚烧炉3种类型。
5.根据固化剂及固化过程的不同,目前常用的固化技术主要包括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熔融固化、石灰固化。
6.固体废弃物的水分存在形式有 间隙水 , 毛细管水 , 表面吸附水 和内部水。
7.浮选所需药剂有 捕收剂 , 起泡剂 ,调整剂。
8.厌氧消化分为水解,产酸和产甲烷三个阶段。
20分)1.城市生活垃圾的产污系数一般用每人每天的垃圾产量来表示,下面给出的数据,哪一个更接近我国目前大中城市的实际垃圾产污系数 B kg/人.天A. 0.5-0.7B. 0.7-1.5C. 1.5-2.0D.2.0-2.5 2. 重介质分选时,下列物质中常用来作为重介质的为 B 。
A.粉煤灰 D. 硅铁 C. 粘土D.炉渣 3.通常采用浓缩法去除的是污泥中的 A 。
A.间隙水B.毛细水C. 表面吸附水D.内部结合水 4.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停留时间最长的阶段是 C 。
A. 干燥段B. 燃烧段C. 燃烬段5.中国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中规定:堆肥产品的含水率必须小于 C 。
A. 20%B. 30%C.35%D. 40%6.根据世界各国垃圾焚烧炉的使用情况, A 焚烧炉应用最广且技术比较成熟,其单台日处理量的范围也最大。
A.机械炉排式B. 流化床C. 回转窑式D. 熔融气化 7 对于高放射性的固体废物,主要采用 B 法进行固化处理。
56566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题库课程名称: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一、名词解释(26题)1.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2.5)2.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力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2.5)3.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它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4.卫生填埋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
(2.5)5.填埋场封场埋场表面密封系统是指填埋作业完成后在填埋场的顶部铺设的覆盖层。
表面密封系统也称最终覆盖层系统,或者简称为盖层系统。
其密封过程称作“封场”。
6.人工衬里7.复合衬里复合衬层系统是由两种防渗材料紧密铺贴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防渗层 8.固体废物的压实固体废物的压实也称压缩,是指通过外力加压于松散的固体物,以增加物料的容重和减少其体积的过程。
使废物便于运输、贮存和填埋。
9.固体废物的破碎通过人为或机械等外力的作用,破坏物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分子间的作用力,使物体破裂变碎的操作过程统称为破碎。
10.固体废物的分选分选是将固体废物中可回收利用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处置工艺要求的物料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分门别类地分离出来,并加以综合利用的过程。
分选方法包括人工拣选和机械分选。
机械分选又分为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等。
(2.5)11.生活垃圾的焚烧垃圾焚烧是对垃圾进行高温处理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高温焚烧炉内(800-1000℃),垃圾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转化为高温的燃烧气体和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并放出热量的过程。
12.生活垃圾的填埋13.生活垃圾的热解生活垃圾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分解为:(1)以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低分子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可燃性气体;(2)在常温下为液态的包括乙酸、丙酮、甲醇等化合物在内的燃料油;(3)纯碳与玻璃、金属、土砂等混合形成的碳黑的化学分解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5题)1.炼铁高炉渣可用来制造水泥是因为其_______A____。
A. 有火山灰活性B.有较大比重C.有较高含铁量D.没有毒性2.城市生活垃圾的产污系数一般用每人每天的垃圾产量来表示,下面给出的数据,哪一个更接近我国目前大中城市的实际垃圾产污系数Bkg/人.天A. 0.5-0.7B. 0.7-1.5C. 1.5-2.0D.2.0-2.53. 重介质分选时,下列物质中常用来作为重介质的为B 。
A.粉煤灰 D. 硅铁 C. 粘土 D.炉渣4. 在下列物料中,电选时吸附在辊筒上的物料有D 。
A. 铜B. 铝C. 玻璃D. 铁5.粉煤灰属于______B_______。
A. 生活垃圾B.工业固体废物C. 农业固体废物D.放射性固体废物6.可用磁选方法回收的垃圾组分为______C_______。
A 废纸B 塑料C 钢铁D 玻璃7.堆肥处理时,初始物料碳氮比以 B :1最为适宜。
A. 15B.30C. 40D. 508.通常采用浓缩法去除的是污泥中的A 。
A.间隙水B.毛细水C. 表面吸附水D.内部结合水9.二噁英是指含有二个氧键连接二个苯环的有机氯化物,其结构为:B 四氯二苯二噁英,其毒性比氰化物大1000倍。
A. 2,4,8,8-B. 2,3,7,8-C.1,4,6,9-D.1,3,7,9-10.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中,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是B 。
A. 干燥段B. 燃烧段C. 燃烬段11.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停留时间最长的阶段是C 。
A. 干燥段B. 燃烧段C. 燃烬段12.中国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中规定:适于堆肥的垃圾含水率为D 。
A. 10-20%B. 20-30%C.30-40%D. 40-60%13.中国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中规定:堆肥产品的含水率必须小于C 。
A. 20%B. 30%C.35%D. 40%14.中国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中规定:静态堆肥工艺的堆肥温度为:大于55℃,维持在B 天以上A. 3B. 5C.7D. 1015.中国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中规定:堆肥产品的有机质含量(以C 计)必须B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00.05.29•【文号】建城[2000]120号•【施行日期】2000.05.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环保局、科委,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已经审核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部二000年五月二十九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0号)一、总则1.1为了引导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发展,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3本技术政策适用于垃圾从收集、运输,到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应用,指导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立项、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
1.4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指导下,制订与垃圾处理相关的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和规模。
有条件的地区,鼓励进行区域性设施规划和垃圾集中处理。
1.5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1.6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
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在具备经济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场地资源的城市,可发展焚烧处理技术;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