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护理维护操作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PICC置管术的操作流程及维护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接受PICC置管术前应脱去上肢衣物,并且保持身体的舒适和温暖。
进行必要的洗手,并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位置。
2.手术准备:医务人员需要进行手术准备,包括对所需的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同时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
3.手术操作: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并进行穿刺入静脉,然后通过钢丝引导管插入静脉。
将导管通过皮下组织插入上肢大静脉,并进行X线检查确认导管位置。
4.固定导管: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并进行透明敷料覆盖。
确保导管没有任何压迫或扭曲,并保持导管的顺畅通畅。
5.开始使用:在确认导管位置和功能正常后,医务人员可以开始使用PICC进行所需的输液、输血、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等操作。
操作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和连接操作。
6.日常维护:在PICC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保持导管通畅。
进行导管清洗和锁定以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
确保操作过程符合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要求。
7.PICC拆除:在PICC使用结束或不再需要时,医务人员需要对PICC 进行拆除。
操作前需要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并移除固定物品。
然后小心地将导管从皮肤中拔出。
PICC的维护:1.日常观察:密切观察PICC周围皮肤的情况,如发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2.导管通畅:每日至少按照医嘱进行引流。
注意导管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冲洗和锁定,以防止导管内血栓的形成。
3.敷料更换:每周进行一次敷料更换,避免敷料粘连和感染。
敷料更换时需要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处理。
4.导管锁定:不使用PICC时,应使用生理盐水或抗凝剂对导管进行锁定,防止导管堵塞。
5.导管清洗:每周进行一次导管清洗。
清洗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轻柔地冲洗,避免导管被拉扯或扭曲。
6.定期检查:每周或每月定期进行X线或超声检查导管位置和功能是否正常。
7.抗生素使用:如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需要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感染。
picc操作流程及维护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插入至中心静脉的导管,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药等治疗目的。
PICC的操作流程及维护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的操作流程及维护方法。
首先,PICC的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当的导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长度和直径。
2. 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导管、消毒液、透明敷料等。
3. 术前准备:让患者保持舒适姿势,清洁皮肤,消毒操作部位。
4. 插管操作:医护人员穿戴好手套,用无菌技术插入导管至目标位置,确认导管位置后固定。
5. 检查导管位置:通过X光或超声等方法确认导管位置是否正确。
6. 连接输液管路:将输液管路连接至导管,开始输液治疗。
7. 完成操作:完成导管插入后,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包括固定导管、观察患者反应等。
其次,PICC的维护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更换敷料:每周更换一次敷料,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2. 定期冲洗导管:每日冲洗导管,防止导管堵塞。
3.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导管使用时间和患者情况,定期更换导管,避免导管感染。
4. 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定期通过X光或超声等方法检查导管位置是否正确。
5. 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定期进行导管周围皮肤消毒,预防感染发生。
6. 观察患者反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
总之,PICC的操作流程及维护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在进行PICC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准确。
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做好导管的日常护理和观察,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picc管维护操作流程
摘要:
1.picc 管的概述
2.picc 管的维护操作流程
3.picc 管维护操作的注意事项
正文:
【概述】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长期、稳定地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血液透析、重症监护等病人群体。
PICC 管维护操作得当,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维护操作流程】
1.保持PICC 管通畅
(1)每次输液前,先抽吸导管,确保通畅。
(2)若PICC 管内有血栓形成,应及时处理。
2.更换敷料
(1)建议每3-5 天更换一次无菌透明敷料。
(2)更换敷料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观察局部情况
(1)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出等异常情况。
(2)观察导管是否有移位、打折、受压等现象。
4.维护导管
(1)每周对导管进行冲洗、封管。
(2)遇到导管堵塞时,可用注射器回抽生理盐水,再推注,以解决导管堵塞问题。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观察患者局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3.定期冲洗导管,确保通畅。
4.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导致导管移位或受损。
5.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PICC 管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做好PICC 管的维护操作,对降低并发症风险、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PICC管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PICC(全称: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经皮静脉中心插管,是一种中长期静脉置管,常用于静脉输液、营养支持和静脉药物给予等治疗过程中。
为了确保PICC的正常使用,保障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在 PICC管留置期间需要进行管护理。
本文将介绍PICC管护理的操作流程,并详细介绍如何根据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估。
一、PICC管护理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PICC管护理之前,护士需要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主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双手,佩戴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确认患者的身份,检查医嘱和相关文书。
2. 患者沟通和准备在进行PICC管的留置前,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解释该操作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取得患者的同意,并告知患者如何配合操作。
然后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并清洁插管部位。
3. 管道穿刺根据预定的插管部位,护士准备好所需的穿刺器具,确保其无菌状态。
然后,护士将穿刺针以适当的角度插入皮肤,并沿着穿刺导管导向进入静脉。
4. 引管和固定引入导向线后,护士用适当的方式将导管跟随引入静脉。
完成引入后,护士会留下一段导管在体外,以便后续使用。
接下来,护士会使用透明半透膜固定导管,避免其脱落。
5. 管道评估和清洗在管道固定完成后,护士需要进行管道的评估和清洗。
评估包括检查导管插管深度和站立性褪色指数(STASIS),以确保导管位置正确。
然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导管清洗,以确保导管通畅。
6. 导管连接和泵设定完成管道清洗后,护士将连接导管至输液设备或其他静脉通路,确保其正确连接且无漏气。
然后,根据医嘱设置输液设备,设定液体流速和泵的相关参数。
7. 导管皮肤固定和敷料将导管连接到泵设备后,护士需要注意固定导管与患者皮肤的连接,以确保导管不会被拉扯或移位。
然后,使用透明透气敷料覆盖插入点,以保持皮肤干燥和减少感染风险。
PICC置管术操作流程及维护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支持、化疗等治疗。
本文将介绍PICC置管术的操作流程及维护,具体内容如下:一、PICC置管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根据医嘱确认患者需要置管的类型和位置。
-检查患者手臂或其他置管部位,确保没有感染、血管痉挛等情况。
-准备所需器械和材料,如穿刺针、导丝、置入套管、固定贴、透明敷料等。
2.术中操作:-选择适当大小的穿刺针,消毒穿刺点。
-固定患者的手臂,使其不能移动。
-用穿刺针沿着静脉方向推进到预定位置,放入导丝。
-慢慢拔出穿刺针,确保导丝处于静脉内。
-使用套管插入导丝,然后拔出导丝,确保套管固定在正确位置。
-接入输注盖,进行必要的抗菌预处理。
-清洗置管部位,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套管。
-确认套管位置和引流通畅,进行X线检查确认。
3.术后处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
-定期观察置管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维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更换敷料并进行消毒。
-定期进行PICC管的注射帽更换。
-定期进行血培养和置管部位细菌培养。
二、PICC管的维护:1.卫生措施:-每次触碰PICC管前,要先洗手并戴好手套。
-清洁置管部位时,使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和无菌纱布进行擦拭,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溶液。
-每2-3天更换一次敷料,保持置管部位干燥清洁。
2.示例措施:-每次注射前,必须进行抗菌预处理,保持注射帽的清洁。
-随时保持PICC管内的通畅性,避免留置血栓形成。
-定期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PICC管,防止结垢和堵塞。
-每天测量护理师接入的PICC管的长度,以判断位置是否改变。
3.并发症的预防:-采取适当的手法和设备,避免血栓形成和其他并发症。
-定期检查PICC管的固定情况,避免脱管。
-在PICC管使用过程中,注意定期更换PICC套管,以防细菌感染。
三、PICC置管术的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插入:插入套管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喉咙部位,避免过度插入。
PICC维护的操作流程1.操作者手消毒后打开PICC换药包,以无菌方式取出治疗巾并垫于患者置管侧肢体下方,用皮尺测量肘横纹上方10cm处臂围及对侧臂围并记录,去除固定输液接头的胶布,再次手消毒,用75%乙醇棉签去除导管及接头下的残余胶痕。
2.手消毒戴清洁手套,取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释放阻力后取下保护帽,连接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与无针输液接头,排气,置于无菌治疗巾上备用。
3.将乙醇棉片外包装呈“口”状撕开备用,移除旧接头,一手持乙醇棉片外包装,另一手持导管接头上方,用乙醇棉片包住导管口横截面及外壁,环形用力擦拭15s,用同样方法重复消毒1次,待干。
消毒时应保持接头朝下,以防棉片内的乙醇误入导管内。
4.连接新输液接头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抽回血,注意回血不可抽至输液接头或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内。
(1)冲管采用脉冲式冲管方法,使冲管液在导管内形成小旋涡,可更有效地清除导管内沉淀。
(2)封管正压封管,当导管冲洗器内剩余0.5-1ml封管液时,先旋下注射器,再关闭输液夹。
5.去除原有透明敷料一手用拇指轻压穿刺点,另一手以“0°撕敷贴法”松开敷料,以“180°撕敷贴法”从针座向穿刺点方向去除原有透明敷料。
6.观察观察穿刺点情况及导管刻度有无变化,取乙醇棉片充分浸润导管固定装置背胶后将其去除。
7.脱手套,手消毒。
(1)洗手,打开PICC换药包并将换药包铺开,将新导管固定装置投放至换药包内;戴无菌手套,将乙醇棉签和碘伏棉签放于换药盘内。
(2)一手持无菌纱布覆盖输液接头处并提起导管,另一手先用乙醇棉签避开穿刺点直径1cm进行皮肤脱脂、消毒。
再取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而外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消毒皮肤及导管包括导管连接器整个翼形部分。
消毒范围大于透明敷料面积,至少3遍。
(3)消毒剂充分待干。
8.调整位置调整导管位置,预摆放导管固定装置,涂抹皮肤保护剂并待干,涂抹面积要大于导管固定装置面积。
9.导管固定将导管固定在导管固定装置上。
picc导管维护流程以picc导管维护流程为标题的文章:导管是一种用于输液、血液透析或营养输注的医疗设备,它能够通过血管直接进入人体,使得治疗更加方便和有效。
然而,导管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的使用。
本文将介绍PICC 导管维护的流程,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进行操作。
1. 洗手:在进行PICC导管维护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彻底洗手,并戴上洁净的手套。
这是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确保操作的卫生。
2. 准备工作:在维护PICC导管之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确保所需的设备和药物都已准备齐全。
这些设备包括注射器、注射针、消毒棉球、导管固定带等。
药物方面,可能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具体根据患者的需要而定。
3. 导管检查:在进行维护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仔细检查导管的状态。
他们应该检查导管是否有松动、脱落或其他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
4. 导管固定:在维护PICC导管时,确保导管固定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使用导管固定带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以防止其移动或脱落。
固定带应紧密而不过紧,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5. 导管清洁:导管清洁是维护PICC导管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护人员应使用消毒棉球蘸取适量的洗涤液,轻轻擦拭导管表面。
清洁时要特别注意导管插入点周围的皮肤,确保其干净和无菌。
6. 注射药物:在需要给患者注射药物时,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射药物之前,必须进行导管的引流,以确保导管通畅。
其次,注射药物时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最后,在注射药物之后,医护人员应再次进行导管的引流,以确保药物完全进入患者的血液循环。
7. 导管封堵:当PICC导管暂时不需要使用时,医护人员应进行导管的封堵。
这可以防止导管被污染或感染。
医护人员应使用推注器将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肝素溶液注入导管,并用注射器的活塞轻轻推入,形成导管的封堵。
8. 记录和观察:在进行PICC导管维护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操作的相关信息,包括清洁、注射药物和导管封堵的时间和剂量。
PICC置管操作流程与维护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是一种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方法,通过外周静脉进入,将置管插入最终置管点,置入静脉深处进行输液。
PICC置管操作流程与维护的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进入患者房间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获取医嘱和相关检查结果。
穿戴洁净手术衣、手套,做好手卫生。
2.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配合。
3.选择置管点: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点。
常见的置管点有上肢近心端的桡动脉、肘静脉和肱静脉。
4.给药:为患者注射适当的镇静剂或局麻药,使患者在置管过程中感觉舒适。
5.消毒防护:用含有氯己定和酒精的消毒液擦拭患者肌肤,从下至上进行,保持消毒面积超过置管点范围。
6.穿刺置管:握持适当长度的置管,按照所选置管点的穿刺方法进行穿刺,观察血液返回,确定置管进入静脉,插入定位导丝。
7.确定置管长度:通过轻轻拉动置管,观察穿刺点和导丝处的外露情况,从侧位X线影像中测量导丝末端与肩锁关节之间的距离,确定置管长度。
8.确定置管位置:进行侧位X线拍片,确认置管的位置和进食。
可以通过X线影像观察到置管是否正确定位。
9.固定置管:将置管给定导丝取出,将外固定装置固定在适当位置,保护置管,避免朝向颈部过度弯曲。
10.穿戴适当的盖绷带和敷料:为了防止刺激和感染,为置管点周围创口穿戴适当的盖绷带和敷料。
11.术后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心跳和血压。
定期检查置管点周围皮肤,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或血肿。
每天清洁置管点周围皮肤,定期更换敷料。
12. 维护Care:定期更换体外引流瓶、输液连接器及各种药物泵。
广州维生素中心可以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和PICC置管的专业护理设备。
根据医嘱要求,适时更换输液管路并做好皮肤消毒。
13.安全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在每次操作前后务必洗手并进行消毒。
PICC维护流程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长期静脉通路,通常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药物治疗或输液的患者。
为了确保PICC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需要进行定期维护。
以下是PICC维护的流程。
1.准备工作在进行PICC维护之前,护士需要准备相关设备和材料。
包括清洁剂、清洁刷、无菌手套、无菌巾、药物输注器、生理盐水等。
2.患者准备患者需要座位或平躺在舒适的位置。
将PICC通路暴露,避免局部污染。
3.基本操作要求执行PICC维护操作时,必须先洗手,戴好无菌手套。
4.PICC通路清洁将PICC通路的插管口和周围皮肤清洁。
首先使用清洁剂浸湿无菌巾,轻轻擦拭插管口周围的皮肤。
然后使用无菌巾或清洁刷清洁插管口,并旋转刷子以清洁插管口的内侧表面。
5.冲洗PICC使用生理盐水冲洗PICC,以确保通路的畅通。
将药物输注器连接到PICC插管口上,用生理盐水冲洗通路,直到冲洗液变清。
6.药物给予根据医嘱和治疗计划,将所需的药物注射到药物输注器中。
注意药物的给予速度和剂量。
给药前,护士应该与患者确认药物的名称和剂量,并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药物过敏史。
7.PICC通路封堵如果暂时不使用PICC通路,可以通过给予生理盐水封堵插管口,以防止血栓形成。
8.记录完成PICC维护后,护士应该详细记录操作过程、给予药物的剂量和时机,并观察患者是否有任何异常症状或不适感。
9.定期更换PICC通常需要定期更换,以减少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PICC的更换周期为4-6周。
10.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护士在PICC维护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感染、局部红肿、疼痛等并发症的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总之,PICC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保长期静脉通路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通过正确的清洁、冲洗、给药和封堵,可以减少感染和血栓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PICC维护护理技术操作流程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全名为周围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通过周围静脉插入导管,以便连通周围静脉与中心静脉的一种导管。
PICC维护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是指在插入PICC后的护理操作流程,包括导管引流、导管封堵、药物给予、血样采集、导管护理、皮肤护理等步骤。
以下是详细的PICC维护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一、导管引流:1.识别患者身份,核对医嘱;2.患者卧床,垂悬患者上肢;3.洗手,戴好手套;4.将引流瓶接在导管的引流口上,通过活内瓶液面变化判断导管通畅;5.导管引流结束后,根据医嘱收集样本;6.记录导管引流情况。
二、导管封堵:1.识别患者身份,核对医嘱;2.患者选择舒适体位,避免弯曲导管;3.洗手,戴好手套;4.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确保导管通畅;5.取出注射器活塞;6.封堵注射器,将其接在导管端口上;7.封堵结束后,记录导管封堵情况。
三、药物给予:1.识别患者身份,核对医嘱;2.洗手,戴好手套;3.确认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速度等信息;4.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确保导管通畅;5.用药前通过活内瓶液面来判断导管通畅;6.将药物注入导管,根据医嘱确定给药速度;7.注药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8.记录药物给予情况。
四、血样采集:1.识别患者身份,核对医嘱;2.洗手,戴好手套;3.确定采血部位,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4.通过无菌操作技术获取血液样本;5.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确保通畅;6.记录血样采集情况。
五、导管护理:1.识别患者身份,核对医嘱;2.洗手,戴好手套;3.拭拭部位,用消毒溶液消毒导管接口;4.用无菌技术更换导管固定贴;5.确保导管暴露部分没有弯曲或皱褶;6.记录导管护理情况。
六、皮肤护理:1.识别患者身份,核对医嘱;2.洗手,戴好手套;3.用温水和无菌盐水清洗插入部位,用无菌棉球轻轻擦拭附近皮肤;4.用无菌棉球蘸取硒贴涂抹在穿刺口上(如有指征);5.使用无菌贴,将穿刺口进行密封;6.记录皮肤护理情况。
PICC维护流程1.准备工作:-穿好双层手套和工作服,佩戴好口罩和护目镜。
-打开维护包,确认包内的物品完整并未过期。
-与患者确认身份,解释维护流程并取得其同意。
2.检查导管:-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症状。
-观察导管是否有移位、弯曲或损坏。
-确认导管是否有出血、闭塞或漏药等情况。
3.预备工作:-打开无菌包,并保持其内部物品的无菌性。
-用无菌盐水清洁导管上的连接部位,并用纱布擦干。
4.滑塑鞘:- 将PICC导管塞入滑塑鞘中,并整体推入皮肤下2-3cm。
-用封口贴或绷带固定滑塑鞘,确保其稳定。
5.消毒导管连接部位:-用75%酒精棉球清洁导管连接部位,轻轻旋转进行消毒。
-等待酒精完全挥发。
6.更换连接件:-打开无菌连接件并进行无菌操作。
-将旧的连接件从导管上取下,并将其放入干净的盒子或袋子中。
-将新的连接件连接至导管上,并确保连接紧密无松动。
7.连接药物或液体:-确认所需药物或液体的种类和剂量。
-用适当的连接器将药物或液体连接至导管上。
-注意药物或液体的流速和监测其流动情况。
8.绑扎固定导管:-用胶布或绷带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确保其稳定不移位。
-注意导管的漏血、水肿或不适等情况,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9.教育患者:-向患者解释换药过程和注意事项。
-鼓励患者主动反馈有关导管使用的不适症状。
-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和建议。
10.记录:-记录换药的日期、时间以及所用的药物或液体。
-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不适,以便后续参考和比对。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PICC维护流程的范例,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医疗机构的具体要求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执行维护流程时,始终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确保导管的正常使用和维持。
picc导管护理维护操作流程PICC导管护理维护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医嘱。
2.评估穿刺点是否红肿、渗液,周围皮肤情况,置管侧肢体活动情况,测量臂围、导管位置、外露长度及敷料情况,患者对操作的认识及配合情况。
3.查阅患者的PICC维护本,了解基础臂围、置入深度及外露长度等基本数据和之前维护的登记情况,判断导管是否移位、出现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
4.告知患者换药的方法及过程,指导患者配合。
5.准备操作者、环境和用物。
6.实施操作,包括:携物至床旁,助病人摆舒适体位,测量臂围,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铺巾,戴清洁手套,将原覆盖导管的敷料撕去,观察穿刺口有否红、肿、渗出物,脱手套,快速手消毒液洗手,打开换药包,放换药物品,戴无菌手套,依次用75%酒精和0.5%聚维酮溶液分别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口三遍,消毒范围穿刺点上下各20cm,左右至臂缘,用机械摩擦力,消毒彻底,在待干的过程中更换肝素锁,用20ml 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20ml以脉冲正压方式冲封管,用0.5%聚维酮溶液棉球消毒固定翼,用胶布固定固定翼,敷料的中点正对穿刺点,无张力粘贴,边撕边框边按压,确保敷料粘贴舒适、牢固,用一条胶布蝶形固定肝素锁,横向再用一条胶布平行固定,标注更换时间、外露长度、操作者。
7.用物包括:0.5%聚维酮溶液1瓶、75%酒精1瓶、快速手消毒液1瓶、0.9%生理盐水20ml、输液贴1块、3MHP10×12cm透明敷料1块、肝素帽(或无针连接接头)1个、注射器1个、7号头皮针1支、换药包1个、无菌治疗巾1块、无菌手套1对、清洁手套1对、尺1把。
8.注意事项包括:测量臂围一般为肘横纹上10cm,测量结果超过基础臂围2cm,应询问病人上臂是否肿胀、疼痛,考虑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可做彩超协助确诊;每班观察导管长度、外露刻度、双臂臂围,如有脱出,先确定导管在静脉,消毒固定,禁止将导管回送;撕除旧敷料的方法:180°或360°移除旧敷料,或以生理盐水棉签边擦拭边去除敷料,或用纸胶布贴在透明敷料边缘,带起边缘,再以180°或360°移除旧敷料;严格遵守职业防护和无菌操作原则。
PICC导管维护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目的
1、保持导管的在位通畅;
2、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可能;
3、提高患者带管的舒适度。
二、用物准备
治疗车、洗手液、正压接头、3M透明贴膜、一次性换药包、两双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巾、10ml预冲式注射液、弯盘、无菌纱布一包、皮尺、医用胶布。
三、护士准备
着装规范、仪表大方。
四、操作流程
并与维护手册核对。
)左手取一纱布裹住正压接头小角度提起导管,,再轻压整片贴膜,边压边去除纸质边框。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每周维护一次,若贴膜潮湿、卷边,穿刺点有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
2、撕除贴膜时应注意,穿刺点在肘关节以下的自下而上去除,防止将导管拔出。
3、酒精棉球不可消毒穿刺点,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不可消毒导管,以免导管老化。
4、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封管,以免导管内压力过大导致导管破裂。
5、不能用于造影检查时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6、置管一侧手臂避免做过度用力的活动:如提重物(≧5kg)、举哑铃、用力搓衣服、引体向上、拄拐杖等。
picc管维护操作流程PICC管维护操作流程是指对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PICC管是一种在外周静脉插入导管,通过导管将药物输注至静脉系统,用来提供长期或大量输液治疗的方法。
以下是PICC管维护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1.准备工作-确认患者身份,核对医嘱和处方。
-洗手,并穿上清洁手套。
-准备所需工具和材料,如药物、消毒剂、敷料等。
2.确认导管插入位置-查看导管插入部位,检查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出血等异常情况。
-触摸导管插入部位,感受周围是否有异常温热。
3.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是否完整,是否有松动或异物附着。
-检查导管外露部分的固定带,确保固定带未破损且充分固定。
4.检查导管连接器-检查导管连接器是否有污染或渗漏,如有需要更换连接器。
5.消毒导管连接器-双手消毒后,使用消毒剂擦拭导管连接器,保持连接器干燥。
-使用适量消毒剂填充连接器和管路之间的连接空隙,保持导管畅通。
6.更换药物注射器-依据医嘱准备好所需药物,取下旧药物注射器。
-用清洁注射器抽取新药物,注意避免气泡产生。
7.输液处理-检查输液细胞计数和透明度,确保液体清澈无杂质。
-使用适当的速率和方法进行药物输液。
8.定期检查位置-每日检查导管插入部位的红肿、疼痛、渗液或出血等症状。
-定期更换透明敷料,保持导管插入部位干燥。
9.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关于PICC管维护的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传达PICC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0.记录与汇报-记录每次PICC管维护的时间、操作内容、患者体征变化等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向医生或相关机构汇报。
picc管维护操作流程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长期导管,用于进一步输注药物或进行血液采样。
为了确保PICC导管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管维护操作流程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PICC管维护操作的步骤。
1. 术前准备:在进行PICC管维护操作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这包括检查病人的过敏史,确认病人是否有正在接受的治疗,以及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消毒剂。
2. 洗手和戴手套:在开始PICC管维护操作之前,务必正确洗手,戴上清洁无菌手套,以避免细菌感染。
3. 导管清洁和消毒: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清洁PICC导管和周围部位。
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并彻底擦拭导管周围的皮肤,并遵循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时间。
4. 导管注射和冲洗:根据医嘱,将需要注射的药物连接到PICC导管上,并进行缓慢均匀的注射。
完成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确保导管内没有残留的药物。
5. 导管固定:将导管固定在病人的皮肤上,使用透明敷料或专用导管固定器。
确保导管稳固而不会移动。
6. 导管更换:根据需要和医嘱,定期更换PICC导管。
在更换导管之前,先复核医嘱并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敷料。
7. 导管观察:定期观察PICC导管的外观和周围皮肤,检查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其他异常情况。
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8. 相关记录:在PICC管维护操作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录相关的观察结果、操作步骤、药物使用和更换导管的次数。
这些记录对于跟踪病人状况和提供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PICC管维护操作是为了确保管路的通畅和病人的安全。
正确的操作流程包括术前准备、洗手和戴手套、导管清洁和消毒、导管注射和冲洗、导管固定、导管更换、导管观察以及相关记录。
这些步骤的严格执行可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并确保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picc导管维护流程PICC导管维护流程。
PICC导管是一种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注射等治疗性操作的导管,因其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为了确保PICC导管的正常使用和患者的安全,我们需要对PICC导管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护理。
下面将介绍PICC导管的维护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定期更换敷贴。
PICC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敷贴会因为水洗、摩擦等原因而逐渐老化,因此需要定期更换。
通常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敷贴是比较合适的,如果发现敷贴有脱落、变形或者潮湿的情况,应及时更换。
2. 导管口周围皮肤护理。
在更换敷贴的同时,要对导管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护理。
首先要用生理盐水或者医用酒精棉球对导管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然后再进行干燥。
在清洁消毒的过程中,要注意力度不要过大,以免刺激导管口周围的皮肤。
3. 导管定位检查。
定期对PICC导管的位置进行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X线或者超声波检查,可以确保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避免导管脱落或者误入其他血管。
4. 导管通畅性检查。
为了确保PICC导管的通畅性,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冲洗和注射生理盐水。
在冲洗过程中,要注意冲洗的速度和压力,以免对导管造成损伤。
5. 导管相关感染预防。
PICC导管的维护流程中,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每次使用前后,要对导管口进行消毒,避免细菌的侵入。
同时,定期更换敷贴和对导管口周围皮肤的护理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
6. 导管使用后的处理。
当PICC导管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拔除,并对导管口进行清洁消毒。
拔除后的导管要进行清洁、包扎,并妥善保存。
以上就是PICC导管的维护流程,通过定期更换敷贴、导管口周围皮肤护理、导管定位检查、导管通畅性检查、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和导管使用后的处理等环节的维护,可以确保PICC导管的正常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做好PICC导管的维护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