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戏剧基本常识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4
文学体裁常识简介-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是与实用类文体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文学体裁的四大样式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
下面分别简单简绍:一、散文1、定义:现在使用“散文”这一概念,有时指广义散文,有时指狭义散文。
广义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范围较宽;狭义散文是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即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范围较窄。
这里所谈的是狭义散文。
2、分类: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事情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抒情散文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以抒发情感为主,兼有叙事议论。
议论散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论述事理为主,兼有抒情叙事。
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几乎都会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来增强文学性,使其具有“文学”的特点,几乎不存在表达方式单一,只是单纯叙事、单纯抒情、单纯议论的散文。
3、特点:一般认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行文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表达的中心或主旨必须明确而集中。
就一般情况看,用“形散而神不散”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是相当准确的;当然,对这一概括有人有不同看法。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1.寓情于景,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景物中。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清、静、悲凉之情融注于故都秋景的描写之中(有人认为融注的是纯粹的喜悦之情)。
2.即景抒情,即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描写月下荷塘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淡淡的喜悦和淡淡哀愁之情。
3.叙事抒情,即通过叙述事情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二节,通过叙述“我”因身体残疾,苦闷难熬,百无聊赖地独自到地坛消遣,而母亲关爱担忧却又不愿张扬表露的事情,抒发对母亲的歉疚、感激和赞颂之情。
4.寓情于物,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某一物象中。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通过描写和赞美白杨树的伟岸形象和坚强品质,来赞美坚持抗战的中国农民。
戏曲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戏曲的定义
戏曲是一种以音乐、歌唱、舞蹈、表演和说唱为主要形式的戏剧性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
特色和民族气息。
戏曲是中国古代戏剧形式的统称,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戏曲的历史
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的戏曲形式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国风》等文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戏曲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
三、戏曲的发展
戏曲在中国各个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传承,演出形式、剧目内容、表演风格等方
面均有所不同。
中国的戏曲分为南戏和北戏两大流派,分别代表了中国戏曲的两大传统。
南戏主要包括粤剧、闽剧和客家戏等,而北戏主要包括京剧、越剧和评剧等。
四、戏曲的流派
戏曲按地域分布可以分为北方戏曲和南方戏曲。
北方戏曲又称为“文戏”,主要有京剧、评
剧和黄梅戏等;南方戏曲又称为“南戏”,主要有粤剧、闽剧和客家戏等。
五、戏曲的表演特点
戏曲的表演特点主要包括音乐、唱腔、表演和舞蹈等方面。
其中,音乐是戏曲的灵魂,是
戏曲表演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唱腔则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演则是戏曲演员
所具备的重要技能,舞蹈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戏曲的定义、历史、发展、流派和表演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可以更加深入地
了解戏曲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
解和关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之散文、小说、童话、戏剧的基本常识幻想,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
没有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失去光彩;没有夸张,童话中的形象就会暗淡无光;没有夸张,童话的讽刺性就会失去锋芒;没有夸张,童话的语言就会缺乏感染力。
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大量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存在,同时也就产生了那种骗子,他们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诞的闹剧。
这种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变形,是指有意识地变更所描写的对象的性质、形态,以达到使他们具有最大的表现力的目的。
在童话创作中,常常运用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段把人形变作其他各种物体,如《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是因为中了魔法而变成了青蛙。
(2)写童话需要有拟人化的形象。
童话里的形象,大多是拟人化的。
童话中,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可以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做事、会生活。
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
你给儿童讲故事时,如果其中的鸡儿、狗儿都不会说人话,儿童便没有兴趣。
”(3)写童话需要有奇妙、曲折、动人、完整的故事情节。
由于童话创作的主要手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因此,童话的情节都非常奇妙,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
他拿着这支神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后无不称快。
(4)童话中的幻想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要植根于现实。
优秀的童话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后,通过“幻想处理”,创作出来的。
写童话不仅需要细心观察,还要经过一个“幻想处理”,也就是“生活幻想化”的过程。
只有经过这个过程,生活才能成为童话。
童话中的夸张一定要突出事物的本质。
资料馆文艺常识
文艺常识是关于文学艺术的常识,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历史发展等。
以下是一些文艺常识的资料:
1.文学: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不同的形式,如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
不同地域和时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会对文学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
2.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戏剧的种类繁多,包括悲剧、喜剧、正剧等。
3.音乐: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要素。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器乐又可以分为管弦乐、打击乐等不同类型。
4.舞蹈: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表演艺术。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
5.美术:美术是一种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同类型。
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受到艺术家、历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文艺常识还包括电影、电视等方面的知识,如电影史、电影类型、电影导演、电影演员等。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各类文艺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
(一)戏剧基础概论戏剧的定义及特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它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反映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热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需要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
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一:更典型、更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戏剧分类:(1)安表现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哑剧。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现代剧。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中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茅盾冲突,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进而体现剧本的主题。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
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话剧话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
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观众接受,适于反映生活。
歌剧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所以也称歌剧为乐句。
文学入门知识文学体裁和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文学入门知识文学体裁和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文学是人类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传达情感、思想和经验。
文学作品具有多种体裁和独特的特点,而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是学习和欣赏文学的第一步。
本文将介绍文学体裁的分类和常见的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一、文学体裁的分类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按照一定的形式和内容特点进行分类的方式。
常见的文学体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1. 诗歌(Poetry)诗歌是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字组织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常是由诗句和节奏组成,可以有押韵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其具有鲜明的韵味和韵律感。
不同的诗体,如古体诗、现代诗、民间诗等,具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和风格。
2. 散文(Prose)散文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学形式,它以散乱的、连贯的句子组成,并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散文可以具有故事性、描写性、议论性等不同的写作方式,如游记、随笔、回忆录等,常用于叙述和描写。
3. 小说(Novel)小说是一种较长的故事性叙述文学形式,通常具有丰富的情节、细腻的人物描写和多样的背景设置。
小说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基于真实经历改编的。
它玩味、探讨人性和社会现象,是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一种体裁。
不同的小说类型,如爱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具有不同的题材和叙事方式。
4. 戏剧(Drama)戏剧是一种多媒体的文学形式,通过对话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戏剧通常是用于舞台演出的,有不同的角色和场景设置。
戏剧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等不同的类型,通过剧本、舞台设计和演员的表演来传递故事和情感。
二、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不论是哪种文学体裁的作品,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这些特点是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基础。
1. 感性和审美特质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因此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性特质。
它可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唤起共鸣和共鸣的情感。
文学常识1.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不忘书名号,书名号连用不加顿号)2. 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3.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4.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作品有《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马克思称他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5. 雨果,法国作家,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6.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丹麦作家安徒生,作品《海的女儿》《丑小鸭》;德国作家格林兄弟,作品《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
7.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 古代四大美人:西施(沉鱼)西施浣沙、王昭君(落雁)昭君出塞、杨玉环(闭月)贵妃醉酒、貂蝉(羞花)貂蝉拜月。
9.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城著名三关: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中国四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山西鹳雀楼。
文学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五行:金木水土火。
古代四艺:琴、棋、书、画。
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印度。
七大艺术门类:建筑、雕塑、音乐、绘画、文学、舞蹈、戏曲、电影。
10.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詹天佑——中国铁道之父钱三强——中国火箭之父11.沈括:宋代科学家,《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12.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简.爱》艾米莉《呼啸山庄》安恩《艾格尼斯.格雷》13.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的合称,即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14.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祥林嫂》《阿Q正传》15.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16.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17.茅盾:原名沈德鸿代表作《子夜》《春蚕》18.巴金:原名李尧棠代表作《家》《春》《秋》《雨》《雾》。
戏剧有关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戏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内涵。
在学习戏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戏剧。
一、戏剧基本概念和分类
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表演、场景装置和音响灯光等手段,呈现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艺术形式。
根据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戏剧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杂技剧等不同类型。
二、戏剧的构成要素
戏剧由情节、人物、语言、音乐、舞美等要素构成。
情节是戏剧的基础,是事件发展的脉络;人物是情节的承担者,是表现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语言是人物之间交流的方式,也是表现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手段;音乐和舞美则是加强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
三、戏剧的评价标准
评价一部戏剧的好坏,可以从情节、人物、语言、音乐和舞美等方面入手。
好的戏剧应该有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有表现力、音乐和舞美与情节相适应等特点。
四、戏剧的传承和创新
戏剧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化形式,需要在传承中不断进行创新。
传统戏曲和话剧需要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发掘新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同时,也需要在传承中保留其传统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五、戏剧答题技巧
在戏剧考试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答题技巧:
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
2. 联系课本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推理;
3. 注意分析情节、人物和语言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4. 对于歌曲、舞蹈等特殊形式的戏剧,需要注意其表现方式和特点;
5. 注意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和联系,如电影、小说、绘画等。
以上是关于戏剧有关知识点和答题技巧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戏剧基础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通过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来达到叙事目的。
以下是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1. 戏剧的特点:
始于离者,终于和:戏剧以表现社会矛盾、揭示人性为核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使观众感受到故事的情感起伏。
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剧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形式来讲述故事。
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戏剧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而非仅仅模仿外在形象。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以有限的舞台展现广阔的世界,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2. 戏剧的艺术特点:
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戏剧将诗、乐、舞等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
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戏剧作品需注重视觉美感,通过布景、服装、化妆等手段营造出符合故事氛围的舞台效果。
戏曲演员的基本功:戏曲演员需掌握唱、念、做、打等基本表演技能,以及口、手、眼、身、步等表演技巧。
3. 戏剧本质:
模仿说: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旨在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观众说:认为观众是戏剧的必要条件,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冲突说: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否则就没有戏剧。
4. 戏剧的构成要素:
剧本:剧本是戏剧的基础,要求适合舞台演出,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结构。
角色:戏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过演员的表演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导演:负责指导演员表演,统筹舞台呈现的整体效果。
舞台:戏剧表演的场所,具有布景、灯光、音响等设施。
通过了解这些戏剧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欣赏戏剧作品,理解戏剧的艺术价值和表演技巧。
小说阅读之文体特征二:戏剧化小说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集中,节奏快;2.尖锐的矛盾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3.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4.丰富的潜台词;5.富于动作性。
1.转换视角,隐匿作者(少讲述、直观呈现)。
通过人物的视角看他眼中的情景,减少讲述人(作者)的声音和感受,由人物的活动客观呈现故事。
——真实性2.对话以对话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关系,连接场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揭示心理,表现矛盾冲突。
4.场景集中与现场感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集中,绝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某一地点。
有更直观的视觉特效,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悲喜。
故事情节的戏剧性是社会矛盾复杂性的集中表现,通过匠心的构思、安排,造成情节的悬念,意境波澜,生活底蕴,使人物精神从中得到生动的表现。
一是强调偶然反映必然。
戏剧性的情节无法缺乏偶然性的存在,可以说排除偶然性就无法构成戏剧性情节,也无法达到情节的生动,这正是俗话说的“无巧不成书”。
但是又要巧得合理,巧得自然,巧得有意义。
二是运用悬念。
悬念是造成戏剧性情节的关键之处,“悬”而不决,使读者处于急切的期待中,这就有利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要造成悬念,就应该迅速确立戏剧性的冲突,但又不急于解决,不急于揭示谜底,而是有迂回,有曲折地将错综复杂的矛盾演变过程逐渐表现出来。
【例文讲解】天二哥台静农烂腿老五坐在栅门口的青石块上,脊梁倚着栅门,手捏着一打钱纸,在那里慢慢地撕开。
嘴里不断地祷告着:“你活着俺俩爱闹着玩,现在你死了,千万不要吓我。
我胆子并不大,又歇在这栅门口。
朋友,你让我再讨二年饭。
俺们再到一块闹着玩罢……”天二哥在这南栅门外一伙中算最能喝酒的,他自小就会喝,他活了三十多年,从没有同酒离开过。
他自己说:他爹会喝,他爹的爹也会喝,这酒瘾是从他娘胎里带下来的老瘾。
他近几天身上有些不舒服。
昨天下午时分,觉着心里比平常还难过。
于是他凑了四百文,都买了烧酒喝。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常识1(一)小说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长篇小说描写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借以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短篇小说描写人物较少,故事情节比较单纯,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场面或一件事情,以突出刻画一两个人物的性格;中篇小说介乎以上两者之间,描写若干人物和不太复杂的故事情节,比短篇有深度和广度,而生活容量又不及长篇。
还有一种微型小说(或称“小小说”),一般只有一千字左右,可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支。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
按照体例格式,则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2.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小说的情节,首先要完整,从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要求有完整的情节。
其次要紧凑,即做到简练而不冗繁、集中而不分散,主线鲜明,可有适当的跳跃却并不中断。
第三要新颖,即不落俗套,这样可以避免读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乏味感。
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情节应生动曲折;同时,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它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应该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塑造人物是小说的重要任务。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
小说塑造人物大抵有两类:一类是以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作为原型,在此基础上加工,但创作时并不受真人真事限制;另一类是用生活中大量同类人的特征揉合而成。
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物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常见文学常识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心灵的倾诉,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了解一些常见的文学常识,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文学的体裁。
文学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诗歌,往往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韵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从古代的诗经、楚辞,到现代的自由诗,诗歌始终是人们抒发内心感受的重要方式。
它可以是豪迈奔放的,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可以是婉约细腻的,像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散文,形式自由灵活,不受格律的限制。
它可以叙事、抒情、议论,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打动读者。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背影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深沉的父爱。
小说,则以丰富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广阔的社会背景吸引着读者。
像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描绘了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家族群像,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衰落。
而现代小说,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则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的奋斗与追求。
戏剧,通过舞台表演来呈现故事。
它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多种形式。
著名的戏剧作品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复杂的情节而闻名于世。
再来聊聊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先秦时期,是文学的萌芽阶段,《诗经》和诸子百家的散文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赋这种文体盛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展现了其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气势。
唐代,诗歌达到了鼎盛,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
宋代,词的发展达到高峰,柳永、苏轼、辛弃疾等词人各领风骚。
元代,杂剧和散曲大放异彩,关汉卿的《窦娥冤》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明清时期,小说蓬勃发展,四大名著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外国文学同样丰富多彩。
古希腊文学中的神话和悲剧,如《荷马史诗》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众多文学巨匠,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基本知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基本知识文学的本质是人学。
文学的四大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文学的生命在于其艺术感染力及以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审美价值,文学的多重功能以审美功能为基础,其次是认知、教育教化、政治、娱乐、补偿等功能。
文学在疏导人的内心情感与压抑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从而使人获得精神的自由与解放。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作品在令人愉悦审美的基础上,接受背后的思想、态度和观点)诗歌是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诗歌是最具文学性的文学体裁,语言讲究音律美,感情丰富,抒情性浓厚,强调想象、表达技巧、意蕴丰富,在形式和内容上带有强烈的自由精神)(诗是各类民族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裁,人们一直把诗歌视为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批评(分析、批判、鉴赏)、文学理论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中,诗和文是基础,到了魏晋南北朝有了初具规模的小说,唐代中期才有了成熟的小说(唐传奇),到了宋金时代,出现了宋杂剧和金院本,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
骈文是魏晋之后形成的,词到唐代中叶才形成,白话短篇小说到宋代形成,白话长篇小说到宋元之际才形成,散曲到元代才形成。
赋的诗化(抒情小赋),以诗为词(苏轼),以文为词(辛弃疾),以赋为词(周邦彦),宋代以文为诗,许多小说的诗化,散文化。
各种文体之间具有共通性,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形式(形式即本质)诗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古代古典格律诗和近代五四以来的自由诗定义:诗是一种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含蓄地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文学体裁。
发展流程风谣体(诗经)——骚附体(楚辞)——乐府诗——古体诗——近体诗(唐以后的格律诗)——词——散曲——自由诗古体诗:既包含唐代近体诗形成以前的诗歌,也包含唐后历代诗人所作的半自由体诗歌,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比较灵活,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等,其中以五言、七言最为常见,在句数上也没有严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