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PCCM规范化建设汇报
- 格式:pptx
- 大小:20.44 MB
- 文档页数:51
重症室建设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医院对重症室进行了全面的建设和改造工作,现在我将对重症室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重症室的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
我们引进了最新的监护设备和医疗设备,确保了重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最及时、最全面的监护和治疗。
同时,我们还对重症室的空间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病房数量,扩大了病房面积,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和安静的治疗环境。
其次,我们加强了重症室的人员配备。
我们增加了重症医生和护士的数量,确保了重症患者能够得到更为细致和周到的医疗护理。
我们还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专业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重症室的管理和规范化建设。
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医疗流程和规范化操作标准,确保了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我们还加强了重症室的感染控制和清洁消毒工作,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清洁的医疗环境。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重症室的科研和学术建设。
我们积极开展重症医学的科研工作,推动重症医学的学术发展。
我们还加强了重症医学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优质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经过我们医院近期的努力,重症室的建设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重症室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和全面的医疗服务。
pccm认证病区汇报材料尊敬的主管领导:根据要求,我将对病区的工作进行汇报,并附上相关材料,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支持。
一、病区工作概况1. 病区人员情况:目前病区共有10名护士和2名医生,所有人员均持有正规执业证书。
2. 病区床位情况:目前病区床位总数为30张,其中床位占用率为80%,床位周转率为90%。
3. 病区患者情况:目前病区收治病人20名,其中危重病例5例,普通病例15例。
二、病区的日常工作1. 病区医疗质量控制:a. 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病人护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b. 定期进行病人护理技能培训,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c. 积极参与医院的质量管理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
2. 病区护理管理工作:a. 严格执行护理文书的记录规范,确保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b. 定期进行护理查房,及时发现病人的变化并及时处理;c. 积极参与多学科团队会诊,协助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 病区感染控制工作:a. 定期开展病区感染控制培训,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b. 积极参与院感科的工作,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c. 加强患者的手卫生宣教,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 问题:病房床位占用率较高,有时无法及时接收新的患者。
改进措施:增加病房床位数量,提高床位周转率,确保病人的及时收治。
2. 问题:部分护士存在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
改进措施:加强护士的岗位培训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是本病区的工作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工作,提升病区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特此汇报。
病区负责人:XXX汇报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2018年计划南京2018.1.17目录1.项目介绍及2017年总结2.PCCM学科建设标准及参与流程3.2018年PCCM会议计划项目背景及目标⏹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参照国际现代PCCM 科完整建制与体系,把我国PCCM 科建设成为符合现代学科发展的新高度⏹全面建设我国PCCM 专科医师的人才梯队,显著提高我国PCCM 科整体水平,满足日益严峻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需求⏹由CACP 、CTS 、健促会共同发起,推进PCCM 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背景项目目标⏹呼吸系统疾病是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危险因素之一,成立独立而规范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至关重要。
⏹2016年12月30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会,PCCM 入选国家专培首批三个试点专科之一,建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成为国家意志。
⏹我国PCCM 科建设面临不规范、不完善、不均衡的发展现状,推动学科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培训学科人才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1.制定综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设标准▪二级医院PCCM 科规范化建设标准▪三级医院PCCM 科规范化建设标准1.制定标准2.参访3.科室建设4.监督考核5.认证授牌2.示范中心参访▪2年内组织1000家医院赴参访基地实地参访一周▪参访人员要求:必须为科主任或副主任3. 提交申请,规范科室建设▪各单位完成参访后,参访结束后,可自愿申请参加审核认定▪根据PCCM 科的建设标准,返回原单位进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规范化建设5. 认证& 授牌▪3-6个月建设期,之后由专家组进行审核, 依照PCCM 科规范化建设标准,医院线上申报结合专家组实地核查,根据审核情况确定评定等级▪由CACP 、CTS 、健康教育促进会、国家呼吸病质控中心、呼吸专科医联体共同挂牌认定PCCM 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计划⏹各单位应如实在协会平台中月度上报PCCM 科室建设进展4. 监督& 考核2017年工作总结实地参访实地参访平台⏹建立PCCM 参访系统管理平台制定标准⏹79家PCCM 基地医院建设与管理培训班(2017.10)⏹300家三级/二级医院主任/副主任实地参访,参加科主任研修班、呼吸专科医联体单位优先,为期一周(11-12月)⏹首批7家参访基地:中日、广医、瑞金、华西、湘雅、3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访内容:临床参观+专题讲座+讨论答疑⏹三级、二级医院PCCM 科规范化建设标准,已完成标准草案,2018年1月底定稿并发布⏹两项标准下各分四个级别:培育单位/合格单位/优秀单位/示范单位2017年医师协会PCCM参访工作2017年首批300家试点医院分地区到7个示范基地医院参访一周参访示范中心工作职责1课程设置专人带教2培训基地专人管理3认证督导•师资:三级医院呼吸科科室主任、副主任、带组医生•硬件:如ICU、肺功能室、雾化、肺康复设备、远程医疗设备等•软件:满足设有呼吸与危重症常见疾病专科人才、慢阻肺/哮喘专科、慢病管理、专职护士等条件•管理人员:每基地1人•职责:所有培训事宜,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培训课表、培训老师排班、学员签到考勤、后勤安排等事务•说明:参访见习期间,学员不得自主开展任何医疗行为•现场考核:由当地卫计委和专家组到医院现场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人员软、硬件、流程制度等是否合格•认证授牌:考核通过后统一认证并授牌基地第一期第二期两期实际参访人数小计报名数实际数报名数实际数中日医院504540368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1727163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929313059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15153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9912122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813132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120171737总数155144155139283 2017年各基地学员参访情况汇总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培训--中日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目录1.项目介绍及2017年总结2.PCCM学科建设标准及参与流程3.2018年PCCM会议计划一、医疗服务能力1. 硬件:•呼吸专病门诊(至少包括慢阻肺和哮喘)•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专人负责,有专职或兼职护士•开展肺功能、FeNO 、雾化治疗等•病房、RICU 或重症监护病房2. 亚专业组建设和代表性疾病二、科室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常见病药物配备准入•慢阻肺/哮喘肺功能检查数•吸入药物使用比例•预约复诊患者比例三、科研和教学四、人才培养03制定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建设标准草案三级医院03制定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建设标准草案二级医院一、医疗服务能力1. 硬件:•呼吸专病门诊(至少包括慢阻肺和哮喘)•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专人负责,有专职或兼职护士•开展肺功能、FeNO、雾化治疗等•病房、RICU或重症监护病房2. 亚专业组建设和代表性疾病二、科室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常见病药物配备准入•慢阻肺/哮喘肺功能检查数•吸入药物使用比例•预约复诊患者比例三、科研和教学四、人才培养03制定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建设标准草案基层医院一、医疗服务能力1. 硬件:•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雾化吸入装置2. 药物•短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长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激素/长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制剂•茶碱类药物•雾化吸入激素•雾化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化痰药物PCCM 学科参与流程*:参访医院遴选标准⏹二级以上医院(含二级)⏹优选已有独立呼吸科,或门诊量大且有意愿建立呼吸科的医院⏹已有ICU 或MICU 的医院享有优先录取原则⏹学员为呼吸科/大内科呼吸方向主任、副主任参访示范中心*意向参加医院的主任/副主任,实地参访全国示范基地参访时间:一周内容:临床参观+专题讲座+讨论答疑规范PCCM 科建设根据PCCM 科的建设标准,返回原单位进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规范化建设,并在协会平台中上报月度相关信息协会授牌考核通过后,由CACP 、CTS 、健康教育促进会、国家呼吸病质控中心、呼吸专科医联体共同授牌认定提交申请各单位完成参访后,可自愿申请参加审核认定,申请书需提供医院盖章专家审核认证医院线上申请,专家组实地考察,三看三考,病例抽查,根据审核情况确定所处等级:培育/合格/优秀/示范,1-2年动态调整(升级/复审)基地参访提交申请规范建设(3-6个月)实地认证授牌6月、11月集中授牌医师协会平台月度上报数据⏹项目医院应如实在协会平台中月度上报相关信息至中国医师协会⏹专家组成员定期进行监督考核认证&授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呼吸专科医联体国家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年月日讨论版铜牌根据评分标准,将授予示范单位/优秀单位/合格单位/培育单位。
进修总结我于2018年03月至2018年08月在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进修学习6个月,在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和精心培育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圆满完成了进修学习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共设有6个医疗护理单元,包括呼吸内科病房、呼吸综合病房、结核病房、呼吸ICU,温江院区与上锦院区呼吸病房,合计床位292张,为全国床位数最多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之一。
同时设有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等辅助科室。
在进修期间我共轮转4个病区,从中我系统学习了:内科和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如肺炎、慢阻肺、肺心病、哮喘、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气胸、胸腔积液、肺血栓栓塞症等的主要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如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囊性纤维化、LAM等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
具体体会体现在以下四点:一、发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年轻医师学到老一辈华西教授的宝贵临床经验,还能激励年轻医师勤思考、用心学、专临床,形成新老医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华西教授在教学及临床工作中,有着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多原则性的问题共同协商、允许存在不违反原则的分歧的优良作风。
主要体现在:针对疑难病例,全科每周二、周四疑难病例大讨论;针对疑难病例,组织有放射科、病理科、外科、内科等多科会诊教学查房;针对影像学疑难病例,每周三有影像科联合呼吸科联合读片报告及分析,不断提高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地位。
通过这样系统的、有计划的诊治体系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
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提高内科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追求学术前沿,注重继续教育学习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华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可开展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四早晨课内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五大内科晨读;周三、周四下午PICC专题讲座,以及不定期针对各类人员的大、小讲课;不定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
PCCM规范化建设线上认证院领导致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事: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医院党政班子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在线对我院进行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的评审与指导,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机构PCCM 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2020)》等相关文件要求,切实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及相关学科人员积极参与,精心筹备PCCM规范化建设及现场认证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致死率、致残率目前已排名世界第三。
2020年对于医务人员是不寻常的一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呼吸学科由大学科发展成为强学科的需求已刻不容缓,推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
王辰院士提出的PCCM科规范化建设,旨在实现我国呼吸学科人才培养、科室建设、行为发展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规范化发展,让更多医院都能够建立起独立呼吸学科,对人才队伍、专科医联体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均衡医疗资源、缩短地区差距、提升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发展壮大及培养全国均质化的呼吸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该项目建设对提升我院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水平意义重大,希望以PCCM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断加强专科能力建设,专科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症症处理能力,慧及更广更多的患者。
最后再次感谢专家指导与帮助,谢谢!。
进修总结我于2018年03月至2018年08月在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进修学习6个月,在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和精心培育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圆满完成了进修学习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共设有6个医疗护理单元,包括呼吸内科病房、呼吸综合病房、结核病房、呼吸ICU,温江院区与上锦院区呼吸病房,合计床位292张,为全国床位数最多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之一。
同时设有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等辅助科室。
在进修期间我共轮转4个病区,从中我系统学习了:内科和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如肺炎、慢阻肺、肺心病、哮喘、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气胸、胸腔积液、肺血栓栓塞症等的主要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如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囊性纤维化、LAM等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
具体体会体现在以下四点:一、发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年轻医师学到老一辈华西教授的宝贵临床经验,还能激励年轻医师勤思考、用心学、专临床,形成新老医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华西教授在教学及临床工作中,有着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多原则性的问题共同协商、允许存在不违反原则的分歧的优良作风。
主要体现在:针对疑难病例,全科每周二、周四疑难病例大讨论;针对疑难病例,组织有放射科、病理科、外科、内科等多科会诊教学查房;针对影像学疑难病例,每周三有影像科联合呼吸科联合读片报告及分析,不断提高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地位。
通过这样系统的、有计划的诊治体系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
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提高内科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追求学术前沿,注重继续教育学习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华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可开展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四早晨课内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五大内科晨读;周三、周四下午PICC专题讲座,以及不定期针对各类人员的大、小讲课;不定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
重症医学科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增加,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已成
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重症医学科建设情况如下:
首先,重症医学科的专业团队日渐壮大。
我们拥有一支由重症医学、内科、外科、急诊医学等多个学科组成的专业团队,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为重症患者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其次,我们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
重症医学科配备了先进的呼吸机、监
护仪、血液净化设备等,能够满足重症患者的各种治疗和监护需求。
同时,科室内部环境整洁、舒适,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条件。
另外,我们注重科研和教学工作。
重症医学科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参与多项临
床研究,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科学技术含量。
同时,我们还承担着重症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其他科室的合作。
重症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我们与心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科等多个科室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多学科会诊、共同治疗的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最后,我们注重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
重症医学科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安全检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高效和优质。
总的来说,我院重症医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完善的
医疗服务。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为重症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我们的力量。
PCCM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
我在此向大家汇报PCCM建设情况。
自从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团队一直在积
极推进PCCM系统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
首先,我们对PCCM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在前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了PCCM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技术架构,确保系
统能够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
其次,我们在系统开发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我们的开发团队按照项目计划,严格按时完成了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开发工作,确保了系统的功能完备和性能优越。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多轮的测试和优化工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着手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和上线工作。
我们充分考虑了系统的
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确保系统的部署能够顺利进行,并顺利上线运行。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和推广工作,确保公司内部员工能够熟练使用PCCM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PCCM系统的维护和优化工作,确保系统能够稳
定运行,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功能的扩展和升级。
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推广工作,确保系统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PCCM系统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PCCM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PCCM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PCCM(肺部和重症医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分享我们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首先,我们团队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引入先进的影像技术和诊断工具,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肺部疾病,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旨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我们在重症医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们的团队致力于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我们引入了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我们还与其他科室合作,共同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此外,我们团队还积极参与了教育和培训工作。
我们举办了一系列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我们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他们将成为未来PCCM领域的领军人物。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PCCM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学术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