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1
- 格式:pdf
- 大小:648.62 KB
- 文档页数:17
⼩学科学《⾷物中的营养》优秀教案⼩学科学《⾷物中的营养》优秀教案 ⼀教学⽬标 科学概念 知道⾷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质、糖类、脂肪、维⽣素、矿物质和⽔以及对⾝体的重要作⽤。
没有⼀种⾷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的重要性。
过程与⽅法 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法辨别⾷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撑⼈体⽣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关注健康、关爱⽣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
⽤实验的⽅法辨别⾷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教学准备 学⽣:花⽣⽶、⽩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莴笋;卢柑。
(分别装在⼋个⼩塑料杯中)“多幅⾷物图⽚”。
(课前先让学⽣查找⾷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质、糖类、脂肪、维⽣素、矿物质和⽔及其作⽤。
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物?各种⾷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中的营养》。
(板书课题) 2 ⾷物为我们提供了⼏种营养素?它们的作⽤不同,在不同⾷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看完蛋⽩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质对我们有什么作⽤?富含蛋⽩质的⾷物有哪些?(板书蛋⽩质) 课件出⽰⼏种富含蛋⽩质⾷物的图⽚。
讲解:蛋⽩质是构成⼈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和动物蛋⽩。
⼈体的⽣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质。
没有蛋⽩质就没有⼈的⽣命,就好像没有砖⽡、⽔泥、沙⼦就没有房屋⼀样,是构成⼈体的“建筑材料”。
蛋⽩质也能被分解为⼈体⽣命活动提供能量。
蛋⽩质不⾜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质颜⾊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
(2)播放录像: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富含糖类的⾷物有哪些? (板书糖类) 出⽰⼏种富含糖类⾷物的图⽚。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案:食物中的营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选择健康的食物,了解不同营养对身体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提高他们对保护健康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在身体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营养对身体的作用,并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食物是怎么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利用的。
并与学生互动,询问一些简单问题,如:“你知道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吗?”“你觉得食物对身体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书写,向学生讲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并向学生展示一些食物的例子。
让学生了解不同营养在身体中的作用,如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脂肪保护内脏器官、蛋白质构建身体组织、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正常功能等。
3.培养良好饮食习惯(30分钟)(1)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从自己的家中带来一些食物,让他们一起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判断是否属于健康的食物。
引导学生思考,可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这种食物属于什么类型的营养?b.它有哪些营养成分?c.这种食物对身体有什么好处?d.多吃这种食物对身体有什么影响?(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物进行展示,并介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对身体的作用。
4.游戏活动(20分钟)(1)游戏一:营养搭配教师准备一些食物的图片,并将每种食物的名称剪开,混合放在一起。
学生们根据图片的特征,将名称与食物正确搭配,进一步巩固对食物营养的了解。
(2)游戏二:营养接力学生们分成两队,教师提问一个关于食物营养的问题,第一名学生回答正确后,才能传给下一个学生回答下一个问题。
《食物中的营养》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第二节内容。
前一节《一天中的食物》中,已组织学生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并根据多种方式对这些食物进行分类整理,了解了食物的多样性。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主要内容分成三块:1.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3.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这些营养分别有什么作用、如何来鉴别食物中的营养等知识和方法,并促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在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营养,从而建立饮食健康的意识,同时也为后面的均衡膳食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对一天中的食物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认识。
此外,对于“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这些话题,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已经得到一些相关的信息,这为顺利进入并完成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但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学生掌握的有关信息不会很全面,对于水这种人体最基本的营养成分,也常常会被忽视;甚至学生会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例如糖类,学生已有的经验可能局限于白糖、水果糖之类。
此外,“营养成分”这个概念,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去鉴别食物中的营养……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科学课的学习,已经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分类、实验、讨论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是学习本课的能力基础,而且学生对于“食物和营养”这个贴近生活的话题也比较感兴趣。
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重建、丰富本节课的概念。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食物中的营养为主题,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
1.1.2 结合学生的饮食习惯,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提高健康素养。
1.1.3 运用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食物中的营养素2.1.1 蛋白质:介绍蛋白质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如肉类、豆类、奶制品等。
2.1.2 脂肪:介绍脂肪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如油脂、肉类、坚果等。
2.1.3 碳水化合物:介绍碳水化合物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如粮食、水果、糖果等。
2.2 营养均衡2.2.1 概念:解释营养均衡的含义,即各种营养素的比例适宜、相互搭配合理。
2.2.2 重要性:阐述营养均衡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体重等。
2.2.3 实践:指导学生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如合理搭配膳食、适量摄入各种营养素等。
2.3 食物中的有害物质2.3.1 概念:介绍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
2.3.2 危害:说明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慢性疾病、过敏反应等。
2.3.3 预防: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减少食物中有害物质的摄入,如选购安全食品、正确处理食物等。
三、教学内容3.1 食物中的营养素3.1.1 蛋白质:开展“寻找蛋白质”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蛋白质的存在。
3.1.2 脂肪:通过观察不同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让学生认识脂肪的作用和摄入过多对健康的危害。
3.1.3 碳水化合物:通过品尝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让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特点。
3.2 营养均衡3.2.1 营养配餐: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餐谱。
3.2.2 营养评价:学生互相评价餐谱的营养均衡程度,并提出改进意见。
3.2.3 营养知识问答:开展营养知识问答活动,检验学生对营养均衡的掌握程度。
3.3 食物中的有害物质3.3.1 食品安全小常识: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食品安全小常识。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常见食物的种类,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并能够简单描述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食物的营养价值,并能够简单描述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常见食物的图片和实物,如肉类、蔬菜、水果等。
2. 准备实验器材,如试管、量杯、滴管等。
3. 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目标、实验步骤和相关知识点。
4.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准备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各种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观察图片,了解糖类:教师展示糖类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糖类的特征。
通过讨论和探究,了解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3. 实验探究:教师准备一些常见食物的样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其他营养素的存在。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的特点和作用。
4. 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包括早餐、午餐和晚餐的食物种类和分量。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营养学的知识。
5.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饮食计划,分享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交流和互动。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关注食物中的营养,并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饮食,逐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科学25食物中的营养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食物我们可以获得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食物中的营养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25种常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1. 蛋白质:蛋、鸡肉、鱼类等富含蛋白质,它们是构建和修复我们的身体组织的主要成分。
2. 碳水化合物:米饭、面包、土豆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们是提供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3. 脂肪:橄榄油、鱼油富含健康脂肪,提供维持身体功能所需的能量。
4. 纤维素:水果、蔬菜中富含纤维素,它能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并帮助排除废物。
5. 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有助于提高视力和维持皮肤健康。
6. 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草莓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增强免疫系统,帮助治愈伤口。
7. 维生素D:鱼肝油、鸡蛋黄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吸收,保持骨骼健康。
8. 维生素E:坚果、鳄梨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护细胞健康。
9. 维生素K:蔬菜类食物如菠菜、油菜等富含维生素K,有助于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
10. 钙:牛奶、酸奶等富含钙,有助于骨骼发育和牙齿健康。
11. 铁:瘦肉、豆类富含铁,帮助血液携带氧气,预防贫血。
12. 镁:坚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镁,有助于骨骼发育和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13. 磷:鱼、鸡蛋中含有丰富的磷,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
14. 锌:海鲜、肉类等含有丰富的锌,有助于免疫系统正常运作和细胞分裂。
15. 硒:巴西坚果、瘦肉中富含硒,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
16. 叶酸:绿叶蔬菜、红肉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胎儿发育和细胞生长至关重要。
17. 胆碱:鸡肉、鱼类等富含胆碱,有助于神经传递和维持心脏健康。
18. 钾:香蕉、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钾,对于心脏和肌肉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19. 碘:海产品、海带等富含碘,对于甲状腺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20. 叶黄素和玛咖素: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富含这些天然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
小学科学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25食物中的营养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及其作用。
2. 掌握各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3. 通过实验观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4. 培养学生对食物选择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及其作用。
2. 各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3. 实验:观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三、教学重点: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及其作用。
2. 各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四、教学难点:1. 实验:观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幻灯片。
2. 实验材料:苹果、香蕉、盐水、筷子、酒精灯、草莓、红薯等。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学生们喜爱各种美食,但你们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吗?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知道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并且按照他们的说法进行合理分类。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展示,向学生们介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及其作用。
a.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
b. 脂肪:主要储存能量,同时也是维持体温的重要物质。
c.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成的基本物质,也是合成酶和激素的重要成分。
d.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e. 矿物质: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化学物质。
f. 水:构成人体的大部分组成部分,起到溶解物质、运输及代谢废物等重要作用。
2. 接着,介绍一些常见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a. 碳水化合物:米饭、面条、土豆。
b. 脂肪:花生油、橄榄油、肉类。
c. 蛋白质:鸡蛋、海鱼、豆类。
d. 维生素:西红柿、胡萝卜、橙子。
e. 矿物质:牛奶、鸡蛋、菠菜。
f. 水:各种水果、蔬菜等。
Step 3:实验观察(30分钟)1. 准备实验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2. 实验过程:a. 将一只苹果切成几块,放在盘子上。
b. 用筷子夹住一块苹果,在酒精灯火焰中烧燃,观察苹果变化。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对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食物的营养概念。
2. 讨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学生们喜欢吃什么食物?为什么?2. 展示不同种类的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 分享食物营养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食物图片。
2. 食物营养知识的简短介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食物的成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食物的主要成分。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食物中的成分。
教学内容:1. 介绍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食物中的成分。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种类的食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食物中的成分。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面包的碳水化合物变化。
3. 讨论食物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 食物样品。
2. 实验材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营养与健康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讨论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如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
2. 介绍均衡饮食的概念和原则。
教学活动:1. 分享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均衡饮食的理解和建议。
3. 展示均衡饮食的示例餐单,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思考。
教学资源:1. 营养与健康的知识资料。
2. 均衡饮食的示例餐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食物中的营养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不同营养素。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小学科学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小学科学25食物中的营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来源;掌握主要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了解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巩固学生对不同营养物质的理解;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倡实践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关注饮食健康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来源。
2. 主要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
三、教学难点:1. 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
2. 营养食物的种类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图片、实物模型、PPT等2. 教学素材: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表格、多种食物的图片、营养物质相关资料等五、教学过程与内容:Step 1:导入(约5分钟)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呢?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食物中的营养。
Step 2:探究食物的营养(约10分钟)1. 展示主要食物的图片或实物模型,例如蔬菜、水果、谷类、肉类等。
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吗?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
2. 分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种食物,利用课堂时间调研该食物的营养成分。
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也可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
每组汇报所选食物的营养成分。
3.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调研和汇报,给出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例如,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谷类食物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肉类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等。
Step 3: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约15分钟)1. 展示一份均衡饮食的图标或饮食金字塔,解释其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均衡饮食?2. 引导学生分析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均衡饮食可以帮助我们摄取多种营养物质,使身体更健康,增强免疫力。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呼吸与消化章节的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主要介绍食物中的营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食物中的三大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b. 了解不同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c. 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a. 能够根据食物的外观和味道判断其可能的营养成分。
b. 能够合理选择食物,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兴趣和意识。
b. 培养学生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食物中的三大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食物的外观和味道判断其可能的营养成分。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消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对食物和饮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食物的外观和味道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较少。
因此,本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食物图片,如水果、蔬菜、肉类、面包等,并引起学生对食物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平时都吃些什么食物?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识1. 教师出示一份食物营养成分表格,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食物的外观和味道。
例如,苹果的外观是圆形、红色的,味道是甜的;鸡蛋的外观是椭圆形、白色的,味道是鲜美的等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食物中可能含有的营养成分。
例如,苹果可能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鸡蛋可能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等。
3. 教师利用图示或幻灯片展示食物中的三大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并讲解它们的作用和重要性。
-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能提供热量和动力,如米饭、面包等。
《食物中的营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识别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种类与特点,激发学生对营养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饮食观念。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食物中的营养》课程,了解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功能,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 家庭调查:学生需在家中完成一次家庭饮食调查,记录家庭成员一周内每天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及数量,并尝试分析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3. 动手实践: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超市或菜市场,购买至少五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肉类等),并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识别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分析并记录。
4. 实验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家庭饮食的简单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家庭饮食调查的总结、所购买食物的营养成分分析以及对于家庭饮食的建议。
5. 课堂讨论:学生需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实验报告和家庭饮食调整的想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家庭调查与动手实践环节中,学生应尽量记录详细的信息,包括食物的名称、种类、数量以及营养成分表的具体内容。
2. 实验报告中应包含清晰的数据分析和观点表达,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家庭饮食的状况和改进建议。
3. 报告需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但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主探索和发现。
4. 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应积极参与,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2. 教师会给予学生在饮食调整方面的建议和指导,鼓励学生在日常饮食中积极实践。
五、作业反馈1. 教师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营养成分的重要性以及健康饮食的必要性。
2. 教师会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后续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