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七课爱在家人间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教案导学案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重点难点】重点:沟通传递爱。
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课前活动(调查)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3.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案提示: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今天我们学习——爱在家人间,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更温馨。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
3.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4.亲子冲突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5.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来解决。
6.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体味亲情探究一:教材P77探究与分享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答案提示:第一“碰”:双方有差距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家人了解不深,关心不够。
第二“碰”:知道原因后,我的想法会有变化。
因为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第三“碰”:我发现了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
探究二:教材P78阅读感悟教材P79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1)学生分享这两篇文章。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二课时爱在家人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七课第二课时中,主题是“爱在家人间”。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之爱,学会如何与家人沟通、表达爱,以及如何处理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独立,对家庭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由于学业压力、代沟等问题,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可能会出现障碍,对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可能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家庭关系,培养良好的家庭沟通和相处方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之爱,学会与家人沟通、表达爱,以及处理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之爱,学会与家人沟通、表达爱,以及处理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家庭矛盾和冲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故事讲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家庭故事,引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一个家庭矛盾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探讨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和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孝顺父母和长辈。
能力目标:理解家人间表达爱的方式,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沟通交流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表现,正确认识“亲子冲突”的危害,了解和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感受亲情的温暖;了解亲子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掌握亲子间互动沟通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在与父母沟通时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引导与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诗歌:《游子吟》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问: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你还接受了哪些人给你的爱?学生回答:父母家人,朋友老师,师:家人间的爱我们永恒的话题和一生的守候。
下面我们就一起开始今天的新课,爱在家人间。
(教学意图:以歌曲和诗歌导入,让学生体味其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课题)讲授新课环节一:1、爱的体味——亲情在这里!(展示相关图片)a、说说家里的亲人有哪些b、晒晒幸福师:说一说你在家中让你体会到幸福的小事学生回答:(1)回到家中有可口的饭菜(2)父母关心我们的身体(3)冒着大雨来给我们送伞……师:大家分享的事情都很温馨,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
2、爱的体味——亲情在哪里?展示资料:情境一:我和爸妈之间并不是很热情,爸爸很严肃,检查我的作业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妈妈在厨房里的时间最久,交流的话很少,亲情在哪里?情境二:今年家里多了个小妹妹,爸妈对她宠爱有加,跟我聊的话题最多的还是小妹妹,没有存在感啊,感觉我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小公举了,好难过,亲情在哪里?学生回答:a、爸爸每天都会检查我的作业,妈妈每天都会给我做好饭菜,就是在表达对电我的爱,虽然表达的方式不是炙热的,但是我同样能感受到家庭带给我的温暖。
第 2 课时爱在家人间1教课剖析【教课目的】感情、态度与感觉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抚养,体会亲情;学会和父亲母亲进行交流,在交流的价值观目标过程中传达爱知识目标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付爱的碰撞的方法用体验法感觉亲情的存在;叙述生活中爱的碰撞的详细案例,掌握和父亲母亲沟能力目标通的技巧【要点难点】教课要点:体会亲情教课难点:交流传达爱2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感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表达了游子什么样的感情?2.播放视频——《我对妈妈的感情变化》二、新课讲解目标导学一:体会亲情1.割舍不停的感情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画面一: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 (左 )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家人在宽慰刚才输掉竞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
(1)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 ,对于“ 亲情之爱” ,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提示:亲情之爱表此刻生活中的好多方面,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眼前,有人掩盖不住无尽的愉悦,有人尽情泪水。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停的感情。
(2)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爱的几张,谈谈你的感觉。
2.亲情碰撞 (教材 P77)设计企图:经过亲情碰撞活动,让学生认识爱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亲情有不一样的表现方式,深入领会亲情的存在。
(1)共同达成:要修业生在课外与家人按要求共同达成“亲情三碰”活动形式并进行记录。
(2)展现分享:学生在讲堂上对记录结果进行展现与分享。
有时我们教师总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一样,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时而忽视它,仿佛感觉不到自己盼望的亲情,甚至所以否定亲情的存在。
3.闹钟没有妈妈的滋味(教材 P78)设计企图:采纳生活中真切的小故事,关照再婚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
【教材来源】
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让家更美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
【教材分析】
《爱在家人间》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
本课通过“运用你的经验”体验家人间的亲情之爱,进而引导学生感受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说明家人之间爱的表达形式虽然各不相同,却不可否认其存在。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与家人之间产生冲突,既有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心理之间矛盾的原因,又有代际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原因。
初中学生需要学习呵护亲情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而架起代际沟通的桥梁。
【学情分析】
初中生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逆反心理和叛逆心理也日益增强,这是成长过程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也是孩子成长的正常心理。
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且正确对待,并能采取正确方法来和父母相处,顺利度过这一青春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教学重点】
重点:沟通传递爱。
【教学难点】
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评价任务】
1、通过阅读教材案例,体味亲情,了解爱的碰撞的原因。
2、通过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亲子冲突的化解方法,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课前活动(调查)
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
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
学生回答案提示:
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今天我们学习——爱在家人间,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更温馨。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
3.亲子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
4.怎样处理亲子间的冲突
知识模块一体味亲情
探究一:教材P77探究与分享
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答案提示:第一“碰”:双方有差距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家人了解不深,关心不够。
第二“碰”:知道原因后,我的想法会有变化。
因为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第三“碰”:我发现了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
探究二:教材P78阅读感悟
教材P79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
(1)学生分享这两篇文章。
(2)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2)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家中有亲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我们的亲情之爱。
知识模块二爱的碰撞
探究三:教材P79探究与分享
(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1)略。
(2)想起这些,我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父母是爱我们的,可我有时却不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反而抱怨父母。
探究四:学生观看视频《家有儿女》中的片段,同学讨论,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亲子矛盾?
知识模块三沟通传递爱
探究五:教材P81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
(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3)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探究六:教材P82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1)分享教材“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2)实践演练:设置情境,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要化解这种“爱的冲突”,我们应该(B)
A.认真倾听,服从父母的一切安排B.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C.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任何意见D.积极交流,让父母事事迁就自己
2.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创建一个和谐家庭(B)
A.我无可奈何,我父母太固执[来源:ZB.需要父母、子女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C.不是我单个人的事,我努力也无用D.是父母的责任,与我们无关
3.王丽学习努力,但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父母误以为她早恋,对她提出了一些她感到苛刻的要求。
你认为王丽应该(D)
A.回避父母,不理不睬B.一切听从父母的意见
C.刻苦学习,把怨恨藏在心里D.换位思考,主动沟通
5.(1)八年级学生萌萌喜欢写日记、交朋友,可父母总是问东问西,甚至偷看她的日记、信件,家庭矛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请回答怎样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2)小丽每次用完东西随处乱放,妈妈在收拾时总是提醒她放回原处,小丽很反感地说:“讨厌!真唠叨!”
小丽的做法对吗?她应该怎么做?
答案提示:(1)解决与父母冲突的办法有:认真倾听;善于体谅;主动交流;创造机会;主动道歉;控制情绪;承担责任;讨论问题并达成协议。
(2)小丽的做法错误,没有体谅妈妈的关心。
应该:①理解妈妈,多与妈妈沟通,体谅妈妈的用心;
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不让妈妈操心。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