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相关义。
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的能力。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4.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忧乐情怀。
【核心素养】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的能力。
(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重难点】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评价任务】通过具体的文言文语段,学会理解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岳阳楼记》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醉翁亭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的描写和对游宴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湖心亭看雪》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湖心亭看雪的经过,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以及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巧遇知己的愉悦化解了怀恋前朝往事的淡淡愁绪。
(4)《诗词三首》中,《行路难(其一)》描写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的强烈苦闷和抑郁不平之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偏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写了诗人被贩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徒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借赏月抒发了丰富而乐观的思想情感,写出了作者以理遣情,以超然的思想排解政治上的失意,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战胜抑郁长之情的心理过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堂备课一、课堂概述本节课将研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围绕XXX展开,通过分析课文,学生将能够XXX。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细节;2. 培养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会和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写出逻辑清晰、语言准确的文章。
三、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2. 掌握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写出符合逻辑和语言规范的文章。
四、教学准备1.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教学课件;4. 讲义和笔记。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步骤二:预导入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预本课的重点,激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三:阅读课文1. 教师给学生阅读一段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主旨和细节;2.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探讨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步骤四:讲解重点知识教师讲解本课的重点知识,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步骤五: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朗读、表演等,真实地体验课文所传递的情感。
步骤六:写作训练教师设计写作练,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一个符合逻辑和语言规范的文章。
步骤七: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写作练,并预下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的观察和学生的反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对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堂备课》的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欢迎与我进一步沟通交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第三单元备课2020年9月年级:九年级课题:游目骋怀单元分析】本单元选取了传统名家名篇的古代诗文和名胜记游的散文。
其中,《岳阳楼记》描写了景色,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描绘了清新自然的景象,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湖心亭看雪》以简洁的笔墨写景记事,抒发了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而诗词则更加侧重于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身世际遇却狂傲不羁的情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唏嘘了仕途艰辛却豪迈刚健的情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感慨了弟兄相离却乐观旷达的情感。
在研究本单元时,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文的意蕴,理解作者的情感,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美感的陶冶。
研究本单元时,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积累并掌握其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表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写景记游散文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古代诗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把握文章主旨,研究重点、难点问题。
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
4.积累文言常用实词,注意其古今意义的不同;积累常见文言虚词,注意其在关联文意、表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积累古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
5.掌握论据的性质、分类和作用。
6.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能积累、选择并合理剪接论据材料来证明论点,使其议论有理有据。
课时安排】10.《岳阳楼记》——3课时11.《醉翁亭记》——3课时12.《湖心亭看雪》——2课时13.《诗词三首》——2课时写作:议论要言之有理——2课时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时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1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说课,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展开。
一、说课标1.课标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2.学段目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基于以上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单元目标。
3.单元目标①了解古代写景游记散文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
②诵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③把握课文的主旨,研讨重点难点问题。
④积累文言常用实词,注意其古今意义的不同;积累常见文言虚词,注意其在表达语气、关联文意方面的作用;积累古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
二、说教材1.教材编写的特点(1)文体统一三篇文言文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游记散文,依次安排了宋范仲淹、欧阳修、明末清初张岱的作品。
古诗词依次为唐李白、刘禹锡、宋苏轼的作品。
集中学习它们,便于学生全面体会游记散文、古诗词的特点。
(2)风格迥异。
各篇所记景色、写作心境不同,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各不相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
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使学生在比较中领略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
(3)关注生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编排体例及意图:本单元教材由单元导读、课文、写作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部分组成。
(1)单元导读概括介绍了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情感内容、特点;明确了学习本单元的方法和目标。
勾画出知识框架的大致轮廓,明确学习的重点,具有重要引领、指导作用,可作为自主学习时的重要依据和提纲。
(2)课文,一般由课文预习、课文正文、文下注释、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四部分组成。
①课文预习从不同角度建立与课文的联系,内容涉及写作背景、内容简介、阅读要点提示、文体特点等,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激发兴趣,也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助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0. 岳阳楼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理解重点字句含义;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和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诵读、品析、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3、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丰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二、讲新课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⑴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
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
著有《范文正公集》。
⑵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
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2、范读课文,学习生字: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观夫(yú fú)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 xiāng)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fēi)怒号(háo) 樯倾楫催(qiáng jí) 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 míng)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 岸芷汀兰(zhǐ tīng) 皓月千里(hào)静影沉璧(bì) 宠辱偕忘(xié) 嗟夫(ji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简案10.岳阳楼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霏、浩浩汤汤”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朗读、背诵全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2.知识链接岳阳楼3.检查预习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二)研读分析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突破重难(1)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3、4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5)“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
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2.写法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3.主题理解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二、课堂小结三、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四、板书设计11.醉翁亭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职工子弟初中姓名:一介绍作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
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检查预习——引导学生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zhàn qiáo)(火车站、码头、矿山等的形状像桥的一种建筑。
用于装卸货物,有的栈桥也供旅客上下用。
码头的栈桥延伸到海里。
)牡蛎(mǔlì)(一种软体动物,也叫蚝〔háo〕,产于浅海的泥沙里或石上,有两片壳,肉味鲜美,可供食用,也可入药。
)褴褛(lán lǘ)(〔衣服〕破烂。
)撬(qiào)开(用刀或棍捧等的一头插入缝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以拨、挑开东西。
)煞白(shàbái)(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诧异(chàyì)(惊讶、奇异。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2. 课文分析A、教师:请同学们扫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同学们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是: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涵盖了六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古代诗词,第二单元现代散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第四单元古代诗歌,第五单元现代小说,第六单元文言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各单元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困难,如对文言文的断句、古代诗词的意境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各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提高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等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完成预习任务,对各单元知识点有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各单元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选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