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 格式:docx
- 大小:49.98 KB
- 文档页数: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并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学会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 《七律·长征》- 《开国大典》- 《穷人》- 《在牛肚子里旅行》- 《手术台就是阵地》2.2 生字词- 长征、开国大典、穷人、牛肚子、阵地等。
2.3 古诗词- 《七律·长征》2.4 文言文- 《囊萤夜读》三、教学重难点-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背诵和理解。
-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
3. 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讨论分析。
4. 讲解古诗词和文言文,让学生进行背诵和理解。
5.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 通过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 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9《竹节人》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认读理解“挨揍、俨然、一绺、盔甲、鏖战”等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0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
2.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重难点)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1.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
(1)导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学习有哪些要求呢?(2)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小结: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有目的地阅读”。
2.揭示课题。
出示竹节人图片,导入:谁知道这是什么玩具?(竹节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竹节人的课文。
二、聚焦阅读任务,学习阅读策略1.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1)过渡:《竹节人》一文,我们要根据哪些阅读任务来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呢?(板书:阅读任务)(2)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2.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内容。
(1)过渡:这节课,我们先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课文。
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哪些内容?预设:“写玩具制作指南”要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2)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作上记号。
(3)交流指导:竹节人制作方法(第3自然段);竹节人玩法(第8~18自然段)。
3.细读重点,完成阅读任务。
(1)细读重点段落,写玩具制作指南。
①过渡: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还要重点研读找到的内容。
②默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画一画,完成表格。
③学习活动:填写制作指南。
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新课教学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出示:【课件3】生字:豁凛疙瘩卡棍悟裁筹橡雕磕跺颓沮趴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出示:【课件4】风靡嵌入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鏖战沮丧悻悻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出示:【课件5】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嵌入:紧紧地埋入。
课文中指鞋线紧紧地拉进桌上的裂缝里。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课件6】1.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表示)①—④⑤—○19○20—○29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指导: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①—④制作竹节人⑤—○19斗竹节人○20—○29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B.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会不一样。
有的同学对制作竹节人这一部分印象最深,可能他们也想着自己动手做这种玩具呢!有的同学对斗竹节人部分印象最深,因为他们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还有的对老师玩竹节人这种玩具一部分印象最深,他们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能激情呢!3.快速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9 竹节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写“凛、疙”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关注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玩具的有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玩具呢?怎么玩呢?有趣吗?(学生举手发言,介绍自己平时玩的玩具,教师引导说出玩具的有趣。
)2.今天老师再带大家玩一种新玩具——竹节人。
(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大家感兴趣的玩具导入新课,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引入了课文的学习,一举两得。
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学生读文,要求读准课文,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出示课件2,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师用课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我们”当时全都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第三部分(第8~19自然段):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第四部分(第20~29自然段):老师没收玩具并痴迷地玩起来。
3.出示课件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竹节人的做法、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以及老师没收玩具并玩玩具的事情。
设计意图:只有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才能为后面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打下基础。
三、竹节人的有趣。
1.出示课件4,自学提示:竹节人是怎么玩的?怎样有趣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学并交流。
3.师点拨:(1)如何玩?第8、9自然段: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2)有趣:线卡住,呆头呆脑净挨揍;系上冰棍棒,就成了孙悟空;装上钩针,就成了窦尔敦……破课桌成了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4.作者是怎样把“玩”竹节人写具体的?细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适宜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3.通过阅读"词句段运用",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和巧用修辞使语言生动详细,学会巧用“......”、“——"等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4.通过阅读“例句”,学会介绍事物时,运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5.理解并背诵《春日》,感受春天一派活力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雅点重点: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适宜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能理解背诵《春日》。
难点:1.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使语言生动详细,学会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2学会运用“—是......二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主动预习,查阅诗人朱熹的相关资料,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
2.老师准备《春光美》音频,微课《春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春光美》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t么收获呢?(学生自由答复〕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呢?二、交流平台,学习方法。
1.回忆这一单元的3篇课文,想—想,学习《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⒉谁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自由答复。
3.学习《竹节人》,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学生自由交流:师总结:读书时,同学们应该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材料。
三、词句段运用,学习习作。
生活中总有美妙的瞬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要点(第
三单元)
本单元主要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在写作中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
竹节人》一课要求学生根据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在写作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传统玩具的喜爱。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提出了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故宫博物院》一课提供了四份材料,要求学生分组阅读并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阅读。
在写作中,学生要试着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在写作中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可以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宇宙生命之谜2》说明文
的语言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
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问题,然后汇报,教师评价指导,使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课文。
首先,学生分组,然后各小组选择要完成的任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筛选相关信息。
汇报后,教师点拨指导。
其次,以XXX为例,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
重点
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
最后,让学生围绕让生活更美好的活动,如美食、旅行、梦想等,先说说这些活动的作用,再来写作文。
学生可以先说一说自己觉得给生活带来美好的活动,然后范文引路,学生练,完成后交流。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2)为家人介绍景点。
第三单元9.竹节人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有层次、有梯度地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如何有目的地阅读;《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四则阅读材料各具特点,语言风格各不相同,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
语言积累◎朗读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阅读理解◎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了解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书面表达◎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写清楚某种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分享习作心得和体会。
10 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学习清单。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快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尝试根据阅读任务有目的地阅读。
【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明确单元要素。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发言稿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聊聊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备课内容。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感语言的魅力和教育的责任。
在这次集体备课中,我想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和体会,期待能和大家一起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与收获。
一、关于第三单元的内容先来了解一下这一单元的主题吧。
第三单元主要围绕“自然与生活”这个大主题,利用各种文本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自然的美、领悟生活的智慧,以及人和自然之间那种微妙的和谐关系。
我们会通过诗歌、散文、记叙文等多种文体,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一单元中,孩子们将会接触到像《春晓》《白鹅》这样的经典作品。
这些文章不仅文字优美,情感也很丰富,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
而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他们深挖文本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个单元,我设定了几个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写作特色,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3.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的探索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1. 情境导入首先,我建议在课堂开始时用情境导入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自然风光的短视频,或者带他们进行一场“心灵之旅”,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然后,再引入本单元的主题,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2. 互动讨论接下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围绕课文中的关键词和情感进行探讨。
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感,还能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文的三个任务,请你为这篇文章拟定三个任务。
任务一:根据片段内容设计花灯。
任务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任务三:体会童年的春节带给人们的乐趣。
3.小组合作:结合阅读为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4.全班分享,例如:针对任务二,我在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章中玩花灯的热闹和元宵节过后的遗憾,体会到了童年的春节带给人们的乐趣,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我仿佛看到了元宵之夜,街上丿占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口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3.出示“三个阅读任务和几种阅读方法”表格,(一个任务可多选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浏览跳读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提取主要信息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边读边想象画面4.引导全班交流自己针对阅读任务选择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感受。
节人》的三个阅读任务,试着列出任务。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选择恰当,能表达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
活动意图说明:回顾《竹节人》一课的学习方法,以同类文章《童年的春节》训练学生自主确定阅读任务,并根据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有目的的阅读”。
环节三:自主阅读,迁移运用方法。
(指向目标3)作业设计【阅读加油站】坐在教室门口的“讨饭”男人这是一个高级英语培训班,开班的第一天,参加培训的学员陆续来到了教室。
这是怎样的一批人啊!他们都怀揣着出国梦,个个气宇轩昂踌躇满志。
教室门前的台阶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衣衫不整胡子拉碴有些疲备,眼睛盯着自己脚上的那双落满灰尘的旧皮鞋,似乎不敢正视从他身边走过的这些天之骄子。
他的身边还放着一只大茶缸。
多么可怜落魄潦倒的男人啊!有人不由自主就往他身边的大茶缸里扔了几枚硬币。
真是人同此心,想想自己就要出国深造前程似锦,再看看眼前的这个男人,施舍吧!不一会儿,大茶缸里就装满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