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35
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课文原文及赏析《海上日出》课文原文: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海上日出》赏析:这篇《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海上日出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伟大与奇美。
巴金以朴素、清新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日出的全过程。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日出前、日出时到日出后,展现了日出的不同阶段,使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象。
在描绘日出前的景象时,巴金通过对周围环境的静谧和机器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期待和神秘的气氛。
随着天色渐亮,一道红霞出现在天水相接的地方,巴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预示着太阳即将升起。
在描绘日出时的景象时,巴金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了太阳负重荷似的一步一步上升的过程,生动地展现了太阳冲破云霞、跳出海面的壮丽景象。
同时,通过描述太阳的颜色和光芒的变化,使得整个日出过程更加生动和立体。
四年级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篇1《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巴金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从不同角度抓住了海上日出的特点展开描写。
写出了晴朗时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观。
学生在读课文时能抓住生点词句能体会出太阳仿佛是经过一番困难的挣扎才给人以光亮,给人以庄重、艰辛而壮观的景象,感受到了太阳它那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威力。
学习目的: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授课时数: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
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
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详细记录。
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1〕读。
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
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或联络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注意正音〕〔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以下练习。
①范。
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
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
它的光辉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教案(通用6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教案(通用6篇)《海上日出》教案11.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
2.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目不转睛”“灿烂”造句。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对不对?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早期的优秀散文《海上日出》,领略日出时的壮观景象。
(板书:1海上日出)(二)检查预习。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填写生字表格,认清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组词和字义。
(3)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1.填写生字表格2.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课文中有几个词语是儿化音节,要注意它们的读法。
比如:“慢慢儿”,第一个“慢”仍读man,第二个“慢”和“儿”要连在一起读,读音是“m—er”(念“2”的第一声)。
“使劲儿”的“劲儿”连在一起读“j—i—nr”。
“一会儿”的“会儿”连在一起读“h—u—@r”。
以上儿化音都不要把“儿”单分出来。
“一刹那间”的“刹”,读“cha”,声母是“ch”。
“似的”的“似”读“shi”,声母是“sh”,不要读“si”,在“似乎”、“好似”这些词里才读“si”。
辨别形近字,然后请同学口头组词。
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原文及教案一、《海上日出》原文海上日出,看过许多次。
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今天的海,显得非常安静。
远处有几艘小舟在水中摇晃,像几只大白鸟。
近处的人们,一对对慢悠悠地散步。
正在这时,太阳从海中冉冉升起。
起初只是一点红点,不过眨眼之间,它就变成了一颗金黄色的球,远离了海洋,升入了蓝天。
二、教案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描述的海景。
•能够感受到海上日出的美妙景象。
•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
2.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掌握其发音和意义。
•理解文章的情景,帮助学生感受到海上日出的美好。
•练习使用课文中的句型,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景象。
3.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词汇,并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整个情景。
•理解课文中描绘的景象,并能够真实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
4. 教学准备•课文《海上日出》•手绘或打印的图片,用于辅助说明。
5. 教学过程(1) 热身与导入•与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回忆课前所学的知识。
•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呈现海上日出的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
(2) 阅读和讲解•让学生先默读一遍《海上日出》,然后阅读一遍,理解全文。
•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向学生讲解不同的生词、词汇和短语。
•通过示范阅读、演讲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景。
(3) 练习使用句型•让学生口语表达和书写练习,使用经典的句型表述文章中描绘出的景象。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特定词汇和语法结构,加深对句式和词语的记忆。
(4)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描绘的景象,关注细节和情感。
•家庭作业:写一篇50到100字的作文,用自己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并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实践。
6.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海上日出的情景,并且能够准确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个教学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展示了教育的过程应该是相互尊重与互动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精选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精选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11、知识技能(1)学会“纵”、“刹”、“痛”、“辨”、“镶“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探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识记,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2)通过小组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会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在情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参与,阳光展示,领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品读精彩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视频与课件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学习环境则选择了人手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学生自主性、实效性。
五、教学方法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视听冲击,融入情境。
1、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景色让人怦然心动,日出就是。
你见过日出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你愿意吗?(播放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视频,配音乐及朗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看完海上的日出,你有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是呀,海上日出实在是太美了!文中的哪一句话恰好能概括我们此时共同的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奇观”是什么意思?(少有罕见的景观)为什么作者要把海上日出称之为“伟大的奇观呢?”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吧!(二)合作探究,初读课文。
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原文及教案《海上日出》原文:海面波光粼粼,微风拂面,天空中的太阳还没露出脸来,海上已经是一片红红的。
劳动者放下渔网,拿着渔竿,在凉爽的海风中劳动着。
太阳慢慢爬了出来,橘红的云彩变成了金黄色,金黄色又变成了纯白色,海上掀起了一波波奇特的波浪。
渔民们像是兴奋的孩子,争着让车船先入海。
太阳爬得越高,海上的波浪越大,透明的海水像一块玻璃,现出深深的红色。
渔民们振臂高呼:“打成!打成!”他们这是在欢迎着太阳的降临,他们相信太阳会给他们带来一个愉快而顺利的一天。
太阳慢慢升得越高,整个大海就象笼罩在一层薄纱里三个渔童高兴地哭喊起来:“薄纱,薄纱”大人们都笑着说:“其实不是薄纱,是霞光。
”太阳把自己的光照在海面上,海面像铺满了红毯。
太阳升得越高,红毯也升得越高,水头上的帆船越来越多,像是庆祝生日的灯火。
大家都知道,从东方天空升起的太阳才是那么好看。
据说,在海上日出就像农地上的日出。
农夫的耕蜒多辛苦,而渔民们也是辛苦的子弟。
他们是将吃亏敢吃亏,一年四季和太阳同心同德,而且这样的事可以得着帢阳送来了————渔民们说,东方太阳升起时,带给他们一天的顺利和欢愉。
《海上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诗词中“东方太阳”和“农地上的日出”的意境和比喻。
2.感受太阳升起时海上的美景,理解劳动与幸福的关系。
3.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诗词赏析,理解太阳升起时海上的美景和渔民们辛勤劳动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PPT、图片或视频资源、课堂练习题、放映设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太阳升起时海上的美景,并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
2.文本阅读(10分钟)让学生跟读《海上日出》诗词,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比喻。
3.课文赏析(10分钟)通过PPT展示海上日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海上景色,并理解诗中的比喻和意义。
4.小组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诗词中的“东方太阳”和“农地上的日出”有什么共同之处?b.海上日出给渔民带来了什么?c.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或感受?5.展示与分享(10分钟)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精选范文3篇相信很多人都爱大海的宽阔和澎湃,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范文精选,供大家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精选范文一本课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
《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
课文以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向我们展示出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fú)甘。
1904年生。
四川成都人。
1927年到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国。
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去巴黎留学,一路上,他随时记下了海上的见闻和风光,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海上日出》是《古诗三首》后面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无论是文章结构的安排,还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都很精彩。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教学设计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训练“”和内容与表达进行。
学生状况分析:五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进入高年级段,教学中,要在学生原有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并扎扎实实地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字,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海上日出》。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
(2)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作者为何要赞美海上日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分角色朗读道具(如小旗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想象海上日出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海上日出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组内讨论。
(3)全班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作者为何要赞美海上日出?4.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见过的最美日出场景。
(2)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欣赏和学习。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生活中的日出场景,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达出来。
3. 写一篇关于日出的小作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朗读表现。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海上日出的笔记一、课文回顾16课《海上日出》是一篇描写海上日出的文章,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出时海的美丽景色和那种无法言喻的壮观。
二、重点笔记1. 日出前的描写这部分的笔记主要记录了作者对日出前海上环境的描写,如海水、天空、云彩等。
这些描写为后面的日出场景做了铺垫,让读者更容易进入情境。
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天空颜色的描绘:“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天空的宁静和美丽,为后面的日出场景做了很好的铺垫。
2. 日出的描绘这部分的笔记主要记录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具体描绘,如太阳升起的过程、天空颜色的变化、海鸥的飞翔等。
这些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日出的壮观和美丽。
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太阳升起的描绘:“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太阳的努力和坚持,也让我感受到了日出的力量和美丽。
3. 课文情感分析通过阅读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我也明白了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
三、思考与讨论1. 日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觉得日出是一种非常壮观的自然景象。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日出的美丽和力量。
这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好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
2. 课文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我觉得作者对太阳升起的描绘非常生动:“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还有作者对天空颜色变化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太阳露出小半边脸儿,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这些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日出的美丽和神秘。
3.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我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那次是在海边看到日落。
那天的日落非常美丽,太阳慢慢沉入海平线,天空中的颜色也变得非常美丽。
那一刻,我感到非常感动,也明白了自然的美景是需要我们去欣赏和感受的。
四、作业与练习1. 完成课后作业我已经完成了课后作业,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有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