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组织疾病2
- 格式:ppt
- 大小:438.50 KB
- 文档页数:23
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二、牙龈疾病[单选题]1.急性坏死性龈炎病变区细菌学涂片增加最多的厌氧微生物是A.伴放线聚集杆菌与梭形杆菌B.梭形杆菌与中间普氏菌C(江南博哥).牙龈卟啉单胞菌与螺旋体D.梭形杆菌与螺旋体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细菌学检查:病变区坏死物涂片,进行瑞氏染色,或刚果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细菌学检查只是作为辅助检查方法。
掌握“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知识点。
[单选题]2.诊断急性坏死性龈炎时除临床特征外,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A.活检B.细菌培养C.坏死物及牙龈组织培养D.病变区细菌学涂片E.脱落细胞检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细菌学检查:病变区坏死物涂片,进行瑞氏(Wright)染色,或刚果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细菌学检查只是作为辅助检查方法。
掌握“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知识点。
[单选题]3.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发病特点不包括A.常发生于青壮年B.发病急,经常与精神紧张有关C.初起时龈乳头充血水肿,个别出现溃疡D.进展快,牙间乳头和边缘龈坏死E.病程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病程本病起病急,病程较短,常为数天至1~2周。
掌握“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知识点。
[单选题]4.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简称A.AUNGB.NAUGC.AUGND.ANUGE.GANU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简称ANUG)是指发生于龈缘和龈乳头的急性炎症和坏死。
掌握“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知识点。
[单选题]5.ANUG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A.医源性感染B.接触性感染C.病原性感染D.机会性感染E.多发性感染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NUG(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机会性感染,在局部抵抗力降低的组织和宿主,这些微生物造成ANUG病损。
掌握“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知识点。
[单选题]6.ANUG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慢性龈炎或牙周炎B.慢性龈炎或牙髓炎C.慢性牙髓炎或牙周炎D.慢性唇炎或牙髓炎E.慢性唇炎或牙周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牙齿已存在的慢性龈炎或牙周炎是ANUG发生的重要条件。
第二章牙周组织的部分结构及作用: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龈:1、游离龈:正常深度为1.8MM2、附着龈:正常附着龈宽度范围为1~9MM3、龈乳头:位于邻近两牙间隙的牙龈牙周膜: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又称牙周韧带牙槽骨: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
牙骨质:参与了使牙稳固于牙槽窝内、承受和传递(牙合)力的生理功能,还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和修复,它的新生也来源于牙周膜细胞,故也可将其视为牙周组织的一种组成部分。
掌握正常牙龈的生物学特性。
1.牙龈上皮(gingivalepithelium):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
2.龈沟上皮(salcularepithelium)n 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钉突;n 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n 抵抗机械力能力弱;n 固有层常见白细胞浸润。
3.结合上皮(junctionalepithelium):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带状上皮n 无角化鳞状上皮,无钉突。
n 细胞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
n 炎症刺激可出现钉突。
结合上皮超微结构:n 高尔基体发达、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
n 张力细丝较少,桥粒少,细胞外间隙增大。
n 龈沟底部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
n 更新细胞向牙表面移动、脱落至龈沟。
结合上皮n 附着方式:与牙以半桥粒形式结合n 位置:增龄变化随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n 作用:封闭牙周间隙n 注意手术和修复体不应损伤结合上皮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的功能答:成纤维细胞(又称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PDLC)是牙周膜中最常见的细胞,呈卵圆形或细长形,排列方向与主纤维平行,并伸有伪足。
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胶原,同时具有吞噬并经酶的水解而降解陈旧胶原纤维的能力。
故此胶原纤维受成纤维细胞的调节。
大量实验结果显示,成人牙周膜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
体外培养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至少存在两种表型: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细胞表型。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严重程度可根据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牙齿移位度等指标来进行分级。
以下是牙周炎的ABCD分级标准:
A级牙周炎:
1. 牙周袋深度浅,通常在1-2毫米范围内。
2. 牙齿无明显松动或移位。
3. 牙齿周围的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轻微。
B级牙周炎:
1. 牙周袋深度适中,通常在3-4毫米范围内。
2. 牙齿轻度松动,但没有明显的移位。
3. 牙齿周围的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中等程度。
C级牙周炎:
1. 牙周袋深度较深,通常在5-6毫米范围内。
2. 牙齿明显松动,但尚未导致牙齿移位。
3. 牙齿周围的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明显,可能伴有口臭等症状。
D级牙周炎:
1. 牙周袋深度深,通常超过7毫米。
2. 牙齿严重松动,可能伴有明显的牙齿移位。
3. 牙齿周围的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严重,常伴有口腔恶臭、牙齿脱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分级标准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牙周炎分级标准可能会因医生或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牙周炎,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口腔检查和治疗。
偏方治疗1、鲜菊花汁治牙周炎[偏方用料]:鲜菊花叶一把。
[制作用法]:将鲜菊花叶洗净捣烂,绞汁服下,连服2至3次。
[功效]:消炎止痛。
用治齿龈炎红肿疼痛。
2、桃柳树皮清热治牙病[偏方用料]:桃树皮4g,柳树皮4g,白酒适量。
[制作用法]:沙锅放入白酒,以文火煎煮桃柳树皮,趁热含酒液漱口。
当酒液含在口中凉后即吐出,日漱数次。
[功效]:清热止痛,祛风散肿。
用治风火牙痛和牙周发炎。
3、天花粉、蒲公英治牙周炎[偏方用料]:天花粉、蒲公英各12g。
[制作用法]:水煎取汁,含漱,每日2至3次。
[功效]:用治齿龈脓肿,流脓。
4、郁李酒[偏方用料]:郁李根、细辛、椒各半两,槐白皮、柳白皮各一两。
[制作用法]:上细锉,每用药一两,酒半斤,煎三五沸,去滓。
热漱冷吐[功效]:治齿风肿痛,呼吸风冷,其痛愈甚,牙龈肿赤。
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治疗牙周炎的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属于较高水平。
因为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
而且血糖较高,容易形成牙菌斑。
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而牙周炎又会进一步加大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几率。
因此,糖尿病与牙周炎可以说是相互促进。
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牙周病的治疗。
首先控制血糖水平,其次要系统治疗牙周炎。
平时更应该注意口腔保健,定期复查。
牙周炎引起牙痛时的止痛方法1.取陈醋120克、花椒30克、熬10分钟,待湿后后含在口中3-5分钟吐出(切勿吞下),可止牙痛。
2.取大蒜适量捣烂,温热后敷在痛点上可以缓解牙髓炎、牙周炎以及牙痛等症状。
3.取白胡椒10克研成末,加白酒调成糊状,分4次放入牙洞内。
4.取蜂房适量,加纯酒精适量,点火燃烧,待蜂房烧成黑灰时,用手指蘸灰涂于患牙,一般4~5分钟可止痛。
5.取大蒜捣烂,温热后敷在疼点上可以治疗牙髓炎、牙周炎和牙痛等症状。
6.把味精按1∶50的浓度用温开水化开后,口含味精溶液一会儿就吐掉。
这样连续几次,坚持两天后牙痛就会好的。
7. 把牙宣散加上生蜜敷在疼处,可缓解疼痛以及治疗牙周炎。
中级口腔医学主管技师专业知识模拟题2019年(2)(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乳牙外伤多发生在•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SSS_SIMPLE_SINA B C D E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据统计牙外伤,以前牙外伤多见,尤以上颌前牙发生最多。
乳前牙外伤好发于1~2岁的幼儿,因其刚学会走路平衡能力差,易跌倒自伤或监护者疏忽而碰伤。
2.第一恒磨牙牙根发育完成的时间是• A.胚胎3~4个月•**~3岁•**~7岁•**~10岁**~12岁SSS_SIMPLE_SINA B C D E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恒牙萌出后3~5年牙根尖才发育完成。
3.10~12岁可以利用排齐拥挤前牙的间隙是• A.灵长间隙• B.生理间隙• C.剩余间隙• D.息止间隙• E.正中间隙SSS_SIMPLE_SINA B C D E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答案:C乳恒牙混合期,乳磨牙较前磨牙大,牙替换后,前磨牙区所出现剩余间隙,可使暂时拥挤的前牙排列整齐。
4.乳牙因磨耗产生的修复性牙本质最常见于•A.乳前牙切端 •B.乳牙髓腔 •C.乳磨牙髓腔顶部 •D.乳磨牙髓腔底部 •E.根分歧处SSS_SIMPLE_SINA B C D E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答案:C牙髓组织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和结缔组织,还有排列在牙髓外周的造牙本质细胞,其作用是造牙本质。
当牙冠某一部位有龋或其他病损时,可在相应的髓腔内壁形成一层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以补偿该部的牙冠厚度,即为牙髓的保护性反应。
5.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是•A.横断面研究 •B.常规资料分析 •C.临床试验 •D.纵向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SSS_SIMPLE_SINA B C D E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答案:C实验流行病学又称为流行病学实验或现场实验或干预实验,一般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等特点将流行病学实验分为三大类: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和临床实验。
1.牙冠延长术的适应症和步骤适应症:1.牙折裂达龈下,影响牙体预备、取印模及修复。
2.龋坏达龈下,影响治疗或修复。
根管侧穿或牙根吸收在颈1/3处,而该牙尚有保留价值者。
3.破坏了生物学宽度的修复体,需暴露健康的牙齿结构,重新修复者。
适合上述三种情况的患牙应有一定的牙根长度,在手术切除部分牙槽骨后,仍能保持足够的牙周支持。
如果患牙牙根过短或者过细,则不是牙冠延长术的适应症。
4.前牙临床牙冠短,笑时露龈,需改良美观者。
步骤:1.术前消除牙龈炎症,控制菌斑。
2.探明牙断端的位置及范围,估计术后龈缘应在的位置,据此设计切口。
3.根据术后龈缘的新位置而确定内斜切口的位置。
4.翻瓣,并除去被切除的牙龈,暴露根面或牙根断面。
5.进行骨修整,切除部分骨支持,使骨嵴高度位置能满足术后生物学宽度的需要,骨嵴顶需要降至牙断缘根方至少3mm处。
6.彻底进行骨面平整,去除跟面上残余的牙周纤维,防止术后再附着。
7.修剪龈瓣的外形和适宜的厚度。
8.在冲洗、压迫、止血后观察龈缘的位置及牙齿暴露情况,放置牙周塞治剂。
9.术后护理。
2.翻瓣术的适应症和步骤翻瓣术是用手术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及袋内壁,并翻起牙龈的黏膜骨膜瓣,在直视下刮净龈下牙石和肉芽组织,必要时可修整牙槽骨,然后将龈瓣复位缝合,达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变浅的目的适应症: 1.深牙周袋或复杂性牙周袋,径基础治疗后牙周袋仍在5mm以上,且探诊出血者。
2.牙周袋底超过膜龈联合界,不宜做牙周袋切除者。
3.有骨下袋形成,需做骨修整或需进行植骨者。
4.根分叉病变伴深牙周袋或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需直视下平整根面,并暴露根分叉或需接触某一患根时。
步骤:1.设计切口2.牙龈瓣的种类和翻开。
3.刮治和根面平整。
4.龈瓣的复位。
5.缝合。
6.牙周塞治。
7.术后护理。
8.组织愈合。
3.牙周基础治疗和维护期的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是每位牙周患者都适用的最基本的治疗,目的是消除治病因素,使炎症减轻到最低程度,并为下一阶段的治疗做准备。
第二单元牙周组织一、A11、牙周膜中的神经A、较丰富B、大部分是自主神经C、无定位觉D、只感觉痛觉E、对压力刺激反应迟钝2、牙龈固有层的纤维中A、龈牙组含量最少B、含有牙槽龈组C、越隔组只存在于牙的颊舌面D、斜行组数量最多E、牙骨膜组位于牙颈部周围的游离龈中3、固有牙槽骨又称A、网状板B、束状板C、硬骨板D、基板E、松质骨板4、关于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错误的是A、是人体骨最活跃的部分B、通过骨吸收和新骨形成而不断改建C、受压侧骨增生,受牵引侧骨吸收D、随牙的生长发育、脱落替换而改建E、牙脱落后,相应的牙槽骨会吸收变平5、关于筛状板,正确的是A、即牙槽骨中的松质骨B、衬于牙槽窝的内壁C、是多孔的骨板,其小孔供来自牙周膜的穿通纤维通过D、表面有骨膜覆盖E、在根尖区与外骨板相连6、主要分布于牙的唇颊侧,在邻面不存在的牙周膜纤维是A、龈牙组B、牙槽嵴组C、根尖组D、斜行组E、越隔组7、关于牙周膜的斜行组纤维,错误的是A、数量最多B、力量最强C、埋人牙槽骨的一端近牙根部D、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E、使牙能承受垂直压力8、牙周膜中不包含A、成纤维细胞B、破骨细胞C、上皮细胞D、成牙本质细胞E、成牙骨质细胞9、牙周膜中的主纤维束A、按同一方向整齐排列B、主要为弹力纤维C、一端埋入牙骨质,二端埋入牙槽骨骨膜D、其纤维由成纤维细胞形成,由巨噬细胞降解E、对牙起支持和稳固作用10、牙龈中不易清洁易受炎症刺激的区域是A、游离龈沟B、牙间乳头C、附着龈D、点彩E、龈谷11、关于牙龈的组织结构,错误的是A、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组成B、牙龈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C、龈沟上皮表面一般无角化D、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符合咀嚼黏膜的特点E、龈谷表面覆盖的是无角化鳞状上皮12、附着龈A、表面可见点彩B、色泽比游离龈稍红C、表面上皮无角化D、紧密附着于牙骨质,故名附着龈E、富有弹性,有一定活动度13、牙周膜的神经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牙周膜有丰富的神经B、含有有髓神经和无髓神经C、能感受触觉和压觉D、能感受痛觉E、牙周膜面的感受器不能明确牙位14、牙龈中位于牙颈部的游离龈中,呈环形排列的纤维是()A、龈牙组B、牙槽龈组C、环形组D、牙骨膜组E、越隔组15、牙周膜的功能()A、支持功能B、营养功能C、感觉功能D、形成功能E、以上都是16、牙周膜中可以转化为其他细胞成分的细胞是()A、成纤维细胞B、上皮剩余C、成骨细胞D、成牙骨质细胞E、间充质细胞17、牙周膜中来源于上皮的细胞成分是()A、成纤维细胞B、上皮剩余C、成骨细胞D、成牙骨质细胞E、间充质细胞18、以下哪种细胞不是牙周膜中的细胞成分()A、成纤维细胞B、成骨细胞C、成牙骨质细胞D、破骨细胞E、成牙本质细胞19、牙周膜中数目最多、力量最强大的是()A、牙槽嵴组B、水平组C、斜行组D、根尖组E、根间组20、牙周膜中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且呈水平方向的主纤维是()A、牙槽嵴组B、水平组C、斜行组D、根尖组E、根间组21、牙周膜的正常厚度为()A、0.1mmB、0.15~0.38mmC、0.4mmD、3~4mmE、1~2mm22、牙龈中横跨牙槽中隔,连接相邻两牙的纤维是()A、龈牙组B、牙槽龈组C、环行组D、牙骨膜组E、越隔组23、龈沟的正常深度为()A、0.1mmB、0.15~0.38mmC、0.5~3mmD、4mmE、5mm二、B1、A.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B.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于牙龈固有层中C.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中D.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至根分叉区牙骨质E.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骨密质的表面<1> 、牙骨膜组纤维A、B、C、D、E、<2> 、根间组纤维A、B、C、D、E、<3> 、龈牙组纤维A、B、C、D、E、<4> 、牙槽龈组纤维A、B、C、D、E、2、A.牙槽嵴组B.水平组C.斜行组D.根间组E.根尖组<1> 、数目最多,力量最强大的纤维,起悬吊牙齿的作用的是A、B、C、D、E、<2> 、呈放射状,保护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的是A、B、C、D、E、<3> 、位于多根牙的根分叉之间,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是A、B、C、D、E、<4> 、起自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的是A、B、C、D、E、<5> 、与牙弓的牙合平面大致平行,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的是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牙周膜的神经:牙周膜有丰富的神经,来自牙间神经和根尖神经,伴随血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