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卡及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6
工艺过程卡编写要求1、工艺每个厂家都不一定完全相同,跟设备关系比较大。
2、在试制时就应有制造工艺。
试制工艺和量产工艺是不同的。
3、一般来说每张图纸都对应一张工艺卡,在图纸后用胶水粘上工艺卡;零件只有工艺过程卡,焊接件有过程卡和焊接作业指导书。
关键工序要有作业指导书,其它工序是工艺过程卡。
作业指导书应彩打,目视化张贴在工位上。
图纸(背后附工艺)由车间资料室保管,2份,操作者要用时借阅,登记日期、图纸编码、图号、借阅人工号、电话、归还时间等。
先编工序过程卡,再汇总成工艺路线汇总表。
4、单个的装配零件-----工艺过程卡焊接件中的零件-----工艺过程卡(附图页含下料展开图,折弯图)焊接部件------工艺过程卡,焊接作业标准(即作业指导书)装配------装配作业标准调试------调试作业标准5、工艺路线示例:零件、焊接部件的工艺路线写到表面处理后装配前,例如:直接到装配的零件:锯---车---划线---铣---发黑---检锯----粗车-----调质---精车---划线----铣----发黑.----检后续要焊接的零件:激光割---校平---卷板----折弯----检(---转压缩车箱体焊接班)焊接件工序应写到油漆,比如:焊----划线---镗---钻----喷砂----底漆----面漆(含中涂)---检焊---划线---镗--钻--电泳(含酸洗)--面漆(含中涂)--检焊---粗车---调质---精车---划线---铣---镀锌---检其中焊接件中的焊接工序(关键工序)还应有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
注:做电泳的工件没有喷砂的工序,做底漆的前面才有喷砂(丸)工序。
焊接件工序卡中的明细表是系统自动读出的,在CAXA模板未完全完善前不用写。
如果一个零部件要外协的地方很多,可以整体外协,如:铸---退火---车---高频表面淬火---发黑---检。
6、激光割:碳钢6mm及以下,不锈钢4mm及以下,或者对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焊后露在外面的)的零件,激光切割的孔一般最小为板厚的2倍。
电阻、二极管成型操作要求一、根据元器件清单或样机对需要成型的元器件确认:1、元器件型号、规格;2、成型形式(卧式或立式);3、跨距;二、成型操作1、卧式成型:①根据确认的跨距,调整轴向成型机,注意:调整关键是切断引脚的旋转刀片须紧贴靠板,折弯处应离成型元件端面1mm以上。
无法使用轴向成型机的元件,可选用相应模具手工成型;②对成型后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③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卧式成型操作;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④若切断的元器件引脚不平整(如带毛刺)时,需调整设备(如靠板偏心、刀片钝等)。
2、立式成型:①参照样机或样件,手工进行立式成型,二极管立式成型应注意弯曲端极性;②弯曲端起始弯曲处离该端面应大于2mm,(特殊情况允许1mm)弯曲部位应呈弧形;③立式成型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插装后弯曲一端的引脚超出PCB板焊盘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3mm;④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立式成型;过程中和结束时应抽样验证。
3、注意:①操作者手上不得有油或污渍,成型用工具、器械要清洁,成型时形成的切屑要及时清理;②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操作应连续一次性完成,不得在过程中穿插成型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③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后放在同一容器内,不可与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混放。
三、成型作业结束,清洁工作场地及设备。
线材生产操作要求一、裁线、剥线1、根据生产单,设计文件或样件要求,确认:a)线材型号、规格、颜色b)裁线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实际裁线长度的误差为±5mm)c)形式(全剥或半剥)d)剥头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剥头长度为3—4mm)2、依据以上确认的内容,调试剥线机参数,并进行试裁、试剥。
3、对试裁的首件长度、剥头形式、剥头长度进行确认。
4、首件经确认无误后,可进行连续操作,无特殊要求时,每年100根为一捆扎单元,将线材理顺齐后,用不掉色的橡皮筋捆扎,整齐摆放转入下道工序。
服装厂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3.3缝纫工负责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缝制作业,并做好自己工位的卫生整理和设备保养;3.4辅助工负责协助缝纫工进行辅助作业,如剪线、换针等。
4准备工作:缝制车间主任接到《缝制通知单》后去仓库领取面料和辅料,到技术部领取工艺卡和样板。
5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5.1领料:组长根据领料单领取相应的面料和辅料,同时进行初步检验,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
5.2缝制:缝纫工按照工艺卡和样板进行缝制作业,要注意线迹的整齐和缝口的平整美观,同时要保证缝纫质量和效率。
5.3检验:组长对缝制好的衣片进行初步检验,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
5.4整烫:对缝制好的衣片进行整烫,使其形状更加美观、整洁。
5.5包装:对整烫好的成衣进行包装,包装要整齐美观,同时要注意包装标识的准确性。
6在以上各环节的负责人,若不认真负责,不遵守制度而造成损失的,一律由责任人承担责任,负责赔偿。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3.3 车工负责按照工艺要求和工期要求进行缝制,同时负责对缝制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3.4 划样工根据样板要求和工艺要求进行划样。
3.5 小烫工负责进行小烫工作。
3.6 压衬工负责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压衬。
4 准备工作4.1 各组组长凭借生产部开出的《生产任务单》去领取裁片和辅料,同时车间主任到技术部领取工艺单和小样板。
4.2 投产前技术交代:各生产车间主任在新款投产前应该向各组组长和员工讲解工艺单上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如果由于讲解错误导致投产后的质量问题,车间主任应该负责。
5 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5.1 开包编号:各小组组长在领包后布置生产,对各工序进行分工,按照面层编号,任务明确到个人,确保流水线的畅通。
5.2 划样:划样工根据小样板进行划样,注意确保划样线路清晰、便于缝制。
5.3 贴衬:如果需要贴衬,各组组长将裁片拿到后道车间压衬,与压衬工办好交接手续。
5.4 缝制要求:参照各款工艺单上的说明,确保缝制线路整齐、平整、符合要求,各部位不应该有明显的残余线头。
工艺卡片(作业指导书)使用管理规定
1、生产作业前必须凭产品周转卡领取工艺卡(或作业指导书),
且认真阅读作业要求及工艺参数,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工生产;
2、工艺卡片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位置放置,决不允许乱丢、乱放;
3、使用过程中不得将工艺卡片斯毁、涂污、折叠等,保证工艺卡
片的整洁;
4、不得私自更改工艺参数,工艺卡的参数必须与设计工艺保持一
致;
5、工艺卡必须有工程师签字且加盖红色“受控”或“试制”章,
否则该工艺为无效工艺;
6、每一型号的每一工序,工艺卡片必须保证唯一性;
7、若工艺卡片多人多班次使用应做好工艺卡片的交接工作;
8、保证工艺更改及时替换,领取工艺卡片必须登记,且使用期限
为一个星期,如继续使用,需再次登记;
9、若领取工艺卡一周内未归还则按照丢失处理;
********有限公司
技质部
2011年07月。
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Working Instruction)文件的几个基本要素:文件名、文件编号、文件版本、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生效)日期、适用范围、文件内容什么是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用以指导某个具体过程,事物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
常用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标准、作业规范通常应包含的内容。
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某个部门内部或某个岗位的作业活动的文件,侧重描述如何进行操作,是对程序文件的补充或具体化。
对这类文件有不同的具体名称,如工艺规程、工作指令、操作规程等。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1、作业指导书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
2、作业指导书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作业指导书的种类1、按发布形式可分为:书面作业指导书、口述作业指导书。
2、按内容可分为:1)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2)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3)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作业指导书的要求ISO9000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1、“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19001-ISO9001——9.1)。
2、生产作业可由作业指导书规定到必要的程度。
应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以确定工序的潜能。
整个生产中使用工艺规定也应写成书面文件,各个作业指导书中均应引用。
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准则。
……(GB/T19004-ISO9004——10.1.1)。
3、“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对作业指导书,规范和图样进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5)。
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与步骤基本要求1、内容应满足(1)5W1H原则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a.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b.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一、岗位任务按工艺要求,将配好的生胶和助剂通过开炼机均匀的混合在一起。
二、操作顺序开机前,检查辊间、落料盘有无杂物,冷却水通畅。
1.混炼方法:(1)包辊:生胶或母胶在靠近大牙(齿轮)一边少量加入,待胶软化包辊后,再逐步放入多余胶料,胶料全部包辊成光滑状.(2)吃粉:吃粉时辊筒上保持适当的堆积胶,先将量少的硬脂酸、氧化锌等加入,碳酸钙和油光替加入,最后加入硫磺(盘内粉料应全部扫清加入)。
(3)翻炼:等粉吃完,左右拉刀二次,然后调小辊距≤1mm,翻三角包三次,按工艺规格出片.2.胶料检验:(1)混炼好的胶料应充分冷却,并在胶料上标明批号、生产日期、操作人、系数、料名,并作好原始记录。
(2)每混炼一批胶料应随机抽一车做物理性能的测试,合格后使用,若不合格则应加倍复验.四、操作注意(1)首先检查大车的紧急刹车完好.(2)操作过程中,手不能伸进两辊的水平线.一、岗位任务按工艺要求,将载料半制品通过平板机,模具压制成成品。
二、工作顺序三、操作方法及要求(1)上班应正确穿戴好劳防用品(手套等)、不准穿拖鞋、赤膊等。
(2)上班前应根据自己的工作令核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胶料、机台、模具号等。
(3)生产前应检查机器的温度、泵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模具的定位、模腔、手柄等是否完好,硫化时间是否按要求调整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或技术质量员汇报。
(4)模具进出热板应用钩子拉,热板在进行中严禁手入平板压机。
(5)操作顺序剪载好的半制品胶料应放入模腔中上中下模具定位对准合模模具至热板中央上泵合模适当放回气正点硫化钩子拉出模具启模时模腔面不准碰作且应向上放置取产品自检外观质量。
(6)操作者第一模产品应交质检员,由质量员负责首缸产品的检查,每二小时对温度、压力参数记录一次。
(7)操作者对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应自检质量,发现连续三缸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向组长或技术人员(质量员)汇报。
(8)操作者擅自改动工艺参数(压力、温度、时间、胶料、规格、重量等),所造成的废品由操作者自负,必要时可根据所造成的质量问题的价值追究其质量责任。
工艺文件种类
工艺文件主要是用于指导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参数配置和规范要求等内容记录的一系列文件。
根据其具体应用场景和目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即工艺资料、工艺规程、工艺卡和作业指导书。
工艺资料是对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原材料、工装设备、检测工具等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以及主要生产设备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文献整理等,是生产过程中最基础的工艺文件。
工艺规程主要用于记录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及其技术要求,是生产中比较重要且最常用的工艺文件。
它包括了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工艺规范,以及各种设备的检修规程和停车、运行操作等等。
工艺卡主要是根据工艺规程对产品零部件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和描述,针对每个零部件,都会出具相应的工艺卡。
工艺卡通常包括加工的程序、检查项目、产品尺寸、工具选择、加工参数、检查方法、加工时间和所需人力等等,是生产过程中对每道工序的具体实践指导文件。
作业指导书主要是用于规范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和操作流程,包含了操作细节、相关规范和技术规格等内容,以确保生产部门对生产信息的全面掌握,防范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风险,是随时指导现场通行操作的的重要文件。
综上所述,工艺文件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文件,不同的工艺文件针对不同的生产环节和需求,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最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1。
工艺守则作业指导书CNC数控铳床加工中心一、工人自检内容、范围:1、加工者在加工前必须看清楚工艺卡内容。
清楚指导工件的部位、形状、图纸各尺寸并清楚知道其下到工序加工内容;工件装夹前应先测量坯料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工件装夹时必须认真检查是否与编程作业指导书一•致;|2、在粗加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自检,以便对有误差的数据及时进行调整。
自检内容主要为加工部位的位置尺寸。
如(1)工件是否松动;(2)工件是否正确分屮;(3)加工部位到基准边(基准点)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4)加工部位和互间的位置尺寸。
在检查完尺寸后要对粗加工的形状尺寸进行测量(圆弧除外);3、经过粗加工自检后才能进行精加工。
精加工后工人应对加工部位的形状进行自检:对垂直面的加工部位检测其基本长宽尺寸;对斜面的加工部测量图纸上标出的基准点尺寸;4、工人完成口检,确认与图纸及工艺要求相符合后方能拆下工件送检验员进行专检。
二、出错的原因特别注意改正措施:1、没有检查工件的长宽高尺寸上机前的准备工作,必须认真检查工件的长宽高尺寸是否符合图纸利用拉尺、碰数等方法检查其止确性;2、工件的摆放方向根据编程作业指导书耍求,对照工件、图纸确定工件的摆放方向认真检查工件的方向,然后按指导书的摆放进行操作;3、碰数偏移碰数方法、碰数后检查、输入资料的检查碰数后根据工件的长宽尺寸,把主轴移到工件的边缘,检查碰数的正确性;输入数据后再检查其正确性;4、用错刀具认真检查所装的刀具是否与指导书的一致在执行程序的第一句时,必须确认所用的刀具;5、开粗时刀具崩碎导致工件过切、刀具报废开粗时不得离控制面板太远有异常现象及时停机检查;6、开粗后工件移位装夹时必须确保紧固开粗后重新拉表、碰数;7、工件尺寸不到数检查所使用的刀具;通知编程检查程序对丁•重耍位置,确保使用新刀加工;修改或增加程序;8、输错文件名加工前必须认真检查程序所用的刀具对印度文件名认真检杳输入的文件名的正确性。
机加工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案例摘要:一、引言二、机加工工艺文件的案例1.工艺文件的定义与作用2.工艺文件的主要内容3.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三、作业指导书的案例1.作业指导书的定义与作用2.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3.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方法四、总结正文:一、引言机加工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是机械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文件,它们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机加工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知识。
二、机加工工艺文件的案例1.工艺文件的定义与作用工艺文件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指导工人正确进行加工,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所编制的一套文件。
其主要作用包括:规定产品的加工工艺、指导工人操作、检验产品质量等。
2.工艺文件的主要内容工艺文件主要包括:工艺路线、工艺规程、工艺卡片等。
其中,工艺路线是指产品的加工顺序;工艺规程是指加工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定;工艺卡片是指具体工序的加工参数、工具和量具等。
3.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工艺文件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根据产品的图纸和工艺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其次,应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合理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规程;最后,应详细列出每个工序的加工参数、工具和量具等。
三、作业指导书的案例1.作业指导书的定义与作用作业指导书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指导工人正确进行操作,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所编制的一套文件。
其主要作用包括:规定操作步骤、说明加工方法、提供质量检验标准等。
2.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作业顺序、作业方法、质量检验标准等。
其中,作业顺序是指操作的先后顺序;作业方法是指具体的加工方法;质量检验标准是指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3.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方法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根据产品的图纸和工艺要求,确定操作步骤和加工方法;其次,应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合理的作业顺序和作业方法;最后,应详细列出每个工序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1 目的为明确技术部文件的定义,规范技术部文件的种类、编制、审批、编号、发放、更改及保管,以及在领取、使用、归还过程中,为防止发放错误、车间误用、滥用或使用过期作废的工艺文件,特制定本文件管理实施细则。
2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技术部文件的管理。
3 职责技术部负责技术类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更改、发放、保管及发放工艺文件的回收、作废和销毁工作;4. 管理规定4.1 常用文件的种类技术类图纸、作业指导书、作业工艺卡、标准产能、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技术文件。
4.1.1技术类图纸:4.1.2作业指导书:指导各生产工序作业员正确规范生产操作的技术性文件4.1.3作业工艺卡:指导各生产工序作业员正确生产操作的技术性标准文件4.1.4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消耗及工艺损耗标准:如冲压件、拉伸件、板金件、喷塑、装配等产品;4.1.5标准产能:制造产品各工序生产所消耗的标准工时;4.1.6技术文件:技术部编制的各种具指导性、规范性、标准性技术文件:颜色编号、配方汇总、客户信息、内控标准(冲压等内控标准)、规格书、技术通知、其它类技术文件;4.1.7采购规范用以指导采购进行相关物料、零件进行准确采购的详细技术性图纸文件规范资料信息;4.2 文件的编制要求4.2.1 技术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能指导生产;4.2.2 尽可能采用同行业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做到专业化、标准化;4.2.3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满足节能降耗,高效的原则;4.2.4 技术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应与图纸,相关内控标准协调一致,不得相互矛盾;4.2.5 技术文件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要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计量单位应全部使用法定计量单位;4.2.6 编制技术文件的主要依据:------- 产品国际、国内标准及产品技术要求------- 公司工艺装备条件------- 图纸或内控标准------- 客户的特殊要求(如有)4.2.7 编制程序4.2.7.1 相关部门提出编制要求;4.2.7.2 技术部确定编制方案;4.2.7.3 技术工艺类文件由技术部负责任人编制,依据《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中 4.4.5.a和4.4.5.b条款执行;4.2.7.4 品质部制定产品检验规程,依据《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中4.4.5.c条款执行。
江苏利淮钢铁有限公司1*80MW煤气高效利用发电项目N G-265/13.7-Q型锅炉受热面通球作业指导书编制:肖远龙审核:肖远龙批准:湖北工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利淮发电项目部2016年02月20日目录1、适用范围2、编制依据3、通球准备工作4 、通球实验工艺及工艺要点5 、安全防范措施6、质量记录范本附表锅炉受热面通球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江苏利淮钢铁有限公司1*80MW煤气高效利用发电项目锅炉的受热面管子通球实验,主要包括对流管、水冷壁管、省煤器管、过热器管和再热器管等。
2、编制依据《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20123、通球准备工作3.1 受热面管在组合和安装前必须分别进行通球实验。
3.2 需要进行通球的受热面管子必须是经过检验符合安装要求的管子。
3.3 组合前的通球实验通常在管子校正(矫正)后进行,安装前为防止搬运或其它机械原因压扁、碰瘪及损坏变形,应对管子再进行一次通球实验。
3.4 锅炉安装完毕后能够进行通球实验的受热面管子如对流管等需在水压实验前再次进行通球实验。
3.5 实验用球一般应用钢球制成,不应使用铅等易产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制造。
3.6 通球实验的球径应符合表一规定:3.7 对流管束(安装完毕)水压试验前的通球检验宜采用木球。
3.8 通球实验需用的主要机具:空压机、钢球.注:D0—管子内径(进口管子D0应为实测内径);D1—管子外径;R—弯曲半径。
3.9外径大于76mm的受热面管可采用木球进行通球,直管可采用光照检查;集箱管接座可采用钢球等径的钢丝绳进行检验;三叉管必须保证每根管子都进行通球。
4 、通球实验工艺及工艺要点4.1 通球实验工艺:检查管子→通球→封口4.2 按照规定选择实验用球的直径为Φ22,球必须能从管子中顺利通过,否则应找出原因对管子进行修理或更换。
4.3 实验的管子及实验用球必须编号,实验完毕将球妥善保管,防止遗留管内。
根据您提出的文件名称是无法判定两者差异的。
因为,不同组织对文件的叫法可以不同的。
如果您是生产车间的话,通常是把作业指导书用来表述技术领域的活动,应当如何如何做的文件;而车间生产的工艺制度通常用来描述管理领域中各个岗位之间的业务流程关系,也就是描述岗位和岗位之间谁先做什么,谁后做什么,以及每个岗位做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交付的是什么东西等。
至于如何做,就用作业指导书来描述。
当然,也可以把这两份文件合并起来。
只要满足顾客和自己的要求,有符合标准的要求。
什么做都可以。
工艺制度是对一个产品实现过程的各个工序的要求,而作业指导书是指整个工艺路线中的每一个工艺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对方法、设备、材料等加以规定和要求。
三流企业还处于维持“温饱”阶段,为了控制经营风险,必然要制定一些粗糙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由于这些制度本身的缺陷,个别人员善于钻营,监督的手段单一,导致制度不断细化,考核层级不断上移,人员发挥的空间及施展的舞台也就越小,制度的负面效应就越明显,制度的特征更多是表现为限制人的创新与激情。
二流企业渡过了艰难起步阶段,开始知道企业要想作大作强,必须变“人治”为“法治”,
制度是用来促进全体行为的规范化的,而不是为了限制人的能动性,在不触击高压线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为群体腾出制度执行
的腹地,进而推动执行者创造性去实施他。
一流企业必然是行业的领导者,一路走来他们深知:要想基业长青,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一切竞争力的获得都寄系于人,要使的这些企业精英与企业风雨同舟,必须从制度层面满足他们的需求,点燃他们的激情,成就他们,同时也就成就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