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英公司机场场面监视雷达
- 格式:pdf
- 大小:273.08 KB
- 文档页数:5
场面监视雷达介绍场面监视雷达(Scene Surveillance Radar,简称SSR)是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监视系统,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边境防卫、航空航天、交通管理等领域。
SSR通过监测环境中的物体、人员和动作,提供全方位的实时监视和跟踪功能,为用户提供安全保护和事故预警。
SSR是一种主动式雷达系统,具备自主、跟踪、报警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目标,提供高分辨率、大范围的监视图像。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向目标发射无线电波,然后接收被目标反射的波束信号,通过处理这些信号得到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轨迹信息。
在监视图像上,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以便及时做出决策和行动。
SSR具有多种基本功能,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和目标预警。
目标检测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潜在的威胁或异常活动,例如区域内的入侵者、意外事故等。
目标跟踪功能可以自动追踪目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目标动态信息。
目标识别功能可以通过对目标特征的分析来判断目标的类型,例如识别车辆、人员或航空器等。
目标预警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参数进行预警,例如当目标进入指定区域或超出一些速度范围时,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用户注意。
SSR具有多种技术特点,包括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
高分辨率意味着SSR可以在监视图像上清晰地显示目标的细节,帮助用户更准确地判断目标的性质和意图。
大动态范围可以让SSR适应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不同亮度和反射条件,确保系统的工作效果和性能稳定。
高灵敏度表示SSR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弱的目标信号,例如低速移动的目标或经过遮挡的目标。
高可靠性意味着SSR可以长时间、持续地工作,具备自动故障检测和修复能力,降低系统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SSR还可以与其他监视系统进行集成,例如视频监控、红外监测等,形成多源数据融合的监视效果。
通过与视频监控系统结合,SSR可以提供更全面、立体的监视图像,帮助用户更准确地判断目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场面监视系统ASMGCS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小结作者:纳霞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第17期摘要随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流量日益增长,管制员对飞行器的指挥工作越来越离不开场面监视系统。
本文针对场面监视系统ASMGCS在日常维护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些高效的解决方法,以期减轻一线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为管制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场面监视系统管制员维护人员1 相关背景介绍1.1 场面监视系统介绍场面监视系统(以下简称场监)由荷兰HITT公司生产,以提供管制人员安全和高效的场面交通引导为目的,提供对多种传感器信号的引接,实现在高分辨率的彩色显示器上给管制员提供直观的场面运行态势,为管制员及时、正确掌握场面交通情况提供自动化手段。
通过人机会话、干预,进行管制作业,以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减少疲劳,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管制效率。
1.2 维护中的常见问题介绍场监主要由A、B二路以太网、雷达数据处理器、中央航迹处理器、接口处理器、监控处理器、记录重演处理器、网页态势显示处理器、管制员工作站及技术维护工作站、防火墙、时钟服务器和交换机组成。
由于为外方公司生产,所有操作手册和维护规程均为英文文档,仅有常见的操作步骤,当遇到一些特例时,如:交换机上下线、Ultra信息的查询、飞行计划的准确性等,维护人员无法及时地解决,同时,外方公司对其设计流程和技术性的问题保密性较强,这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技术人员的维护难度。
2 场监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1 IP在一段时间内因接收不到METAR报告警,内容为:sensor1 goes offline,reason NO_DATA,HYME status changed from up to marginal,HYME status changed from marginal to up.通常情况下,这是场监METAR报文接收门限设置过低造成的。
应先联系气象部门,检查METAR报发送是否正常及METAR报发送的频率。
..机场跑道异物(FOD)雷达检测系统(Foreign Object Debris radar Detection system)●研发背景●对FOD雷达检测系统的要求●赛英公司与研发团队简介●赛英产品的技术特点●赛英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赛英产品的工作流程成都赛英科技有限公司2010.6.8一、研发背景简介机场跑道异物(FOD)泛指可能损伤飞机的某种外来物质。
FOD会危及飞机和乘客的生命,造成航班延误、中断起飞,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保守估计,每年全球因FOD造成的直接损失至少在30亿—40亿美元。
而间接损失是这个数字的4倍!我国民航局机场司2009年出版的【FOD防范手册】指出:从2007年5月到2008年5月,FOD损伤飞机轮胎的事件在我国有4500起!2000年7月25日,法航一架协和式客机从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两分钟后随即坠毁,共有113 人遇难,法航向遇难家属赔偿约1.3亿美元。
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FOD——跑道上的一块45公分长的金属条,这也是史上FOD造成的最大空难。
协和悲剧发生后,FOD探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上日程,2006年12月,加拿大温哥华机场安装了Tarsier FOD监测雷达,成为全球安装FOD 监测系统的第一个民航机场。
现在,欧美国家的一些大型民航机场已经陆续安装FOD监测系统。
在我国,既没有引进这种系统的机场,也没有研发这种系统的报道。
我国机场对FOD的监测都是靠人工定时巡视,靠人眼近距离搜寻,这种落后的方法效率低,可靠性差,而且大大占用了宝贵的跑道使用时间,使航班次数被迫减少。
因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FOD监测系统是我国航空业的当务之急,航管业界称之为雪中送炭。
国产FOD监测雷达的问世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对FOD检测雷达系统的基本要求FOD探测系统主要采用雷达探测技术与视频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来检测FOD。
赛英公司的研发也遵循这一思路。
自从机场产生以来,机场场面监视就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对机场地面飞机和车辆的监视和管理,是维护机场地面秩序,保证地面安全的重要手段。
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大中型机场开始配备场监雷达用来监视交通,然而1977年发生在特内里费和1991年发生在洛杉矶国际机场的飞机相撞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现有监视系统的深刻反思[1-3]。
由于传统的场监雷达已经无法满足机场交通安全的需要,因此先进的场面监视系统陆续产生,其中以多点定位(MLAT)系统为代表的新一代场面监视系统在国外大中型机场被广泛地使用。
1传统的场面监视系统目前我国机场场面监视使用的是传统的场面监视系统,即场监雷达[4]。
场监雷达主要用于监视机场地面飞机与车辆的一次雷达系统,它由高速旋转的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数据处理器和显示系统组成。
通过天线发射无线电波,电波被飞机反射,雷达通过对反射信号处理,从而获得目标的距离、方位,然后数据处理器通过与FDP (飞行数据处理器)、二次雷达相关,从而得到飞机识别信息。
但是传统的场面监视系统有其缺陷,第一,它的雷达信号可能会被大雨、雪或者雾扭曲,从而产生错误信号。
第二,由于障碍物的遮挡存在一定的盲区。
第三,场监雷达对车辆也无法识别。
2多点定位(MLAT )系统由于传统的场面监视系统存在着缺陷,因此一种全新的基于应答机的监视系统诞生了———多点定位(MLAT)系统[5-6]。
MLAT 系统不是使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来定位,而是使用多个接收机接收飞机的机载A/C,S,ADS-B 模式的应答,利用应答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差(即TDOA 定位技术)来实现精准定位,并且根据应答码中的地址码对目标进行识别。
系统由多个安装于机场场区的地面站组成,在同一时刻内,至少3个地面站接收到同一目标的应答信号进行解码,并将数据送达目标处理器,目标处理器根据各个接收机的数据计算出目标位置,并且通过高刷新率来确定其运行轨迹,根据各目标的位置和运行轨迹,进行冲突预警及告警。
航空监视雷达技术及一致性检测方法探析尼帅摘要: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我国的航空业务逐渐增多,人们也越来越喜欢选择选用航空作为出行的工具之一,空域密度日益增大,为了实现空域监视的性能及安全需求,雷达技术从军用拓展到民用,为确保航空运行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航空监视雷达技术中不仅有初期的一次监视雷达技术、还有进一步发展的二次监视雷达技术以及最新的和GPS技术相结合的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技术。
为了更好的使飞机不偏离预定轨道则需要在监视系统指导下进行相关的飞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等,从而确保飞行动态保持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检测方法也是确保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航空;雷达监视;一致性检测方法随着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航空密度逐渐增加,有效应用雷达等检测技术确保航空正常、有序运行是有效保障我国航空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只有做好航空运行监视确保航空领域各运行飞机的飞行一致性才能为航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
一、航空监视雷达技术雷达是一种使用无线电波进行物体定位并测量其位置的一种技术。
最早出现在1935年的英国,开始时是用于军事领域,和人工雷达相比一次雷达的精度得到有效提升,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容易受到检测目标大小及亮度的影响,使其检测精度受到影响。
1953年二次雷达技术出现,并应用于空管系统,帮助航空领域进行飞机高度、位置信息的获取等,并和防撞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为飞行员的飞行提供信息和告警服务。
一次雷达是最早应用于民航监视技术应用,这一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向空中发射电磁波,当飞机飞过所在空域时,机载雷达配备了接受设备,能够接受电波并能够进行反射,利用这一原理实现雷达的监视功能。
一次雷达尽管可以帮助管制员对航路飞机进行指挥,避免发生事故,避开危险区域,推动飞行的顺利开展,但是也有着一定的缺点,如需要大力的能量电平,否则无法收到远距离的反射信号,造价成本较高;出现其他目标时对其造成干扰;无法识别飞机;回波存在闪烁现象;是一种被动监视,动态信息不完整,缺乏完善的数据链。
浅析场面监视雷达在机场中的应用摘要:场面监视雷达作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重要设备,为管制员提供及时准确的飞行情报和管制参数,在机场场面监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的原理、组成、涉及的主要技术进行介绍。
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场面监视雷达;管制;监视0 引言民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也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目标中明确,至“十四五”末,空管年保障航班起降1700万架次。
在复杂的机场环境和不确定的气象条件下,保障航班安全起落及地面服务车辆的有序进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场面监视雷达是机场合理规划地面交通管制的有效工具,极大的提高了地面调度系统的效率,在国内外大型机场得到广泛的应用[1]。
场面监视雷达作为一、二次雷达的有力补充,是实现Ⅱ/Ⅲ精密进近和现场指挥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
场面监视雷达主要对机场场面的目标进行跟踪,通过融合分析飞行数据、气象观测等信息,将机场停机坪、滑行道及跑道上目标的实时动态提供给管制人员,用于监视目标之间是否造成冲突,防止跑道侵入。
因此,全面应用雷达管制是保障机场运行安全,提升机场容量的重要手段。
1 场面监视雷达组成及功能场面监视系统是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将计算机、雷达、通信设备等先进的电子设备综合利用到空中交通管制方面的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中。
该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实现对雷达、飞行计划、气象、人机对话等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为管制员提供及时、准确的飞行情报和管制参数,从而极大的提高空域利用率,增强空中飞行安全,减轻管制人员的工作负担。
场面监视雷达作为一种监视飞行区域飞机及车辆等移动目标的雷达,帮助管制员清晰掌握地面飞机和车辆的位置。
为了满足日益繁忙的机场高效运行的需求,场面监视雷达数据处理系统具有一定的目标识别、冲突判断、告警、路径选择和引导等功能[2]。
科技成果——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技术简介机场场面监视雷达(SMR)是专门用于对机场场面上移动的飞行器、机动车辆和障碍物进行监视的设备。
SMR能够对场面上合作与非合作目标进行实时可视化管理,同时满足管制终端区流量控制、场面监视规避风险隐患、全场面历史数据查询和统计总结、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多方面所需。
SMR还可在夜间或天气不好,能见度差的雨、雪和大雾条件下,通过场面监视器给管制员提供清晰的场面活动画面,使管制员全天候掌握场面的活动情况,减少因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和取消,提高场面运行率,确保地面安全。
技术指标工作频率:9.0GHz-9.5GHz;作用距离:≥5km;天线转速:60rpm;探测速度范围:0-460km/h;方位扫描范围:0-360°;距离精度:≤3m;角度分辨力:≤0.4°;目标更新数据率:1次/秒;数据格式:ASTERIX10类格式报告。
技术特点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采用全固态发射、频率分集、脉冲压缩工作体制。
在目标探测性能、可靠性等方面都大大优于采用磁控管发射机的雷达,由于能实现相参处理和动目标检测,系统抗地物杂波的能力很强,雷达综合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主要技术特点为:20纳秒超短脉冲应用;宽带波导裂缝天线技术;全固态发射技术;宽带脉压实时信号处理;超杂波检测技术;数字脉冲压缩技术;高距离分辨率、高方位角度分辨率;网络化链接处理。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可应用领域和范围航管、机场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2项技术状态试生产、应用开发阶段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服务投入需求1400万元转化周期2年预期效益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研制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还要很大的经济价值。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价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有着巨大的市场,项目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仅“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局已购置20余套机场场面监视雷达。
按照中国民航制定的规划要求,到2020年将新增80-100套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按照每套场面监视雷达系统600万元计,则有近6亿元的市场份额,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乌鲁木齐TERMA场面监视雷达维修案例分析作者:何刚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第26期摘; 要:随着新疆民航空管事业快速发展,乌鲁木齐机场的飞行流量的快速增长,管制部门对于机场场面的监视设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从而对场面监视雷达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目前乌鲁木齐机场只有一台场面监视雷达,缺乏冗余配置,且已连续运行近五年,即将进入硬件故障高发期,因此如何在硬件发生故障时,尽快使其恢复正常运行,是目前乃至今后设备运行维护的主要侧重点。
文章介绍丹麦TERMA公司SCANTER2001场面监视雷达系统的组成及数据处理流程,通过对该雷达在乌鲁木齐现场曾出现的几起故障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该套雷达在正常运行和使用维护的经验,从而提高了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机场场面的安全。
关键词:场面监视雷达;Terma;分析中图分类号:V351;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6-0058-03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ir traffic control of civil aviation in Xinjiang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flight flow at Urumqi airport, the control departmen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pendent on scene surveillance radar. As a result,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osed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surface detection radar equipment. At present, Urumqi airport has only one surface detection radar, lacks redundant configuration, has been operating continuously for nearly five years, and is about to enter a period of high incidence of hardware failures, so how to restore its normal oper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in the event of a hardware failure is the main focus of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t present and even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flow of the SCANTER2001 scene surveillance radar system of TERMA Company in Denmark.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several fault cases of the radar in Urumqi, the experience of norma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radar is extracted, so as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maintenance personnel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airport surface.Keywords: scene surveillance radar; Terma; analysis引言由于烏鲁木齐机场T3航站楼的建设遮挡了塔台管制员的部分视线,新疆空管局为了帮助塔台管制员指挥地面滑行飞机,引进了一部X波段场面监视雷达。
成都赛英科技有限公司机场场面监视雷达
赛英简介
成都赛英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6月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的主营产品是融合大量数字技术的微波电路与系统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均为军工企业和研究院所的雷达和航空电子设备批量配套。
已经承担并完成的部分项目有870项目雷达模拟器、卫星动中通跟踪控制系统、新一代应答机收发系统、ADS-B收发前端、数字化雷达综合测试仪、雷达瞬时测频组件、导引头制导系统、微波着陆雷达的TR组件等各类微波无源和有源组件与系统。
公司拥有微波及相关信号处理领域的各类设计仿真软件,CAD/CAM技术是公司产品研发成功的重要保证。
公司配备了40GHz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调制域分析仪、微波频率计、高频示波器等高端仪器,并有相关的高、低温箱、湿热箱、振动试验设备,公司更可利用电子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作为测试平台,使公司在产品开发和生产有完善的测试和试验手段,对产品最终的技术指标和可靠性得到保证。
赛英公司已经通过软件企业认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8)、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GJB9001A-2001)、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承制资格认证。
赛英公司现有三个研发团队,它们分别是雷达整机系统、微波电路与系统,软件与信号处理。
团队的技术骨干都是专家、教授、博士。
赛英公司机场场面监视雷达
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是一种用于监视机场地面飞机与车辆的雷达。
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大型机场采用了场面监视雷达系统来监视机场的交通,这是场面监视管理技术的一次巨大进步。
机场场面监视雷达使机场管制员对飞机的监视不再受到视线的限制,在黑夜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也能够精确地对机场进行监视。
2005年,赛英公司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和需求,开始研制【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
五年来,经过研发人员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并得到西南空管局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大力支持,现已完成性能样机,样机先后在广汉机场和成都双流机场测试试验(图1)。
该项目作为重大技术装备创新项目获得四川省经委的经费支持,并于2009年底通过了四川省经委组织的现场验收。
图1 安装在成都双流机场的赛英公司场面监视雷达
赛英公司机场场面监视雷达依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SMGCS手册(图2)和民航电子设备欧洲协会(EUROCAE)的场面监视雷达最低工作性能指标(ED-116 图3)要求设计,具有指标先进、热备份冗余、航行阻碍告警等特征。
是一个智能化、高可靠、全天候的场面监视雷达系统。
图2 ICAO标准图3 EUROCAE标准
雷达工作在Ku波段,工作体制上采用先进的数字脉冲压缩信号处理技术;全固态发射系统;先进的相参脉冲积累技术;反射面天线波形赋形设计与精密加工,具有极强的天气穿透能力和超强的侦测能力。
雷达能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是:
覆盖范围:距离:4公里(σ=2m2);方位:360°;
天线转速:≥60转/分钟;
距离分辨率:优于6米;(对分机设计稍作改动,可实现3米)
方位分辨率:优于0.35°;
室外天线(图4)通过波导和电缆与室内主机柜(图5)相连,主机柜包含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显示与控制系统以及伺服系统。
据等外部数据进行数据融合等相关处理。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对飞机挂标牌。
这样不仅能使管制员区分飞机和车辆,而且可以辨认飞机航班号、飞机机型、速度、将要停靠的登机桥等信息,可谓一目了然。
它还有目标非法闯入禁区的闯入告警以及目标之间冲突的冲突告警等功能。
降低了管制员的工作强度,增强了自动预警能力,提高了机场的安全性。
图6 赛英公司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监视屏
图7表明了场面监视雷达(图中非协作工作系统)如何与A-SMGCS系统相配合。
图7 A-SMGCS的示意方框图
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查新咨询服务中心成都查新工作站的查新报告和样机现场测试,赛英公司的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整体性能指标与国外同类典型产品相当(图8)。
图8 赛英公司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查新报告
赛英公司对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系统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已经找到提高距离分辨率的有效措施。
公司准备继续研制一种新体制和处理技术的机场场面监视雷达,使距离分辨率提高到1米以下,数据更新速率成倍提升。
赛英公司为我国航管设备的国产化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