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监视技术在深圳机场应用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8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民航机场安防中的应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民航机场安防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民航机场的安防领域,其功能强大的特点为机场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
本文将重点探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民航机场安防中的应用,旨在进一步探讨该技术对机场安全的重要作用。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作为现代安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视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等一系列功能,为机场安全提供全面的监控和保障。
在民航机场的运营中,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对机场各个区域进行监控,实时捕捉和显示影像信息。
系统可将获取到的影像信息传输至中央监控室,由安防人员进行监管和处理。
同时,系统还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够自动识别、追踪和报警,为机场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一线保障。
一方面,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给机场带来了更高效的安全监控能力。
相比传统的安防设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和视频传输技术,能够在更广泛的区域进行监控。
而且,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实时显示监控画面,这极大地提高了机场安全人员的监控效率和工作效能。
此外,智能分析功能的引入也显著提高了安全监控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系统具有智能识别功能,能够根据预设规则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如闯入、人群聚集等,机场安防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异常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警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大了对潜在威胁的防范力度。
另一方面,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机场事件的调查能力。
在日常安全运营中,机场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如失窃、纵火、恐怖袭击等。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将发生的事件一一记录下来,并保存对应的视频数据,为后续调查提供有力的物证。
同时,系统还具备视频检索功能,可以根据时间、地点等条件进行快速筛选和检索,大大提高了调查的效率。
这对于机场安全管理部门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工具,能够有效维护机场安全秩序,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然而,虽然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优势和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在民用机场的应用作者:卿烈华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年第05期摘要:场面监视雷达,简称为SMR,它是一种对机场地面交通进行管制的工具,并且在我国的机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文章将会对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介绍,并对场面监视雷达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介绍场面监视雷达在民用机场的应用,为今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在民用机场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场面监视;雷达系统;民用机场中图分类号:V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8)05-0100-011 引言由于全世界的航空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场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次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以前那种通过塔台来监视管制机场的方式已经不能够很好地管理机场的交通安全,而怎么在有限的空间中,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将飞机与地面的汽车管理好,将是机场地面指挥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场面监视雷达系统的技术要求A-SMGCS系统,是可以给民用机场的飞机以及汽车提供监视、路径规划和滑行引导服务的综合性管理系统。
而A-SMGCS系统最为核心的功能便是监视功能,这个功能是依靠SMR 等监视系统来实现的,而且这个监视功能也是其他功能实现的基础。
A-SMGCS系统的功能示意图如下图1。
现阶段,监测系统的方式包括了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基于多点定位系统以及监视雷达系统。
而本文则针对监视雷达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讨论。
依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对监视雷达系统的要求,就应该从以下十一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要考虑到监视雷达系统的盲区覆盖问题;第二,系统的波束宽度应该小于0.2度,工作带宽不能小于50MHz;第三,系统应该有比较高的方位分辨率和距离分辨率;第四,监视雷达系统要对400个以上的对象进行跟踪,处理延迟之时应小于100ms;第五,监视雷达系统的数据更新率要大于1s;第六,监视雷达系统应该能够将弱目标检测出来;第七,目标的速度探测精度应优于0.5m/s,定位精度需优与3米;第八,天线与监视雷达系统的安装要简单一点,辅助安装设备也要少一些,进而降低系统的成本;第九,系统应具有抑制地杂波的能力,在强固定杂波的环境中,目标的虚警概率较小;第十,监视雷达系统要与A-SMGCS系统、ICAO的要求相符合。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1月(上旬)第09卷第01期总第198期机场场面监视技术的比较及发展张 睿 孔金凤(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现在机场四种主要使用的场面监视技术的工作原理,即一次雷达技术、二次雷达技术、广播式 自动相关监视ADS-B和多点定位系统,并根据它们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介绍了场面监视技术未 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场面监视技术;场面监视雷达;多点定位;ADS-B;A-SMGCS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four kinds of technology of surface surveillances in the air traffic management,that is primary radar,secondary radar,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 broadcast ADS-B and MDS.According to their principles,we analyze and compare their technology in surveillance.At las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rface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Surface surveillance technology;Surface surveillance radar;MDS;ADS-B;A-SMGCS1 引言 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民用航空的运输量和航班有着显著的增长,同时也加重了空中和地面的交通拥挤。
在地 面上飞机与飞机、飞机与地面车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便会 成倍地增加,从而使机场的运行效率降低阻碍民航运输的 发展,因此减轻地面交通拥挤程度是提高航班数量的一个 有效方法。
视频监控系统在机场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一、机场视频监控系统简介
机场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头、监控屏、控制器、存储器、网络设备等组成。
它可以实时监控各种机场环境,包括:航站楼、停机坪、机车、停车场、安检区、物流车辆、候机区等。
它具有
视频预览、视频回放、报警记录、有效录像等功能,在效率、安全、灵活
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二、机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1、航班安全监控:通过机场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航班进行实时的
安全监控,以及对航班处于延误或停飞状态的情况进行监控。
2、机场安全监控:机场视频监控可以对机场的航站楼、停机坪、机车、停车场、安检区、物流车辆、候机区等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
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机场安全。
三、机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
1、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使机场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现智能
视频分析,能够识别聚众的禁止行为,人员的疲劳等异常行为,以及行李
物品的携带情况。
2、大数据及云计算:随着。
机场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不断增长,机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承担起更多的任务和责任。
为了提高机场的运营效率和提供更好的航空服务,机场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场智能化设备的应用领域以及其发展趋势。
一、机场安全设备的智能化应用1. 安检设备的智能化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不断增加,机场安检设备的智能化应用成为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手段。
智能化的安检设备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更快速、准确的安检,大大提高安检效率,并减少人工错误带来的安全隐患。
2. 智能监控系统机场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环境,需要全天候监控和管理。
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结合视频分析、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实现对机场内外的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机场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二、机场航空业务设备的智能化应用1. 自助办理设备机场的值机、托运等流程通常需要大量人力投入。
而自助办理设备的智能化应用可以大大缩短办理时间,并减少人工错误。
旅客可以通过自助办理设备自行完成登机牌打印、行李托运等手续,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
2. 智能导航系统机场通常庞大复杂,旅客容易迷失方向。
智能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在机场内安装导航屏幕或者提供手机APP等方式,为旅客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帮助他们快速找到登机口、餐厅、洗手间等目的地,提升旅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三、机场管理设备的智能化应用1. 无人机巡检机场经常需要进行巡检工作,而传统的巡检方式往往耗时耗力。
智能化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场设施的快速监测和巡视,提高巡检效率,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响应,减少潜在安全风险。
2.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机场作为一个庞大的能耗单位,能源管理对于其运营效率至关重要。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机场的能耗数据,并通过智能分析和优化控制,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机场智能化设备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场智能化设备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安全防范S ecurity and protection运转,硬盘始终保持在预备状态下运行。
硬盘进入休眠后,可以在系统需要时及时响应、高速运转,待系统使用完毕后再度转入到休眠状态。
这一功能对降低温升、提高保障程度、降低故障率、延长硬盘的寿命、节约运行成本、延长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都极为有利。
此外,无论直连式存储还是服务器主机的扩展存储,进行从一台服务器向多台服务器组成的群集(Cluster)的扩展,或存储阵列容量的扩展时,都会造成业务系统的停机。
如果视频系统的磁盘阵列有转移存储功能,就可以避免这项损失。
5 结束语当前主要的存储解决方案,即DAS、SAN、NAS等,其磁盘阵列产品一般应该具备如下特色:◆ 具有网络容错、网络负载平衡、双网络IP设定功能,支持IPv6;◆ 支持10GbE网络、超过1000Mbps 的吞吐量和高达100000的IOPS;◆ 支持256位元的AES磁盘群组加密技术;◆ 可通过eSATA高速端口扩展更大的外部存储容量;◆ 支持在线RAID组态迁移、在线扩容、自动重建。
NAS与SAN都是针对输入输出效率制约整个网络系统性能的瓶颈问题的解决方案,它们共同的特点和最为可靠、有效的手段,就是把数据存储从单个的通用服务器中分离出来,以简化存储管理。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SAN结构中,文件管理系统还是分布在各应用服务器上的,而NAS中则是各应用服务器通过网络共享协议,使用同一个文件管理系统;NAS是将目光集中在应用、用户和文件以及它们共享的数据上,SAN则是将目光集中在磁盘、磁带以及联接它们的可靠的基础结构上。
可以预见,未来,从桌面系统到数据集中管理,再到存储设备的全面解决方案,将会是NAS与SAN综合的模式。
民航机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与展望文|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柳树青民航机场在运营中,为保障飞行安全而进行的一系列防范工作和措施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9.11”事件之后,对国际恐怖主义的重新认识,使各国民航业在安全防范方面均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
视频监控系统在机场的应用及发展分析作者:李能西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2年第03期摘要:由于机场具备较强的分区特性,其各个分区之间所负责的功能与职责各有不同,因此对于视频监控系统所产生的需求也同样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
机场作为航空交通的中转站,其监控与安防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以机场的运行特点及监控需求作为切入点,介绍了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并从人脸识别技术、人流统计技术、异常行为检测、智能信息采集以及回放和储存等方面对机场监控系统的应用方向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视频监控系统机场安防应用发展分析据全国民航工作会议统计,2021年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以及货邮运输量已分别达到857亿公里、4.4亿人次、732万吨,已基本具备了单一航空运输强国的特征[1]。
因此,强化机场视频监控与安防工作,避免机场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的发生,对保障航空运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旅客值机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1机场的运行工作特点及对视频监控的需求一般来说,我国民航机场的特点包括占地面积大、客货流量大、管理区域大、监测难度大等,因此传统的人工监控与安防模式已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机场发展方向,视频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由于机场具备较强的分区特性,其各个分区之间所负责的功能与职责各有不同,因此对于视频监控系统所产生的需求也同样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例如,在机场候机楼的公共活动区域,人员流量极为密集,区域内部商场、银行、服务区、等候区等功能较为多元,因此针对这一区域进行安防监控时,对监控系统的覆盖范围要求较广。
而针对候机楼控制区、楼禁区等部位,由于其安防标准较高,因此对视频监控系统的针对性与精度要求较高。
最后,机场飞行区域是管理最为严谨的区域,这一区域不仅为飞机的地面活动与飞行安全提供保障,还活动着大量地勤人员与特种车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大多民航机场的飞行区域面积较大,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全方位覆盖与集中管控具有更高的要求[2]。
浅析场面监视雷达在机场中的应用摘要:场面监视雷达作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重要设备,为管制员提供及时准确的飞行情报和管制参数,在机场场面监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的原理、组成、涉及的主要技术进行介绍。
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场面监视雷达;管制;监视0 引言民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也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目标中明确,至“十四五”末,空管年保障航班起降1700万架次。
在复杂的机场环境和不确定的气象条件下,保障航班安全起落及地面服务车辆的有序进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场面监视雷达是机场合理规划地面交通管制的有效工具,极大的提高了地面调度系统的效率,在国内外大型机场得到广泛的应用[1]。
场面监视雷达作为一、二次雷达的有力补充,是实现Ⅱ/Ⅲ精密进近和现场指挥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
场面监视雷达主要对机场场面的目标进行跟踪,通过融合分析飞行数据、气象观测等信息,将机场停机坪、滑行道及跑道上目标的实时动态提供给管制人员,用于监视目标之间是否造成冲突,防止跑道侵入。
因此,全面应用雷达管制是保障机场运行安全,提升机场容量的重要手段。
1 场面监视雷达组成及功能场面监视系统是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将计算机、雷达、通信设备等先进的电子设备综合利用到空中交通管制方面的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中。
该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实现对雷达、飞行计划、气象、人机对话等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为管制员提供及时、准确的飞行情报和管制参数,从而极大的提高空域利用率,增强空中飞行安全,减轻管制人员的工作负担。
场面监视雷达作为一种监视飞行区域飞机及车辆等移动目标的雷达,帮助管制员清晰掌握地面飞机和车辆的位置。
为了满足日益繁忙的机场高效运行的需求,场面监视雷达数据处理系统具有一定的目标识别、冲突判断、告警、路径选择和引导等功能[2]。
机场场面监视技术的比较及发展作者:张志芳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2期【摘要】当前,在全球航空运输业不断发展,机场内飞机起降数量持续增加的形势之下,机场管理工作迎来了极大的挑战。
如何有效的运用机场场面监视技术,支持指挥中心管理功能,确保站坪内飞机、车辆交通的通畅、高效,提升机位、滑行道利用率,是各机场当局应当慎重思考的问题。
以下,文章介绍了机场现阶段主要运用的四种场面监视技术,多点定位、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二次雷达技术以及一次雷达技术,比较、分析四种技术的性能以及工作原理,并简述了场面监视技术的发展方向。
希望为实现更加安全、稳定的机场场面监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机场场面监视技术发展比较经济活动迅速地发展,民用航空的航班量以及运输量也随着快速地增长,与此同时,地面以及空中的交通拥挤程度也随着增长。
地面上,飞机与车辆、飞机与飞机发生冲突事故的可能性飞速地增大,因此机场运行的效率减小了,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由此可见要想增大航班数量,其中一个重要方法是减小地面上的交通拥挤程度。
可以利用以下两个方法解决:一是增多跑道数量,有效增大机场运行的规模。
二是先进场面监视技术的使用,有效地解决安全冲突隐患,增大机场的运行效率。
而方法一对于土地以及资金的需求过大,建设周期也比较长,所以运用方法二会比较现实一点,通过对场面监视性能的提升增大机场的容量,让其运行快速、有序。
现阶段的场面监视技术有一次雷达、二次雷达,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以及多点定位监视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运用的越来越多。
1 监视场面技术的原理1.1 一次雷达场面监视雷达中,一次雷达系统就是脉冲雷达。
脉冲雷达可以连续地发射出射频脉冲,等到不发射的间隔期间,有效地将回波信号接收回来,并在回波信号以及发射脉冲的间隔时间实现对于目标方位以及距离的准确测定。
一次雷达的组成部分是终端设备、信号处理机、接收机、发射机以及天线。
监控系统在航空行业中的应用随着航空行业的迅猛发展,监控系统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追踪和监测航空器的运行状态,提高航空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监控系统在航空行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航空安全的重要性。
一、航空监控系统概述航空监控系统是通过结合高科技技术和先进的监测设备,实现对航空器、航空交通管制、机场设施和乘客行为等方面的监控和管理。
它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收集航空器的运行数据和相关信息,并利用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实现对航空器和航空器周围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二、监控系统在飞行安全中的应用1. 飞行数据监控航空公司利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飞行数据,包括速度、高度、航向等参数,以确保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快速发现和处理飞行中的异常状况,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2. 指挥调度监控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航空交通管制的监控和调度,协助监测航班的起降、飞行路线以及空中交通流量等。
这样能够提高航空交通的效率,减少航班延误和拥堵,确保飞行安全。
3. 客舱监控监控系统可用于监测和管理机舱内的安全状况,如火警报警系统、安全门控制、密封门状态监控等。
这些监测和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恶意破坏和非法乘客进入机舱的风险,保障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安全。
三、监控系统对航空安全的重要性1. 提高飞行安全性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航空器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机械故障、恶劣天气、飞行偏离等情况,保障飞行的安全。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对飞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 提高航空交通效率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航空交通的监测和管制,优化航班的起降、飞行路线和空中交通流量等,提高航空交通的效率。
这样可以减少航班延误和拥堵,提高航班正点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3. 增强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感通过在航空器和机场设施中安装监控系统,乘客和机组人员能够感受到更加安全的环境。
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也能够增加他们对航空公司的信任度,对航空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4K监控摄像机在民航机场应用论文【摘要】在实际使用中4K监控系统虽然有其优势,但由于整体成本还是过高,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主流的高清仍然会以1080P 为主。
4K监控系统主要是在视频采集、编解码芯片、算法、网络传输、存储、后端显示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瓶颈。
1、4K摄像机目前在传统的家电市场,4K电视已开始崛起,并逐渐开始进入家庭,而在安防行业,如安讯士、海康等一些厂商的4K摄像机也投入了市场。
那么到底什么是4K技术呢?其实所谓的4K技术,就是一种分辨率更高的超高清显示规格,4K的名称得自其横向分辨率约为4000像素(pixel)。
4K的分辨率有3840×2160(QFHD)和4096×2160(UHD)两种,对于主流的家电设备厂商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制造Quad Full HD(3840×2160)设备,因为这个分辨率标准的显示比例为16:9,能够兼容目前的电视信号。
而4096×2160由“数字影院创导(DCI)”组织倡导,成员包括迪士尼、二十世纪福克斯、米高梅等众多大型电影工作室,在此分辨率下,观众将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
4K设备的像素数超过800万,是传统全高清(FHD)1080P的4倍,是高清720P的8-9倍左右。
如此之大的分辨率,对于实际的安防应用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帮助呢?首先4K技术表现最明显之处在于,其显示分辨率的提升,使得画面更加精细。
影响画面的精细度有两个重要关键因素,一个是画面的像素,另一个是画面的垂直分辨率。
画面的像素越高,在相同尺寸的画面上的像素就越精细,晶格就越小。
而因为人眼对于影像的垂直分辨率相当敏感,越高的垂直分辨率,人眼就能辨识越多的细节与层次。
4K技术在监控领域里能实现的就是在提高像素的同时,又增强了画面的垂直分辨率,使得画面的细节和层次更加精准,同时配合广角监控专用镜头,能够实现更大的监控范围覆盖。
2、视频编码技术无论是1080P还是4K的视频,如果不进行视频编码,根本无法在现有IP网络上传输,目前,通过采用H.264编码技术,在不影响视频观看效果的情况下,1080P可达到2M左右的压缩效果,而对于4K 视频而言,H.264技术则不足以完成4K视频的压缩工作,需要采用最新的H.265技术。
2023年机场场面监视雷达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是指通过雷达技术对机场场面进行监视和管理的设备。
随着民航业的蓬勃发展和机场建设数量的增加,机场场面监视雷达行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一、市场需求分析1. 安全需求:机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对飞机起降、航班运行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安全要求。
场面监视雷达能够及时监测和掌握机场周边区域的动态情况,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大大提高了机场的安全性能。
2. 效率需求:机场作为一个繁忙的运营场所,对航班的安全、准点起降等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来做出决策。
场面监视雷达可以提供实时的飞机、车辆等信息,为机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快速的决策依据,提高工作效率。
3. 管控需求:机场管理部门需要对航班、车辆等进行全面的管控,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场面监视雷达可以实时监控飞机、车辆等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实现对机场各个区域的全面管控,提高管理效能。
二、市场竞争分析1. 市场已有厂家: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知名的场面监视雷达厂家,如Honeywell、Thales、Terma等,它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大的份额。
2. 技术创新:市场竞争激烈,不同厂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机场场面的更准确、更智能的监控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客户需求多样化:不同机场对场面监视雷达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机场可能更注重安全性能,有的机场可能更注重实时性能。
厂家可以根据不同机场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三、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 自动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未来的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机场场面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
2. 数据化应用: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将会对大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通过数据分析来为机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和运营指导。
19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信 息 技 术近几十年来,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机场飞机起降数量猛增。
在很多机场,传统的仅仅利用塔台监视管理机场场面安全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交通安全的需要。
因此,在国内外大型机场相继产生了如场面监视雷达系统、A D S -B 、M L A T 等先进的机场场面监视系统。
场面监视雷达系统目前在庞大复杂的多跑道机场以及一些气象条件很差的机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法国戴高乐机场、英国希斯罗机场以及国内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都引进了场面监视雷达系统来监视机场的交通[1]。
ADS-B是目前国际民航组织积极推广的一种新的监视技术,早在上世纪末,美国U PS 公司就已经在阿拉斯加试用ADS-B系统[2]。
其在场面监视方面的应用,ADS-B可为场面监视系统提供飞机和车辆等目标物的活动信息。
ADS-B既可自成系统,也可与在用场监雷达组合成互补的联合场监系统。
ML AT 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高精度协同监视系统,可以实现对终端区和机场场面的精密监视。
它可以在不增加机载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多点接收机载应答机信号,利用到达时间差(T DOA )定位技术,实现了精确测量定位。
在国内,ML AT已经在首都国际机场得到应用。
1 几种场面监视系统的工作原理1.1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场面监视雷达是一种一次雷达,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应答或自身的辐射发现目标,主要用于监视机场场面上飞机及车辆。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场监雷达系统通过与外来数据的相关处理,管制员不仅仅可以从荧光屏上区分飞机和车辆,而且可以获取航班号、机型、速度、将停靠的登机桥等信息,可谓一目了然。
它是一、二次雷达的有力补充,是实现Ⅱ/Ⅲ类精密进近和现场指挥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也是机场实施低能见度运行的基本条件[3]。
场面监视雷达系统主要依赖较大的雷达孔径尺寸,获取较窄的波束宽度,再结合单脉冲技术,通过雷达天线旋转,实现天线波束对监视区域的扇形扫描覆盖,在方位上获得高分辨率。
机场监控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机场监控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提高。
机场监控的发展现状如下:首先,机场监控采用高清摄像头。
传统的监控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模糊不清,无法真实记录和展示事件发生的细节,对于安全事件的判断和解决带来困难。
目前机场监控广泛采用高清摄像头,能够清晰、细腻地拍摄出每一个细节,提高监控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其次,机场监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传统的机场监控需要持续监管人员观看监控画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现代机场监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控和报警。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监控画面中的目标物体,通过识别算法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提高机场安全性能。
再次,机场监控应用了云端存储技术。
传统的机场监控系统需要大量的硬盘空间来存储监控画面,而且存在被损坏、丢失等风险。
现代机场监控采用云端存储技术,可以将监控画面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实现远程访问和备份,不仅大大减少了硬件设备的需求,还能够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机场监控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与预测。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机场监控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机场运营情况和安全状况。
基于大数据技术,机场监控可以提前预测或警示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提高机场的应变能力和防范能力。
最后,机场监控还应用了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可以在机场内外进行空中监控和巡逻任务,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能够对机场周边地区进行全方位监测。
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线摄像头,实时传输图像数据,并且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目标识别和跟踪,提高机场警戒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机场监控在高清摄像头、人工智能、云端存储、大数据和无人机方面实现了显著的发展。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机场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进一步增强了机场安全防控的能力,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旅行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机场监控技术将会继续推陈出新,迎接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挑战。
2024年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策略引言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是一种重要的监测设备,常用于航空领域中的机场场面监控和交通管制。
本文将探讨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的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供相关企业参考。
市场概述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是机场运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用于监测飞机、车辆和行人等在机场范围内的活动。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机场运力的提升,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市场驱动因素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全球航空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快速发展,人们对机场场面监控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航空公司、机场管理部门以及航空监管机构都需要高效、可靠的机场场面监视雷达设备来确保机场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安全意识的提升随着恐怖袭击和其他安全威胁的出现,对机场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可以帮助监测潜在威胁和异常活动,提升机场的安全性。
技术创新的推动雷达技术一直在不断创新与演进,如无线电波束成形、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使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性能不断提升,更准确地监测到机场范围内的运动目标。
市场挑战高成本机场场面监视雷达设备的研发、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这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基础上,寻求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
竞争激烈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型企业已经进入市场,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客户资源。
新进入者需要与这些巨头竞争,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得市场份额。
市场策略定位目标客户企业需要明确定位目标客户,如航空公司、机场管理部门、航空监管机构等。
了解客户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通过持续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投入资源开发新的雷达技术,提升性能指标,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
合作伙伴关系与相关的技术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并提供更完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建立品牌形象通过市场营销活动和品牌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中国机场场面监视雷达行业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随着全球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机场场面监视雷达作为机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本文旨在对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2. 市场概况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是一种用于监测机场场面的雷达系统,能够实时获取机场周围飞行器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目前全球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随着全球航空旅客需求的增加,机场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得到了相应的推动。
•技术创新不断推进: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机场场面监视雷达产品不断涌现,具备更高的精度、更广的监测范围以及更快的数据处理能力。
•市场竞争激烈: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传统雷达厂商、航空电子设备供应商和通信技术公司等,竞争压力较大。
3. 市场驱动因素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航空安全需求:随着空中交通量的增加,对机场场面监视的需求也随之增强,以确保机场的航空安全。
•航空运输增长:全球航空旅客需求的增长,带动了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的扩大。
•雷达技术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具备更强的监测能力和更高的准确性,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4. 市场挑战与机遇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复杂性: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研发和生产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技术复杂性带来了成本和时间压力。
•法规标准:机场场面监视雷达需要符合航空安全的法规标准,对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企业具备独特的技术、良好的服务和广阔的市场渠道。
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的机遇包括:•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推动:雷达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推动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
场面监视技术在深圳机场应用展望摘要:目前,国内外机场场面监视系统实现的主要方式包括:SMR(场面监视雷达)、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MLAT(多点定位)。
本文主要通过描述几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在国内外机场的应用,对三者未来在深圳机场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总结。
关键词:场面监视SMR ADS-B MLATApplication of surface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 Shenzhen Airport Abstract: At present, surface surveillance systems of most international airports generally consist of SMR (scene surveillance radar), ADS-B (broadcast 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 and MLAT (Multilater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inciple of the three technologi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irports at home and abroad, to summary its application in Shenzhen airport.Key Words:Surface surveillance;SMR;ADS-B;MLAT近几十年来,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机场飞机起降数量猛增。
在很多机场,传统的仅仅利用塔台监视管理机场场面安全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交通安全的需要。
因此,在国内外大型机场相继产生了如场面监视雷达系统、ADS-B、MLAT等先进的机场场面监视系统。
场面监视雷达系统目前在庞大复杂的多跑道机场以及一些气象条件很差的机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法国戴高乐机场、英国希斯罗机场以及国内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都引进了场面监视雷达系统来监视机场的交通[1]。
ADS-B是目前国际民航组织积极推广的一种新的监视技术,早在上世纪末,美国UPS公司就已经在阿拉斯加试用ADS-B系统[2]。
其在场面监视方面的应用,ADS-B可为场面监视系统提供飞机和车辆等目标物的活动信息。
ADS-B既可自成系统,也可与在用场监雷达组合成互补的联合场监系统。
MLAT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高精度协同监视系统,可以实现对终端区和机场场面的精密监视。
它可以在不增加机载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多点接收机载应答机信号,利用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技术,实现了精确测量定位。
在国内,MLAT已经在首都国际机场得到应用。
1 几种场面监视系统的工作原理1.1 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场面监视雷达是一种一次雷达,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应答或自身的辐射发现目标,主要用于监视机场场面上飞机及车辆。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场监雷达系统通过与外来数据的相关处理,管制员不仅仅可以从荧光屏上区分飞机和车辆,而且可以获取航班号、机型、速度、将停靠的登机桥等信息,可谓一目了然。
它是一、二次雷达的有力补充,是实现Ⅱ/Ⅲ类精密进近和现场指挥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也是机场实施低能见度运行的基本条件[3]。
场面监视雷达系统主要依赖较大的雷达孔径尺寸,获取较窄的波束宽度,再结合单脉冲技术,通过雷达天线旋转,实现天线波束对监视区域的扇形扫描覆盖,在方位上获得高分辨率。
它主要由高速旋转的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数据处理器、雷达终端等组成。
目前全球范围所使用的场面监视雷达主要有两类:Ku波段(15.7~16.7 GHz)和X波段(9.0~9.5 GHz)。
其具备的主要功能包括。
(1)监视功能:对跑道、滑行道及停机坪上活动的飞机和车辆定位并挂牌,并向管制人员提供飞机、车辆等物体的位置、大小、速度等信息。
(2)检测功能:检测控制区域内潜在的冲突并报警。
(3)路线控制功能:手工或自动调整滑行道的分配,提高滑行道的利用率,增加机场容量。
由于场面监视雷达获得的仅为目标点的信号,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成熟的系统应该是集合各种数据,经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最终在管制席位的显示终端上显示出机场场面的电子地图、站坪内的飞机和车辆的挂牌信息等,供管制员处理各种情况。
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必须有信息来源,信息一定是外部系统提供的,系统收集信息源的外部接口需要连接FDPS、进近雷达、机位分配系统、离港系统、气象信息系统。
当前常用的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可以将现有的二次雷达系统、气象信息系统、FDPS、离港系统接入本系统,经数据处理后供管制员使用。
1.2 ADS-BADS-B技术是指以地-空/空-空数据链为通信手段、以导航系统及其他机载设备为数据源,采用机载电子设备自动广播航空器的呼号、位置、高度、速度等飞行状态信息供管制指挥的技术。
其他的航空器、地面站都可以通过数据链接收此类数据,并应用于多种用途,如空中交通管理监视服务、未来空空监视等应用服务。
ADS-B技术的引入体现了传统监视技术向新航行监视技术的转变[4]。
ADS-B具有的特性,可体现为A(Automatic)、D(Dependent)及B(Broadcasting),其中A表明飞机各项信息的对外广播式有相关设备自动完成,而不需要飞行人员的介入;D表明实现飞机之间以及地面空管机构对空域状况的感知,需要所有飞机均参与到对各自信息的广播中,同时所发送的信息均依靠机载设备所通过的数据;B表明飞机所发送信息不仅仅是点对点地传送到空管监视部门,而要对外广播,使所有通信空域内的单位均能收到。
ADS-B的实现是监视技术的一次飞跃,更是空管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在获得充足的监视信息的基础上,各飞行单元即可自主地实施航路选择、间隔保障、冲突发现与避免,而无须地面空管部门的介入。
可见,ADS-B技术的实施是实行空域管理由集中向分布式过渡的必要支持,更是未来自由飞行理念实现的重要保障。
到目前为止,各国对于ADS-B技术的研究从理论可行性分析论证到实际进行的飞行试验,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澳大利亚在完成ADS-B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其覆盖范围、精确度、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论证和对比分析后,认为ADS-B具有类似甚至优于单脉冲二次雷达的监视性能。
因此,澳大利亚民航局pMLAT系统通过多个地面接收站的合理布局,可以消除机场附近的地物遮挡,实现对进近飞行和场面活动的有效监视,其监视精度可达米级,是一种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低成本场面监视手段,已在国际上多个机场进行了使用。
2 场面监视系统在深圳机场应用展望深圳机场自1991年正式通航,航班架次突飞猛进,业务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1996年12月,深圳机场成为国内第四大机场。
2003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跨入全球百强机场行列。
2011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2824.5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2.84万吨,航空器起降22.43万架次。
2011年7月,深圳机场第二跑道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深圳机场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昆明机场后拥有多条跑道的机场,开启了深圳机场双跑道运行新纪元。
与此同时,双跑道的运行,必然给深圳机场带来更加繁忙复杂的交通管制。
可以预见,未来机场的跑道、滑行道及停机坪上的飞机和车辆的交通将会十分繁忙,单单依靠目视指挥,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场面监视系统。
因此,在深圳机场二跑道扩建项目中,为保障双跑道安全、高效的运行,引进了由PAS公司生产的NOV A9000型场监雷达系统。
该系统包括丹麦TERMA公司制造的雷达头、雷达信号处理单元、监视数据服务器、显示工作站、冲突告警子系统、技术控制与监控子系统以及记录回放子系统等,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主要能实现以下功能。
(1)对跑道、滑行道及停机坪上活动的飞机和车辆定位并挂牌,向管制人员提供关心区域中的飞机、车辆等物体的位置、大小、速度等信息,并能在恶劣天气仍具备较好的目标检测与杂波抑制能力。
(2)跑道冲突监视与冲突告警功能,预防飞机和车辆入侵跑道,地面车辆入侵机场指定的禁止区域。
(3)滑行道引导功能,系统能根据地面管制程序给出最优的滑行路线和滑行顺序,供管制员参考使用,管制员也可控制滑行道中心线、停止线灯光等引导飞机和车辆。
(4)移交功能,各个管制席位之间可以通过点击标牌实现电子移交功能。
(5)记录/回放功能。
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在深圳机场投入使用后,可以预见,必将极大地提高机场场面管理效率,提供更高的跑道安全指标。
然而,场面监视雷达也存在一些缺点。
一方面,无法做到100%覆盖,候机楼等高大建筑物附近存在盲区;另一方面,受天气影响较大,大雨天气会产生大量杂波;再次,由于通过外部接口引接的数据源较多,对其它系统依赖性较大。
因此,单一的依靠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实现对机场场面的监视管理还不够。
ADS-B与MLAT恰恰就是场监雷达很好的技术补充。
ADS-B与传统监视手段相比,由于信息的发送采用自动广播式,数据更新率快,覆盖范围大,并能提供更多的飞行动态信息。
相对于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其基础设施和运行成本低,可大大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此外,ADS-B支持空中航空器之间相互监视,自我保持间隔,可有效增大空域利用率、显著提高飞行安全性。
MLAT在场面监视方面也有很大优势。
它对一次场监是很好的补充,只要在盲区附近增加遥控单元就可以解决该盲区的覆盖,且其接收机的成本很低。
MLAT与ADS-B联合使用可以完全脱离航管二次雷达。
此外,MLAT还具有高刷新率、自动离港挂牌、升级方便等优势。
民航局计划于近期(2011年至2020年)研究机场场面ADS-B技术应用,在指定机场进行实验。
“十二·五”期间,在流量前20位的机场实现ADS-B覆盖,其中多跑道机场建设MLAT(多点定位)系统。
可以预见,未来10年,深圳机场将同时具备场面监视雷达系统、ADS-B、MLAT 系统,实现对机场场面的全方位高精度监视管理。
3 结语目前,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在国内外大型机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基于ADS-B与MLAT的场面监视技术也在不断推广,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监视精度和实时性上,新出现的ADS-B监视系统和MLAT定位系统比一次雷达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一次雷达的独立监视的特点在管制监视中仍将不可替代。
因此,在场面监视体系的发展的过程中,单一手段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会出现,多种技术体制将长期共存,相辅相成,共同为机场场面交通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1] 郭昊.几种机场场面监视技术的比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5).[2] 秦言磊.基于VSAT/GIS的机场场面监视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3] 赵海波,董昀.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在浦东国际机场的应用[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9(2).[4] 张天平,郝建华,许斌,等.ADS-B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与发展[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9(7).[5] 王鲁杰.ADS-B在美国[J].空中交通管理,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