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 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4
教案名称:第五节慢性肾衰竭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肾脏疾病的部分,详细介绍了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全面掌握。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对肾脏疾病的基本了解,但对于慢性肾衰竭的详细知识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
学生的年龄在18-22岁之间,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求知欲,但需要引导和启发。
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在学习背景方面,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具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特点。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对慢性肾衰竭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能力,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肾脏疾病患者的关注和关爱之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衰竭,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五、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慢性肾衰竭的详细知识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尚不熟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衰竭,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七、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课堂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手段进行讲解;实验演示通过操作示范让学生了解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操作;案例分析则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理解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小组讨论则鼓励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慢性肾脏衰竭教案
简介
慢性肾脏衰竭是一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本教案旨在提供关于慢性肾脏衰竭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应对这一疾病。
基本知识
慢性肾脏衰竭的病因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肾脏疾病
- 药物过量使用等
慢性肾脏衰竭的症状
- 疲劳和乏力
- 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
- 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
- 血尿和尿频
慢性肾脏衰竭的处理和治疗
-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降压药、降血
糖药等。
- 膳食调控:合理控制饮食,限制食盐、蛋白质和钾的摄入量。
- 血液透析:通过机器清洗血液中的废物和水分。
- 肾移植:适用于慢性肾脏衰竭晚期且无法通过药物和血液透
析控制的患者。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 定期随访和检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肾功能和血液指标。
-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或超量使用药物,特别是有肾
脏毒性的药物。
- 注意饮食品质: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食
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 控制血压和血糖:对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积
极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总结
慢性肾脏衰竭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疾病。
患者可以通
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膳食调控以及血液透析等措施来减缓疾病的发
展。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的遵守也十分重要,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慢性肾脏衰竭的症状和进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2. 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
3. 学会制定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个体化护理计划。
4. 提高护理人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命安全。
二、教学内容:1.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
3.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
4.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计划。
5.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
2. 案例分析: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案例,讨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计划。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4. 情景模拟:模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场景,进行护理操作演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提出护理措施的能力。
4. 情景模拟操作:评估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场景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相关教材。
2. 课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的课件。
3. 案例资料: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案例。
4. 护理操作视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操作视频。
5. 讨论模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讨论模板。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 第二课时:讲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
3. 第三课时:学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
4. 第四课时: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计划。
教案一、题目:慢性肾功衰的临床表现二、主讲:蔡欣三、课型:专业课四、教学目的:①教会学习方法②培养自学能力③提高学习兴趣④转变学习观念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六、教具:PPT七、参考书: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临床护理指南丛书《肾脏内科护理手册》,文艳秋、刁永书主编八、授课内容:〖组织教学〗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小讲课的题目是“慢性肾功衰的临床表现”,希望通过我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总结来让学生以理解的方式学习到慢性肾功衰的临床表现。
因为时间有限,规定10分钟,所以我将用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下面的讲解。
〖板书〗慢性肾功衰的临床表现〖板书〗一、泌尿系统〖板书〗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男性)〖讲述〗:要学习慢性肾功衰,我们首先要了解泌尿系统,它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男性病人多了前列腺,所以说我们的泌尿系统是人体几大系统里最简单的,要学好也不难。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肾脏的功能。
〖板书〗二、肾脏的功能〖板书〗1、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讲述〗形成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进入肾小囊形成与血浆几乎等渗的滤过液即原尿。
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下降,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肾脏是钠、钾、氯的主要排泄器官,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够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如H+ 、NH3 、有机酸等排泄、分泌到尿中,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板书〗2、代谢终产物(Cr、BUN等)〖讲述〗肾脏的第二大主要功能就是代谢终产物,主要是肌酐和尿素氮。
肾小管上皮细胞同时也能够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如Cr、BUN等排泄、分泌到尿中,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等物质。
〖板书〗3、重吸收(蛋白质、氨基酸等)〖讲述〗肾脏的第三大功能主要是重吸收。
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系教案慢性肾衰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了解慢性肾衰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掌握慢性肾衰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了解慢性肾衰的预防和调养方法。
2. 技能目标:(1)能够进行慢性肾衰的临床评估和诊断。
(2)能够制定慢性肾衰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
(3)能够进行慢性肾衰的健康教育和患者指导。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慢性肾衰患者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
(2)培养对慢性肾衰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慢性肾衰的定义和病因2. 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 慢性肾衰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4. 慢性肾衰的预防和调养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慢性肾衰的相关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慢性肾衰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慢性肾衰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健康教育法:对慢性肾衰的健康教育和患者指导,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慢性肾衰相关教材或课件。
2. 案例:选取典型的慢性肾衰病例。
3. 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慢性肾衰的现状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讲解慢性肾衰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慢性肾衰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慢性肾衰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5. 健康教育:对慢性肾衰的健康教育和患者指导,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责任感。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提出合理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
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系教案慢性肾衰竭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慢性肾衰竭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2)掌握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3)熟悉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估能力。
(2)培养学生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能力。
(3)培养学生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慢性肾衰竭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2.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3.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5.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案例,提高学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慢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法。
4. 情景模拟法:模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情景模拟操作:评估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慢性肾衰竭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课件:慢性肾衰竭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3. 案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案例。
4. 视频:慢性肾衰竭的诊疗和护理视频。
5. 模拟人:用于情景模拟操作的模拟人。
六、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慢性肾衰竭的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2. 第二课时:讲解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3. 第三课时:阐述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第四课时:讲解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5. 第五课时:讨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慢性肾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诊断及分期治疗原则。
2.熟悉主要病因、鉴别诊断。
3.了解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发病机制:强调近年来主要病因的变化特点,高血压及糖尿病的肾损害的重要性。
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肾脏疾病导致肾实质进行性毁坏,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健全肾单位学说,矫枉过正失衡学说”和尿毒症毒素等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水电、酸碱失衡表现,各系统临床表现。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放射性核素肾扫描,肾超声检查,X线检查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包括胃肠炎、贫血、出血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6.治疗:
(1)避免肾损害因素。
(2)原发病治疗及消除诱因。
(3)饮食营养疗法。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5)对症处理。
(6)降低血尿素氮。
(7)肾功能替代治疗。
(8)肾移植:根本性治疗。
7.预防。
[教学方式]
典型病例床边教学。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 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及分期。
3. 学会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营养、心理、生活等方面的综合护理。
4. 提高护理人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时间。
二、教学内容:1.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发病率、病因等。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分类: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代谢性肾病等。
3.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失衡、高血压等。
4.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分期: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的检测及分期标准。
5.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分期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案例,讨论护理措施的实施。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场景,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综合护理方案的制定能力。
4. 情景模拟操作:评估学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操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相关教材。
2. 课件: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相关课件。
3. 案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案例。
4. 视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操作视频。
5. 模拟人:用于情景模拟操作。
六、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学场所安静、舒适,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教案首页单位:!注意:教案首页需调整至一张A4纸打印,单独单面打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教案续页单位: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慢性肾衰竭的概念】(掌握)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简称慢性肾衰,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CRF下降和肾功能损害,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肾脏损伤≥3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表现为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脏损伤(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 m l/(min·1.73m2)]超过3个月。
【慢性肾衰竭分期和治疗计划】(熟悉)CKD分期及治疗计划【病因及发病机制】(难点)病因:1、肾小球肾炎;2、糖尿病肾病;3、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4、狼疮性肾炎;5、梗阻性肾病;6多囊肾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重点)1.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水潴留、脱水低钠血症高钾与低钾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高镁血症代谢性酸中毒2. 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糖耐量减低低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负氮平衡3. 各系统症状体征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晚期者呼出气体中有尿味,口腔炎/溃疡、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呼吸系统气促、呼吸深而长、肺水肿;“蝴蝶翼”征3.各系统症状体征血液系统:肾性贫血、出血倾向皮肤:瘙痒、干燥伴脱屑、尿毒症面容肾性骨营养不良神经、肌肉系统尿毒症脑病、周围神经病变;尿毒症肌病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辅助检查】(熟悉)1、尿常规尿比重<1.018、渗透压<450mOsm/L、蛋白尿、白细胞尿、血尿、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2、血常规RBC↓ ,网织红细胞计数↓ ,Hb↓3、肾功能Scr↑、BUN↑、Ccr↓、GFR ↓4、血生化必需氨基酸、α-酮酸的用药护理监测营养状况2、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监测血清钾、钠、钙观察有无高钾血症的征象血钾高者限制钾的摄入预防和控制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限制钠盐摄入观察有无低钙血症的征象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评估颜色、弹性、温湿度,有无水肿、瘙痒,受压部位皮肤的一般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于干燥、防抓伤水肿的护理4、潜在并发症:贫血评估贫血情况寻找贫血的原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药护理3、关注最新版教材【课后小结】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到这里就学习完了,接下来,咱们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小结一下。
慢性肾衰竭健康教育引言概述: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为了提高患者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预防、饮食、药物管理、心理护理和生活方式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慢性肾衰竭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预防1.1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慢性肾衰竭的早期症状,如尿频、血尿等,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1.2 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两种疾病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来实现。
1.3 避免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对肾脏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因此,患者在用药时应避免长期使用这些药物。
二、饮食2.1 限制蛋白质摄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受损,不能有效排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因此,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2 控制钠盐摄入: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水钠潴留,因此,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水肿和高血压的发生。
2.3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补充这些营养物质。
三、药物管理3.1 注意药物的肾毒性:慢性肾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
3.2 合理用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受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因此,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3.3 遵医嘱服药:慢性肾衰竭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咐正确使用药物,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四、心理护理4.1 建立积极的心态:慢性肾衰竭是一种长期的疾病,患者需要面对各种不适和治疗的困扰,因此,建立积极的心态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4.2 寻求社会支持:慢性肾衰竭患者可以加入肾友会等相关组织,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分享心情,获得社会支持。
慢性肾衰教案慢性肾衰竭课程教案授课教师:___授课日期:2018-01-02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授课对象:16护本教学手段:黑板板书理论教学2X40min 时间安排:10min、15min、50min、5min 教学内容:慢性肾衰竭的护理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1.慢性肾衰竭疾病概述2.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3.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4.小结教学目的:1.了解慢性肾衰竭的概念和分期,发生机制以及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2.熟悉肾衰竭的高血压、酸中毒、高血钾、心力衰竭治疗。
3.掌握肾衰竭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以及发生机制,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4.了解替代治疗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课前、课中或课后示教典型病例,帮助学生认识本病的症状和体征特点教学重点:概述]定义与分类,主要阐述慢性肾衰竭(CRF)临床表现]结合肾脏生理作用,阐明慢性肾衰竭造成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
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抗感染护理。
教学难点:1.慢性肾衰竭概念和分期及发生机制。
2.肾衰竭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要点。
教材及参考书:___,主编。
《内科护理学》四年制教材,五版思考题:1.试述慢性肾衰竭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2.试述肾性贫血的产生机制?教学后记:慢性肾衰竭课程教案教学内容:慢性肾衰竭一、定义及分期定义:慢性肾衰竭(CRF)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功能损害,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分期:一、肾功能代偿期;二、肾功能失代偿期;三、肾衰竭期;四、尿毒症期。
二、病因及发生机制病因: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遗传性肾病。
发病机制:一、肾小球高滤过学说;二、矫枉失衡学说;三、肾小管高代谢学说。
三、临床表现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二、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