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教程》第 8 章 语用学.ppt
- 格式:ppt
- 大小:743.51 KB
- 文档页数:82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第8-9章Chapter 8 Language in Use1.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1.1 语用学(Pragmatics)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particular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ntences and the contexts and situations in which they are used.(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学科,集中研究说话人意义、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
)1.2 区别Pragmatics is sometimes contrasted with semantics, which deals with meaning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users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entences.(语用学主要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所想要表达的意义,语义学研究的句子的字面意义,通常不考虑语境。
)2. 合作原则及其准则(Herbert Paul Grice)2.1.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说话人经常在话语中传达着比话语表层更多的信息,听话人也能够明白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格莱斯认为一定存在一些管理这些话语产生和理解的机制。
他把这种机制称作合作原则。
2.2. 准则(maxims)数量准则(quantity)①使你的话语如(交谈的当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②不要使你的话语比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质量准则(quality)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①不要讲明知是虚假的话②不要说没证据的话关系准则(relation)所谈内容要密切相关方式准则(manner)要清晰。
①避免含糊不清②避免歧义③要简练(避免冗长)④要有序3.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John Austin3.1. 施为句&叙事句(Performatives & Constatives)施为句是用来做事的,既不陈述事实,也不描述情况,且不能验证真假;叙事句要么用于陈述,要么用于验证,可以验证真假。
Chapter 8 Language in Use1.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1.1 语用学(Pragmatics)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particular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ntences and the contexts and situations in which they are used.(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学科,集中研究说话人意义、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
)1.2 区别Pragmatics is sometimes contrasted with semantics, which deals with meaning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users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entences.(语用学主要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所想要表达的意义,语义学研究的句子的字面意义,通常不考虑语境。
)2. 合作原则及其准则(Herbert Paul Grice)2.1.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说话人经常在话语中传达着比话语表层更多的信息,听话人也能够明白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格莱斯认为一定存在一些管理这些话语产生和理解的机制。
他把这种机制称作合作原则。
2.2. 准则(maxims)数量准则(quantity)①使你的话语如(交谈的当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②不要使你的话语比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质量准则(quality)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①不要讲明知是虚假的话②不要说没证据的话关系准则(relation)所谈内容要密切相关方式准则(manner)要清晰。
①避免含糊不清②避免歧义③要简练(避免冗长)④要有序3.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John Austin3.1. 施为句&叙事句(Performatives & Constatives)施为句是用来做事的,既不陈述事实,也不描述情况,且不能验证真假;叙事句要么用于陈述,要么用于验证,可以验证真假。
第八章语言的使用复习笔记I.语用学1.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学科,集中研究说话人意义、话语意义或语境意义。
2.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区别虽然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但是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别:语用学主要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所想要表达的意义,而语义学研究的是句子的字面意义,通常不考虑语境。
II.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牛津大学哲学家约翰·奥斯丁在他《如何以言行事》一文中提出的。
它从哲学意义上对语言交际的本质进行解释,其目的在于回答“用语言干什么”这个问题。
1.施为句和叙事句奥斯汀提出自己理论的第一步是把句子分成两类:施为句和叙事句。
它们不能应用于传统的真值判断方法。
因此,他对施为句和叙事句作了区分。
(1)定义施为句是用来做事的,既不陈述事实,也不描述情况,且不能验证其真假;叙事句要么用于陈述,要么用于验证,可以验证其真假。
(2)合适条件虽然施为句没有真假,但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是合适的。
我们把奥斯汀的合适条件简化如下:①必须有一个相应的规约程序,并且相关的参与者与环境是合适的。
②该程序必须正确全面地得到执行。
③有关人必须有相关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而且必须有相关的后续行为。
但是奥斯汀很快就认识到,这些条件只适用于部分情况。
2.行事行为理论后来,奥斯汀放弃了他最初对叙事句和施为句所做的区分。
他建立了另一种模式来解释如何通过语言实施行为。
根据这种新的模式,说话人说话时可以完成三种行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
发话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分句的行为,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手段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
行事行为是表达说话人意图的行为,是在说话过程中所完成的行为。
取效行为是通过说话完成或通过说话所产生的行为,是由话语所带来的结果和变化。
在上述三种言语行为中,语言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行事行为,因为这种言语行为与说话人的意图一致。
在研究语言交际时,语言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说话人如何表达他的意图和听话人如何识别说话人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