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胰岛细胞瘤7例诊治体会104
- 格式:docx
- 大小:27.46 KB
- 文档页数:2
第19卷第9期2010年9月中国普通外科杂志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V o l .19 N o .9S e p . 2010收稿日期:2010-03-09; 修订日期:2010-08-15。
作者简介:于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胆胰疾病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薛新波 E -m a i l :x u e x i n b o @163.c o m 文章编号:1005-6947(2010)09-0973-04·胰腺外科专题研究·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于愿,薛新波,申铭,张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中心,湖北武汉430030) 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5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7例为无功能性,48例(87.27%)功能性胰岛素瘤均有典型的W h i p p l e 三联征表现,且血胰岛素/血糖比值(I R I /G )>0.3。
术前超声,C T ,M R I ,内镜超声(E U S ),术中超声和选择性动脉造影(D S A )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3.64%(46/55),62.07%(18/29),40.00%(4/10),100%(8/8),90.00%(9/10)和40.00%(2/5)。
胰岛素瘤剜除术48例次,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3例,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c m 者占95.00%(57个)。
23.33%(14个)的肿瘤位于胰头部,33.33%(20个)位于胰体部,43.33%(26个)位于胰尾部,3例(5.46%)为多发性肿瘤。
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无恶性者。
术后无低血糖症状发作,发生胰瘘1例。
结论 Wh i p p l e 三联征和I R I /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依据。
剖析胰岛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与治疗策略一、胰岛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胰岛细胞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源于内分泌系统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它具有多样化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类型。
本文将剖析胰岛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其除外诊断、分级以及免疫组化标记。
1. 病理形态学特征胰岛细胞瘤可以呈囊性或实质性生长形式,大小从微小到巨大不等。
切面观察时,肿瘤常呈黄色至淡黄色,在一些功能性肿瘤中也可见到出血部分导致颜色的异常变化。
镜下观察时,胰岛细胞瘤由圆形至梭形不同大小的肿瘤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通常排列成巢穴样结构、浦氏管样结构或扩张性小管样结构,并被富含血管的间质包围。
2. 免疫组化标记免疫组化标记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标记包括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内源性抗体Ki-67和synaptophysin。
其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用于功能性肿瘤的诊断,而Ki-67的表达水平可反映肿瘤的增殖活性。
3. 除外诊断在鉴别诊断方面,胰岛细胞瘤需要与其他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区别,例如胃肠道收缩性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以及具有相似表型特征的非功能性微小细胞癌。
临床上,通过典型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的应用可以帮助进行准确的鉴别。
二、治疗策略对于胰岛细胞瘤的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特点以及术前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选择。
一般情况下,治疗方法可以分为手术切除、影像引导下的肿瘤灌注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
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胰岛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可切除的局限性肿瘤,手术可以达到根治效果。
根据肿瘤部位和扩散情况,包括Whipple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分区胰腺切除术等多种手术方式可供选择。
2. 影像引导下的肿瘤灌注治疗针对那些不能手术切除或转移部位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影像引导下的肿瘤灌注治疗(如动脉介入栓塞)可以是一种替代方案。
功能性胰岛素瘤的诊治与围手术期处理【摘要】胰岛素瘤在我国很少见,其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四[1],根据其有无内分泌功能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岛素瘤,恶性胰岛素瘤更少见[2]。
病程长,进展慢。
由于胰岛素瘤分泌过量的胰岛素释放入血,引起以低血糖为主的一系列症状,病人可呈现低血糖性昏迷,久之将损害脑组织,发生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等。
因此需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凡诊断为胰岛素瘤者,均应及时手术治疗[3]。
【关键词】胰岛素瘤;血糖;围手术期[abstract] Pancreatic insulinomas is very seldom in our china.His incidence rate is about4/1000000.we can distinguish the Insulinoma into functionality and non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of internal secretion.And the malignant Insulinoma is more less. Its pathogenesis is long and progresson is very slow. Pancreatic insulinomas can secrete excess insulin which is diliveried to blood to cause to a series of symptom of which the main is hypoglycaemia.So the patient can show hypoglycemic coma.And long and long it can injury brain tissue and lead to the consciousness disorders and the mental anomaly and so on.So this disease need to diagnose and treat as soon as possible.The patient who is diagnosed the pancreatic insulinomas all most be treated by operation. [Keywords] Pancreatic insulinomas; Blood sugar; Peroperative Period1 胰岛素瘤的诊断1.1 定性诊断胰岛素瘤的诊断误诊率较高,该病发作时以精神症状为主,最易误诊为癫痫、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等精神疾病。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7例诊治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
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例胰岛细胞瘤临床资料。
结果: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血糖恢复正常。
结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关键词】胰岛细胞瘤;功能性;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
1458-01
胰岛细胞瘤(islet cell tumors, ICT)较为罕见,在所有胰腺肿瘤中的发生率为0.1%~0.2%,分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functioning islet cell tumors of pancreas, FIT)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nonfunctioning islet cell tumors of pancreas, NIT)[1]。
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胰岛细胞瘤7例,均为手术及病理证实。
现将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3-69岁,平均55岁。
均
以Wipple三联征入院,常于凌晨、空腹或劳动后发作,平均空腹血糖水平
1.106mmol/L,临床表现为饥饿、大汗,多有抽搐甚至晕厥等症状,进食或注射
葡萄糖可缓解。
1.2 辅助检查:7例空腹血糖0.8~2.9mmol/L,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或多肿瘤
标志物测定均正常。
术前彩超、MRI等检查提示胰腺组织内占位性病变,2例位
于胰头、胰颈部,5例位于胰体尾部。
1.3 治疗方法:7例均行外科切除术,其中位于胰头胰颈部2例及胰体、尾
部3例行肿瘤局部切除,另2例因瘤体多发,行胰体尾切除(1例加行脾切除)。
切除后测瘤体长径1-2.5cm,术中冰冻病理均提示良性。
术中置腹腔引流管,术
后7-14日拔除。
2结果
7例手术后均由常规病理明确诊断,监测血糖4.0-9.1mmol/L,无低血糖症状
复发,1例出现短时期轻度黄疸,退黄治疗后缓解,复查彩超提示肝外胆管无明
显扩张。
失访1例,6例随访时间3-24个月,无低血糖症状复发。
空腹血糖维持
接近正常水平。
3讨论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FIT)属少见病,以胰岛素瘤为主,发病率4/10万[2]。
该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尚无完整的调查资料[3]。
典型症状为意识障碍,交感
神经兴奋表现,精神异常及颞叶癫痫[4]。
胰岛细胞瘤常因误诊癫痫出现病情
延误,本组中4例分别以癫痫持续治疗1-12年,病史较长者已出现长期嗜睡、记忆力减退、脑萎缩等表现。
饥饿试验、甲苯磺丁脲试验有助于诊断。
影像学检查
常可确诊,但由于80%的肿瘤直径常小于2cm,应用较广泛的彩超和CT敏感度
较低;DSA、经皮经肝门静脉置管分段取血(PTPC)确诊率较高,PTPC不仅可定性,还可对肿瘤定位,但由于均为侵入性操作,应用明显受限。
另一种能为确诊
提供依据的侵入性操作是细针穿刺活检,由于胰腺穿刺并发症多,此方法常用于
外科切除手术当中定位定性所用。
FIT病理诊断大多为良性腺瘤[5]。
切除手术
为治疗首选方法[6]。
根据瘤体性质、大小和部位,可选择的术式有肿瘤局部
切除、胰体尾切除(必要时加行脾切除)、胰头部分切除后胰头断端-空肠Roux-
en-Y吻合术甚至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
本组7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均表现出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如
典型的Wipple三联征及血清测定胰岛素、C-肽反应升高,监测血糖水平明显低于
正常,2例患者因反复低血糖表现而自发限制活动量,加大食量且长期输注、口
服葡萄糖注射液,继发高代谢综合征,出现肥胖、体重明显增加等。
经手术治疗,血糖水平均基本恢复正常,1例术后3个月内平均血糖7.8mmol/L,最高达
9.1mmol/L,均无低血糖症状出现,体重及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复查彩超均未见明显肿瘤残余或复发表现。
该组资料证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应首选手术
切除,手术切除后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Speel EJ, Scheidweiler AF, Zhao J, et al. Genetic evidence for early divergence of small functioning and nonfunctioning endocrine pancreatic tumors: gain of 9Q34 is an early event in insulinomas [J]. Cancer Res, 2001, 61(13):5186-5192.
[2] Jensen RT.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 recent advances[J]. Ann Oncol, 1999,10(4):170-175.
[3]杨志英, 刘展, 赵平等. 国内近20年胰岛素瘤的回顾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12):757-758.
[4]陈学中, 孔刚, 梁永全.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手术切除分析[J]. 岭南现代临
床外科,2006,6(2):84-86.
[5]陈绍勤, 邹声泉, 李宏, 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对
比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1):835-839.
[6]刘金英, 马立业, 张斌,等. 胰岛细胞瘤54例外科诊治体会[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8):3115-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