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及PFNA2代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0.31 MB
- 文档页数:4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部骨折的PFNA―Ⅱ内固定治疗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老人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股骨粗隆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其病因与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的骨质退化及性激素减少所致的骨质疏松有关,易伴有内科疾病,虽多为低能量损伤所致,但若未及时有效地治疗,及易留下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后遗症,影响远期生活质量,且长期卧床易引发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1]。
自2009年来我科应用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83例,其中死亡1例,余均一期骨折愈合,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83例,其中女55例,男28例;男性年龄20~96岁,平均年龄67.4岁;女性年龄26~99岁,平均年龄73.2岁:体质量55~80kg,平均61kg;其中合并高血压25例,糖尿病27例,呼吸系统疾病9例,脑血管后遗症5例(伤侧肢体肌力IV级以上生活能自理)。
AO分型:其中31A11型35例,31A12型9例,31A13型11例,31A21型13例,31A22型7例,31A,31型3例31A32型5例,除有2位车祸致伤外,其余均为自行走路摔伤。
1.2术前准备患者髋部骨折多为突然摔伤,或者车祸,伤后卧床,不能下地行走且疼痛剧烈,多有焦虑恐惧,担心日后不能正常生活,所以此时应及早进行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并适量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的教导,给与患者信心。
且入院后予以患肢持续皮牵引,或者股骨髁牵引,完善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请相关内科会诊内科疾病,术前停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并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心功能情况,予以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以进一步观察下肢有无静脉血栓,患肢皮牵引制动,请麻醉科会诊,对手术风险评估,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待内科疾病控制后再行手术。
应使患者心率在80次/min以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血红蛋白>80g/L,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粗隆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特别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更高,约占股骨近端骨折数的1/2,是股骨颈骨折的4倍。
治疗股骨近端粗隆间骨折的目的是使骨折获得稳定的固定,病人可以尽早离床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股骨近端承受大约体重2.5倍的应力,这要求所使用的内固定物应有很高的自身稳定性,同时,内固定物在股骨颈内应有很强的把持力,特别是对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这样内固定物在早期活动和负重时不易豁出(cutout)。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物为DHS、DCS髋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Hip Screw Plate,DHS)髁动力加压钢板(顺反粗隆间骨折)以及股骨近端板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PFNA是髓内固定,其承受应力的轴心比DHS、DCS向内移,抗疲劳能力增大,进而对骨折是否稳定的要求不高,例如复位后内侧小粗隆的完整与否、大粗隆外侧进针点骨皮质的完整与否或粉碎骨折等,只要近端锁钉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其稳定性可以满足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和部分负重的需求。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PFNA是钛合金产品,有较好的组织相溶性和与骨更接近的弹性模量。
PFNA具有的很好的力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PFNA属于一一种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是新改进的PFN (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A适应证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1、A2、A3)和高位粗隆下骨折,但不能用于股骨头和颈的骨折。
PFNA 系统,一方面继承了原PFN 的优点,生物力学特点相同,另一方面在具体设计上有所创新,令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
(1)相对于PFN,PFN在股骨颈内有两枚螺钉,一枚是股骨颈螺钉,直径为11mm,一枚是髋螺钉,直径是6.5mm.。
PFNA 用螺旋刀片锁定技术取代了传统的2枚螺钉固定,未锁定的螺旋刀片敲入时自旋转进入骨质,对骨质起填压作用,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加的芯直径(4.5~9 mm),确保最大程度的骨质填压以及理想的锚合力,打入刀片时可明显感觉到填压的过程,在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也是如此。
PFNA-Ⅱ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摘要】目的探讨PFNA-Ⅱ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本院2010年11月~2013 年2月对34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 PFNA-Ⅱ手术治疗。
结果患者均获平均12个月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无切割,断裂,根据Harris评分优18例,良14例,优良率100%。
结论 PFNA II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满意。
【关键词】 PFNA-Ⅱ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279-02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最常见髋部骨折之一,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生率占到全部骨折的3%~4%[1],多以手术内固定为主,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
我院2010 年11月~2012 年8月对34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 PFNA-Ⅱ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患者,女20例,男14例;右侧19例,左侧15例,年龄58~82岁,平均69.3岁,按Evans分型:II型7例,Ⅲ型13例,Ⅳ型11例,Ⅴ型3例。
1.2治疗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内收患侧肢体10 ~15°,健侧外展,牵引复位,C型臂透视确认骨折断端复位,取大转子顶点向近端做 5 cm长切口,切开阔筋膜和臀中肌,触及大转子顶点,于其顶点进针,打开股骨皮质,依次扩髓腔,通过旋转方式轻柔地插入PFNA-Ⅱ主钉至适当位置,然后将导针置入股骨颈内中点偏下,针尖距关节面5~10mm,然后将刀片打入,锁紧螺旋刀片时须放松牵引,然后行远端斜行静力交锁,留置引流,缝合切口。
术后应用抗凝剂及下肢功能锻炼,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2.结果34例术后进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没有螺旋刀片穿透股骨头退钉和断钉,无下肢短缩畸形及髋内翻,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1)DHS只适用在稳定骨折,AO分型中的A1型骨折是DHS的最佳适应症,对于粉碎骨折和逆转子间骨折,DHS发生断钉和切割的几率大,所以使用DHS内固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充分分析影像学资料,避免手术失败。
(2)手术暴露较大,钉板系统本身需要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必然增加出血及感染的风险。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于高龄,身体条件差的患者是一种考验。
(3)钉板系统的偏心性固定,必然带来骨折部位的剪切力,股骨头传递来的压力的力臂较髓内固定系统长。
与随内系统固定装置相比,稳定性差,固定不坚固,容易发生断钉,断板及切出股骨头的风险。
(4)术后髋内翻发生率较高。
金永明等人统计过DHS发生髋内翻畸形率为 6.3%( 17 /268) [6]2 PFNAAO学组在Gamma钉基础上设计出来PFN,后在PFN的基础上设计了PFNA,所以PFNA是经过了2代10年的改革和创新[7]。
包括主钉、螺旋刀片、尾帽、远端锁钉,它的材质为钛铝镍合金材料所制, 与组织相容性好。
它既有AO传统坚强固定的理念,又体现了BO的精髓。
2.1 优点(1)空心设计,便于操作,减少了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时间[8]。
(2)螺旋刀片设计[9]。
螺旋刀片直接敲入股骨头,不需要扩孔,所以不会造成局部骨质丢失,打击进入骨质,对骨质起填压作用。
刀片的表面积宽大,较DHS接触的骨质更广泛,铆合力更佳,但并没有造成更多的骨质丢失,起到了防旋转,防切出,固定坚强的作用,即使在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也能获得很强的抗切割能力。
(3)手术切口小,微创设计[8,11]。
符合BO原则。
微创带来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降低感染几率。
另外微创设计,对骨折部位的干扰小,减少骨膜的剥离,对血运干扰小,骨折愈合率高。
2.2 不足。
三种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PFNA、PFNA-II、InterTan)与中国人股骨近端形态学匹配性研究及其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交通业和建筑业空前发展,使骨科临床面临新的挑战,加之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特殊,诸多不确定因素致使骨折复位困难、固定不可靠,导致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频有发生,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迫切需求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以往学者将较多的目光聚焦在通过普通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随后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手术技巧是否熟练精准、内植物选择是否得当及疗效分析上,而很少对手术失败、疗效下降做进一步深层次研究。
许多研究者指出解剖特征的个体化差异、生物力学因素在探求股骨粗隆部位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解决股骨粗隆部位解剖形态的个体化差异、内固定之后该部位生物力学的改变以及常用髓内钉是否与国人匹配等问题,就必须采用科学、准确且可重复的方法。
测量特定部位解剖参数的传统测量方法常依赖标本、X线、CT或MRI进行,但标本测量受标本数量限制,成本较高,且不能准确测量髓内直径等解剖参数;陈旧尸体标本由于风干等原因,不能还原真实的解剖形态,亦会影响测量结果。
X线测量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X线片拍摄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如投照时中心、角度、距离的不确定性,难以获得可以用来相互比较分析研究的标准正侧位片。
另外,由于皮质骨与松质骨在X线片中界限的不确定,也会影髓腔测量的准确性。
而单纯的CT、MRI为逐层排列的二维影像,解剖标志不明确,常会丢失一些重要信息。
随着医学成像、三维重建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日趋成熟,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直接将连续的断层按原来的空间位置重建起来,呈现物体的三维影像。
这种方法丢失信息少,能较真实的反映物体的形态,而且可以从任意角度和方向上进行观察。
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术后凝血功能变化,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发布时间:2022-06-27T05:05:11.49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9期作者:王克成唐嘉茵[导读]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变化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王克成唐嘉茵香坊区人民医院 150030【摘要】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变化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本院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分别采取动力髋螺钉治疗与PFNAⅡ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1.18%)比对照组(70.59%)高(P<0.05)。
APTT和TT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而D-二聚体和FIB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期间,PFNAⅡ应用效果显著,其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凝血功能改善,值得采纳。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sian proximal femoral anti 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PFNA Ⅱ)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its effect on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hip function.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0 to October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34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 and PFNA Ⅱ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hip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1.18%)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0.59%) (P < 0.05). APTT and T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D-dimer and FI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FNA Ⅱ is significant.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hip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adoption.[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Asian proximal femoral anti 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Dynamic hip screw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的是股骨颈基底部到小转子间上方的骨折,中老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因转子位置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发生后,具有较低的不和发生率,但是因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再加之老年人群存在骨质疏松现象,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1】。
PFNA-II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配合摘要】目的介绍PFNA-II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的手术配合体会。
方法对73例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配合,包括术前探访、进人手术室后的进一步安慰、复位、C一臂X线机透视检查复位情况、手术中提供PFNA-II专用器械作骨折内固定、全过程作老年相关功能监护等。
结果 73例手术配合顺利,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PFNA-II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手术配合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护理 PFNA【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043-02一、临床资料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约占股骨近端骨折的一半,特别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更高[2]。
保守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多主张行早期内固定治疗[3]。
因为患者高龄,常伴有较多基础疾病,再者老年人骨质疏松,如何良好固定,减少术中出血,又能缩短手术时间,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很关键[4]。
近年随着内固定材料不断发展更新,其中PFN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脱颖而出。
PFNA属于一一种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是新改进的PF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一方面继承了原PFN的优点,生物力学特点相同,另一方面在具体设计上有所创新,令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应用AO/ASIF推荐的亚洲型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II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73例,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二、手术方法硬外麻醉成功后使患者仰卧或侧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双足固定于牵引架上,闭合牵引复位,患肢处于轻度内收位,在C臂机下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巾。
于大腿外侧股骨延长线方向、距大粗隆顶点4 cm处向近端切开皮肤5cm,锐性分开臀肌。
在C臂机透视引导下,于大粗隆顶点插导针入股骨髓腔,用空心钻头扩大近端髓腔,沿导针插入PFNA主钉。
(1)DHS只适用在稳定骨折,AO分型中的A1型骨折是DHS的最佳适应症,对于粉碎骨折和逆转子间骨折,DHS发生断钉和切割的几率大,所以使用DHS内固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充分分析影像学资料,避免手术失败.(2)手术暴露较大,钉板系统本身需要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必然增加出血及感染的风险。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于高龄,身体条件差的患者是一种考验。
(3)钉板系统的偏心性固定,必然带来骨折部位的剪切力,股骨头传递来的压力的力臂较髓内固定系统长。
与随内系统固定装置相比,稳定性差,固定不坚固,容易发生断钉,断板及切出股骨头的风险。
(4)术后髋内翻发生率较高。
金永明等人统计过DHS发生髋内翻畸形率为6。
3%(17 /268) [6] 2 PFNAAO学组在Gamma钉基础上设计出来PFN,后在PFN的基础上设计了PFNA,所以PFNA是经过了2代10年的改革和创新[7].包括主钉、螺旋刀片、尾帽、远端锁钉,它的材质为钛铝镍合金材料所制,与组织相容性好。
它既有AO传统坚强固定的理念,又体现了BO的精髓。
2。
1 优点(1)空心设计,便于操作,减少了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时间[8]。
(2)螺旋刀片设计[9]。
螺旋刀片直接敲入股骨头,不需要扩孔,所以不会造成局部骨质丢失,打击进入骨质,对骨质起填压作用。
刀片的表面积宽大,较DHS接触的骨质更广泛,铆合力更佳,但并没有造成更多的骨质丢失,起到了防旋转,防切出,固定坚强的作用,即使在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也能获得很强的抗切割能力。
(3)手术切口小,微创设计[8,11]。
符合BO原则。
微创带来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降低感染几率。
另外微创设计,对骨折部位的干扰小,减少骨膜的剥离,对血运干扰小,骨折愈合率高。
2.2 不足。
(1)DHS只适用在稳定骨折,AO分型中的A1型骨折是DHS的最佳适应症,对于粉碎骨折和逆转子间骨折,DHS发生断钉和切割的几率大,所以使用DHS内固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充分分析影像学资料,避免手术失败。
(2)手术暴露较大,钉板系统本身需要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必然增加出血及感染的风险。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于高龄,身体条件差的患者是一种考验。
(3)钉板系统的偏心性固定,必然带来骨折部位的剪切力,股骨头传递来的压力的力臂较髓内固定系统长。
与随内系统固定装置相比,稳定性差,固定不坚固,容易发生断钉,断板及切出股骨头的风险。
(4)术后髋内翻发生率较高。
金永明等人统计过DHS发生髋内翻畸形率为 6.3%( 17 /268) [6]2 PFNAAO学组在 Gamma钉基础上设计出来PFN,后在PFN的基础上设计了PFNA,所以PFNA是经过了2代10年的改革和创新[7]。
包括主钉、螺旋刀片、尾帽、远端锁钉,它的材质为钛铝镍合金材料所制, 与组织相容性好。
它既有AO传统坚强固定的理念,又体现了BO的精髓。
2.1 优点(1)空心设计,便于操作,减少了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时间[8]。
(2)螺旋刀片设计[9]。
螺旋刀片直接敲入股骨头,不需要扩孔,所以不会造成局部骨质丢失,打击进入骨质,对骨质起填压作用。
刀片的表面积宽大,较DHS接触的骨质更广泛,铆合力更佳,但并没有造成更多的骨质丢失,起到了防旋转,防切出,固定坚强的作用,即使在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也能获得很强的抗切割能力。
(3)手术切口小,微创设计[8,11]。
符合BO原则。
微创带来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降低感染几率。
另外微创设计,对骨折部位的干扰小,减少骨膜的剥离,对血运干扰小,骨折愈合率高。
2.2 不足1993年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试题一、问答题1、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复合物由哪些成分组成?图示该复合物的形成过程。
2、试比较DNA复制和转录的异同。
3、DNA热变性时,OD260值,随温度缓慢升高而增高,在降温时OD260值,如何随温度变化?解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