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Edge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矫治过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七章第五节直丝弓矫治器和矫治技术(一)正常牙合六项标准1、磨牙关系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上;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尖的近中斜面上,上颌尖牙咬合于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2、牙齿近、远中倾斜(冠角、轴倾角)临床冠长轴的龈端向远中倾斜时冠角为正值,向近中倾斜时冠角为负值。
正常牙合的冠角大都为正值。
3、牙齿唇(颊)-舌向倾斜(冠倾斜、冠转矩)上切牙冠转矩为正,下切牙接近直立,从尖牙起,上、下后牙冠转矩为负。
4、旋转后牙旋转后占据较多的近远中间隙,前牙占据较少。
5、间隙正常牙合无牙间隙存在。
6、牙合曲线Spee曲线较深时,上牙弓间隙不足以容纳上牙;颠倒的Spee曲线,则上牙的间隙过多。
(一)直丝弓矫治器的原理直丝弓矫治器的设计直丝弓矫治器各个牙齿托槽底部厚度不同并与牙齿近远中、龈向的曲度一致,托槽内预置有不同的轴倾角、转矩角,牙齿的定位由托槽完成,不用在弓丝上弯制三种序列弯曲就能完成弓内治疗。
1、消除第一序列弯曲直丝弓矫治器通过调节托槽底的厚度,自动完成这种牙齿移动,使牙齿再牙弓中保持正确的唇(颊)舌位置关系。
2、消除第二序列弯曲直丝矫治器的托槽,根据不同牙齿的位置,在槽沟上加入了不同的近远中倾斜角度。
3、消除第三序列弯曲直丝弓矫治器用托槽槽沟转矩角。
(二)直丝弓矫治器的设计1、Andrews直丝弓矫治器使用Andrews直丝弓矫治器时,首先要根据拔牙或不拔牙选择“标准式”或“拔牙式”;其次要根据患者ANB 角的大小区分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切牙托槽;最后对拔牙病例还要根据支抗的大小确定三种不同形式的尖牙与后牙托槽。
2、Roth直丝弓矫治器Roth改良的直丝弓托槽是一种拔牙托槽,其主要设计思想为:(1)一种托槽系列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2)托槽所包含的角度可以完成牙齿三方位的轻度过矫治。
(3)允许牙齿轻微倾斜移动,而不像Andrews托槽那样完全整体移动牙齿。
MBT直丝弓矫治全解析之——矫治流程(二)MBT 直丝弓矫治技术是目前较先进的托槽矫治技术,和以往方丝弓托槽不同的是,直丝弓的托槽角度已经预先设计好,牙齿会按照医生的预期进行三维移动,不仅缩短了正畸的治疗周期,还能更好地保证矫治效果。
因为不需要像方丝弓矫治器那样在弓丝上弯制第一、第二、第三序列弯曲,具有牙弓基本形态的弓丝放入托槽,就可以完成牙齿的唇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和控根移动,所以被称为直丝弓矫治器。
牙医汇将分四期为大家带来 MBT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全面解析,在上一期「方案制定」中,我们已经讨论了制定矫治方案时的主要考量。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 MBT 直丝弓矫治的流程。
术前准备1. 完善患者资料,填写知情同意书;2. 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3. 制取全口牙列印模;4. 照相(至少包括:正面微笑像,侧貌像,上颌牙列像,下颌牙列像,前牙区咬合像,左侧磨牙区咬合像,右侧磨牙区咬合像)。
术中矫治A. 不拔牙矫治1. 粘托槽2. 排齐牙弓(使用镍钛圆丝)可以依次使用12 镍钛圆丝(上下颌),14 镍钛圆丝(上下颌),16 镍钛圆丝(上下颌),18 镍钛圆丝(上下颌),来逐步把牙弓排齐。
3. 整平牙弓(使用镍钛方丝)可以依次使用 16*22 镍钛方丝(上下颌), 18*25 镍钛方丝(上下颌),19*25 镍钛方丝(上下颌),来逐步把牙弓整平。
4. 颌间牵引利用橡皮圈进行颌间牵引,进一步矫正磨牙关系。
包括二类牵引(即引导下颌磨牙向前)和三类牵引(即引导下颌磨牙向后)。
5. 精细调整利用橡皮圈,做上下颌间三角形牵引,使上下颌磨牙间咬合更为紧密。
6. 保持拆除矫治器,清理牙面,制作保持器(包括弯制的哈利氏保持器和透明压膜保持器),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佩戴。
B. 拔牙矫治在「整平牙弓」与「颌间牵引」阶段间需加入收缝阶段,其余与不拔牙矫治相同。
收缝(使用不锈钢方丝):在牙弓完全排齐整平以后,放入19*25 的不锈钢方丝,因为这种弓丝硬度很高,所以可以保证在收缝阶段牙弓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刘老师教您认识正畸托槽托槽(bracket)是固定矫治技术的重要部件,用粘接剂直接粘接于牙冠表面,弓丝通过托槽而对牙施以各种类型的矫治力。
托槽由不锈钢、生物陶瓷或复合树脂制成,其主要作用在于固定弓丝,从而使弓丝更好的发挥作用,传递矫治力,以此控制牙齿三维的移动,达到正畸矫治的目的。
历史“现代正畸学之父”EdwardAngle于1887年创立Angle矫正体系,并设计出一套包括一定数目基本部件的标准化矫正装置,其中有一件是可焊接到带环上的精细的金属管,这即为托槽的原型。
1915年,Angle发明了带形弓矫治器,在这个新矫治装置中,托槽被首次介绍出来,那是一种带垂直向槽沟的托槽,以0.010*0.020英寸的带状弓丝为唇弓,通过栓钉将唇弓固定在竖槽内,托槽及弓丝皆为黄金制成。
随后为了克服带形弓的缺陷,Angle在1928年将竖槽改变为横槽,并将带状弓丝的方向旋转90度进人这种新的托槽,Angle将这种矫治器命名为“方丝弓”(edgewise),槽沟的尺寸改变为0.022×0.028英寸。
从此,这种托槽的尺寸和开口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组成托槽一般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槽沟(bracket slot):呈唇颊向水平开口,便于弓丝顺畅地从唇颊面放入加力;(2)托槽翼(bracket wing):便于结扎固定弓丝,翼上可附拉钩供牵引用,按托槽翼形态可分为单翼、双翼和三翼;(3)基底(bracket base):其形态设计主要为加强与牙面的粘接力,托槽基底面形态与各牙齿的唇颊面形态相适,具有金属网格或刻蚀的底板,通过粘合剂,使托槽牢固地粘接于牙面上。
托槽翼及槽沟鉴于矫治理念及矫治方法的不一,有时候会在托槽上设计牵引钩及辅弓管等附件。
分类按材料分类正畸托槽材料大体分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及塑料4大类。
1.1金属托槽(1)贵金属托槽托槽发展的早期(20世纪初期),多是贵金属制成。
因为贵金属有着良好的加工性能,适合于当时的手工加工工艺.且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但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如硬度等机械性能差,易变形,价格昂贵等。
直丝弓矫治技术直丝弓矫治技术是现代正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调整牙齿和下颌的位置,达到美观、功能良好的牙齿排列。
本文将介绍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原理、优势、应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金属丝弓的弹性力,施加在牙齿上,从而调整牙齿和下颌的位置。
在矫治开始前,牙科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牙齿上粘贴金属支架,并将直丝弓固定在支架上。
随着治疗的进行,医生会根据个体化的需求,逐渐调整直丝弓的张力和位置。
通过持续的力,牙齿逐渐移动到理想的位置。
整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矫治效果。
直丝弓矫治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矫治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直丝弓的固定于牙齿上,不需要患者自行取下,从而保证了矫治的连续性和效果。
其次,直丝弓的张力和位置可以进行精确的调整,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同时,直丝弓可以直接施加力量于牙齿上,较少地依赖外部的力矩,从而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
此外,直丝弓矫治技术对于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小,可以正常进食和清洁口腔。
直丝弓矫治技术适用于多种牙齿畸形和下颌异常的矫正。
常见的问题包括牙齿拥挤、错颌、牙齿缺失、开颌等。
通过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将牙齿逐渐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使得牙齿排列更加整齐、美观。
同时,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纠正下颌的异常,提高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度。
但是,在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之前,牙科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适合进行矫治。
在进行直丝弓矫治技术时,患者也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清洁口腔。
其次,患者需要避免咬硬物或过于粘性的食物,以免损坏直丝弓和支架。
同时,在佩戴直丝弓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些许疼痛和不适,这是正常的反应,可以通过暖敷和口腔清洗缓解。
最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去医院进行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直丝弓的位置和张力。
关于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思考[摘要]直丝弓矫治器是最近50年来口腔正畸领域的三个突破性进展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直丝弓矫治器经过30年的发展,以诸多的优势逐渐被临床广大正畸医生所接受。
直丝弓矫治技术正在成为21世纪正畸领域使用最多的矫治技术。
有些人认为方丝弓矫治器的时代已经过去,方丝弓矫治技术已经被淘汰。
殊不知直丝弓矫治技术是建立在方丝弓矫治技术基础上的。
要掌握好直丝弓矫治技术,必须有坚实的方丝弓矫治技术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操作技能。
[关键词]直丝弓矫治技术;方丝弓矫治技术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方丝弓矫治技术的一种改良,其主要特点是在矫治器的托槽上,根据不同牙齿的解剖位置,预置了一定的角度,因而简化了方丝弓矫治技术中在弓丝上弯制第一,第二,第三序列弯曲,一根有基本弓形的平直弓丝插入托槽,就可以完成牙齿的三维及控根移动。
因此,使正畸医师在临床操作中省时,省力,特别是在较少弯制弓丝,有效控制牙齿和矫治程序上有明显优势。
1989年曾祥龙教授将该技术引入我国,并得到普及和发展。
由于对直丝弓矫治技术原理,矫治器的设计,选择,安装及弓丝的使用等基本知识理解的不同,许多正畸医师常把方丝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相混淆,认为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取代方丝弓矫治技术。
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矫治技术都有其优缺点,要掌握好直丝弓矫治技术,必须有坚实的方丝弓矫治技术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操作技能。
对于以前从未经历口腔正畸专业训练的一般口腔医师,误认为直丝弓矫治器是一种“极为简捷的正压技术”,只须在牙弓上安放好直丝弓矫治器的各个部件,牙齿即会在一根平直弓丝的作用下自动排齐。
特别是使用直丝弓托槽,仅靠一根有基本弓形的镍钛方丝就想完成矫治的行为,是完全违背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原则错误。
直丝弓矫治器问世至今经历了30年的发展,不断改进换代,更新,出现多个种类,多种技术。
目前仅国内教科书和临床上见到的就有Andrews直丝弓技术,Roth 直丝弓技术,滑动直丝弓技术,MBT直丝弓技术,自锁托槽直丝弓技术,Alexander直丝弓技术,OPA-K直丝弓技术,Tip-Edge滑动直丝弓技术等等,这反映了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繁荣发展。
第一章EdgeWise矫治技术的变迁从日本的正畸学发展史看,Edgewise矫治技术作为全托槽矫治技术的起源,其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评价,而且该技术的引进与其他全托槽矫治技术相比较晚。
然而,如美国这样矫治技术先进的国家在今天各种矫治技术逐渐淘汰的过程中,Edgewise矫治技术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美国正畸界是以 Edgewise矫治技术为中心发展的。
原因在于 Edgewise矫治技术有完整的矫治体系,教学成效明显.临床矫治效果稳定。
日本引进的各种全托槽矫治技术,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不涉及其发展历史,容易使读者对该矫治技术理解不彻底,从而产生混乱。
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以Edgewise矫治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为了使读者能够对其治疗方法与装置充分理解,我认为读者应该知道Edgewise矫治技术的基本变迁,以及与所派生出的各种矫治技术的关系和各自的标准。
另外,在矫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首先与弓丝的开发、进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在图1-1中归纳了弓丝与托槽的发展过程。
下面,我就对Edgewise法诞生到20世纪70年代前半叶的发展及其与今日Edgewise 矫治技术的关系作一下回顾。
一、Angle创立Edgewise矫治技术的初期E.H.Angle(图1-2)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咬合理论(正常&与咬合线),不断进行矫治装置,矫治方法的改进。
1899年以后先后发表了牙弓扩大装置、钉管弓及带形弓(0.76×O 56mm(O.030×0.022英时))矫治装置,1928-1929年间发表了Edgewise矫治装置及治疗法(图1-3)。
该装置的槽沟宽度为0.56×O.71mm(O.022×0.028英吋)的单翼托槽,使用白金和金合金的弓丝。
Edgewise这个称呼的产生是因为与带形弓矫治装置所用的带状弓丝相比弓丝横截面薄的部分也就是Edge部分与牙面相对,wise表示方向,两者结合就创造了新词Edgewise。
牙齿移动和关闭间隙的生物力学分析及 临床应用第15章牙齿的阻抗中心:简单地说,阻抗中心就是牙齿上的一点,类似牙齿的重心,物理学上,整个牙齿可以浓缩到这一点。
这一点的位置不仅和牙齿的形态有关系,还和包裹牙齿的牙槽骨的高度、密度,牙周组织结构,牙周膜结构等因素有关系。
阻抗中心到底在哪儿?为了探究这个问题诞生了很多博士、硕士,但谁都没搞清楚。
只知道大体上的位置,单根牙的阻抗中心位于釉牙本质界到根尖,牙根长轴靠近根尖的1/3处。
磨牙的阻抗中心位于根分叉区。
(图15-1)通过牙齿阻抗中心的力量可以使牙齿产生整体移动,但很可惜,我们只能远离阻抗中心在牙冠的托槽上施加力量,由此会产生力矩,总之如果不施加额外的控制,阻抗中心我们施加到牙齿的力量会使牙齿产生倾斜,而不是我们更多时候所期望的整体移动。
这就是另一种人生魅力:事与愿违。
为了使牙齿整体移动:我们得在托槽里面施加转矩。
理论计算中,转矩和力量之间的比值决定着牙齿移动的状态。
转矩是M ,力量是F 。
牙齿移动的种类:(1)非控制性倾斜移动(uncontrol tipping):当M /F <5∶1,牙齿发生倾斜移动。
牙齿的旋转中心接近牙齿的阻抗中心。
(图15-2A)(2)控制性倾斜移动(control tipping):当M /F =7∶1,牙齿出现控制性倾斜移动,此时的牙齿旋转中心位于牙齿的根尖区。
(图15-2B)(3)整体移动(bodily movement):当M /F =10∶1,牙齿的旋转中心位于无限远,牙齿出现整体移动。
(图15-2C)(4)控根移动(root correction):当 M /F =12∶1,牙齿的旋转中心位于牙冠,冠不动根动。
(图15-2D)如此复杂抽象的理论比值,怎么体会临床应用呢?M 是什么?对于前牙,M 就是托槽槽沟里的转矩,比如MBT 数据,厂家给预设置的转矩,中切牙是17°,侧切牙是10°。
Tip—Edge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和MBT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临床及美学效果比较目的:探討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和MBT直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及美学效果。
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56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Tip-Edge Plus组与MBT组矫正治疗,每组28例,于术后随访,治疗前后均进行上下颌切牙根尖片并进行根吸收评分,同时检测头影测量均值,记录两组打开咬合所需时间及复诊次数,于最后一次随访时通过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估其治疗满意度。
结果:两组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牙根吸收分布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Tip-Edge Plus组SNA(83.41±3.65)°,U1-NA(35.72±4.61)°,MBT组依次为(81.24±4.29)°、(26.43±4.85)°,两组SNA、UI-N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Tip-Edge Plus组U1-NA显著低于MBT组(P<0.05),但两组SNB、L1-NB、FM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ip-Edge Plus组矫治时间(24.2±2.3)月,与MBT组(23.8±2.5)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复诊次数、打开咬合时间(16.5±2.7)次、(3.8±0.7)月均显著低于MBT组(22.3±3.8)次、(4.6±1.2)月(P<0.05);Tip-Edge Plus组满意度评分(94.6±2.3)分,与MBT 组(95.2±2.4)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和MBT直丝弓技术均可有效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基本一致,但前者可快速恢复咬合关系,减少复诊次数。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观察廖烈卡【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20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矫治.结果 20例患者中,拔牙矫治12例,疗程13~20 个月,平均16个月,非拔牙矫治8例,疗程5~14个月,平均8.5个月,矫治疗程短、效果满意.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用于各类错牙合矫治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是一项操作简单、快捷、高效、实用的先进矫治技术.【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1(006)004【总页数】3页(P319-321)【关键词】正畸;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错(牙合)【作者】廖烈卡【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固定矫治作为一种高效能的矫治技术,已经成为目前解决错牙合畸形最常用的方法[1]。
翻开现代口腔正畸学一百多年发展史,几乎所有疗效显著、应用广泛的矫正器及技术均是由发达国家发明的。
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矫正器及其相关技术,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努力,这些技术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我国正畸界在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努力自主创新。
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林久祥教授创始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林教授还提出了应用该矫正器的传动力及传动效应的创新性理论[2]。
该系统包括超低摩擦设计模式的托槽,兼容了自锁托槽及Tip-EdgePlus托槽的优点。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作者应用此项技术治疗错牙合病人2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挑选已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20例,年龄12~28岁,男8例,女12例。
拔牙矫治12例,非拔牙矫治8例。
安氏Ⅰ类错牙合6例,Ⅱ类错牙合8例,Ⅲ类错牙合6例。
1.2 主要材料传动直丝弓托槽、颊面管(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澳丝(澳大利亚Wilcock公司),不锈钢方丝、橡皮圈(美国3M公司),热激活镍钛丝、结扎丝(国产)。
Tip—Edge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矫治过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tip-edge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牙齿反错畸形的临床分析。
方法:对tip-edge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矫治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矫治过程可分为排齐牙列与整平牙弓。
关闭拔牙间陈(拔牙病例)或牙弓剩余间隙(不拔牙病例),矫正磨牙关系,建立正常前牙覆牙合与覆盖。
牙齿位置与牙合关系的细微调整,建立正常牙合。
结论:排齐与整平牙弓、正前牙覆牙合、矫正前牙覆盖建立i类磨牙关系。
关闭拔牙间隙。
完善牙位与牙合关系、支抗控制、彼此关联.相互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矫正错颌畸形;矫治过程;tip-edge直丝弓矫治技术;在临床上正确地应用tip-edge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矫治成功任何类型的错牙合畸形。
整个矫治过程一般分为三期,每一期都有专门的矫治目标,每一期的矫治过程都是在上、下颌同时进行的,只有完成前一期的目标后,才能开始下一期的治疗[1]。
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行tip-edge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的30例患者矫治过程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30例治错畸形患者,男14例,女16例,年龄12~29岁,均为恒牙。
安氏ⅰ类错12例,安氏ⅱ类错10例,安氏ⅲ类错8例。
覆盖3~9mm,平均6.5mm。
前牙拥挤出在3~5mm,矫治疗程10~30个月。
2 矫治过程
2.1第一期矫治方法使用0.41mm的澳丝,在前牙做小圈曲,在磨牙颊面管近中弯打开咬合的后倾曲,患者24小时做ⅱ类或ⅲ类牵引;利用垂直开大曲或是镍钛辅弓来排齐拥挤的前牙,或是用链状橡皮圈关闭前牙间隙,排齐后进行尖牙结扎;交互牵引或是扩弓等矫治磨牙反牙合或锁牙合。
2.2第二期矫治方法继续尖牙结扎;换用0.51 mm或0.56 mm的澳丝,减小后倾曲以维持前牙对刃、保持牙弓形态和磨牙的直立;进行颌内和颌间牵引,即“z”形牵引,若需前牙后移则仍用50~70 g牵引力,如需后牙前移则用170~280 g的牵引力;④拔牙间隙关闭后应立即黏接双尖牙托槽矫正双尖牙的错位。
2.3第三期矫治方法使用0.55 mm×0.71mm(0.021 5英寸×0.028英寸)的方丝与侧方正轴簧共同作用来矫正牙齿的近中倾斜度,同时控制牙齿的转矩,牙轴直立后用 tip—edg结扎圈进行结扎微调;使用0.56 mm的澳丝与侧方正轴簧及前牙控根辅弓矫正牙齿的轴倾度,然后再使用0.55 minx0.71 mm的方丝进行调整,最后用tip —edge结扎圈进行结扎微调;使用0.56 mm的澳丝与侧方正轴簧及前牙控根辅弓矫正牙齿的轴倾度,然后用方丝转矩辅弓更换前牙控根辅弓,下前牙则使用转矩条对牙齿的轴倾度进行调整,最后用tip —edge结扎圈进行结扎微调。
3 讨论
tip-edge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以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为理论
基础,结合直丝弓矫治器的槽沟特点,每一期均有专门的矫治目标;每一期过程一般均是在上下牙弓同时进行的;每一期上下牙弓的矫治完成后,再进入下一期。
在第一期开始时,每个牙齿的牙冠就应该朝着它最终位置的方向移动。
在这一期必须让弓丝产生轻微的矫治力,在与轻微的颌间牵引力共同作用下,使前牙迅速地移动。
这种轻微的力量不会损害口内支抗,因此不需要口外力支抗。
打开前牙咬合到对刃关系。
解除拥挤,排齐前牙。
矫正后牙反牙合或锁牙合或扭转等[2]。
如果可能,调整磨牙关系。
四个矫治目标中,打开前牙咬合至对刃关系最为重要,最后一个目标——调整磨牙关系最不重要。
换言之,如果磨牙关系尚未调整至中性,而其他目标已经完成,则可以进入第ⅱ期。
但是,当前牙咬合尚未打开时,一般不应该进入第ⅱ期。
显而易见,打开前牙咬合至对刃关系应是结束第一期矫治的标志。
第ⅱ期矫治目标要保持所有在第ⅰ期所取得的矫治结果。
这包括:前牙达到对刃关系;前牙排列整齐而无间隙;后牙反牙合或锁牙合得到矫正;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患者,磨牙关系可能得到调整。
关闭后牙剩余间隙。
必要时,调整磨牙至中性关系。
第ⅲ期矫治要保持第ⅰ、ⅱ期所取得的所有结果。
获得所有牙齿理想的轴倾度。
第一期打开咬合时,过小的ⅱ类牵引力使其在前牙产生的效应力,与唇弓支抗曲在前牙产生的压人力的合力,通过前牙弓段抗力中心的唇侧,结果前牙唇倾,覆盖加大。
过大的ⅱ类牵引力产生的垂直分力,可完全抵消支抗曲在前牙产生的压入力,使得前牙在舌
倾移动的同时不但没有被压入反而伸长,覆牙合加深;只有合适的ⅱ类牵引力,使得ⅱ类牵引在前牙产生的效应力与唇弓压入力,合力通过抗力中心的牙合方(即抗力中心与前牙托槽平面之间),使得前牙舌倾移动并压入,打开了咬合也减小了覆盖[2]。
pc kesling 强调牵引力以50~70 g为宜。
应用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零衰减性能的澳大利亚弓丝。
差动技术打开咬合的力源,在于弓丝上弯制的支抗曲所贮存的势能,只有具备以上性能的弓丝,才能保证这一势能缓慢持续有效释放;合适的支抗曲角度,应使弓丝在颊面管就位时弓丝前端伸入前庭沟。
支抗曲在前牙弓段产生压入力的同时,也会在磨牙上产生冠远中向的力矩和伸长力,支抗曲角度过大,会使磨牙远中倾斜移动,从而削弱了唇弓对前牙的压入力,前牙很难压入,打开咬合疗程增长;双尖牙不贴托槽,以免分散唇弓对前牙的压入,并加长前后牙弓段的弓槽距,使得压人力柔和持久[3]。
使用差动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切勿以向后推磨牙作为增大牙弓长度的方法;治疗过程中口外力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参考文献
[1]彭友俭,高嘉泽.口腔正畸早期治疗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2
[2]刘艳杰,许文峰,刘玉亭.固定矫治器结合后牙垫矫治前牙反临床分析.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3):85-86.
[3]李翠平,李利平,王琳.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错畸形应用研究.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3(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