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奇偶性2. 简单的周期规律3. 图形中的计数问题4. 数学趣味题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数的奇偶性、简单的周期规律。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周期规律,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图形中的计数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教具:白板、教学卡片、教学软件。
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趣味数学视频。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新的知识点。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3. 学生活动:设计数学游戏和趣味题解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与数学趣味题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数的奇偶性,然后讲解简单的周期规律,再深入到图形中的计数问题,最后解答数学趣味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和小组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八、作业布置1. 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搜集身边的数学趣味题,与同学分享并解答。
5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例文
教学主题:趣味数学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趣味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趣味数学游戏或问题,如数独、填字游戏等。
2.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有一家五年级有50个学生的班级,其中一半是男生,一半是女生。
男生每人有一条小鱼,女生每人有一只小鸟。
问班级里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 激发思考: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解决。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解决一个趣味数学问题或玩一个数学游戏。
4.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或游戏成果。
5.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入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
6. 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提出他们的收获和困惑。
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强调数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趣味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合作和思维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尽管这节课比较简单,但它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
2. 分数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 分数的应用: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
2.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直观地展示分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则。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配合教学进行展示。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解决。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语言表达能力等。
4.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评价学生对分数运算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分数的形成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分数的书写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趣味数学。
通过本节课,学生要学会以下内容:
1.学习数学小游戏,例如数字拼接、计算技巧等游戏;
2.使用简单的表格图表、图像、几何图形等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通过挖掘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用残缺或变形的数字游戏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数学,让学生可以分析和推理出一个题目的答案。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5.为将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前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应备好课堂用品,如教材、黑板、白板笔、课堂互动工具等,同时也应熟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好本节课的课堂安排。
四、课堂活动
(一)授课方式:给学生安排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小组比赛;
(二)教学方法:知识讲授与分组活动相结合。
1.先把本节所学的内容讲授给学生;
2.然后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活动;
3.最后进行小组交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4.在让学生练习数字游戏时,双方教师要互相帮助,给学生指导;
5.完成本节课后,一定要让学生作简单的小测验,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
完成本节课所讨论的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后,学生应能够有效地利用简单的表格图表、图像、几何图形,充分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为将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与运算:整数、小数的认识与运算,分数的认识与简单运算。
2.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图形的对称、旋转、平移等变换。
4.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方法,如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5.概率初步: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概率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有趣的故事、生活实例或数学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等。
2.练习评价:评价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通过趣味数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解题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数的奇偶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数的奇偶性特点,并能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2.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计算,理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几何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分数的加减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灵活运用。
5. 简单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简单方程的含义,学会用逆向思维解方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和应用方面的表现。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辅资料: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讲解册等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课件、动画等4. 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在线教学资源、数学故事、趣味数学题目等5. 学具:如几何图形模型、计算器等,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计算。
六、教学安排1. 数的奇偶性(2课时)2.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3课时)3. 几何图形的面积(4课时)4. 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5. 简单方程的解法(2课时)七、教学活动1. 数的奇偶性: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数的奇偶性概念,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趣味数学游戏!
一、“数学大冒险”
游戏规则:老师将准备一张数学地图,上面标有不同的数学题目。
游戏开始后,同学们要拿到一枚小旗,并按照地图上的题目顺序进行答题,每道题答对获得一张地图上标有奖励的卡片,当同学们完成所有题目后,可以将小旗插上终点处,将获得的奖励卡片集齐即可获得游戏大奖!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同学们能够边玩边学,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闯关数学”
游戏规则:老师准备一套数学题卡,将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人),每一组从第一道题目开始解答,若答对可以继续前进,否则必须在原地等待,其他小组可以超车。
当一组完成所有题目后,他们即可获得胜利,赢得游戏的“数学好手”称号。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合作,还可以在互动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三、“数学字谜”
游戏规则: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下一系列由数字组成的字谜,同学们分组进行竞赛,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一个一个来猜数字,然后将其写在黑板上,第一个猜对的小组即可获得胜利!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同学们可以提高数学词汇和计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静心思考、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四、“口算大比拼”
游戏规则:老师将两个同学站到黑板前,每次由老师从一套口算练习题中任意选出一道题目,第一个跟老师汇报答案并答对的同学可以获得胜利,累计得分最多的同学可以获得游戏冠军!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同学们可以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让口算练习不再枯燥!
以上就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精彩的趣味数学游戏,相信大家都会喜欢。
希望同学们在玩游戏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兴趣,从而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12篇】小学趣味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1.计算下面各题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
(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技能,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
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一)阅读理解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探究解答:例5(1)1.自主解答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可以把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
(dm)(2)可以把化成小数,再跟相乘,结果是。
× =×=(dm)【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交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交流活动不至于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场展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体学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道题目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带来的快乐,并掌握自己未考虑到的计算方法,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第一课:你喜欢数学吗?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出示情境XXX的店里有一件成本为18元,标价为21元的礼物。
有一个年轻人掏出100元想要买这个礼物,但是XXX没有零钱,于是他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49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于是XXX只好还给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XXX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2.小组讨论3.汇报结论4.小结XXX和街坊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XXX在这次交易中损失了97元。
5.全课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数学趣味题一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惯。
教学过程:1.出示趣味题老师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学生们积极思考:1.XXX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XXX原有多少钱?2.XXX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多少?3.XXX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多少?如果XXX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多少?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剪多少次?6.XXX有10本本子,送给XXX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XXX原来有多少本本子?2.小组讨论3.指名讲解4.评价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5.小结第三课:数学趣味题二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惯。
教学过程:1.出示趣味题1.XXX在小红左边5米,XXX在小红左边8米,问XXX 和小冬之间有多少米?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数的奇偶性教学重点:理解奇数与偶数的定义,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奇数与偶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第二课时:认识分数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第三课时: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简单方程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解简单方程。
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第五课时:数学趣题教学重点:了解数学趣题的特点,学会解答数学趣题。
教学难点: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趣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助、共同探究的能力。
3. 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步骤1. 数的奇偶性(1) 引入奇数与偶数的概念。
(2) 讲解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3) 举例说明奇数与偶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认识分数(1) 介绍分数的意义。
(2) 讲解分数的比较大小。
(3) 练习分数的应用题。
3. 平面图形的面积(1) 讲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练习面积计算。
(3) 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简单方程(1) 引入方程的概念。
(2) 讲解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3) 练习解方程。
5. 数学趣题(1) 介绍数学趣题的特点。
(2) 讲解解答数学趣题的方法。
(3) 练习解答数学趣题。
五、课后作业1. 数的奇偶性:举例说明奇数与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认识分数:运用分数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好玩鸡兔同笼》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体会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形象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背后的数学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鸡兔同笼问题的相关案例,解题方法,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学素材:鸡兔模型,或者图片,用于直观展示鸡兔的特点。
3.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向学生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用鸡兔模型或者图片,直观展示鸡兔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鸡兔同笼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老师通过PPT,呈现一些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题。
5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例文
教学目标:通过趣味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教学材料:计算器、棋盘、棋子、数学游戏卡片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数学课将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
提前准备好一个棋盘,并在棋盘上放置一些棋子。
2.游戏1:数学迷宫(15分钟):
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数学游戏卡片,上面画着一个迷宫图案,学生需要计算迷宫中每个方块中的数字,找出最短路径。
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完成后,学生互相交换卡片,并检查对方的答案。
3.游戏2:数学猜谜(15分钟):
老师给学生出一道数学猜谜,例如:“我是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和是12,个位数比十位数小2。
请问这个数是多少?”学生需要用逻辑推理解决这个问题,并用计算器验证答案。
4.游戏3:数学四子棋(20分钟):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两人对战。
每个小组需要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计算出答案后,在棋盘上放置相应的棋子。
当一个小组在横、竖、斜线上连成4个棋子时,获胜。
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用纸笔记录下来。
5.小结与拓展(5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通过参加课余数学兴趣小组或者读数学绘本等方式进一步扩展数学知识。
拓展活动建议:
-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比赛,锻炼数学能力。
- 让学生编写自己的数学游戏,与同学分享。
- 老师与学生共同准备一堂数学教学展示课,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
五上趣味数学校本课程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第一讲小数巧算 (3)第二讲巧算周长 (5)第三讲巧算面积 (7)第四讲平均数 (9)第五讲等量代换 (11)第六讲倍数问题 (13)第十四讲逻辑推理 (29)第十五讲整理复习 (31)第一讲小数巧算(讲卷)☆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白白浪费掉0.025立方米的水。
这个水龙头一个月浪费掉多少立方米水?2.妈妈在超市买了两种包装的果汁,一种是瓶装的,14.4元一瓶,妈妈买了3瓶,一种是袋装的,5.6元一袋,妈妈买了3袋,妈妈买这些果汁一共用了多少钱?3.东兴小学买回5箱红墨水,每箱36瓶,每瓶2.4元,一共用去多少元?☆☆趣味冲浪,发展思维4.利民服装店用9000元的成本买来15箱T恤衫,每箱20件,出售时每件卖35.6元。
商店里把这些T恤衫卖完可以获利多少元?5.一箱蜜蜂每月可酿7.5千克蜂蜜,12箱蜜蜂每年可酿多少千克蜂蜜?☆☆☆扬帆远航,提升能力6.(1)12.5×23+1.25×440+0.125×1300 (2)2.64×7.85÷26.4÷78.5第一讲小数巧算(课练)☆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一个损坏的水龙头每个星期浪费的水有 1.25升,照这样计算,16个星期会浪费多少升水?2.五(1)班36个同学合影,价格是7.5元给4张照片,另外加印是每张0.62元。
全班每人各要一张,一共需要付多少元?3.做一根跳绳要1.25米绳子,做48根这样的跳绳要多少米绳子?☆☆趣味冲浪,发展思维4.做5件上衣用布7.5米,做125件上衣要多少米布?5.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行15米,18分钟可以到达,如果每分钟行12米,几分钟可以到学校?☆☆☆扬帆远航,提升能力6.(1)9.87×26+0.987×640+98.7 (2)36.7÷25.6×2.56÷3.67第二讲巧算周长(讲卷)☆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五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若干个,剪刀一把;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师: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出示课件)这辆小汽车的车窗玻璃是什么图形?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课件)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梯形,你认为梯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出梯形的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确实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么你们认为梯形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1、生猜想。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2、公式探究。
师:你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先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
(30秒过后)师:好了,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一种的方法,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授课教师:志奎小数的巧算(1)训练目标巧算也就是简便运算,在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根据数的特点,通过数的分解、合并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一道计算题的简便算法常常不止一种,有时也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例题计算:4.25-1.64+8.75-9.36=?分析与解答利用变换律(在同一级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即可巧妙解答该题。
解:原式=(4.25+8.75)-(1.64+9.36)=13-11=2基础练习1. 计算。
(1)18.63+5.68+41.37+10.2+29.8(2)3.18+4.57+2.82+5.43提高练习1. 计算。
48.576- (38.576+6.75)2. 计算。
12+12.1+12.2+12.3+12.4+……+12.8+12.93. 计算。
(1+0.43+0.29)×(0.43+0.29+0.87)-(1+0.43+0.29+0.87)×(0.43+0.29)小数的巧算(2)训练目标巧算也就是简便运算,在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根据数的特点,通过数的分解、合并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一道计算题的简便算法常常不止一种,有时也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例题计算:200.5×0.82-20.05×4.5-20.05×3.7=?分析与解答:这道题不能直接用乘法分配律,但是观察后,我们发现因数的数字组成是一样的,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先用积不变的性质定律整理后,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解:原式=20.05×8.2-20.05×4.5-20.05×3.7=20.05×(8.2-4.5-3.7)=20.05×0= 0基础练习1. 计算。
(1)4.75+(2.25-3.5+5.9)(2)9.83-(4.74+1.83)(3)9.54-1.68+0.46-1.32(4)1991+199.1+19.91+1.991提高练习1. 计算。
752×1.25+4.45×12.5+0.×1252. 计算。
(1)0.25×19+0.75×27(2)2.4÷2.5训练目标巧算也就是简便运算,在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根据数的特点,通过数的分解、合并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一道计算题的简便算法常常不止一种,有时也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例题计算:11.8×43-860×0.09=?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看上去没有简便方法,可是通过变化,可以得到简便的效果,可以用乘积不变的性质使算式发生变化。
解:原式= 11.8×43-43×20×0.09)=11.8×43-43×1.8=43×(11.8-1.8)=43×10=430基础练习1、计算。
(1)0.245×28+24.5×3+2.45×7.2(2)4.8×15.4÷1.6÷0.77提高练习1. 计算。
(12×21×45×10.2)÷(15×4×0.7×51)2. 计算。
0.125×160×5000训练目标巧算也就是简便运算,在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根据数的特点,通过数的分解、合并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一道计算题的简便算法常常不止一种,有时也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例题计算:0.9+9.9+99.9+999.9=?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看上去很复杂,但仔细观察可现,它们都离整数很近,可以采用化零为整的方法使其简便。
解:原式 = (1+10+100+1000)-0.1×4=1111-0.4=1110.6基础练习1、计算。
(1)1.25×0.25×3232×9(2)14.8×47-14.8×19+14.8×72(3)0.358×448+0.677×358-1.25×35.8提高练习1. 计算。
9÷13+13÷9+11÷13+14÷9+6÷132. 计算。
511×0.71+11×9.29+525×0.29训练目标巧算也就是简便运算,在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可以根据数的特点,通过数的分解、合并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一道计算题的简便算法常常不止一种,有时也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或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使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例题:计算:45.3×8.77-45.3+2.23×45.3=?分析与解答:这道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提取公因数来计算。
把45.3看成45.3 ×1,把相同因数45.3提出来,不同的因数相加减。
解:原式=45.3×(8.77+2.23-1)=45.3×10=453基础练习1、计算。
(1)1.25×0.25×3232×9(2)14.8×47-14.8×19+14.8×72(3)0.358×448+0.677×358-1.25×35.82、计算。
2424.2424÷242.4提高练习1. 计算。
(1+0.43+0.29)×(0.43+0.29+0.87)-(1+0.43+0.29+0.87)×(0.43+0.29)2. 计算。
12+12.1+12.2+12.3+12.4+……+12.8+12.9图形与面积(1)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 下图是由1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如果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00平方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2. 第一届保良局亚洲区城市小学数学邀请赛在7月21日开幕,下面的图形中,每一小方格的面积是1.那么7,2,1三个数字所占的面积之和是______.提高练习下图中每一小方格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那么用粗线围成的图形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图形与面积(2)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基础练习1. 下图的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2. 在ABC∆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则=,BEBD2∆中,DCAE=,已知ABC四边形AEDC的面积等于______平方厘米.提高练习1. 下图是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AE=5厘米、OB是______厘米.2.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厘米,CG是3厘米,长方形DEFG的长DG是5厘米,那么它的宽DE是______厘米.图形与面积(3)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基础练习1. 如图,一个矩形被分成10个小矩形,其中有6个小矩形的面积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大矩形的面积是______.2. 如下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 P是边AB上的任意一点,M、N、I、H分别是边BC、AD上的三等分点,E、F、G是边CD上的四等分点,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提高训练1. 下图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阴影部分的总面积是10平方厘米,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图形与面积(4)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基础练习1. 图中正六边形ABCDEF 的面积是54.PF AP 2=,BQ CQ 2=,求阴影四边形CEPQ 的面积.2. 如图,涂阴影部分的小正六角星形面积是16平方厘米.问:大正六角星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高训练1. 一个周长是56厘米的大长方形,按图35中(1)与(2)所示意那样,划分为四个小长方形.在(1)中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 2:1:=B A ,2:1:=C B .而在(2)中相应的比例是3:1:=''B A ,3:1:=''C B .又知,长方形D '的宽减去D 的宽所得到的差,与D '的长减去在D 的长所得到的差之比为1:3.求大长方形的面积.2. 如图,已知5=CD ,7=DE ,15=EF ,6=FG .直线AB 将图形分成两部分,左边部分面积是38,右边部分面积是65.那么三角形ADG 面积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