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3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3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高中化学分为选修和必修,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1>非极性分子: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
如:①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极性键构成,空间构型对称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极性键非极性键都有的:CH2=CH2、CH≡CH。
<2>极性分子: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
如:①不同元素的双原子分子如:HCl,HF等。
②折线型分子,如H2O、H2S等。
③三角锥形分子如NH3等。
(2)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两者研究对象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原子,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本身;两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什用电子对的偏离与偏向,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
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二氧化碳、甲烷、四氯化碳、三氟化硼等只含有极性键,非金属单质F2、N2、P4、S8等只含有非极性键,C2H6、C2H4、C2H2等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Cl、H2S、H2O2等。
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①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
②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O2、I2等。
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
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等。
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SO2等。
④根据AB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了同样的共价键。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电子规律3.基态与激发态原子能量稳定称为基态,当原子得失能量而诱发电子得失或跃迁时,称为激发态,一般多指离子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也可以记成:1223343、4545645(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5.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①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注意:1、考试的时候看清楚是问排布式还是排布图2、看清问的是外层还是价层(主族元素价层是最外层,副族价层是3d4s层)3、看清问的是原子还是离子(离子得失电子顺序是由外向里,逐渐得失)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
选修3基础知识1.P6-7:构造原理、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或外围电子排布式2.P14:元素周期表的分区3.P17-18: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P18图1.21)如N>0P18学与问:元素的电离能与化合价的关系4.P18-19: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5.P20:对角线规则例:写出被的氢氧化物和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6.P29:共价键中6键、JI键个数的判断例:判断甲醛分子中6键、JI键个数之比7.P30-31: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例:金刚石和晶体硅的熔沸点比较,C-C键的键长比Si.Si键短, 键能更大,熔沸点更高8.P32-33:等电子体原理例:写出与C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CS2、N2O9.P35: CO2、足0、CH2O、NH3等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P36图2-12形形色色的分子:白磷正四面体键角60。
S8分子中S原子杂化类型:sp3杂化10.P37-39: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如SO2 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构型为V形11.P39-41:杂化轨道理论如足0、玦0+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均为sp3杂化12.P41-43:配合物理论P41 天蓝色的[C U(H2O)4]2+P42深蓝色的[C U(NH3)4]2+配位键的表示方法P42实验2-2加入乙醇的作用:降低[C U(NH3)4]SO4的溶解度,便于析出晶体常见配合物:[C U(NH3)4]SO4 Ag(NH3)2OH Fe(SCN)3常见配离子:H3O+ NH「[Ag(NH3)2 ]+[C U(NH3)4]2+[C U(H2O)4]2+13.P45: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如CH4是非极性分子,H20> NH3是极性分子14.P46:科学视野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注意与热碱溶液去污的区别)15.P48-49: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P48:如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中存在相当量的水分子因氢键而缔合形成缔合分子;图2-31图2-32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对物质沸点的影响16.P50:溶解性如NR极易溶于水的原因(1)相似相溶:H20> NH3都是是极性分子(2)氢键的作用:NR与玦。
一、填空题1.已知某些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烯酸酯。
由烯烃合成有机玻璃过程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把下列各步变化中指定分子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填入空格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甲基丙荃的结构简式为,经过氧化得到,再继续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可得,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信息可知该酯类化合物经过脱氢得,再加聚得。
2.下图是某一由C、H、O组成的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请结合成键特点回答:(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其中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填名称)。
(2)该有机物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
A 加成反应B 消去反应C 氧化反应D 酯化反应(3)取1mol该化合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理论上可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4)一定条件下该化合物自身能通过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该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HOCH2CH2COOH羟基、羧基B、C、D22.4nHOCH2CH2COOH+nH2O解析:(1)由题目中的比例模型可知,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OOH;官能团有羧基和羟基;(2)该化合物中有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羟基的α-C上有H,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羟基的β-C上也有H,可以发生消去反应,该化合物中还有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选BCD。
(3)该化合物中羧基和羟基都可以与Na反应,每个羧基和羟基都只提供一个H,故1mol该化合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理论上应产生1molH2,在标况下为22.4L;(4)由于该化合物有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故可发生缩聚反应,方程式为nHOCH2CH2COOH+nH2O;【点睛】本题要注意第(2)题,该化合物的氧化反应不仅限于羟基的氧化,燃烧也是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该册教材主要涉及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是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一、知识点概述1、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云、原子轨道等概念,以及原子光谱、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
2、分子结构:主要讲解分子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介绍了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类型,并介绍了分子模型、晶体结构等内容。
3、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阐述了反应机理、化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
二、详细知识点介绍1、原子结构1、原子核:质子、中子组成原子核,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2、电子云: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分布。
3、原子轨道: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
4、原子光谱: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光谱,据此可以进行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5、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排列成的表格,分为s、p、d、f等区。
2、分子结构1、分子键: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其中共价键是最常见的分子键。
2、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等,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
3、共价键:通过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主要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
4、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主要存在于盐、碱中。
5、金属键:通过金属阳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主要存在于金属中。
6、分子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用于描述分子的空间构型。
7、晶体结构:通过晶格结构阐述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方式。
3、化学反应原理1、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常数等概念,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2、化学平衡:动态平衡概念,用于描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3、酸碱中和反应:通过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酸碱反应的重要类型。
4、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子转移实现的反应,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尤为重要。
一、选择题1.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下列关于“嫦娥五号”涉及的材料为金属材料的是A.探测器上天线接收器外壳材料—镁合金防腐镀层B.发动机使用的包覆材料—碳纤维C.光学望远镜使用的材料之一——碳化硅D.在月球展示的国旗材料一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答案:A解析:A.探测器上天线接收器外壳材料——镁合金防腐镀层,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B.发动机使用的包覆材料——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C.光学望远镜使用的材料之一——碳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D.在月球展示的国旗材料——髙性能芳纶纤维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故选A。
2.是一种通过加聚反应制备的工程塑料,具有类似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单体为甲醛B.不溶于水C.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与环氧乙烷()互为同系物答案:D解析:A.的单体是HCHO,为甲醛,故A正确;B.是一种通过加聚反应制备的工程塑料,具有类似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没有亲水基团,不溶于水,故B正确;C.是聚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D.与环氧乙烷()是不同类物质,不互为同系物,故D正确;故选D。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医用口罩过滤层由聚丙烯熔喷布构成,熔喷布是天然高分子材料B .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C .新冠灭活疫苗可采用福尔马林灭活,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D .氯气泄漏时,应向地势高处疏散撤离答案:A解析:A .医用口罩过滤层由聚丙烯熔喷布构成,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熔喷布是合成高分子材料,故A 错误;B .地沟油的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经过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故B 正确;C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故C 正确;D .氯气有毒,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氯气泄漏时,应向地势高处疏散撤离,故D 正确; 选A 。
一、选择题1.《化学教育》报道了数起因食用有“瘦肉精”的猪肉和内脏,而发生急性中毒的恶性事件。
这足以说明,目前由于奸商的违法经营,已使“瘦肉精”变成了“害人精”。
“瘦肉精”的结构可表示如图,下列关于“瘦肉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质量为313.5g B.属于芳香烃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分子式为C12H19C l3N2O答案:D解析:A.“瘦肉精”摩尔质量为313.5g/mol,故A错误;B.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氯元素、氮元素,是芳香烃的衍生物,故B错误;C.“瘦肉精”中含有苯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C H Cl N O,故D正确。
D.根据结构简式得分子式为:121932故选:D。
2.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B.所有原子都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D.该物质与萘()互为同系物答案:C【分析】该有机物的结构为,据此可以看出,该有机物中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所有的碳原子(11个)都可能在同一平面上,而-CH3上的氢原子最多只有1个在此平面上。
解析:A.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A 错误;B .有机物中含有甲基,甲基为四面体构型,则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B 错误;C .根据分析可知,该有机物中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故C 正确;D .该有机物与萘的结构不相似,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D 错误。
故选:C 。
3.已知某种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 存在下水解,可得到醛和酮。
如:32(1)O (2)Zn/H O −−−−→R 〞CHO+现有化学式为714C H 的某烯烃,它与2H 加成后生成2,3-二甲基戊烷,它经臭氧氧化后,在Zn 存在下水解得到乙醛和一种酮,据此推知该烯烃的结构简式为A .B .C .D .答案:C【分析】该烯烃为单烯烃,与氢气的加成产物2,3-二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为;该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 存在下水解得到乙醛和一种酮,说明该烯烃中含有R |3CH CH C R '-=-结构,进行分析;解析:A .该有机物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产物是,名称为2,4-二甲基戊烷,故A 不符合题意;B .该有机物与氢气加成的产物是,名称为3-甲基己烷,故B 不符合题意;C .该有机物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是,名称为2,3-二甲基戊烷,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经臭氧氧化,然后在Zn 作用下生成的产物是CH3CHO和,故C符合题意;D.该有机物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名称为2,3-二甲基戊烷,根据题中信息,经臭氧氧化,再在Zn的作用下得到和,不符合题中所说的乙醛和一种酮,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高考化学复习第三讲晶体结构与性质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3.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4.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7.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2016,卷甲37T(3)(4);2016,卷乙37T(6);2016,卷丙37T(4)(5);2015,卷Ⅰ 37T(4)(5);2015,卷Ⅱ 37T(2)(5);2014,卷Ⅰ 37T(1)(3)(4);2014,卷Ⅱ 37T(4)(5)晶体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学生用书P270][知识梳理]一、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晶体非晶体结构特征结构微粒周期性有序排列结构微粒无序排列性质特征自范性有无熔点固定不固定2.得到晶体的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②并置: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4.晶格能(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kJ·mol-1。
(2)影响因素①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
②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二、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三、晶体熔、沸点的比较1.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的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同种晶体类型熔、沸点的比较(1)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一.核外电子排布: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小结1、能层: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大小分层排布,从内到外分为K、L、M、N、O、P、Q 七层,能量依次。
各能层所能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n2(n 为能层序数)。
2、能级:各能层电子的能量〔填“相同〞或“不相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别排布在s、p、d、f 能级上,各能层的能级个数与相等,各能级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
3、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
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为90%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也就是原子轨道的形象化描述。
•能级数=能层序数•S、p、d、f 能级分别有1、3、5、7 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是2、6、10、14•各能层(n)最多容纳的电子数=15、原子轨道能量上下规律●同能层:ns np nd nf●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1s 2s 3s 4s, 2p 3p 4p 5p●同一能层内形状相同而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2p x=2p y=2p z练习.比拟以下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上下。
(1)2s 3s (2) 2s 3d (3)3p 3s(4) 4f 6f (5) 3d 4s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 核外电子排布遵守原理,原理和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内容: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构造原理〔2〕.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个电子,且自旋。
〔3〕.洪特规那么:基态原子中的电子优先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
如np3 应表示为:洪特规那么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p6、d10、f14)、(p3、d5、f7),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 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而不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练习:写出29Cu 的基态电子排布式:2.原子光谱:(1)基态:处于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基态原子的排布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