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17---第四编 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39.24 MB
- 文档页数:1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称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问题: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含义?为什么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
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
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
早期基督教艺术就反映了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的疆域。
第四章 17、18世纪的欧洲艺术(从天国到凡尘)三种国家以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天主教国家 巴洛克艺术三种制度以法国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国家 古典主义三种艺术 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 现实主义三个流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继承文艺复兴传统,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6世纪末17世纪初产生了三个流派,学院派美术、巴洛克艺术、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艺术。
学院派美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影响了洛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卡拉瓦乔的艺术影响了欧洲各国显示主义,还对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有影响。
两股力量:流派竞争激烈,艺术家队伍分化,分为两股力量,倾向上层社会(学院派和巴洛克),倾向于下层平民(卡拉瓦乔)。
三派竞争:北部现实主义力量较强,卡拉瓦乔把现实主义带到罗马;博洛尼亚是学院派的发祥地,卡拉奇把学院派带到罗马;后来巴洛克艺术在罗马发展,罗马成为三派中心。
竞争结果是巴洛克占上风。
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起源于意大利,却最终在法国扎根。
卡拉瓦乔的艺术也未能在罗马站住脚。
18世纪,巴洛克走向衰落,意大利在欧洲舞台失去主角地位。
博洛尼亚学院: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创始人是卡拉奇兄弟。
产生原因:继承先辈经验,培养新人;引正路,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影响。
强调绘画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柯罗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
学院派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衷主义色彩;强调法则、保守、缺乏创新;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
卡拉奇三兄弟兄弟:阿尼巴·卡拉奇,罗马法尔内塞宫天顶画《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是一幅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景画,“英雄式的风景画”;他也画过一些表现生活题材的作品《吃大豆的人》、《肉店》。
其他学院派画家:格·列尼,《曙光女神》,架上《欧罗巴被劫》、《圣母的少年时代》等。
圭尔奇诺,学院派中最具豪放特色的画家,罗马鲁多维西俱乐部天顶画《曙光女神》。
第一章古代艺术一、史前现代的考古学者认为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分为二大类型:一种是小型雕刻品;另一种是洞穴壁画。
埃及是古代近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维林多府母神像》是在奥地利维林多府岩洞中发现的小型石灰石雕刻。
作品强调乳房、肚子和臀部,解剖上的特征被归结为圆形和椭圆形,使彼此有节奏地相互联系,忽略脸及手的刻划,以形式的统一谐调颇得当代艺术家的赞美。
《受伤的野牛》是阿尔塔米拉洞壁画之一,画中野牛由于伤势沉重,四足卧地,无法再站起来,可是,它在垂死时显出的力量仍然激动人心,它低头怒视前方,似乎用双角抵御着继续刺来的标枪,其特有的凶猛和执拗被表现的十分逼真。
二、埃及《吉萨金字塔群》《拉赫太普王和王后彩色雕像》《书记官像》《埃赫那吞王位像》《尼弗尔提提王后胸像》《捕鱼捕鸟图》第十八王朝作品,底比斯、梅宁墓壁画,是一幅反映愈烈场面的作品,水下的游鱼和水草,沿河生长的纸莎草及其细长均匀的茎杆,振翅飞翔的鸟儿,这都是尼罗河风景的组成部分。
埃及的两种特殊艺术形式:木乃伊和死书。
三、美索不达米亚亚述艺术的形式主要是浅浮雕,其最明显的成就是对狮子的创造。
《人首翼牛石雕》被称为“拉马苏”,着意于表现细小的卷毛胡须,一排排羽毛组成的老鹰翅膀和肌肉发达血管清晰的腿部。
正面看它们静止站立,侧面却是缓步向前,从斜角看则产生了5条腿的形象。
这些都产生了神秘的新奇视觉效果。
《受伤的狮子》生动再现了狮子受伤后的悲惨处境,尤其将猛兽受难后对生的向往之力尽悉表达,在现实主义手法之中又颇具表现特色,实为古代题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四、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早期文明的前兆,主要以克里特岛上的米若斯人和希腊大路上迈锡尼城的米塞尼亚人所创造的艺术为标志。
《迈锡尼城狮门》可能是欧洲最古老的雕刻实例,采用米若斯式圆柱,从而确立了米若斯文化与迈锡尼文化之间的联系。
这些可能是雅典卫城的入口,门楣上立三角形石刻,表现双狮拱卫一柱。
狮子形体的处理是自然主义的,也许是后来欧洲的狮子纹章符号的原形。
最新资料推荐2外国美术史第二章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中世纪艺术基督教艺术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纯粹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 世纪5 世纪)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
基督教艺术教堂艺术基督教美术最重要的代表是教堂艺术。
中世纪的教堂经历了几种风格的变化。
在教堂建设的同时,雕刻、镶嵌画、壁画也附属于教堂而获得了繁荣;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也是中世纪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民古教堂和公共地下墓窟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2、巴西里卡教堂、圣彼得教堂第二节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15 世纪)圣索菲亚教堂镶嵌画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是以小块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是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
▲意大利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镶嵌画最▲教堂祭坛两边是皇室参拜的行列,一边是《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另一边是《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
拜占庭美术的特征1、宗教性质明显,作品多取材于《圣经》,遵循具有神学意义的传统模式。
2、也具有封建帝国性质。
炫耀帝国的强大和帝王的威严,把帝王表现为基督在尘世的代理人。
3、东西方融合的艺术,具有装饰性和抽象性,尤其注重色彩的灿烂和装饰的华丽,大理石镶嵌画、壁画和其他艺术品的缤纷色彩互相辉映,造成一派壮丽华贵的景象。
第三节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5世纪11 世纪)1蛮族艺术蛮族艺术主要是手工艺美术品,大多是以金属模铸、错镀金银、镶嵌玉石、髹绘彩画等手段制成的日常用品。
2 加洛林文艺复兴让艺术家仿照古罗马样式进行创作,形成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
▲加洛林王朝重视恢复古罗马文化,在宫廷罗致了文人学者整理古藉,著书立说,促进了书藉插图艺术的发展。
福音书《圣马太》是查理曼福音书的插图最新资料推荐《杰罗十字架》(约945 1000年)是奥托王朝时期的代表作第四节罗马式美术(公元10世纪12世纪)▲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米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美术风格被称为罗马式。
外国美术史第一章史前美术一、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拉斯科洞穴壁画(法国北部)《奔跑的野牛》阿尔塔米亚洞穴壁画(西班牙南部)《受伤的野牛》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的特点1、表现主体为动物2、画面无背景处理,动物之间并无联系。
3、壁画都是非正常视域范围,制作观看比较困难4、同一壁画常出现重叠的画面5、壁画中多发现动物形象被长矛棍棒戳刺,打击过的痕迹以及按压上去的人的手形,画面常出现动物受伤或落入陷阱的情节。
器具艺术小型圆雕成就最高《威伦多夫的维纳斯》创作者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展示女性壮硕的躯体,以及丰满的乳房等器官,其目的在于强调女性的生殖能力,表达人类繁衍后代的愿望。
这件圆雕每个受到关注的细部,几乎全呈现出基本的几何形,它们浑然天成的融入整体,使其具有了厚重饱满的体量感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这正是原始人所特有的艺术语言,它也是旧石器时代母权制社会观念的反映,体现出纯朴、稚拙、粗放的审美趣味。
一、中石器时代1、北欧的岩画风格分类一种是刻在崖壁上的刻画另一种是用色彩涂画在崖壁上的彩绘二、新石器时代巨石建筑基本形式1、门希尔式那克巨石行列2、多尔门式3、克罗姆列克式斯通亨治。
阿伟伯利巨石建筑陶器陶器分类/纹饰特点1、印纹陶器陶器表满粗略压细小印痕2、雕刻陶器以雕刻纹样作装饰3、上彩陶器以直线画三角形、菱形、之字形,纵横直线形等而后变得更为复杂图形。
4、单色陶器大多无装饰三、金属时代原始美术的三大特征1、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并行发展2、叙事情节与象征意味融为一体3、实用功利与艺术创造相得益彰第二章美索不达米亚美术美索不达米亚美术定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地区美术两河流域历史1、苏美尔美术.阿卡得美术的雕刻代表作是(《纳拉姆辛胜利碑》)。
2、巴比伦时期亚述时期巴比伦美术的代表作品是(《汉穆拉比法典碑》)。
3、亚述时期亚述美术的代表作品是(《拉玛苏雕像》)4、新巴比伦时期亚述艺术特点对兽类雕刻高度的技巧,描写忠实,观察细致第三章古埃及美术第一节早王朝及古王国时期的美术建筑造型/造型演变过程造型金字塔造型演变规律从最初的动物崇拜到最后的太阳神崇拜二、人刻雕像特点:程式“正面律”代表作《法老门考拉与王妃立像》《拉荷太普夫妇坐像》《书吏凯伊坐像》三、浮雕与壁画艺术特色画面线条优美,描绘生动,有些更附有象形文字的说明,装饰在宫殿庙宇、陵墓等建筑之中代表作《群雁图》第二节中王朝时期美术一、建筑特点二、浮雕与壁画艺术特色在风格上更加活泼、圆润和优美。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17世纪欧洲美术1、17世纪意大利美术:(1.卡拉奇的学院主义美术:学院派的基本主张:A.是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艺术人才。
B..是力图把年轻的艺术家引向所谓的正路,不受样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干扰。
代表人物有卡拉奇兄弟(古典主义风景画《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以及列尼和格维尔奇诺(2.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是卡拉瓦乔,他一开始就走写实的道路。
如早期作品《抱水果篮的孩子》,显示了绘画题材的进一步扩大,生活底层的人进入了画面。
卡拉瓦乔所描绘的风俗题材的绘画在当时引起了学院派古典主义者的不满;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是描绘年轻男女,进入17世纪,卡拉瓦乔进入他的创作巅峰期,著名的作品有《基督下葬》《圣母升天》。
(3.巴洛克美术: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
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的装饰性。
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
最能体现巴洛克风格的是建筑。
(4.贝里尼的雕塑: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
他的雕塑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艺术特点,《阿波罗和达芙娜》: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人体轻盈,优美,有一种乘风向上的感觉。
代表作是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美术的热情奔放的特色。
雕刻顶峰标志作品:《德列萨的狂喜》刻画出了德列萨昏迷中渴求爱欲的复杂的内心感情。
2、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1.鲁本斯的绘画:佛兰德斯画派、巴洛克美术杰出代表,将宏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和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烂漫主义倾向的艺术风格。
注重人物形象的活力和肉体的表现,著名的作品有:《劫持鲁西波斯德女儿》风镜肖像代表有:《有彩虹的风景》《布兰特的画像》2.凡·代克的绘画:佛兰德斯派绘画中的第二号著名人物,鲁本斯助手之一,主要成就是肖像画,代表作品有:《使徒彼得》《家庭肖像》《圣马丁与穷人》,他的肖像影响了英国整整一代的画家。
外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洞窟壁画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发现最早的雕像是奥地利维伦道夫的《维伦道夫的维纳斯》和法国劳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持角杯的女巫》。
《维伦道夫的维纳斯》)。
这是一尊很小的女性裸体雕像,高仅11厘米。
距今两万年左右。
雕像的体积虽然很小,但以肥胖、成熟而有力的形态,细弱的双臂下垂被双乳排挤在两侧,硕大的乳房从胸前垂挂对称式地压在腹部,粗壮的大腿向下逐渐变细连接小腿,足部省略。
多为裸体,形体夸张,突出女性特征及生殖部分,对生殖的崇拜。
斯通亨治,(新石器时代)(英国),这种巨石建筑可能是用于宗教祭祀活动。
模仿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史前洞穴壁画是对各类动物形象所做的生动逼真的描绘,都是对现实生活动物姿势的模仿和记录。
游戏说: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斯宾塞提出,人一旦在他们无饥饿之虞时,也会在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活动中,宣泄自己的剩余精力,从而获得快乐,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造的动机。
巫术说:是目前西方盛行的一种理论,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的,早期人类的思维方式与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人与自然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凭借这这种信念,他们幻想人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来发挥对自然的影响力,这种思维方式是巫术产生的基础,巫术在原始人中是一种仪式活动,洞穴壁画的主要功能是狩猎前的巫术仪式,其存在的形态和施行的方式来看属于模仿巫术的范畴。
《纳拉姆辛石碑》,阿卡德文化。
《汉谟拉比法典碑》现藏于卢浮宫,古巴比伦时期。
《受伤的狮子》,亚述时期《汉谟拉比法典碑》: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
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
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
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