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及文学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15
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一、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三、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四、古代的刑罚(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07)大辟:砍头(08)炮烙:将人烧烤死(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10)汤镬:将人煮死(11)腰斩:从腰部斩簖(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13)弃市:暴尸街头,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各项,哪一项不是词牌?()A. 水调歌头B. 满江红C. 蝶恋花D. 丽人行【答案】 D【解析】【分析】《丽人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
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ABC项均为词牌名。
故答案为:D【点评】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出自()A. 叶圣陶B. 文天祥C. 郭沫若D. 鲁迅【答案】 D【解析】【分析】出自近代鲁迅的《自嘲》。
全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 曹操B. 刘备C. 谢安D. 孔子【答案】 C【解析】【分析】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故答案为:C【点评】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
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
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C.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答案】 C【解析】【分析】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并没有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
考生要在平时注意课本内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B.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
C.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
D.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慢慢整理出来的精华)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文学常识:十种事物的别称与雅称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第一年纸婚第二年棉婚第三年皮婚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木婚第六年糖婚第七年毛婚第八年铜婚第九年陶婚第十年锡婚第十一年钢婚第十二年丝婚第十三年花边婚第十四年象牙婚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磁婚第二十五年银婚第三十年珍珠婚第三十五年珊瑚婚第四十年红宝石婚第四十五年青玉婚第五十年金婚第五十五年绿宝石婚第六十年白金婚五讲年龄:孩提幼儿时期总角童年时期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花信女子24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喜寿77岁米寿88岁白寿99岁耄耄80-90岁期颐100岁六讲时辰: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初"、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哺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
三一文库()〔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大全〕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古诗,古文中经常出现的人的各种称谓意思往往不同,单个查找又十分费劲,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齐全的称谓文学常识,希望能帮到大家!▲人的称谓:(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感悟陶渊明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寄托着作者自己理想的写作意图,认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自主学习作者与作品【关于作者】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字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散文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关于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文学常识】各年龄古代称谓各年龄段男子女子出生赤子不满周岁襁褓两岁至三岁孩提三岁至八岁垂髫、总角(特指幼年)始龀、韶年(男孩八岁)九岁不满十岁黄口十岁幼学外傅之年(特指10岁)十二岁金钗之年十三岁舞勺之年豆蔻年华十五岁志学之年及笄十六岁二八碧玉年华二十岁弱冠桃李年华三十岁而立之年半老徐娘四十岁不惑之年五十岁天命之年/(知天命)六十岁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历七十岁古稀之年八十至九十岁耄耋之年一百岁期颐一百零八岁茶寿一百四十岁双稀、双庆补充:1.古代婴儿出生三天有着设宴招待亲友的习俗,因此出生三日后也叫做“汤饼之期”。
2.77岁生日称为“喜寿”,88岁生日称为“米寿”,99岁生日称为“白寿”预计用时分钟实际用时分钟小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黄发垂髫.()妻子邑.()人间(..)隔语.()云诣.()太守刘子骥.()预计用时分钟实际用时分钟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问/今是何世D.后遂无问/津者3.以下三个特指的称呼,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垂髫——花甲——及笄 B.及笄——花甲——垂髫C.垂髫——及笄——花甲 D.及笄——垂髫——花甲例题个数个错题个数个知识点1 段落梳理(一)思维导图知识点2 段落梳理(二)思维导图知识点3 段落梳理(三)思维导图习题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甚.异之4.豁然开朗.... 5.俨然 6.阡陌交通7.黄发垂髫....8..怡然自乐....9.具.答之10.咸.来问讯11.率妻子..邑人12.绝境13.不复出..焉14.无论..魏晋15.延.至其家16.处处志.之17.欣然..前往18.无问津.者19.便扶向..路20.便要.还家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2欣然规.往23.寻.病终知识点4 词类活用梳理思维导图习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 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2.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初中部)这篇文章可以称的上是:浓缩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库”,不但适合孩子们,家长们也可以“温故知新”,涨知识啊!!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年龄称谓: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
(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7.及笄:指女子15岁。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9.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即“立身、立志”)10.不惑:男子四十岁。
(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1.九州,中国的代称。
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官职变化1关于任职授官的:①任:担当,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②授:授官,任命。
“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③除:任命,授职。
“除臣洗马。
”④拜:授给官职。
“拜亮为丞相。
”⑤征:征召(特指君召臣)。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⑥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1.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中亲者。
(《孟子尽心上》)3.齿龀龆龀(tiáochèn)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愚公移山》)如:有遗男,始龀。
4.总角垂髫tiáo指幼年儿童。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6.笄jī年指女子十五岁。
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
(白居易《对酒示行简》)7.束发成童指男子十五岁束发读书轩中。
(《项脊轩记》)8.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9.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如:三十而立。
(《论语》)10.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11.知命知天命知非之年指五十岁。
12.花甲花甲子指六十岁13.耆艾qíàì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如: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荀子致士》)14.古稀指七十岁。
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15.耆耋qídié指高寿、年老。
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
16.耄耋màodié指高寿、年老。
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
17.期jī颐指一百岁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苏轼《次韵子由》)。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之文学常识(仅供参考,切勿盲目抄录)第一天1. 《读书示小妹十八岁生日书》的作者是贾平凹,代表作有《浮躁》、《秦腔》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等。
2.《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作者是赫尔曼•黑塞。
3.在古代年龄称谓中,襁褓是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是指2~3岁的儿童;垂髫是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是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是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是指五十岁(又叫“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是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是指八、九十岁;期颐是指一百岁。
4.明清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
其等级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其中院试又叫“童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第三级考试又叫“春闹”,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由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其中“连中三元”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第二天1.我们在高中课本学习过于是之的《幼学纪事》,他是话剧表演艺术家。
2.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3.元日(旦)是正月初一,表示一年的开始;元宵是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寒食是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伍子胥);端午是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七夕是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国的情人节;中秋是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是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除旧迎新。
语文文学常识积累-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
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
年的人。
)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六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
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二八年华:16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
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古代汉语文学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大全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古代年龄称谓及文学常识————————————————————————————————作者: ————————————————————————————————日期:ﻩ针贬(砭)烦锁(琐)寒喧(暄) 松驰(弛) 暮蔼(霭)响午(晌) 通谍(牒)蹩气(憋)脱化(蜕) 震憾(撼)范筹(畴)秧然(怏) 通辑(缉)防害(妨) 慎密(缜)漫延(蔓) 焕散(涣) 羁拌(绊)脑怒(恼) 技俩(伎)脉膊(搏) 接恰(洽)秘决(诀) 真缔(谛)协从(胁)慢谈(漫) 融汇(会) 报消(销) 萎糜(靡) 教悔(诲)急燥(躁) 呕歌(讴)骄健(矫)缀学(辍)全愈(痊)掘起(崛)瞻养(赡)眩耀(炫)免励(勉) 冒然(贸)ﻫ卫戊(戍)陪偿(赔) 霎那(刹) 膨涨(胀) 揉躏(蹂)污告(诬) 竭见(谒)坦护(袒) 沤吐(呕)鬼计(诡) 咀咒(诅)分岐(歧)决择(抉)针炙(灸)撒慌(谎) ﻫ清冽(洌)商摧(榷) 璀灿(璨) 争辨(辩) 纵恿(怂)鼓惑(蛊)摧眠(催) 尝罚(赏) 挛生(孪) 函养(涵)拖杳(沓) 简漏(陋)垂弃(唾) 膺品(赝)教梭(唆)游戈(弋)板面(版)伥然(怅)稠怅(惆) 作崇(祟)穿带(戴)装钉(订) 复没(覆)急待(亟)刻簿(薄)闪铄(烁)渲泄(宣)茶毒(荼) 妥贴(帖) 幅射(辐)ﻫ频临(濒) 园满(圆) 毒棘(辣)座标(坐)忘想(妄)桥粱(梁)摄服(慑) 弛骋(驰)按磨(摩)撕杀(厮)誉写(誊)欧打(殴) 问侯(候) 恢谐(诙)帐蓬(篷)戊戍(戌)证卷(券)肆业(肄)污篾(蔑)挑畔(衅) 钓杆(竿)招幕(募)消遥(逍)矍烁(铄)道谦(歉)膏盲(肓)贪脏(赃)竟赛(竞)枯躁(燥)脉胳(络)蓝球(篮) 搞劳(犒) 演译(绎)高梁(粱) 撩绕(缭) 观磨(摩) 姿式(势)附录2易混字ﻫ弊作弊弊端除弊利利害利害得失ﻫ敝敝衣敝帚自珍厉厉害变本加厉再接再厉厉行节约ﻫ蔽遮蔽掩蔽隐蔽励勉励奖励励精图治混混杂鱼目混珠颗颗粒一颗黄豆浑浑身浑然一体棵一棵菜一棵大树ﻫ采神采兴高采烈ﻫ泄排泄发泄泄漏彩色彩光彩精彩喝彩丰富多彩泻泻药一泻千里ﻫ象表象迹象惨象印象气象抽象练训练熟练练笔简练精练像画像肖像录像好像炼锻炼炼丹炼钢炼狱精炼相相貌相片众生相迭迭起迭次忙不迭ﻫ度欢度春节虚度年华度日如年叠重叠折叠层峦叠嶂ﻫ渡横渡长江渡过难关过渡时期迹足迹事迹古迹慨感慨慷慨愤慨绩成绩功绩业绩概大概概况概不退换气概概念即即使立即若即若离ﻫ既既然既而既往不咎交交税交代交公粮缴缴费缴纳缴枪附录3成语及其他短语中易错的字ﻫ和霭可亲(蔼) 原物必还(璧)天崩地折(坼)并行不背(悖)计日成功(程) 哀声叹气(唉) 民生凋蔽(敝) 出类拔粹(萃)ﻫ刚腹自用(愎)暗然销魂(黯) 披星带月(戴) 清彻见底(澈)ﻫ明辩是非(辨)鞭苔三百(笞)撤消处分(销)遮天避日(蔽)飞扬拨扈(跋)赤博上阵(膊) 大有稗益(裨) 以逸代劳(待)ﻫ一张一驰(弛) 纵横俾阖(捭)惮精竭虑(殚) 趁心如意(称)按步就班(部) 一愁莫展(筹)虎视耽耽(眈) 肆无忌弹(惮)裨官野史(稗)布署已定(部) 万事享通(亨)曲高合寡(和)相形见拙(绌)穿流不息(川) 言简意该(赅) 感人肺府(腑)ﻫ残无人道(惨)搬门弄斧(班) 吊以轻心(掉) 沾污清白(玷) 以见一般(斑) 义不容词(辞) 轰堂大笑(哄) 声音宏亮(洪)ﻫ戮穿阴谋(戳) 扬常而去(长) 一股作气(鼓)卑恭屈膝(躬)为虎作帐(伥)坠落腐化(堕)欢渡春节(度) 横度长江(渡)ﻫ英雄倍出(辈) 富丽堂黄(皇)有持无恐(恃) 精神焕散(涣)ﻫ惨绝人环(寰)如法泡制(炮)提纲契领(挈)明知固犯(故)拙拙逼人(咄) 三翻五次(番) 手不失卷(释) 一窃不通(窍)张慌失措(皇)心恢意懒(灰) 磬竹难书(罄)挑拨事非(是)ﻫ性格粗旷(犷) 步入正规(轨) 披沙捡金(拣) 倾刻之间(顷)ﻫ翻复无常(反) 翻云复雨(覆) 到处传颂(诵) 篷筚生辉(蓬)风雨如诲(晦) 迫不急待(及) 批漏百出(纰)手屈一指(首)ﻫ行踪鬼秘(诡) 浪废金钱(费)金榜提名(题)卑躬曲膝(屈)ﻫ防碍交通(妨)丰功伟迹(绩)当人不让(仁) 嗜好成僻(癖)ﻫ既往不究(咎)随声附合(和) 前扑后继(仆) 列出题纲(提)ﻫ貌和神离(合) 入不付出(敷)义愤填鹰(膺)稳操胜卷(券)破斧沉舟(釜) 不记其数(计)儒子可教(孺) 括不知耻(恬)ﻫ模范事绩(迹) 规规距距(矩) 星落棋布(罗)骄揉造作(矫)合盘托出(和) 佳宾满座(嘉)揠旗息鼓(偃) 风尘扑扑(仆)励行节约(厉)风声鹤泪(唳) 甘冒不讳(韪) 挺而走险(铤)ﻫ性格崛强(倔) 千钓一发(钧) 始终不逾(渝) 耳嚅目染(濡)箴口不言(缄) 坚难困苦(艰) 敷演塞责(衍)滥芋充数(竽)史无前列(例)火中取粟(栗)运筹帷握(幄) 淹没无闻(湮)工程峻工(竣)不卑不坑(亢)大伤原气(元)为命是从(惟)草管人命(菅)直接了当(截)不可思义(议) 渝期作废(逾)ﻫ一枕黄梁(粱)廖廖无几(寥) 自顾不遐(暇) 一口同声(异)ﻫ接长补短(截)书写了草(潦)口干舌躁(燥) 暇瑜互见(瑕)情不自尽(禁) 功亏一匮(篑)一劳永易(逸)世外桃园(源)蜡梅盛开(腊) 事过景迁(境)通霄达旦(宵) 苦心孤旨(诣)竞竞业业(兢) 流连往返(忘) 绿草如荫(茵) 举止端祥(详)ﻫ流览一遍(浏)陈词烂调(滥) 修养生息(休)敲榨勒索(诈)无耻烂言(谰) 不径而走(胫)动则得咎(辄)遗笑大方(贻)ﻫ纠纠武夫(赳)高官厚碌(禄)反应情况(映)脱化变质(蜕)语无论次(伦) 可作篮本(蓝)寒喧客套(暄)改弦更章(张)身体赢弱(羸)前踞后恭(倨)仗义直言(执) 化学反映(应)龙盘虎据(踞)风糜一时(靡) 良秀不齐(莠)气喘嘘嘘(吁)ﻫ望风披糜(靡)甜言密语(蜜) 殉私舞弊(徇)举世振惊(震)ﻫ再接再励(厉) 修茸一新(葺)莫中一是(衷)忧柔寡断(优)免强答应(勉)临摩字帖(摹)记忆尤新(犹)宣宾守主(喧)含辛如苦(茹) 礼上往来(尚)梳装打扮(妆) 出奇致胜(制)ﻫ感情融恰(洽) 洽如其分(恰)怨天由人(尤) 沤心沥血(呕)海市唇楼(蜃) 偃苗助长(揠) 少纵即逝(稍)招摇装骗(撞)巧装打扮(乔)名落深山(孙)妄费心机(枉)古代年龄称谓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2020江西省考行测文学常识知识点:年龄称谓在行测考试常识部分题干描述和选项描述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年龄称谓,如果不知道对应的年龄可能就没法理解题干或者选项,从而影响我们的正确率。
掌握年龄描述如果死记硬背会比较困难,还容易混淆,接下来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下如何通过这些特殊年龄称谓的来历来理解记忆这些年龄称谓。
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
除了这样的总体分类之外,古代还有一些特殊年龄的对于的具体称谓,考察的频率也会高一些。
一、具体年龄对应称谓及其来源和含义:0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
童龀——通常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10岁: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以豆蔻来指代女子13岁。
15岁: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束发——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为十六岁。
破瓜、碧玉年华——古代将瓜拆分成两个八来纪年,破瓜即为两个八,相加为十六岁。
20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但体型尤未壮,故称弱冠。
针贬(砭)烦锁(琐)寒喧(暄)松驰(弛)暮蔼(霭)响午(晌)通谍(牒)蹩气(憋)脱化(蜕)震憾(撼)范筹(畴)秧然(怏)通辑(缉)防害(妨)慎密(缜)漫延(蔓)焕散(涣)羁拌(绊)脑怒(恼)技俩(伎)脉膊(搏)接恰(洽)秘决(诀)真缔(谛)协从(胁)慢谈(漫)融汇(会)报消(销)萎糜(靡)教悔(诲)急燥(躁)呕歌(讴)骄健(矫)缀学(辍)全愈(痊)掘起(崛)瞻养(赡)眩耀(炫)免励(勉)冒然(贸)卫戊(戍)陪偿(赔)霎那(刹)膨涨(胀)揉躏(蹂)污告(诬)竭见(谒)坦护(袒)沤吐(呕)鬼计(诡)咀咒(诅)分岐(歧)决择(抉)针炙(灸)撒慌(谎)清冽(洌)商摧(榷)璀灿(璨)争辨(辩)纵恿(怂)鼓惑(蛊)摧眠(催)尝罚(赏)挛生(孪)函养(涵)拖杳(沓)简漏(陋)垂弃(唾)膺品(赝)教梭(唆)游戈(弋)板面(版)伥然(怅)稠怅(惆)作崇(祟)穿带(戴)装钉(订)复没(覆)急待(亟)刻簿(薄)闪铄(烁)渲泄(宣)茶毒(荼)妥贴(帖)幅射(辐)频临(濒)园满(圆)毒棘(辣)座标(坐)忘想(妄)桥粱(梁)摄服(慑)弛骋(驰)按磨(摩)撕杀(厮)誉写(誊)欧打(殴)问侯(候)恢谐(诙)帐蓬(篷)戊戍(戌)证卷(券)肆业(肄)污篾(蔑)挑畔(衅)钓杆(竿)招幕(募)消遥(逍)矍烁(铄)道谦(歉)膏盲(肓)贪脏(赃)竟赛(竞)枯躁(燥)脉胳(络)蓝球(篮)搞劳(犒)演译(绎)高梁(粱)撩绕(缭)观磨(摩)姿式(势)附录2 易混字弊作弊弊端除弊利利害利害得失敝敝衣敝帚自珍厉厉害变本加厉再接再厉厉行节约蔽遮蔽掩蔽隐蔽励勉励奖励励精图治混混杂鱼目混珠颗颗粒一颗黄豆浑浑身浑然一体棵一棵菜一棵大树采神采兴高采烈泄排泄发泄泄漏彩色彩光彩精彩喝彩丰富多彩泻泻药一泻千里象表象迹象惨象印象气象抽象练训练熟练练笔简练精练像画像肖像录像好像炼锻炼炼丹炼钢炼狱精炼相相貌相片众生相迭迭起迭次忙不迭度欢度春节虚度年华度日如年叠重叠折叠层峦叠嶂渡横渡长江渡过难关过渡时期迹足迹事迹古迹慨感慨慷慨愤慨绩成绩功绩业绩概大概概况概不退换气概概念即即使立即若即若离既既然既而既往不咎交交税交代交公粮缴缴费缴纳缴枪附录3 成语及其他短语中易错的字和霭可亲(蔼)原物必还(璧)天崩地折(坼)并行不背(悖)计日成功(程)哀声叹气(唉)民生凋蔽(敝)出类拔粹(萃)刚腹自用(愎)暗然销魂(黯)披星带月(戴)清彻见底(澈)明辩是非(辨)鞭苔三百(笞)撤消处分(销)遮天避日(蔽)飞扬拨扈(跋)赤博上阵(膊)大有稗益(裨)以逸代劳(待)一张一驰(弛)纵横俾阖(捭)惮精竭虑(殚)趁心如意(称)按步就班(部)一愁莫展(筹)虎视耽耽(眈)肆无忌弹(惮)裨官野史(稗)布署已定(部)万事享通(亨)曲高合寡(和)相形见拙(绌)穿流不息(川)言简意该(赅)感人肺府(腑)残无人道(惨)搬门弄斧(班)吊以轻心(掉)沾污清白(玷)以见一般(斑)义不容词(辞)轰堂大笑(哄)声音宏亮(洪)戮穿阴谋(戳)扬常而去(长)一股作气(鼓)卑恭屈膝(躬)为虎作帐(伥)坠落腐化(堕)欢渡春节(度)横度长江(渡)英雄倍出(辈)富丽堂黄(皇)有持无恐(恃)精神焕散(涣)惨绝人环(寰)如法泡制(炮)提纲契领(挈)明知固犯(故)拙拙逼人(咄)三翻五次(番)手不失卷(释)一窃不通(窍)张慌失措(皇)心恢意懒(灰)磬竹难书(罄)挑拨事非(是)性格粗旷(犷)步入正规(轨)披沙捡金(拣)倾刻之间(顷)翻复无常(反)翻云复雨(覆)到处传颂(诵)篷筚生辉(蓬)风雨如诲(晦)迫不急待(及)批漏百出(纰)手屈一指(首)行踪鬼秘(诡)浪废金钱(费)金榜提名(题)卑躬曲膝(屈)防碍交通(妨)丰功伟迹(绩)当人不让(仁)嗜好成僻(癖)既往不究(咎)随声附合(和)前扑后继(仆)列出题纲(提)貌和神离(合)入不付出(敷)义愤填鹰(膺)稳操胜卷(券)破斧沉舟(釜)不记其数(计)儒子可教(孺)括不知耻(恬)模范事绩(迹)规规距距(矩)星落棋布(罗)骄揉造作(矫)合盘托出(和)佳宾满座(嘉)揠旗息鼓(偃)风尘扑扑(仆)励行节约(厉)风声鹤泪(唳)甘冒不讳(韪)挺而走险(铤)性格崛强(倔)千钓一发(钧)始终不逾(渝)耳嚅目染(濡)箴口不言(缄)坚难困苦(艰)敷演塞责(衍)滥芋充数(竽)史无前列(例)火中取粟(栗)运筹帷握(幄)淹没无闻(湮)工程峻工(竣)不卑不坑(亢)大伤原气(元)为命是从(惟)草管人命(菅)直接了当(截)不可思义(议)渝期作废(逾)一枕黄梁(粱)廖廖无几(寥)自顾不遐(暇)一口同声(异)接长补短(截)书写了草(潦)口干舌躁(燥)暇瑜互见(瑕)情不自尽(禁)功亏一匮(篑)一劳永易(逸)世外桃园(源)蜡梅盛开(腊)事过景迁(境)通霄达旦(宵)苦心孤旨(诣)竞竞业业(兢)流连往返(忘)绿草如荫(茵)举止端祥(详)流览一遍(浏)陈词烂调(滥)修养生息(休)敲榨勒索(诈)无耻烂言(谰)不径而走(胫)动则得咎(辄)遗笑大方(贻)纠纠武夫(赳)高官厚碌(禄)反应情况(映)脱化变质(蜕)语无论次(伦)可作篮本(蓝)寒喧客套(暄)改弦更章(张)身体赢弱(羸)前踞后恭(倨)仗义直言(执)化学反映(应)龙盘虎据(踞)风糜一时(靡)良秀不齐(莠)气喘嘘嘘(吁)望风披糜(靡)甜言密语(蜜)殉私舞弊(徇)举世振惊(震)再接再励(厉)修茸一新(葺)莫中一是(衷)忧柔寡断(优)免强答应(勉)临摩字帖(摹)记忆尤新(犹)宣宾守主(喧)含辛如苦(茹)礼上往来(尚)梳装打扮(妆)出奇致胜(制)感情融恰(洽)洽如其分(恰)怨天由人(尤)沤心沥血(呕)海市唇楼(蜃)偃苗助长(揠)少纵即逝(稍)招摇装骗(撞)巧装打扮(乔)名落深山(孙)妄费心机(枉)古代年龄称谓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â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 diã)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文学常识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 三代:夏商周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 三教:儒释道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 岁寒三友:松竹梅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文学常识大全(2)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