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8-13T16:20:35.42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刘秋雨

[导读] 加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通过音乐促进各民族的沟通和交流,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摘要:音乐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了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展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加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通过音乐促进各民族的沟通和交流,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以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最终目的,更好的实现我国综合实力的稳健提升,积极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音乐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两者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和影响,在这样的关系影响下,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元,文化背景是音乐的重要提炼和精髓所在,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过程之中,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不同时代的音乐艺术具备不同的表现要素,而不同民族音乐也渗透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微观的角度对音乐文化进行追溯,不同地区、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非常的丰富和多元,涉及许多的音乐形态,在不同区域、时空之中所呈现出来的音乐形态,带有较为明显的民族性特征。音乐教育主要以音乐文化、音乐要素和音乐内涵的有效传递为依据,真正的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承。作为民族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教育实践者必须要结合音乐形态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要求,更好的促进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音乐文化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生活实践还是劳动生产,音乐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果能够真正的实现音乐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环境的营造来积极的为各种民间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就能够更好的发挥音乐的引导作用和熏陶价值。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来说,在传承以及渗透时立足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实条件,积极的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经验和技能,充分的利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这些重要的手段,真正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能够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支撑,首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教育途径相对多元,教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以丰富,能够更好的保证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段内真正的实现系统化、针对化的知识教育,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系统知识在音乐教育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想更好的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性和教育价值就必须要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为依据。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信息化环境下,多元音乐文化包含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涉及的内容有所区别。音乐教育对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文化教育能够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融合,关注个人审美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加深对音乐的认同度,后期的音乐实践能积极地为文化传承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依据,其中音乐教育者需要立足于这一现实情况更好的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积极的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内涵

文化的变化以及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同时在不同历史阶段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差异较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应对音乐发展中桎梏和影响,更好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融合和交流,积极的承担文化传承的作用和价值,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的依据,促进传承手段的丰富以及多样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对音乐的理解有所区别,音乐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需要以个人的理解力为原则,更好的将不同的内涵融入现有的音乐文化教育之中,实现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以及弘扬。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大力落实和创新,只有真正的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密互动和联系,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涵的丰富含义及多元化发展。

结语

在全球化同一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形式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在多元文化世界之中文化的传承与交融尤为关键,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和思想共鸣意义重大,为了能够更好的呈现不同文化的风采和魅力,我国需要以音乐教育为依据,积极的将各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相结合,更好的体现两者之间的优势和作用,促进优秀民族音乐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69-173.

[2]万佳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探讨[J].艺术品鉴,2015,10.

[3]张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以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6,04:178-182.

[4]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212.6-43.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912116120104 顾梦鸽 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一、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构成及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 宗教音乐:(1)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2)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3)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中国民族音乐拥有十分雄厚的“家底”。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构成极其复杂的国家, 中国无疑在传统音乐方面享有极大的优势。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 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西方文化的入侵及本民族经济相对落后而产生的对自己整个传统文化的自卑心态, 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人逐渐摆脱了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的自卑阴影, 也恢复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兴趣。

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民族音乐鉴赏之《梁祝化蝶》赏析 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轮回,时至今日,淀积着的民族文化无不饱含风霜雪雨,在沧桑中透漏着荡气回肠和令人震撼的东西,而民族音乐则是这些令人震撼的东西当中的一种。民族音乐,主要指流传于民间,为广大民众传唱的风格通俗、曲风简单,便于民间众人理解的歌曲。 音乐从来都是用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从音乐中体现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音乐陶冶情操,通过音乐来修身养性不失为一种良策。民族音乐在陶冶情操之上则更是做到了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在这里,我和大家谈谈我对于《梁祝化蝶》这首古筝曲子的一些看法和感想。《梁祝化蝶》这首曲子是中国传统曲子之一,它由古筝演奏,故而其音调具有古筝特有的清新、柔和,全曲大约4分半,题材是梁祝故事中祝英台最后扑进梁山伯的坟墓之中,化蝶于梁山伯双宿双飞的情节。 曲子开始时以低音渲染气氛,烘托出了全曲的基本感情基调,主要以悲伤为主,而中间部分则是高低音结合,体现出来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哭诉的悲伤感情以及对自己即将嫁于他人的无奈,而之后音调再次急变,表示出故事情节再次发生变化,梁山伯坟墓突然破裂开,梁山伯魂魄出现在他坟墓之上,似乎在呼唤祝英台,曲子结尾音调悲凉而又平和,声音逐渐降低,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而去,且渐渐地远离我们,也远离了这个让人无奈的世界。全

曲以一种轻柔而又悲凉的音调叙述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梁祝感情故事的悲伤与无奈。 梁祝故事原文如下: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但是祝英台不甘心女子不能进入学堂学习,于是她女扮男装混入学堂进行学习。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进入学堂后,祝英台遇见了梁山伯,并且成为了知己,整天呆在一块,随着时间的推移,梁祝之间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紧密,然而梁山伯并不知道祝英台女儿身的身份,知道他们在一起学习的三年时间过去,梁山伯去祝英台家里拜访时才发现祝英台的秘密,而此时梁山伯心理已早已烙下了祝英台的影子。因此梁山伯在那之后请人上门求亲,可惜祝员外嫌弃梁山伯的贫穷而将祝英台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在得到消息之后不久就病逝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及途径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及途径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国风到汉、魏乐府,从宋词、元曲到明、清以来的“小令”、“时调”,在这条多姿多彩的历史长河里,在这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戏曲、曲艺,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乐器,都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音乐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将优秀的民族音乐素材引进音乐课堂之中,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开拓音乐视野,增强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挖掘民族音乐的优秀内容,探究教学方式,进一步活跃中小学音乐教学,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一、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分析 谢嘉幸先生曾发表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文中揭示了一个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却至今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象——“许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他尖锐地指出“对于这种文化上的缺失,我们的神经似乎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这确实透视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之间始终存在着脱节、割裂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反映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一些不足。《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的根本宗旨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然而纵观时下音乐课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视娱乐、互联网等为学生接触多元化的音乐提供了一个自由宽广的平台。流行文化,尤其是流行音乐充斥着学生的视听。其无孔不入的信息来源甚至连有些音乐教师都不得不感叹“跟不上时代了”,“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我们都听不懂了”。殊不知,流行音乐以其清新明快的节奏、夸大包装的明星效应占据了青少年的心灵,左右了他们的审美取向,相对的,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因其“年迈的高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等客观因素,正在音乐课堂中面临着“生存危机”。 二、让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意见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中小学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没有基础可以奠定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和教育,从童谣、民歌小曲、地方戏剧等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学生比较喜爱、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的介绍等活动让学生从小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一)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我国有56 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音调,节奏上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有舞蹈性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而我国的戏曲音乐也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他们在唱腔,念白,曲牌,锣鼓等方面均各具特色。然而,很多中小学生不会去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贵的财富。由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一些学生从发式,衣着,饮食等方面以西方的某些歌星,影星为模式。长此以往,这就不仅是音乐文化的问题,更容易造成学生轻视本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学生听、唱、背记一些民歌,逐步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掌握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民歌的特

世界民族音乐

世界民族音乐 1、什么是民族音乐? 答:民族音乐(ethnic?music)原意为“少数民族音乐”,广义的说法: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狭义的说法: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2、音乐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语言有哪些关联? 答:一、音乐与自然环境以乐器为例:①湿润的东南亚适宜竹子生长,竹制乐器较多,如笛子;干燥的阿拉伯地区,同样形态的笛子材质则选取苇秆,制成纳伊笛。 ②盛产木材的东亚一带所使用的琵琶,其共鸣箱是用整块大木头挖空制成的;在干燥而不生产大木头的中亚,琉特类乐器的共鸣箱一般都是小型的,即使像乌德琴(阿拉伯琵琶)那样的大型乐器,其共鸣箱也是用木片拼凑制成的。 ③干燥地带的游、牧畜牧社会,传统的琴弦多使用以羊的肠子制成的羊肠弦;中国等出产蚕丝的地方以丝弦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近代出现了金属弦和尼龙弦。 ④以鼓为代表的膜鸣乐器,蒙在鼓框胴体两面的皮革有牛皮、羊皮、马皮、蛇皮、猫皮、狗皮、骆驼皮等,皮革来源多就地取材,与当地动物的饲养和生长环境相关。 以音阶为例: ①温带的东亚地区主要使用五声音阶。 ②热带、亚热带的东南亚地区,同时使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③印度、西亚等地主要使用七声音阶。 二、音乐与社会环境 关于生产方式: ①斯里兰卡的原住民维达族,其生产方式很少依赖于集团性的协作来进行劳动,因此没有集体所共有的歌和舞,每位成年男子都有自己创作的歌和舞。此外,在安达曼岛等地的自然民族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各人拥有自己的个别性歌唱的状况,这应该可以认为是与生产方式有紧密关系的歌、舞形式。 ②因纽特人的音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猎捕北美驯鹿的个人劳动为中心的音乐,其节奏较为自由,不具统一性;一是以猎捕狼獾的集体性劳动为主的音乐,其节奏较具有规律性,适合于集体性歌唱。这也表现了生产方式与音乐节奏的关联。 关于专业音乐家: 在印度教的社会中,专业从事音乐工作并不是根据个人才能,而是被纳入种姓之中,专业音乐家是作为地位特别底下的贱民的职业而存在的。关于歌会:从喜马拉雅周边到阿萨姆、东南亚内陆、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所谓阔叶树林带地区,共同点是都有歌垣(歌会),歌垣贯穿了婚姻的全过程, 其音乐以合唱音乐传承的多音性为特征,并与这一歌唱的社会环境有一定联系。 三、音乐与宗教 以亚洲为例,宗教与音乐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对应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①在伊斯兰社会的基层文化中,由双簧管类的双管气鸣竖笛“兹卢纳”和双面鼓“多路”组成的乐器组合在相当广阔的地区得以传承。这种乐器组合的音乐分布与伊斯兰教的某些流传地区形成对应关系。 ②在佛教方面,与大乘佛教相对应的民族音乐大致都属于五声音阶。 四、音乐与语言

最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的活化传承 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的传承 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传承 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的传承经验谈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地方音乐的传承 民族民间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的意境创作 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 民族民间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 对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思考 民间传承人的当代生境与调适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摘要:民间音乐来源于各民族的生活,折射出各种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民俗民风的体现。民间音乐的传承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延续,但在现代社会,民间音乐地位不高,日益被边缘化。任何一位愿意承担文化传承重任的人,都应当将民间音乐放在民族文化背景下进行挖掘发扬,从而使得民间音乐得以代代相传,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就是鉴于这一目的,来探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当代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它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它的传承也就是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但是在现代社会,它的现状实在堪忧。 一、民间音乐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特别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让整个社会都变得很浮躁,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欣赏那来自远古的天籁之音一一民间音乐。那流行于街头巷尾,充斥于人们耳际的是来去匆匆的流行音乐。那种带有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流行音乐使人们习惯了这种音乐的形式,对民间音乐有着本能的排斥。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力,民间音乐根本无法与流行音乐相抗衡。民族音乐已经处于非常“边缘化”的地位,前途实在堪忧。民间音乐的这种现状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民间音乐究竟该何去何从,它有无继续传承下去的意义呢? 二、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一)民间音乐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历史远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得多,那么史前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历史发展情况如何书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是在世代相传的民歌中我们却找到了先人的足迹。民歌是人民的心声,是一个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民间音乐折射的社会性文化,是我们研究民间音乐、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之一。 民间音乐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连续起来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当我们沉浸在民间音乐中时,不仅可以从音调的起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且可以领会到先民们的历史变迁。 (二)民间音乐代表了民俗文化 民间音乐中所蕴含的大量人文元素与生活元素,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音乐的传承就是对民俗文化最大限度的保护。民俗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一个社团的生活习惯,语言,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广范围的各种人文元素。可以说不同的民俗文化在民间音乐中都有所体现。因为民间音乐是人民群众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出来的,是人民真实情感的流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的面貌。而且,这种音乐来自于民间,会随着人们一代代的繁衍而传承下去。连同它传承下去的还有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 民间音乐一旦失传,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的没落与遗失。 (三)民间音乐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渗透了道德、艺术、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沉淀、积累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同时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艺术 叙述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许多审美品格,也是有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绵延几千年中,民族音乐文化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在长期的

音乐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如各种音乐元素乐器、乐谱、乐律、乐理、节拍、调式以及每个民族的风格、习惯、观念、语言、情感、气质等的集中反映。因此可见,民族音乐是最美、最富有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如果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尊严、民族本性及民族意志的标志,那么民族音乐文化则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能够感受该民族的文化,进而加以了解;反之透过一个民族的文化,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在传统音乐中有一部分是价值特高的,代表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水平,他们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民族最有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民间长期的创作和传承,记录着我们民间的生活和历史。中国传统音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数千年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意识的改变,民族音乐也随之发生了发展和变化,不管民族音乐如何变化它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都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的人文变化和精神面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背景,使我们才能真正体验一个民族的音乐。 我国将传统音乐将划分为五大类:舞蹈音乐和歌舞、古代歌曲和民歌、说唱音乐、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在众多传统音乐文化中蕴涵着使人心沉气定的巨大力量,这种品性渗

民族音乐欣赏论文

民族音乐欣赏论文 刘佳 10283008 计算机学院安全1001

浅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 所谓而民族音乐,狭义地讲,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而流行音乐,则为一种有着广泛听众极具吸引力的音乐,相较于艺术音乐站和传统音乐来说,流行音乐是一种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音乐,以“雅俗共赏”通称。它具有许多的文化功能,比如说认识功能就是它文化功能里面的一种,这种认识功能的实现较其他音乐形式有显著的特点, 也表现在对流行音乐形态表现的认识与掌握上。流行音乐圈内有许多自学成才的流行音乐歌手就是明例, 而这种现象在古典、严肃音乐的创作中却极为少见。而它的审美功能则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使欣赏者感到身心愉悦, 并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 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和它的消遣娱乐功能不同。消遣娱乐功能主要是指一种生理上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审美功能则主要是指美感, 具有心理以及社会意义。还有其他的一些文化功

能,在此就不再详述了。 民族音乐是老一辈们一代又一代智慧的精华,是中国音乐的灵魂,它能培养我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流行歌曲,却以其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被广泛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加上动作手势,自由不羁,亲切自然,所以大众听起来,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也容易产生共鸣。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也可以这样说,流行歌曲代表了大众的感情,因为大家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流行歌曲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今的流行歌曲已牢牢地抓住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周杰伦现象在华语歌坛上保持高温状态便是例证。而且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流行元素,每个时间都会有不同的偶像,为什么众多的青少年如此地喜爱流行歌曲呢? 它会不会和我们的民族音乐发生冲突呢? 尽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但是我们却也能发现它们之间一些微妙的联系。 首先,流行歌曲脱胎于民歌。也可以这样理解: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丽君演唱的一些歌曲则是由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而在其他的流行歌曲中也有相当的体现。由此可以我们知道,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

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的现象及其教育意义

龙燕君1吴进娟1 (1.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成都 610031) 摘要:“中国风”是一种民族化的艺术形式与传统品格,它在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和推崇的同时,对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审美情趣、个性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文针对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能否并如何利用当代青少年对它喜爱这个现实,通过对音乐教育培养审美、塑造品格,增强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艺术、民族道德理想的理解和认同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音乐音乐教育 引言 流行音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能够真实速度地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向,引领时代风尚,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巨大的影响。结合艺术教育理论,尝试论证“中国风”流行音乐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意义。内容健康向上、态度积极地流行音乐使学生在满足自身兴趣爱好的同时,了解和喜爱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理解多元音乐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一“中国风”出现的必然性 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当我们在网上检索“中国风”这一词的时候,会发现不光是流行歌曲,许多其他行业也涉及到了“中国风”这一概念,比如服装设计、影视、建筑等等,这些行业也尝试着将中国民族的元素融入到他们各自行业的设计之中,使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并得到大众的认可,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受 到这种趋势的影响,流行歌曲中“中国风”的出现也可以说有其必然性。 是中国风的分水岭,这首歌奠定了中国风的标准。中学生是一群年轻、有朝气有活力、喜欢新鲜事物、吸收能力强的群体,他们成为了流行音乐最忠实的追捧者。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其他各具特色的音乐,但占据他们思想的大部分是流行音乐。有一些同学甚至盲目的无选择的聆听,他们觉得流行就是时尚,就是前卫,只要是流行的在同学之间就不老土。二流行歌曲中“中国风”的意义 中国的流行歌曲,虽然是大众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其商业性、媚俗性、娱乐性的特点,但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并不能离开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深厚土壤而独立存在。被大众所喜爱的流行歌曲中,我们总能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1 从某些方面来说,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不仅好听,而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教育意义,我们应该有选择、有目的地将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下从三个角度对中国风的教育意义展开分析。

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

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 一、民族音乐作为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条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程资源按功能来划分,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资源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音乐课程,并且能够成为音乐课程的素材和来源。比如,音乐知识、技能、经验,音乐教学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培养指导三纬目标要求等方面的因素,均属音乐素材性课程资源。 我国民族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真实,并高于真实生活,而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我国,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犹如繁茂的鲜花,竞相争艳。它涵盖的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等等,它们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巩固凝聚各族人民团结的有力武器,对于保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审美性,并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新修订的《音乐新课标》理念中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二、地方音乐如何得到有效的传承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第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民解放的武器,是动员民众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他强调用教育点燃中华民族生命的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第二,学校教育要提高民族素质,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去;第三,学校教育要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富强,“教人创造富有的社会,不创造富有的个人。”学校教育的功能还体现在它的延续作用上。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优秀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传给新一代,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因此,学校教育是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最佳渠道。地方音乐多姿多彩,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内涵,见证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地方音乐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地方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民族音乐在小学传承的途径与手段 1.“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 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属于口传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口传心授,因而古代的音乐教育体现了个体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属全新的学校教育,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课,基本上是从西方引进的新式教育体制。音乐的传承不可能仅仅依靠乐谱传声,它更需要的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法,只是作为一个音乐的书面信息载体,给后人提供进行演奏的、演唱的母体形式,是与传承音乐方式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口传心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这种“心授”的传习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演奏学中的重要规范之一,也是东方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习乐手法之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包括音乐操作方式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精华”真正得到继承和弘扬。 2.采用社会大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及音乐教育,通常以校内课堂为主要形式。而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宽广,民族音乐的精华大多在民间。所以传统音乐教育,更宜实施校外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学校专职的音乐教师要定时定期地深入各民族采风,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论文

聆听世界民族音乐有感 出于对音乐的喜欢,我在本学期选择了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每个星期我都带着憧憬期待晚上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到来。而不知不觉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已经到了尾声。在杨老师一个学期的全心授课下,我学会了很多音乐知识。在没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只是听一些流行歌曲,对民族音乐认知,也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乐,并没怎么了解。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是,我觉得自己的音乐世界真的太渺小了。甚至可以说是肤浅。在课上我知道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民族音乐。而我所理解的民族音乐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上这门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整个课堂气氛让人感觉很轻松,也很舒服。你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步伐,去享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在一片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世界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各宗文化的综合,同时也需要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善后形成的。音乐文化包涵了多种文化,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同的民族,因为历史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文字的不同,其产生的民族音乐自然而然的就是有很大的差别。而我觉得差别只是单纯的表现在形式的不同,其根本上还是一样的,都是对自己民族精神或者是信念的一种表达,又或者是对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总之,音乐的根本就是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整个民族的,亦或是关于爱国的,关于爱情的等等。 说到世界民族音乐就不得不谈到世界民族的乐器。不同的民族,各式各样的乐器,在这堂课上,我算是长眼界了。有爱尔兰的风笛和竖笛,有蒙古的马头琴,有我国的古筝,琵琶.......真是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非洲手鼓,它不仅是个非常好听的乐器,而且是个非常有激情的鼓.当你熟练打出一小段一小段时,你会发现你的鼓在深情的说话.当你和朋友们共同演奏同一个速度节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融入了其中,在和你的朋友们没有语言的沟通交流.这些感觉真的都是妙不可言. 民族音乐文化总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代表的一种民族意志,那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感知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体会民族音乐的伟大魅力。让民族音乐来净化并升华我们的灵魂吧!

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乡土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 如今,现行音乐教学贫血、缺钙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重音乐知识的传播,轻音乐素养的培养;重课本音乐的被动教学,轻学生生活音乐的主动学习。音乐教师就教材而教,不去联系学生实际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加以补充;不去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广大农村中小学缺少专职音乐教师难以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一些音乐教师配全的学校对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认为音乐就是教会学生唱会课本上的几首歌曲就算完成任务了,更不可能结合本土音乐去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所以音乐教材的干瘪、音乐教学目标定位的含糊、教学效益的不高等诸原因造成中小学音乐教育贫血缺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如果能将民族特色的乡土音乐如戏剧文化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补充内容,就能有效抵制外来文化对中小学音乐的冲击,就能有效治疗当前音乐教学的缺憾之处。 西方音乐的充斥一个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以及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的各种体验都凝聚在自己的语言里,也包括在音乐语言里,并经世代相传,维系着整个民族群体生命的延续,因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正是维系我们自身的过去、现在及未来音乐文化的纽带。如今,异彩缤纷的中国传统音乐目前正受到西方音乐的充斥,纵观学校音乐现象,流行音乐充斥校园。谈起民族音乐就认为“没劲”,民族器乐更是无人问津,许多学生家长不顾经济实力,纷纷买钢琴、高档电子琴,千年的民族音乐文化大有被遗忘、丢弃之势。在一次音乐研讨会上,中央民族乐团宋飞说:“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于教育,最近在中日韩亚洲民族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中,我们的演奏员及领导都感觉到中国的乐器改革较多较‘科学’,但通过排练演奏感觉他们的作品保存要多得多,我们的作品已经欧化了很多。……”中国音乐学院管建华说:“我们目前学习母语音乐的语境已被‘置换’,倒像是在西方语言环境中学中国音乐,基本听觉、音感训练、音乐演奏操作、音乐史观、美学等课程、语法规则、价值观等,都是西方的……”通过两位教育家的对白,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异彩纷呈的中国传统音乐目前正受到西方音乐的充斥。我国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教育理论家周大风先生大声疾呼:“我们所培养的儿童如果不从民族艺术方面进行熏陶,而唱的、听的、接触的都是洋腔、洋调、洋味,那无形中会从小养成一种什么都是外国好的印象,对有千年文明史

论新民乐对传统民乐的传承与发展

论新民乐对传统民乐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新民乐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形式,它必然要与当代艺术文化形式有机地相结合,才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一切新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在不断地探索中求进步的。因此,我们应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对其大胆地改革与创新,使新民乐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吸取更多的优秀艺术精华。 [关键词]新民乐传统音乐传承发展 一、新民乐的缘起 新民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互融合的一种新 音乐形式。它的形成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新民乐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新颖”,但它的本质还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作曲技术手法,什么样的演出形式,它仍属于民乐的艺术范畴,只不过新民乐的产生促使中国民族音乐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 中国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传统文化,民族音乐在这长河中一直演变发展至今,传统的民族音乐是一笔丰富的艺术财富。一些作曲家用毕生的心血创作了经典艺术之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民乐是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

不断发展,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音乐艺术也逐渐市场化。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一直希望将中国民乐推广到世界各地,然而,传统的民乐技术已不适应当今世界的文化发展需要。首先,民乐要争取更大的文化市场,就必须改变原有传统的创作技术和编配形式,特别是在音乐表演形式上几乎完全打破了原有的舞台音乐形式,这样,多彩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给大家带来了特别新鲜的感觉。其次,在乐器的编配上、在音乐与舞蹈艺术的融合中,呈现出了一种独有的特色,充分体现了现代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新型民族音乐与时代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在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同时,充分表现出了音乐的时代性,将中西方艺术文化有机地相结合,使中国的民乐逐渐趋于国际化。但有人认为,新民乐仅仅是传统民族音乐的一种扭曲,并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事物的发展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必然性的。“新”就是创新,改变原有陈旧的规律。音乐艺术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艺术,最终是要表达人们的最丰富的内心情感,具有一种宝贵的艺术生命。“新民乐”这一新型的音乐概念便由此产生。 二、新民乐发展的价值 新民乐的产生是一种时代进步的体现,有着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它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音乐,而是将传统音乐形式进行传承和发展。在保留传统的民间民乐的同时,大胆地

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导读: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历经千年昌桑而不灭的文化,民族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丰厚的民间音乐是非常丰 富的,它是民族的,也应该是世界的。 前不久在参加一次幼儿园音乐教学课题研讨交流活动时,出 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没有幼儿园和教师申报有关民族 音乐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当涉及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和本土 音乐教育的传承话题讨论时,在座的园长和教师都是一脸的 茫然。由此引起了笔者的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因何在?通过初步的调查和查阅资料,原因大概有以下几 方面: 1、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兴趣。 从现在社会整体来看,对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感兴趣的人越 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其原因是:第一,不管是学校教育 还是后继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教育力度不够,不注意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使年轻人缺乏对民族音乐的鉴

赏能力,以至影响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例如,我们现在主办的教师音乐培训班,内容基本上是学习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西方的音乐教学法,很少或几乎没有中国民族音乐内容的培训学习。所以,教师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比研究中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感兴趣。第二,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渠道比较畅通,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流行音乐的宣传比较多,相对而言,对民族音乐的宣传不够,使年轻人接触到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机率较高,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影响到年青人审美心理的变化。不少年青人觉得民族音乐不如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好听,民族音乐有点土,对民族音乐没有或缺少鉴赏兴趣。 2、缺乏研究民族音乐的底蕴。 由于生活方式与生活风俗的改变和各种外来音乐的侵入,民族音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民族音乐和本土音乐传承的空间变得狭小,除了在一些专业团体的演出和社区活动、学校文艺汇演时能看到和听到一点民族音乐的声音,在其它的生活环境中,很少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民族歌曲。特别是在校园里,孩子们唱的都是流行歌曲,包括幼儿园里的孩子满嘴唱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9年第8期(总第332期)▲深度关注 一、传承和实践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1.民族音乐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支撑 音乐文化是先辈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积淀下来的精华,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饱含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一首首或豪放,或柔缓,或欢快,或悲烈的天籁之音,如同一幅幅无形的画卷,用灵活、跳跃的音符诉说着各个民族的特色及情怀,描绘着不同地域的风情和地貌,记录着祖祖辈辈们的生活点滴和智慧,指引着中华儿女品读历史,继往开来。经过五千年的沉淀,我国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儿女始终引以为豪、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强大支撑,更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2.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各民族合力的灵魂纽带 音乐文化是各族人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沉积下来的精华,属于中华儿女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既呈现中华民族整体共性的风韵,同时又彰显着不同民族的个性特色。音乐是情感的寄托和抒发,人们情感上的共性决定了音乐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各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融,引发各族人民之间的共鸣和呼应。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以音乐文化为灵魂纽带,串联起各族人民的心意和情怀,共同将我国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实现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和精神象征,由此可见,传承、实践民族音乐文化,并以之凝聚各族人民的合力,是打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 二、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学生群体较为庞大,且学习能力强,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宣传的重要对象,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承担者。因此,音乐教育是传播音乐理论知识、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大主要途径。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1.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可壮大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人才队伍 将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浓缩成课程教材,通过课堂及实践教育活动,传播给广大学子,增进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其更轻松地解读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怀和精神,实现其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是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创新,同时壮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队伍的重要途径。 2.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和沉淀,风格多样,内涵深厚,其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无尽的教学资源和理论支撑,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民族音乐文化中鲜明的特色和人文气息可以为音乐课程的开发及授课方式的创新提供灵感和源泉,从而有效增加音乐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率。 3.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时尚化的元素 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传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其对广大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与当代时尚元素的交融,又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以小学音乐教育为视角,探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现状 1.流行音乐的冲击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行音乐具有节奏感强、个性鲜明等特征,能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富有感染力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代娟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和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实践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应被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当前,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加上师资力量的欠缺,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传承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各小学应针对上述问题,不断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课堂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 34

世界民族音乐鉴赏期末论文

学院:国际法学院班级:金融法1141 学号1120377101 姓名:夏雪凌序号:98 浅析哭嫁及哭嫁歌 ——以仡佬族和土家族为例 摘要:哭嫁,是指出嫁的姑娘在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哭嫁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哭嫁就形成了不同的形式,从而民族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也让他们的音乐文化有了自己的特色。哭嫁歌以哭诉的形式为主,不但表现了丰富的内容,传达了真挚的感情,还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土家族仡佬族哭嫁歌风俗习惯 哭嫁,是指出嫁的姑娘在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哭嫁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它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但是,今天婚姻自由了,但还是存在着哭嫁,不过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仪式,是一种传统,是我们的一种文化。而出嫁的女子哭嫁时,需要唱“哭嫁歌”。 “哭嫁歌”是一种习俗民歌。“哭嫁歌”始于何时,至今无确切史料证实。但它最早出现的文字根据,见于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1748~1808)的“竹枝”词中:“十姊妹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他把古代巴渝民歌竹枝与哭嫁歌作了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年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唱十姊妹歌(土家族哭嫁歌的一种)的情景。另外,清末民初《永顺县志》载:“嫁前十日,女纵身朝夕哭。且哭且罗离别辞,父娘兄嫂以次相及,嫁前十日,曰填箱酒,女宾吃填箱酒,必来陪哭。”从史料记载可以推断,“哭嫁歌”在明清时期就已经相当流行,只是名称不叫“哭嫁歌”,而称为“十姊妹歌”。[1] “哭嫁歌”在许多地区、许多民族中存在过,但是在今天存在哭嫁这一习俗和“哭嫁歌”这一习俗民歌的民族并不是很多,不过就我所知土家族和仡佬族中还流传着这种古老的习俗和有趣的歌曲。 一、仡佬族的哭嫁和哭嫁歌 (一)哭嫁 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佬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宗教信仰、节庆、婚丧、风俗习惯等,全靠口头传承。它的果珠(即祭师)和民间歌手、乐手均能歌善舞,他们是仡佬族音乐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仡佬族自己有着和其他民族不一样的风俗,其中婚姻是最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风俗之一。 在仡佬族的婚礼礼仪中就存在着哭嫁这一特殊的形式。他们的哭嫁十分风趣。仡佬族姑娘出嫁前的三五天便开始“哭嫁”。娶亲时新郎不亲迎,而是于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在天黑前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拦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哄笑。姑娘出嫁时先将花轿抬进堂屋,由新娘的兄长或叔叔将新娘“拉出”里屋,给祖宗父母磕头,尔后“强抱”入轿中,表示对娘家的恋恋不舍。娘家人把轿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给男方轿夫。轿前有两人持大刀开路,花轿周围有彩旗和蓝伞簇拥,途中鸣号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热闹。到新郎家拜堂后,新娘要重新梳妆打扮,然后到寨中宽敞处让大家欣赏、逗笑,以便和乡亲们建立友好感情。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礼更有趣。新郎骑马去迎亲,有4个伴郎相陪,其中2人扛着竹扫帚,另2人抬着酒肉礼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几个壮汉拦路“抢劫”,把“抢”来的酒肉在山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和底蕴,在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音乐著作、乐器制造等各领域都有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社会还是家庭的,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民族音乐;弘扬;西方音乐;影响;兼容并蓄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近几年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和重视。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中国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和底蕴,在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音乐著作、乐器制造等各领域都有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西方音乐以全方位的态势涌入了我国,冲击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和音乐教育。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用西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评论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音乐,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心理,二胡虽然两根弦但依然可以演奏小提琴四根弦的乐曲,唢呐可以吹奏单簧管的乐曲......但实际上,中国乐器最擅长的还是表演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理性的判断、选择,让青少年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一样是人类世界史上精神文化的瑰宝。让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增进青年一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珍视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继承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一)吸收优秀音乐作品加入课程。要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就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更新教师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一些民歌、民族器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旋律,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自然的认识了这些久听不衰、久唱不厌的民族音乐了。 (三)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激发学习欲望。 1、借助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播放民族和地区音乐在真实场景中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还原其真实环境。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更能增进愉悦感。 2、提供民族器乐让同学们试奏,激起学生的情趣,使教育过程充满生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消极接受转变为积极接受,消除他们对民族器乐的神秘感和陌生感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社会还是家庭的,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教育中我们也要将民族音乐与的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结合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相辅相成,形成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音乐氛围。真正的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的自强发展的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