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窦性心动过缓 YJ
- 格式:pptx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
窦性心动过缓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窦性心动过缓概述窦性心律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的主导节律,可分为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为60~100次/分,婴幼儿和儿童的频率比成年人快。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简称窦缓,是指成年人窦性心律的频率慢于60次/分。
可为生理性状态,也可为病理性因素导致。
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窦性心律不齐而出现心律不规则。
英文名称:sinus bradycardia。
其它名称:窦缓。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心律失常。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本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发病部位:心脏。
常见症状:多无明显症状。
主要病因: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
检查项目: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心电事件记录仪、运动试验、阿托品试验、倾斜试验、睡眠监测、心脏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临床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和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
二、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特点三、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病因总述:窦性心动过缓是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动过缓。
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分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大类。
基本病因:1、生理性原因(1)常发生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体力劳动者及睡眠时。
(2)一些手法,如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诱导呕吐等可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病理性原因(1)心脏疾患:如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2)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症、尿毒症等。
(3)代谢降低:如低温、重度营养不良恶液质、脑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4)药物因素: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临床科室窦性心动过缓处理流程
目前,为了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手术安排顺利进行,超声科对窦性心动过缓实行了危急值管理,经后遇到窦性心动过缓案例,按如下流程处理:
一、发现窦缓后,询问患者既往有无黑朦、晕厥、心悸史,如果有则建议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内一科有短时动态心电图检查,12小时可完成。
由超声科在检查后询问病史,联系临床医生解决,并在报告上说明。
二、发现窦缓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和症状,建议患者爬三层楼梯后再立即复查。
由超声科询问病史后根据情况进行复查,复查前与临床医生沟通,需增加复查费用的按标准收费。
1、爬楼梯后心电图如大于80次,不需处理,心电图报告注明为运动后心电图。
2、爬楼梯后心电图如小于80次,建议阿托品试验,超声科与临床医生沟通完成检查。
三、阿托品试验心率大于80,不需处理,小于80,建议动态心电图检查。
阿托品试验注意事项:
1、青光眼禁忌(做之前要初测眼压和视力),发热病人(用了后可导致高热不退)慎用,前列腺增生慎用。
2、阿托品实验后要患者卧床休息(走路可能摔倒),夏天一定要开空调,否则容易中暑(特别是老人可导致热衰竭)。
四、需手术患者,除上述情形之外的其他心律失常,麻醉科在麻醉前与临床科室讨论后科学决策。
医务科2018年7月10日。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较一致的看法是在三叉神经根脑桥入口处受到压迫及神经根脱髓鞘变引起疼痛。
自1967年和1977年Jen-netta[1-2]发展并完善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ITN以来,该手术近年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目前首选治疗ITN的治疗方法;此外,MVD常常同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selective rhizotomy of sensory root,SRSR)一起使用,或者用于治疗减压术后复发的病例[3-4]。
本文回顾性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于2010年5~11月在全麻下行MVD 和(或)SRSR治疗ITN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患者(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9例,清华大学玉泉医院58例),男29例,女38例,年龄37~74岁,平均54.6岁;病程1个月至40年,平均6.1年。
右侧41例,左侧25例,双侧1例。
术前疼痛范围:单纯第1支2例,单纯第2支12例,单纯第3支14例,合并1、2支12例,合并2、3支23例,合并1、2、3支3例,双侧2、3支1例。
其中1例合并面肌痉挛,1例合并舌咽神经痛。
本组中尚无合并1、3支者。
1.2既往病史及治疗本组既往有高血压史14例,冠心病史3例,心电图示ST-T改变4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均有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史,除1例治疗无效外,其余均有效。
本组中应用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针灸、局部封闭治疗、射频消融术、伽马刀。
本组病例术前均未使用阿托品。
基础心率均在每分钟60次以上,最低每分钟63次,最高每分钟95次,平均每分钟78.4次,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1.3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头部向健侧旋转约10°,并下垂约15°~20°,充分暴露后枕部及颈部,将患侧乳突根部处于头部最高点,取患侧枕下耳后发际内斜行切口,长约4~5cm,在横窦下方开直径2.5~3.0cm的骨窗,使其前缘接近乙状窦,上缘接近横窦。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在人们前往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诊断出窦性心动过缓,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窦性心动过缓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因此也没有加以重视。
那么,到底什么是窦性心动过缓?这种情况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什么是窦性心动过缓?在正常的生理活动当中,心脏正常跳动的节律被称为窦性心律,这是一种在心脏窦房结细胞的规律放电的刺激下产生的生理活动,而窦性心动过缓则是这种生理活动频率的下降。
一般情况下,人心律频率低于60次每分钟即可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而这种心动过缓可以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
当心跳过慢导致心脏想身体的供血不足时,就很容易导致患者面临生命的危险。
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的原因窦性心动过缓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其中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发生在人们的剧烈运动、体力劳动之后以及正常的深度睡眠状态下,而这些状态下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也并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真正会影响人们身体的是病理性心动过缓,而下文当中提到的心动过缓的病因、症状等都指的是病理性心动过缓。
1.疾病因素在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的原因当中,疾病因素是最为常见的因素之一,但引发窦性心动过缓的疾病以及病理变化各不相同: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会影响患者的心脏电信号传导,从而导致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缓;而窦房结或周围组织的病变则会对患者心脏跳动的频率与节奏造成影响并引发窦性心动过缓等。
此外,一些影响患者呼吸的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等会由于心肌供氧不足而导致心动频率下降,从而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
2.神经功能紊乱在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当中,自主神经功能有着维持各个器官运转的作用,而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也会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
比如,自主神经功能会在夜晚人们休息的时候降低心动的频率,而当这种在夜间产生的神经功能发生混乱并在白天活跃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3.环境因素在日常生活当中,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们的生理活动造成影响,而窦性心动过缓就是其中的一种。
窦性心率过缓不齐怎么办
窦性心率过缓不齐是心脏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面对这样的疾病很多人感觉自己束手无策,这样的疾病跟正常人的生活也是不同的,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是可以随便跳动的,但是如果患有窦性心率过缓不齐疾病的话就无法正常的活动了,长期下来还有可能会引起其他的心脏疾病,那么窦性心率过缓不齐到底该怎么办呢?
1.窦性心律过缓如心律不低于每分钟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律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律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改善方法
窦性心律不齐伴过缓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如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减,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梗等,可做心脏彩超检查,要除外病态窦房结功能不全的可能,必要时考虑心脏起搏器治疗。
2如果要明确窦性心律不齐伴过缓是否严重,最好去医院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了解一下最低心率,活动后心率是否增快,结合患者的症状,及时诊断。
3窦性心律不齐伴过缓患者,平时要注意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注意休息,适当进行锻炼,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面对这种窦性心率过缓不齐疾病做治疗期间该手术的话还
是需要及时给自己手术治疗的,窦性心率过缓不齐做治疗期间必须要先控制好自己的心情激动,激动了对疾病的害处很大,很多人就是因为控制不了心情,突然一激动的话就引起了生命危险。
临床科室窦性心动过缓处理流程
目前,为了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手术安排顺利进行,超声科对窦性心动过缓实行了危急值管理,但是临床科室的处理不一致,不统一。
现经过与岳院长沟通后,提出如下意见,请各科室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1、发现窦缓后,询问患者既往有无黑朦、晕厥、心悸史,如果有则建议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内一科有短时动态心电图,12小时完成。
由超声科在检查后询问病史,联系临床医生解决,并在报告上说明。
2、发现窦缓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和症状,建议患者爬三层楼梯后再立即复查。
由超声科询问病史,联系临床医生后再行检查,并在报告上说明。
3、发现窦缓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和症状,爬楼梯后心电图如大于80次,不需处理,心电图报告注明为运动后心电图。
4、发现窦缓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和症状,爬楼梯后心电图如小于80次,建议阿托品试验。
5、阿托品试验心率大于80,不需处理,小于80,建议动态心电图。
6、阿托品实验注意:青光眼禁忌(做之前要初测眼压和视力),发热病人(用了后可导致高热不退),前列腺增生。
阿托品实验后要患者卧床休息(走路可能摔倒),夏天一定要开空调,否则容易中暑(特别是老人可导致热衰竭)。
7、麻醉科对心率和心电图的需求要有科学依据和对策。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外科手术时的麻醉处理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外科手术患者通常病情比较复杂,增加了此类患者围术期的麻醉风险。
本文回顾了近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6例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期胆道手术患者16例,其中胆囊切除11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 型引流5例。
ASAⅠ~Ⅱ级,年龄35~60岁,男7例,女9例,体重50~70kg。
术前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室率46~57次/min),阿托品试验阳性,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mg,阿托品0.5mg。
1.2 方法阿托品试验:试验前作卧位心电图Ⅱ导联对照,以阿托品0.02~0.04mg/kg,一般不超过2mg,溶于生理盐水5ml中静脉注射,1min内注射完毕,观察心率变化,分别记录注射1、2、3、4、5、10、15、20 min时的心电图。
结果判定:静注后HR<90次/min为阳性,HR>90次/min为阴性[1]。
异丙肾上腺素的用法: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0.9%氯化钠500ml中备用。
患者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BP、HR、SPO2、ECG,麻醉前静滴异丙肾上腺素2~14μg/min,根据心率调节滴速,维持心率在75~100次/min之间。
均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咪达唑仑0.04mg/kg、丙泊酚1.5~2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kg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VT 8~10ml/ kg,RR 12次/min,FiO2 1L/min),维持PETCO2 30~40mmHg。
术中间用静脉泵注瑞芬太尼6~10μg.kg-1.h-1镇痛,吸入七氟烷维持适当麻醉深度,术毕前5min停止追加麻醉药物。
术毕达到常规拔管指征,吸痰拔出气管导管,面罩吸氧,SPO2≥99%。
2 结果15例患者在手术操作期血压和心率平稳,1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有什么症状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特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有什么症状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特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1.临床表现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常无症状。
可有心悸、头晕、乏力等不适,严重者可诱发晕厥、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甚至休克等。
体检学易网收集整理,时有心率减慢(40次/分,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若出现缓慢而规则的心率时,须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鉴别,但根据心电图表现鉴别不难。
2.心电图表现符合窦性心律的特征,频率低于60次/分,一般在40~59次/分,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即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秒)。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特征(1)p波是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avf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
(2)p波频率小于60次/分,一般在40~60次/分之间。
(3)p-r间期大于0.12秒。
窦性心动过缓时t波振幅常偏低,q-t间期较一般为长,u波有时突出。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怎么办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
常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它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应用洋地黄、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呱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
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尤其是下壁心肌梗塞的早期)、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治疗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不引起症状,不需治疗。
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伴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含服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一、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它属于正常现象。
这种心动过缓多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工作的人、运动员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年轻人,也可见于睡眠中的正常人。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是什么意思窦性心动过缓有危险吗一般正常人心脏跳动是每分钟60-100次,所以很少有人会知道窦性心动过缓这个名词,做心电图的时候显示窦性心动过缓,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是什么意思窦性心动过缓的话,首先要符合窦性,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是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倒置;第二是P-R间期0.12~0.20秒。
窦性心律当慢于每分钟六十次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中,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二、窦性心动过缓有危险吗窦性心动过缓大部分是不存在危险性的,但如果在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由于心率过慢,使心排血量明显下降,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甚至出现晕厥发生的时候,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出现窦性停搏人体出现危险。
因此窦性心动过缓有危险的,也有没有危险的,大部分都是没有危险性的,主要要看具体的有没有影响血流动力学。
三、窦性心动过缓挂什么科窦性心律过缓是指如果心电图是窦性,且心率低于六十次每分者,为窦性心律过缓。
正常人的窦性心率是60-100次/分,窦性心律过缓本身一般不需要处理,它可见于正常成年人,尤其是运动员跟老年人,但在某些器质性的心脏病中,也有窦性心动过缓的,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因此,如果窦性心动过缓,若想就医,建议挂心内科。
四、窦性心动过缓会死吗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是没有重要的一个临床意义,一般不会导致死亡。
但当窦房结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非常慢,症状明显,甚至出现晕厥症状,然后药物治疗不佳的情况下可能会突发出现窦性停搏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死亡的出现。
因此当心率过于慢,窦性心动过缓过于慢,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出现晕厥症状的时候,建议就医,必要时安装永久性的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现窦性停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