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饱和度监测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PPT
- 格式:ppt
- 大小:266.00 KB
- 文档页数:24
血氧饱和度仪的使用与保养
一、结构与原理
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根据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对光的吸收特
性不同的特点,将红外线探头放置于患者指(趾)端,用可以穿透血液的红光(波长660nm)和红外光(波长940nm)分别照射组织(指或趾),并以光敏二极管接受照射后的光信号,为了排除动脉血以外其他组织的影响,只取搏动的信号,经计算机采样分析处理氧合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数。
同时还可测出脉率。
二、应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1)应用范围适用于需要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患者,如新生儿、婴幼儿、高危患者、麻醉患者、气管内插管患者及手术中需监测血氧饱和度的患者。
(2)影响因素
①使用时应固定好探头,尽量使患者安静,以免报警及不显示结果。
②传感器的位置应安放正确、固定良好,如寒颤、躁动和传感器移位等均会影响结果。
③指(趾)脉搏波幅显示良好,若波幅低说明传感器的位置不好,应予调整。
④低温(<35℃)、低血压(<50mmHg)、心排血量减少和贫血,
以及使用血管收缩剂等均可影响结果。
⑤肠源性发绀、高铁血红蛋白等情况不能正确地反映SaO2。
⑥长期吸烟、皮肤变厚变黄者的监测结果低于实际水平。
⑦需定时(6~8小时)更换探测部位。
三、保养
保持仪器清洁、干燥,定期检查、更换电池、探头等零备件。
血氧饱和度监测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血氧饱和度监测通常使用一种称为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器(pulse oximetry)的设备。
该设备通常由一个光源和一个光电检测器组成。
光源通常发出两种不同波长的光,一种是红光,波长在600-750纳米之间,另一种是红外光,波长在850-1000纳米之间。
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原理是通过光的吸收特性来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氧气的含量。
血红蛋白在不同的波长下对光的吸收不同,其中红光主要被血红蛋白吸收,而红外光则主要被氧气吸收。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光的吸收情况,可以计算出血红蛋白的含量和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进而计算出血氧饱和度。
在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器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仪器需要正确安装和放置在测量部位上。
通常,仪器会被夹在人体的一个部位上,如手指、耳垂或趾端。
安装时应确保仪器与测量部位之间没有间隙,以免影响光的传递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器时,应注意环境的影响。
光源的亮度可以受到外界光线的干扰,所以在测量时要选择较为暗的环境。
同时,仪器的使用应远离强磁场、强电场和高频电磁辐射等,以免干扰仪器的正常工作。
此外,在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器时,也需要注意使用者的身体状态。
有些情况下,如指关节变形、指甲油涂抹、手指受伤等,都可能影响仪器的测量准确性。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尝试将仪器安装在其他部位,如趾端或耳垂上。
总的来说,血氧饱和度监测是一种方便、非侵入性的衡量血氧水平的方法。
通过了解其原理和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理解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器的测量结果,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注意事项一、血氧饱和度的定义血氧饱和度(Sp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
常用动脉血氧定量技术,它测定的是从传感器光源一方发射的光线有多少穿过患者组织到达另一方接收器,这是一种无创伤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方法。
血氧饱和度读数变化是报告患者缺氧最及时、最迅速的警告。
计算公式如下:SpO2 = HbO2/(HbO2+Hb)×100%。
氧饱的正常值为95%-100%,氧饱与氧分压直接相关。
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方法血氧饱和度的测量通常分为电化学法和光学法两类。
1、电化学法即行人体采动脉血,再用血气分析仪测出血氧饱和度值,这是一种有创的测量方法,且不能进行连续的监测。
2、光学测量法是采用光电传感器的无创方法,是基于动脉血液对光的吸收量随动脉搏动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量的,该方法使用最多的就是脉搏血氧饱和度仪。
仪器探头的一侧安装了两个发光管,分别发出红光和红外光,另一侧安装一个光电检测器,将检测到的透过手指动脉血管的红光和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
由于皮肤、肌肉、脂肪、静脉血、色素和骨头等对这两种光的吸收系数是恒定的,只有动脉血流中的HbO2和Hb 浓度随着血液的动脉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引起光电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随之周期性变化,将这些周期性变化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测出对应的血氧饱和度,同时也计算出脉率。
三、SpO2报警值的设置SpO2正常值,吸空气时SpO2测得值≥95%~97%。
低氧血症:SpO2<95%者为去氧饱和血症,SpO2<90%为轻度低氧血症,SpO2<85%为重度低氧血症。
一般报警低限的设置应高于90%。
四、血氧饱和度监测中的常见问题1、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率值。
原因:(1)患者挪动过度,过于躁动,使血氧饱和度参数找不到一个脉搏方式;(2)患者可能灌注太低,如肢体温渡过低、末梢轮回太差,使氧饱和度参数不克不及测及血氧饱和度和脉率;(3)传感器损坏;(4)传感器位置不准确(接头线应置手背,指甲面朝上);(5)血液中有染色剂(如美蓝、荧光素)、皮肤涂色或手指甲上涂有指甲油,也会影响测量精度;(6)环境中有较强的光源。
血氧饱和度课件
血氧饱和度课件
一、目的
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二、实施要点
(一)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
2、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局部皮肤或者指(趾)甲情况。
4、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
(二)操作要点:
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
仪器功能是否完好。
2、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
3、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触良好。
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
(三)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
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
波形。
(四)注意事项
1.观察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下列情况可以影响监测结果: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周围环境光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以影响监测结果。
3.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体温过低时,采取保暖措施。
4.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血氧仪原理血氧仪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监测仪器,它能准确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
血氧饱和度又称血氧饱和度,是血液中氧气含量的比例。
血液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肺部吸收的大气中的氧气,其比例表示着患者的呼吸情况。
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为95%~100%,低于90%以下即为低氧血症。
血氧仪能够准确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有助于科学诊断和治疗。
血氧仪是一种光学传感器,它利用光学原理来测量血氧饱和度。
它使用两个激光源,将血液中的氧气及其不同波长的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收集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测量出的电信号被发送到计算机控制台,由计算机算法运算,最终将血氧饱和度显示在屏幕上。
血氧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光学传感器,处理电路,显示屏等。
光学传感器由发射激光二极管、接收激光检测元件以及电缆组成。
发射激光二极管会发出两条不同波长的激光,一个主要用于检测血液中的氧气,另一个主要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其他物质。
接收激光元件会接收血液中吸收的不同波长的激光,并将该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处理电路将接收的电信号转换为可供计算机识别的数据,显示屏上显示出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血氧仪通过光学原理来测量血液中氧气含量,准确可靠。
它不用接触皮肤就能完成测量,无需患者移动,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
它可以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监测,也可以用于急诊室的监测,如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等疾病的检测和治疗。
血氧仪的精确度对它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军事药品管理中心的规定,血氧仪的精确度必须符合国家B级标准,即测量范围在70%-100%,正确率控制在95%以上。
使用血氧仪时,使用者应确保激光源头正确安装,其他零部件完好无损,数据正确,保证检测精确度。
综上所述,血氧仪是一种准确可靠的生理监测仪器,它通过光学原理测量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有助于科学诊断和治疗。
操作者为了更好地使用血氧仪,需要正确安装激光源头,保证零部件完好,确保检测精确度。
血氧仪监测原理
血氧仪是一种用于监测人体血氧饱和度的设备。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正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应在95%以上,如果低于90%则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
血氧仪的监测原理是基于红外吸收光谱技术。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线,其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有所不同。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线被血液吸收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血氧饱和度的值。
血氧仪通常由一个指夹和一个显示屏组成。
指夹可以夹住患者的手指或者耳垂等部位,通过红外光线穿过指尖或者耳垂,来检测血氧饱和度。
显示屏上会显示血氧饱和度的数值以及心率等相关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血氧仪时,应该保证测试环境的光线较暗,避免光线干扰测试结果。
此外,指夹应夹紧但不应过紧,以免影响测试结果或者引起不适。
血氧仪的监测原理基于红外吸收光谱技术,这种技术在医疗设备中广泛应用。
除了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红外吸收光谱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其他生物分子的浓度,如葡萄糖、乳酸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