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3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408.50 KB
- 文档页数:11
4 井田开拓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井田开拓是指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煤体,建立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
这些用于开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数量、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需要对技术可行的几种开拓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井田开拓主要研究如何布置开拓巷道等问题,具体有下列几个问题需认真研究:(1 )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广场的位置。
(2 )合理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
(3 )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 )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 )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和技术改造。
(6 )合理确定矿井通风、运输及供电系统。
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
在解决开拓问题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
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
(2 )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做到合理集中生产。
(3 )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4 )必须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要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5 )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并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掘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
(6 )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煤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以及其它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
煤矿开采复习题第一章井田开拓基本知识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炭地带。
2、井田:在矿区内,划归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
3、煤田划分为井田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答:(1)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质构造作为井田边界,或者保护地面设施,如河流,铁路、城镇等作为井田边界。
(2)要有合理的走向长度:在一般情况下,井田走向长度应大于倾斜长度。
(3)要处理好相邻井田的关系:在一般应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分别开发建井,节约初期投资。
(3)要为矿井的发展留有余地:应充分考虑煤层赋存条件,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
(5)要有良好的安全经济效果:使矿井有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可靠。
4、如何合理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答:(1)井田储量:通常井田储量越大,矿井生产能力越大,反之则应小。
(2)开采条件:有可采煤层的层数,层间距离,煤层厚度及稳定厚度,煤层倾角,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
(3)技术装备水平:主要考虑采掘技术和机械设备。
(4)安全生产条件:主要指瓦斯、通风、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在上述四个方面中,储量是基础,开采能力是关键。
5、确定矿井服务年限为何要考虑储量备用系数?答;(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局部地质变化、勘探的储量不可靠、采区采出率短期内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等原因,使矿井储量减少:(2)由于挖掘生产潜力使矿井产量增大:(3) 投产初期,由于缺乏经验,采出率达不到规定的数值,增加了煤的损失。
由于上述原因,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将会缩短,影响矿井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矿井可靠的服务年限,必须考虑储量备用系数。
6、试述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与储量之间的关系。
答;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与储量之间有密切关系,可用下式表示;T=Zk/AK式中 Zk--------矿井可采储量,万t ;T----------矿井设计服务年限,a ;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 t/a ;K---------储量备用系数。
第三章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煤田的范围相当广阔。
大的煤田面积可达数千平力公里,储量可达数百亿吨。
对于这样大的煤田,如果用一个矿井来开采,无论从技术上、经济上和安全上都是不合理的。
因此,在开发一个煤田时,应将煤田划分成若干较小的部分,由若干个矿井进行开采。
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有时煤田不很大,也可不划分井田。
由于行政或经济上的原因,往往将邻近几个井田划归为一个行政机构管理,而将这邻近的井田合并起来称为矿区。
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以矿区总体规划为依据,要保证各井田有合理的尺寸和境界,使煤田各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
一、划分的原则1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对一个生产能力较大的矿井,尤其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大型矿井,应要求井田有足够的储量和合理的服务年限。
生产能力较小的矿井,储量可少些。
矿井生产能力还要与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装备条件相适应,并要为矿井发展留有余地。
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根据当前技术水平划定井田范围,可能满足不了矿井长远发展的要求。
因此,井田范围应适当划得大些。
或在井田范围外留备用区,暂不建井,以适应矿井将来发展的需要。
对于煤层总厚度较大、开采条件好、为加快矿井建设和节约初期投资而建设的中小型矿井,更应如此。
2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一般情况下,为便于合理安排井下生产,井田走向长度应大于倾斜长度。
如井田走向长度过短。
则难以保证矿井各个开采水平有足够的储量和合理的服务年限,造成矿井生产接替紧张;或者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开采水平有足够的服务年限,使阶段(水平)高度加大,将给矿井生产带来困难。
井田走向长度过长,又会给矿井通风、井下运输带来困难。
因此,在矿井生产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井田走向长度过长或过短,都将降低矿井的经济效益。
我国煤矿生产实践表明,井田走向长度应达到:小型矿井不小于1.5km;中型矿井不小于4.0km;大型杯井不小于7.0km;特大型矿井可达10.0-15-0km。
青岗坪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三章井田开拓第三章井田开拓第一节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一、影响井田开拓的主要因素根据青岗坪井田所处地理位置及井田特点,井田开拓需考虑如下主要因素:1.地形、地貌及河川分布地形、地貌及河川分布是影响井口位置和工业场地、井田开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本井田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属中-低山丘陵区,区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谷发育。
井田东部的西川河谷地形较为宽阔,地面标高为+1280~+1310m。
适宜工业场地的布置。
2.井田内煤层赋存条件井田开拓方式、水平划分与煤层埋藏深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产状紧密相关,是影响井田开拓方式和井田开拓布局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井田位于中低山区,主要可采煤层埋深154.7~530.3m;埋深变化幅度大;井田内煤层赋存平缓、稳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
适宜斜井和立井开拓。
3.地面煤炭外运条件鉴于本井田地处中低山区,沟谷纵横、地形复杂的特点,对本井开发而言,煤炭外运条件是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本矿井距在建的西川煤矿4km。
西川煤矿至庙湾镇10km三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庙湾镇有直通耀州区的三级公路,长46km。
工业场地至石门关(耀州区—旬邑公路)12km运煤公路建成后,矿井运煤公路将形成环线,为矿井煤炭外运创造良好的公路运输条件。
青岗坪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三章井田开拓二、井口位置与工业场地选择1.工业场地选择的主要原则(1) 利于井田开拓布局及地面设施布置;(2) 地形平缓,土石方工程量小,且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3) 不受洪水威胁;(4) 煤炭外运方便,运距短,工程少,投资省;(5) 尽量少占良田,少压煤;2.工业场地位置方案根据上述原则和井田煤层赋存特点及地形条件,经现场实际踏勘,本井田范围内,西川河谷的石窑沟沟口一带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具有布置中到大型矿井工业场地的条件。
另外,在井田中部路台子处地势较开阔,经平整后可布置工业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