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填充改性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88
聚酰亚胺的填充改性研究进展摘要介绍聚酰亚胺材料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针对近期PI树脂的改性,包括无机填料、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和杂化填料对PI的改性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概述。
最后针对我国PI生产及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聚酰亚胺,无机填料,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杂化填充聚酰亚胺(PI)是一类综合性能非常优异的聚合物,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低温、高强高模、高抗蠕变、高尺寸稳定、低热膨胀系数、高电绝缘、低介电常数与损耗、耐辐射、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工业和航空航天材料中。
聚酰亚胺的不足之处是不溶、不熔、加工成型难、成本高等,故又限制了其使用。
目前,改性聚酰亚胺主要有组成、结构改造、共聚、共混、填充等方法,其中填充改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既可保持其优点又可利用复合效应改善和克服纯PI的缺陷从而提高其综合性能。
在PI中加入不同的填料,可以显著提高其机械强度、硬度及耐磨性。
目前常用的填料主要有无机填料、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杂化填料等,本文对不同填料填充的PI的性能进行了阐述。
1无机填料填充PI无机纳米材料因具有很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较低的吸水性,故非常适合于对PI的改性[1]。
目前,无机填料主要包括玻璃纤维(GF)、碳纤维、石墨、二硫化钼(MoS2)、二氧化硅(SiO2)、陶瓷颗粒等。
宋艳江等[2]对玻璃纤维(GF)填充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刚性填料玻璃纤维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能明显地提高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此外,对聚合物分子链热运动有较强阻碍作用,能较大提高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在温度为225℃时,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保留率在60%以上,并且随填料含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显著;在相同含量时,长玻璃纤维由于其连续性好能更好地承载应力,较短玻璃纤维增强作用则更为明显。
贾均红等[3]考察了碳纤维、玻璃纤维及石英纤维增强PI复合材料在干摩擦和水环境下的摩擦磨损行为。
聚苯醚的改性范文聚苯醚(Polyphenylene Ether,PPE)是一种具有优异绝缘性能、高温稳定性、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的高分子材料。
然而,聚苯醚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低冲击强度、低耐磨性以及一些成型性能有待改善。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一些聚苯醚的改性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一、物理改性的方法:1.填充改性:向聚苯醚中添加填料,如玻璃纤维、石墨、炭黑等,来提高其力学性能,例如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
填料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并提高低温性能,但可能会降低存储稳定性。
2.合金改性:将聚苯醚与其他高分子材料进行共混,以改善聚苯醚的成型性能和机械性能。
例如,聚苯醚可以与聚碳酸酯(PC)、聚苯硫醚(PPS)等共混,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热稳定性。
3.压缩改性:将液态单体通过压缩成型的方法渗透到聚苯醚的孔隙中,以提高其冲击强度和抗磨性。
这种方法可以改变聚苯醚的孔隙结构,并提供更好的力学性能。
二、化学改性的方法:1.接枝改性:通过在聚苯醚分子链上引入可接受配体的官能团,如氨基、羟基等,使聚苯醚与其他高分子材料或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善聚苯醚的性能。
例如,将聚苯醚与聚苯乙烯形成接枝共聚物,以提高聚苯醚的力学性能和成型性能。
2.稳定剂改性:向聚苯醚中添加稳定剂,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等,以提高聚苯醚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
3.交联改性:通过引入交联剂,如过氧化物、有机硅化合物等,使聚苯醚发生交联反应,以提高其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在聚苯醚的改性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性能的提升、成本的可接受性以及工艺的可行性。
这些改性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性能和成本效益。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改性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聚苯醚的性能和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和拓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塑料填充改性综合实验班级: 09030341、09030342组别:第八、十八组姓名:乔荣学号:08八组成员:原文冉、李闯、李维、温磊、柳超十八组成员:乔荣、雷俊杰、武忠、李琳、傅令明塑料填充改性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塑料填充改性的方法,掌握基本配方的配制,加深对偶联剂的作用机理的理解;2、掌握填充物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3、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通过物理和机械的方法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类的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共混,或用化学的方法实现高聚物的共聚、接枝、交联、或将上述各种方法连用、并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降低、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在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之为高聚物的改性。
填充改性就是在塑料成型中加入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使塑料制品的原料成本降低达到增量的目的,或使塑料的性能有明显改变,即在牺牲某些方面性能的同时,使人们所希望的另一方面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或各种性能都得到提高。
本实验将不同质量分数的表面处理的碳酸钙粒子填充到聚乙烯中,在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压力和剪切力作用下混合均匀,经冷却、吹干、造粒得到填充改性的粒料。
将经过干燥的粒料用注射机注射成测试样条,然后测试材料的缺口悬臂梁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找出填料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三、实验用原材料及仪器设备1、实验用原料及配方2、实验用仪器设备(1)、平行双螺杆混炼挤出机(SHJ-36型),螺杆直径36;螺杆长径比36:1;(2)、挤出辅机(包括冷却水槽、风干机、切粒机);(3)、高速混合机(GH-10)总容积10升,有效容积7升,主轴转速600~3000转/分;(4)、悬臂梁冲击试验机(XJU-22);(5)、万能拉伸测试仪;(6)、注射机。
四、实验工艺条件的预定1、材料配方的确定2.混合工艺条件的确定:混合时间: 10min 混合机转速:1500r/min3.挤出机工艺条件:表格1料筒各段的温度℃4.注射机工艺条件料筒温度及各部分参数五、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1、塑料的填充改性实验(1)称量及混合以400gHDPE为单位,按实验配方称取各组分的物料,将碳酸钙和钛酸酯加入高速混合机中。
、名称解释 20分合物共混改性::是以聚合物(聚合物或者共聚物)为改性剂,加入到被改性的聚合物材料(合成树脂,又叫基体树脂)中,采用合适的加工成型工艺,使两者充分混合制得具有新颖结构特征和新颖性能的改性聚合物材料的改性技术。
逆转::聚合物共混物可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发生相的逆转,原来是分散相的组分变成连续相,而原来是连续相的组分变成分散相。
在相逆转的组成范围内,常两相交错、互锁的共连续形态结构,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提高。
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是指加热后软化、可塑,冷却后硬化,再次加热可熔融软化,固化成型,具有反复可加工成型的特点。
容作用::使聚合物之间易于相互分散,能够得到宏观均匀的共混体系。
改善聚合物之间相界面的性能,增加两相间的粘合力,使P-P共混物具有长期稳定的性能二、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特点 10分:单相连续结构:构成聚合物共混物的两个相或者多个相中只有一个相连续,其他的相分散于连续相中。
单相连续结构又因分散相相畴的形状、大小以及相结合情况的不同而表现为多种形式。
相互锁或交错结构:这种结构中没有一相形成贯穿整个试样的连续相,而且两相相互交错形成层状排列,难以区分连续相和分散相。
有时也称为两相共连,包括层状结构和互锁结构。
互贯穿的两相连续结构:共混物中两种组分均构成连续相,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是两相连续结构的典型例子。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分哪两类?各自的定义是什么?画出聚合物共混物的UCST、LCST相图。
15分:分为热力学相容性和工艺相容性两类。
力学相容性是指相互混合的组分以任意比混合,都能形成均相体系,这种相容性叫热力学相容性。
艺相容性是指对于一些热力学相容性不太好的共混高聚物,经适当加工工艺,形成结构和性能稳定的共混高聚物,则称之为工艺相容性。
图略、界面层的结构组成和独立相区的区别 10分:①界面层内两种分子链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相区内到界面形成一浓度梯度;界面层内分子链比各自相区内排列松散,因而密度稍低于两相聚合物的平均密度;界面层内往往易聚集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及其他添加剂等杂质,分子量较低的聚合物分子也易向界面层迁移。
8⼤塑料改性⽅法介绍随着我国对材料的需求越发旺盛,特别是对⾼附加值材料需求强劲,导致国内改性技术不断进步,促使材料的物理性能更加突出。
⽬前我国塑料改性⽅法有很多种,⽐如: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增韧改性、阻燃消烟改性等等。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下每种改性的具体⽅法。
1填充改性⽅法:树脂+偶联剂+⽆机矿物常⽤材料:a.铬络合物偶联剂、硅烷偶联剂(KH550、570、),钛酸酯偶联剂、其他b. 重钙、滑⽯、云母、硫酸钡、硅⼟、玻璃微珠、蒙脱⼟等作⽤:a.降低成本b. 增加硬度、减少收缩、提⾼热变形温度c. 对流动性有影响。
相关指标:灰分(取3g左右样品,在电阻炉中650℃烧3个⼩时,测残重的百分⽐)2增强改性⽅法:树脂+有⼀定长径⽐的材料+偶联剂常⽤材料:⽆碱玻纤、晶须、碳纤常⽤材料:⽆碱玻纤、晶须、碳纤作⽤:a. 降低成本b.极⼤的提⾼强度,同时增加硬度、减少收缩、提⾼热变形温度c.取向;流动性变差。
相关指标:拉伸强度MPa=最⼤拉伸⼒/断裂⾯积3增韧改性⽅法:树脂+增韧剂常⽤材料:POE、PE、MBS、SEBS、EPDM、EVA、其他橡胶增韧剂作⽤:使材料变的柔韧有弹性,避免脆性断裂,甚⾄任意弯曲都不断,但强度会降低。
相关指标:冲击强度MPa=材料破坏时吸收的冲击能量/断裂⾯积(悬臂梁Izod,简⽀梁Charpy法,落球冲击)断裂伸长率%=材料断裂时增加的长度/标距4阻燃消烟改性⽅法:树脂+主阻燃剂+辅助阻燃剂+抑烟剂+抗滴落剂…..常⽤材料:■⼗溴⼆苯醚DBDPO---溴含量85%,阻燃效果最好,不环保,析出严重,■⼗溴⼆苯⼄烷----溴含量83%,阻燃效果较好,环保,析出,热稳定性较DBDPO好。
■溴化环氧BER----溴含量53%,添加量较⼤,环保,不析出,330℃失重1%。
■溴化聚苯⼄烯BPS----溴含量60%,热分解温度>310℃,环保,国内做的好的较少。
■⾚磷----⼀般微胶囊化,阻燃性较好,不起霜,不迁移,CTI值⾼,对材料⼒学性能影响很⼩,严重影响配⾊。
前言 (1)第一章填充改性 (2)1、填充改性的基本概念 (2)2、填充改性PP (3)3、实例填充PP M-10 (3)第二章增强改性 (5)1、增强改性基本概念 (5)2、增强剂种类 (6)3、影响增强改性性的因素 (6)4、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制造工艺 (7)5、玻纤增强塑料的性能 (7)6、实例增强AS (7)第三章共混改性 (9)1、共混改性基本概念 (9)2、共混改性的意义 (10)3、共混改性树脂 (10)4、ABS/PC共混制备合金 (11)第四章阻燃 (14)1、阻燃剂的分类 (14)2、阻燃机理 (15)3、阻燃剂的品种及性质 (16)4、实例阻燃PP (18)参考资料 (21)塑料工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工业正大蓬勃快速发展,塑料改性技术的进步和改性塑料行业应运而生,成长壮大已成为塑料工业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改性塑料行业不仅成为塑料工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显著地带动了非金属矿深加工、塑料原料、助剂以及塑料加工机械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因改性塑料材料的性能改进或被赋予新的功能,大大扩大了塑料行业的应用领域。
本书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改性工程塑料的几个大方面,本人以填充改性、共混改性、增强改性以及阻燃技术的技术及理论比较系统的说明。
并且每种改性还举了一个实例供读者参考,由于本人在工作实习期撰写此书,在收集、整理资料和撰写作出了艰辛的努力,但由于时间紧,涉及的面宽,收集信息的能务和渠道有限,再加上本人专业知识不够丰富,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希望老师及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第一章填充改性一、填充改性的基本概念填充改性是塑料物理改性方法之一,所谓填充改性是指在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无机或有机填料,从而可以使塑料制品的性能得到改善或使塑料制品的原料成本降低达到增量的目的。
填料的种类很多,有把填料分成两在类: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caco3 滑石粉云母高岭土sio2 Tio2赤泥硅灰石破璃微珠Baso4 caso4 炭黑1、影响填充改性性能的因素(1)填料的形状填料形状大致可分为圆球状、薄片状、粒状、柱状、纤维状等。
科技成果——高分子材料填料表面改性技术
成果简介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的高速发展,对高分子材料制品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
为了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除了积极发展新的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之外,还应该在现有树脂或橡胶加工成制品的过程中,利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改变制品的一些性能,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高分子材料改性。
高分子材料改性一般可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物理改性分为填充改性和共混改性等。
填充改性是指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无机或有机填充剂,不仅能使高分子材料制品价格大大降低,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显著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或增加其他功能性,如导热性能、导电性能、光学性能等等。
然而无机填料和高分子材料间密度的差异妨碍了填料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因而给混炼成型加工带来了困难。
又因为两者表面能不同,在遇到外力时,高分子材料与填料界面上应力集中易产生空隙,加速材料的老化。
为了提高填料与高分子材料的亲和能力,需要对填料进行活化处理。
本项目即涉及用于塑料和橡胶中大部分填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多种填料,如炭黑、碳纳米管、硅灰石、滑石粉、云母、碳酸钙、铁粉等等。
该处理技术简单,易产业化,并具有成功产业化案例:某企业要求向再生丁基橡胶中加入铁粉和钙粉,需大量填充使胶料密度达到2.7,但直接添加,根本加不进去如此大量的填料,经本技术改
性后,成功添加到胶料中,且密度达到要求。
所属领域材料
项目成熟度产业化
应用前景
目前该技术在多家企业取得成功应用,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
填充改性在聚合物中添加其它无机或有机物(添加剂),以改变其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使用性能或降低成本的方法。
填充改性中的填充剂可起到多种作用:增量、增强和赋予功能,其中以增量为主。
(1)增量在聚合物中添加廉价的填充剂以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增量,故这时的填充剂也称增量剂。
(2)增强填料可提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填料的形态等物理性能。
(3)赋予功能填料可赋予聚合物自身所没有的一些特殊功能,此时填料的化学组成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多数以颗粒状填料填充的混合物,其结构形态类似于聚合物共混物中有一个连续相的结构,填料为分散相(只是粒度更小一些),而聚合物为连续相。
在连续相与分散相之间有一界面层,两相通过界面层结合在一起。
界面层的粘结作用,因树脂的性质、填料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填充剂在聚合物内的分散状态,对填充改性聚合物的性能,尤其是力学强度影响极大。
填充剂若以很小而均匀的粒径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中,则会使填充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制品尺寸稳定性。
相反,如果填充剂的粒径很不均匀,有大有小,且在聚合物中分布不均匀,则填充聚合物的力学性能会不好。
但填充剂粒子也不能过细,因极细的微粒易产生自身凝聚,不易分散,也会造成分散不均,影响力学强度的提高。
纳米材料用来作填充改性,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必须设法解决,否则发挥不了纳米材料的作用。
填充剂在聚合物中的分散状态,与其表面活性、混合工艺等有关。
如能实现填充剂与树脂之间的良好化学结合,就会大大提高填充效果,还会使某些填充剂起到增强作用。
实现良好的化学结合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偶联剂对填充剂、增强剂进行表面处理。
常用的偶联剂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等。
常用的填充剂有碳酸钙、炭黑、滑石粉、红泥、硅灰石、粉煤灰、铁泥、云母和金属填充物等。
根据塑料高填充改性的特点,要求改性设备必须适应其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采用平行啮合双螺杆挤出机应用到高填充改性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聚合物改性的方法聚合物改性是在聚合物基础上进行化学或物理性质调整的过程,旨在改善聚合物的性能,以满足特定要求。
聚合物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混合改性等。
物理改性是通过物理手段改变聚合物的性能。
常用的物理改性方法有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合金化改性和辐射改性等。
填充改性是将填料添加到聚合物中,例如纤维素、石墨、玻璃纤维、纳米颗粒等。
填料可以改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尺寸稳定性等。
常见的填充改性材料有增强剂、助剂、着色剂等。
增强改性是通过增强聚合物的强度和刚度来改善其力学性能。
常用的增强改性方法有增加纤维素纤维、添加无机颗粒、引入纤维素纤维等。
这些增强材料可以提高聚合物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合金化改性是将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材料混合制备成新材料。
通过合金化改性,可以获得具有综合性能的新材料。
合金化改性可使聚合物改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老化性、耐化学性等。
合金化改性还可以解决单一聚合物的固有缺点,例如脆化、收缩等。
辐射改性是利用辐射源(例如电子束、γ射线、紫外线)照射聚合物,从而改善其性能。
辐射改性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耐候性。
常用的辐射改性方法有交联、致孔、溶解破坏等。
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手段改变聚合物的性质。
常用的化学改性方法有共聚改性、交联改性、引入功能基团改性等。
共聚改性是将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性质的单体共聚,得到具有新性质的共聚物。
共聚改性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刺破性等。
例如,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聚可以提高聚合物的韧性和抗冲击性。
交联改性是通过引入交联剂使聚合物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交联改性可以改善聚合物的抗拉强度、抗切割性、耐磨性等。
交联改性常用的交联剂有环氧树脂、双酮、多官能团化合物等。
引入功能基团改性是通过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基团来改变聚合物的性能。
例如引入亲水基团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吸湿性和增湿性,引入官能团可以提高聚合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聚丙烯的物理改性1、填充改性填充改性是在塑料中添加相对廉价的非金属矿粉体材料或其它材料,从而降低制品的原材料成本,同时还可以改善塑料材料某些性能,比如刚性、硬度和耐热性等。
通常使用的非矿粉体材料有碳酸钙(轻钙、重钙)、滑石粉、云母粉、高岭土、硅灰石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或水镁石粉、沉淀硫酸钡或重晶石粉等。
表1列出几种主要填充材料及在聚丙烯塑料中的改性效果。
与非极性聚丙烯的分子有较好的亲合性。
填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处理剂的选择是决定填充改性成败的关键。
填充改性PP生产工艺,其主机都是混炼型挤出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螺杆形式。
通常情况下多采用单螺杆挤出机或双波状螺杆挤出机或双波状螺杆挤出机,只有在特殊专用料的生产上采用双螺杆机挤出机,不过对用碳酸钙填充或滑石粉填充、选用单螺杆或双波状螺杆挤出设备完全可以实现。
2、共混改性采用机械的办法,在已经生成的聚合物中加入其它聚合物,使其性能发生变化称之为共混改性。
以聚丙烯为主体的共混改性可以达到的各种效果见表2。
两种聚合物相容性都好的第三组分,称之为相容剂。
例如聚丙烯和尼龙-6的相容性极差,单靠机械的力量不能把二者混匀,此时如加入少许已经接枝有顺丁烯二酸酐的聚丙烯,由于顺丁烯二酸酐与尼龙-6的酰胺基团可发生化学反应,就可以大大改善聚丙烯和尼龙-6的相容性。
共混改性中需注意的是只有形成不完全相容的多相体系,同时又能使两种聚合物达到相互均匀分散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改性效果。
对于含有PVC的PP回收料,可加人一些CPE相容剂,以提高共混物的性能。
回收PP可用来改善PVC制品的成型流动性。
若PVC:PP:EPDM:CPE为100:10:20:20,可使合金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
对于PE、PP、PVC三元共混物,除了加人相容剂CPE、EPR外,还可利用反应挤出技术制备合金。
如用马来酸酐或马来酸酯进行接枝反应来增容。
在此方法中塑化、接枝反应、共混在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能一次完成,要求螺杆挤出机的螺杆长径比在40左右,中间有排气和加料口,螺杆挤出机可以是单螺杆挤出机也可以是双螺杆挤出机。
塑料填充改性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塑料填充改性的方法,掌握基本配方的配制,加深对偶联剂的作用机理的理解;2、掌握填充物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3、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通过物理和机械的方法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无机物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类的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高聚物的共聚、接枝、交联、或将上述各种方法联用、共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降低、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在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被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之为高聚物的改性。
填充改性就是在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使塑料制品的原料成本降低达到增量的目的,或使塑料制品的性能有明显改变,即在牺牲某些方面性能的同时使人们所希望的另一方面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或各种性能都得到提高。
本实验将不同质量分数的表面处理的碳酸钙粒子填充到聚乙烯中,在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压力和剪切力作用下混合均匀,经冷却、吹干、造粒得到填充改性的粒料。
将经过干燥的粒料用注射机注射成测试样条,然后测试材料的缺口悬臂梁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找出填料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三、实验用原材料1、实验用原料及配方原料名称质量分数高密度聚乙烯(5000S)100碳酸钙10~40钛酸酯偶联剂(NDZ-101)0.5%~3%(以填料含量记)2、实验用仪器设备(1)平行双螺杆混炼挤出机(SHJ-36型)螺杆直径36;螺杆长径比36:1;(2)挤出辅机包括冷却水槽、风干机、切粒机;(3)高速混合机(GH-10)总容积10升,有效容积7升,主轴转速600~3000转/分;(4)悬臂梁冲击试验机;(5)万能拉伸测试仪;(6)注射机。
四、实验工艺条件的预定1、原料预处理的内容及条件2、材料配方的确定原料名称质量(g)高密度聚乙烯(5000S)400碳酸钙80钛酸酯偶联剂(NDZ-101)1.6原料名称质量(g) 高密度聚乙烯(5000S)400 碳酸钙40 钛酸酯偶联剂(NDZ-101)0.8原料名称 质量(g) 高密度聚乙烯(5000S ) 400 碳酸钙 120 钛酸酯偶联剂(NDZ-101)2.43、混合工艺条件的确定 混合时间:10min高速混合机的转速:1500r/min 4、挤出机温度的确定 料筒温度:200℃ 机头温度:190℃ 口模温度:190℃ 4、螺杆转速:85r/min 5、牵引速度:300r/min 6、注射工艺条件的设定料筒(一)段温度(℃) 料筒(二)段温度(℃) 料筒(三)段温度(℃) 喷嘴温度(℃)210210200 190 模具温度(℃) 注射压力(bar)保压压力(bar)塑化压力(bar)60307050五、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1、称量及混合以400克HDPE 为单位,按实验配方称取各组分物料,将碳酸钙和钛酸酯依次放入高速混合机中,盖紧混合机的上盖以接通安全开关,转动定时器指针到拟订时间线,开动混合机以拟订的转速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待时间自动报警器响后,停止搅拌,关闭电源开关,打开混合机上盖,拉开混合机下料口,将物料倒入搪瓷盘中,将HDPE 加入搪瓷盘中混合均匀,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