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8.2敬畏生命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敬畏生命》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理解生命至上的理念,认同党和国家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坚定维护国家在生命安全保障方面政策的正确性。
2.深刻领会敬畏生命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观,积极传播和践行这一理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在生命关怀方面的认同感。
健全人格:1.通过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观,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珍视生命、坚强乐观,不轻易放弃。
2.引导学生在尊重和敬畏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包容差异,形成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对生命负有责任,无论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生命予以保护和关爱,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起救助他人、保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
2.掌握敬畏生命的做法。
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并践行敬畏生命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系列关于生命诞生和成长的精美图片或短视频,如婴儿的诞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然后提问学生:“观看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命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兴趣,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2.讲述一个真实发生的生命救援故事,如某地发生地震后,救援人员不顾危险,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寻找幸存者,许多被困者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等待救援。
讲述完毕后,提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生命的哪些特质?为什么救援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生命?”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敬畏生命,激发学生探究敬畏生命原因和做法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展示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后的废墟场景、洪水淹没的城市街道)、人为灾难(如战争中的受伤平民、交通事故现场)和意外事件(如突然倒塌的建筑物、突发疾病的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事件对生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在这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是如此的脆弱和艰难,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易逝性和珍贵性,进而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敬畏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及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107小时生死营救》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命至上思考: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寻找男童,值得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值得。
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是不能用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计算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师生共同总结: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1)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投影:张华救老农牺牲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2、敬畏生命的要求: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至上,敬畏生命。
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已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8.2 敬畏生命教案【课题】8.2 敬畏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让出一条生命的通道》的视频。
2.学生思考:(1)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3.师生互动,交流,导入新课师:生命至上,我们要对生命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框《敬畏生命》。
二、展示学习目标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并理解对生命的敬畏。
2.能珍爱生命并关怀和善待他人的生命。
三、体验活动,学习新知(一)生命至上活动一:PPT呈现洪灾、地震和车祸的图片1.学生思考并讨论:从图片中我们知道了什么?2. 教师总结,导出新知: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活动二:PPT呈现齐心协力挽救生命和面对生命中的挫折自强不息的图片1.学生思考并讨论:从图片中我们知道了什么?2. 教师总结,导出新知: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1.多媒体播放相关寻找MH370客机相关视频资料。
2.学生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3.教师总结,导出新知: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第2课时敬畏生命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生命至上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汶川地震救援图片2.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不惜代价抢救生命?3.观看视频《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感悟生命至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材料一还记得1998年洪灾中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吗?1998年盛夏,长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
8月1日晚,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仅7岁的小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
9小时后,一艘冲锋舟靠了过去,一名武警战士伸出大手,想要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但因为小女孩在树上抱了很久,身体僵硬,已经与树抱死,战士第一次抓她时,只是把小女孩的裤子抓下来,冲锋舟第二次掠过时,战士再用双手使劲才把小女孩拉下树来。
九八抗洪中的这一震撼感人镜头,早已在亿万人脑海中定格。
(1)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材料二汶川地震十年猪坚强依然坚强:洗香波吃细粮它姓“猪”名“坚强”,是全国最著名的明星猪。
十年前的5·12汶川地震,它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从此开启了它传奇般的“猪生”。
十年过去,很多人已经将它淡忘,甚至怀疑它已经离世,但这头相当于人类88岁的耄耋老猪依然坚强的活着。
(1)想一想“猪坚强”是猪,为什么能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材P94)设计意图:引用上个世纪30年代陶行知对中国当时社会现状的困惑和由此发出振聋发聩的警言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对生命的敬畏感,首体现在要珍视生命,深化学生对生命至上的思考。
8.2 敬畏生命【新知先学】一生命至上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又是________、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______的情怀。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________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_______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________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________的生命同样重要。
二休戚与共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____________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________共同生活。
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________、关注、关怀和________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________。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________的生活。
【小题反馈】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人生如白驹过隙。
因此,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 )2.生命是属于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 )3.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源自内心的自愿选择。
( )4.遵守社会规则、关怀他人生命也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 )5.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我们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
【要点探究】探究一生命至上2016年3月17日,安徽一位老人汪家胜从合肥市宿松路坐上一辆117路公交车,因病晕倒,被其他乘客发现。
听到乘客的呼喊,司机亢师傅征得乘客同意后,将老人送到了就近的医院。
“当时有一名女乘客走到老人身边,她判断老人可能是突发脑梗塞。
”亢师傅对记者说:“这位女乘客可能是一位医生,她尝试用双手扶住老人的头部,对老人进行按摩,想以此缓解老人的症状。
同时,其他多名乘客赶紧掏出手机拨打了报警和急救电话。
”(1)司机和乘客为什么会选择主动救助老人?(2)我们应如何向他们学习,追求生命的美好?【课堂小结】【课外拓展】另一份“辛德勒名单”这是一份动物的死亡档案。
第2课时敬畏生命【学习目标】1.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2.学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3.在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4.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
5.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6.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内涵。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难点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学习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学习过程】一、导入北京时间2024年5月1日2时10分上午,广东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让人十分痛心。
截至2日15时30分,灾害已造成48人死亡、30人受伤。
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
这说明了什么?提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这个话题——敬畏生命。
二、课堂活动1.研读教材(1)举例说明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例如:自然灾害、意外灾难、车祸等会使人瞬间失去生命。
)(2)举例说明生命是坚强的。
(例如:身体残疾的人顽强生活、灾难发生数日后被救起的人坚强生活、病人与疾病顽强斗争等。
)(3)举例说明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例如:因公殉职的干部、警察等。
)2.阅读教材第64页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2)谈谈你对“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的理解。
提示:(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
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
3.关爱他人的生命阅读教材第65页正文第一段及64页下方“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问题:(1)你从上述情境中发现了哪些共同点?(2)谈谈你对“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理解。
第二框敬畏生命学习目标: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关怀;2.敬畏生命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是责任和使命;3.学会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
重点:为什么要敬畏生命?难点: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一、预习导航【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根据预习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出重点知识。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 ________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____________高于一切。
3.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______________同样重要。
4.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使用说明】结合课本内容和探究题,与合作伙伴在小组内或跨组讨论、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解决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组长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1.课本P94探究与分享: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2.课本P95探究与分享: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3.课本P97探究与分享:从上述四个情景中你能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你有怎样的感受?三、随堂练1.下列对生命至上的理解正确的有()①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②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最重要③生命至上意味着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④生命至上,要求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A.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面前,党和国家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需要我们尊重和保护。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可能对生命的理解仅停留在生物学的层面,缺乏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生命的话题,如意外伤害、疾病等,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生命的意识,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生命的意识,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生长发育等,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然后提问:“你们对生命有什么看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生命价值的案例,如一位勇敢救人的事迹。
让学生阅读案例,并结合自己的感受,思考以下问题:“这位勇敢的人为什么能够舍己救人?”“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第2课时敬畏生命学习目标1.通过甘宇、罗勇的英勇行为,懂得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圣的,感悟生命至上的内涵,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的情感。
2.通过救援人员坚持17天搜救甘宇的故事,分析敬畏生命的原因,增强敬畏生命的意识,总结敬畏生命的做法。
◎素养目标: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对生命怀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树立生命道德观念,培养关怀和善待他人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敬畏生命的原因,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
【预习导学】课时线索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关怀他人生命→休戚与共重点梳理=生命至上◎敬畏生命的原因◎生命是__________、艰难的;生命是__________、有力量的,生命是__________、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________情怀。
◎我们的生命都是__________,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对待他人生命,我们应具有怎样的态度和情怀◎必须承认__________生命同样重要。
◎自觉地____________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休戚与共◎如何敬畏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怀______________,与他人____________。
◎谨慎地对待____________、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要与周围的生命__________,走向________生活【答案】重点梳理脆弱的坚强的崇高的敬畏的宝贵的别人的珍爱他人他人的生命共同生活生命关系休戚与共道德的【答案】议题一◎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圣的。
◎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生命至上,我们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合作探究】议题一为什么要“敬畏生命”议学背景2022年9月5日泸定地震中,甘宇和罗勇没有选择第一时间逃生,而是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河水漫过大坝冲毁下游村庄。
七(上)《道德与法治》学案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学习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休戚与共;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生命至上。
学习难点:休戚与共。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生成能力】(阅读课文p93—98,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一、生命至上1.生命是的、艰难..的;生命是的、有力量..的;生命是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__的情怀。
2.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___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____。
二、休戚与共4.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的珍惜走向对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5.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会____、___、___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6.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__。
【探究+合作+分享】活动一:阅读课文p94大字的内容,思考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活动二:阅读课文p95大字的内容,思考回答。
●生命至上的内涵包括哪两层?活动三:阅读课文p96—98大字的内容,思考回答。
●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我们如何做到敬畏生命?活动四:阅读课文p94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栏目中的内容●(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活动五:阅读课文p95“探究与分享”栏目中的内容●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下列对生命至上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②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最重要③生命至上意味着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④生命至上,要求我们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爱心》栏目的“知心姐姐”以其独特的方式使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痛苦的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知心姐姐”的行动是( )①善待他人生命的表现②当他人生命遭困难需帮助时,伸出援手③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④肯定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对于“路遇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是( )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B.为了避免“被讹”的麻烦,不扶为好C.要扶,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爱D.只有在有证人或有监控的情况下,才扶【课后作业】1、生命至上的内涵包括哪两层?2、我们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因,能自觉敬畏生命、珍视生命。
2.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能力目标1.提髙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道理。
2.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3.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敬畏生命。
突破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阅读、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倾听、研讨,使学生领悟人的敬畏心与道德,懂得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懂得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才会由衷地珍视生命。
让学生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有效地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美丽的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感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过程:1.教师:同学们,生命不止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身边所有人,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然而生命是脆弱的,如在5.12大地震中,有69197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离我们而去。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3页的一组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问题。
3.学生回答,教师纠偏。
4.教师归纳: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举行哀悼纪念活动,表达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祖先、先烈和死难者同胞的哀思之情。
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敬畏生命》。
教师板书,导人新课。
方法2:问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导人新课,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2 敬畏生命教案课题敬畏生命年级七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道德修养: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提高道德修养。
法制观念: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学会珍爱自己生命的权利,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履行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利的义务。
健全人格:理解为什么敬畏生命,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责任意识: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技术、意图)导入播放视频《生命至上这样的人权很中国》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中国各方面下载并利用快剪辑,剪辑相关视频,使视频资料对待生命的敬畏更符合课题需求环节一、守“本心”,识生命之维1、出示截至目前因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现有确诊、累计死亡、累计治愈的人数问题1:因新冠肺炎疫情去世的人越来越多,你看到了生命有何特点?播放视频中国对刚出生的婴儿、50岁的中年人、90岁的老人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救治的视频。
问题2:当我们为挽救生命而努力、拼搏时,你又看到了生命有何特点?问题 3.国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救治每一位患者,这样做值得吗?说说理由。
问题4:既然生命至上,那无数“逆行者”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冲在救援前线,他1、学生认真研读数据、感受生命的脆弱2、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从视频中看到了为挽救生命,我们做了什么?从中感悟到生命的顽强、神圣的特点。
3、利用希沃品课中互动观点,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交后,同步展示在一体机上。
1、利用希沃白板5中的放大镜,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死亡人数,增强对学生的触动2、播放多媒体资料,增强说服力及感染力,学生感悟较深3.利用希沃品课中的互动活动,将问题同步到学生的平板上,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提交,显示在交互一体机上。
七年级政治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8.2 敬畏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教师介绍图片背景。
教师过渡: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
二、探究新知1. 生命至上活动一:PPT呈现胡杨林的图片塔里木河流域一带的人把胡杨称为“英雄树”,因为它们“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庄子笔下的古大椿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秋,那只是一种寓言的表述;古老而生生不息的胡杨,却鲜活地存在着。
它们在“生命禁区”,顽强地传承生命,在沙漠的深处,多少次鼓励受伤的战士重新站了起来,让视前方为畏途的商贾恢复了上路的信心,为迷途的旅人指点迷津。
不朽的胡杨,演绎了生命的坚韧。
学生思考并讨论:不朽的胡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总结:对胡杨的感悟,让我们认识到对生命的敬畏。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使自己的内心受到触动,有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候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我们因而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这种敬畏,使我们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同时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是共同存在的。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多媒体播放相关寻找MH370客机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思维,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教师总结。
8.2敬畏生命【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我能:①懂得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有力的,要敬畏生命。
②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
③要珍视自己的生命,也要珍视他人的生命【学习重点】要珍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学习难点】要珍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学习设计】学习本课,我能①参与小组内法交流学习;②参与组间法展示学习。
【课堂学习】1.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课文P93-98页,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2)学科组长检查本组完成情况并带领组内同学订正,找出不懂或不会的地方。
(3)用红笔完成订正。
1)面对各种天灾人祸,我们感到生命是_______的;人们为了挽救生命和守护生命所做的努力,又让我们感到生命都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的。
2)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_________它。
3)生命至上,意味着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要承认别人的同样重要。
2.合作探究说明:各组任选其中一个问题(或课上学科组长抽取任务),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可用坐庄法、三步采访法、复述通行证等方法进行组内讨论,形成答案,做好板书、画图等展示准备,群策群力,完成准备共10分钟。
1)结合课本P93的图片,说说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2)研读课本P94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并查找资料,深入思考: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3)通过网络查找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谈谈感受。
4)课本P97探究与分享,结合你的人生经历,说说这些场景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从中可以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5)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也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理解。
【学习反思】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框敬畏生命
学习目标:
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2.敬畏生命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是责任和使命;
3.学会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
重点: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难点: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一、预习导航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根据预习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出重点知识。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 ________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____________高于一切。
3.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______________同样重要。
4.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使用说明】结合课本内容和探究题,与合作伙伴在小组内或跨组讨论、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解决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组长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1.课本P94探究与分享: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
机值得吗?为什么?
2.课本P95探究与分享: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3.课本P97探究与分享:从上述四个情景中你能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你有怎样的感
受?
三、随堂练
1.下列对生命至上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②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最重要
③生命至上意味着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④生命至上,要求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面前,党和国家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
这是因为()
A.人生的价值在于战胜困难
B. 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C. 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也是脆弱的、艰难的
D.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价值,要敬畏生命、关爱生命
3.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科学巨匠霍金的话表明他()A.有顽强的生命力 B. 有高雅情趣
C. 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D. 过于自信
4.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一把推开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最美司机”吴斌突遭飞来铁块击中,却忍痛完成换挡、刹车等操作,安全疏散24名旅客,自己却伤重身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生命?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