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8)原文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10)原文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10) 单于兜楼储在位五年去世。
伊陵尸逐就单于居车儿,建和元年立为单于。
到永寿元年,匈奴左奠千台耆、且渠伯德等人又一次反叛,入侵抄掠美稷、安定,属国都尉张奂击败了台耆、伯德,迫其投降。
事情已记载在《张奂传》。
延熹元年,南单于各部全都反叛,接着与乌桓、鲜卑入侵沿边的九个郡.朝廷任命张奂为北中郎将征讨敌人,单于各部全部投降。
张奂以为单子没有能力统管治理国家事务,就把他关了起来,上书请立左谷蠡王为单于。
桓帝下韶书说:《春秋》推崇遵循正道,居车儿一心归服,有什么罪而遭废黜!希望将他送还单于庭。
单于居车儿在位二十五年去世,他的儿子继位。
屠特若尸逐就单于某,熹平元年立为单于。
六年,单于与中郎将臧曼由雁门出关攻打鲜卑的檀石槐,结果大败而归。
造一年,单于去世,他的儿子呼征继位。
单于呼征,光和元年立为单于。
二年,中郎将张脩与单于合不来,擅自杀掉了呼征,改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
张脩因为不事先请示而擅自杀死单于,朝廷用囚车召他到廷尉那裹接受治罪。
单于羌渠,光和二年立为单于。
中平四年,前任中山太守张纯反叛,接着率领鲜卑人马入侵边郡。
灵帝下诏书征调南匈奴的兵力,调给幽州牧刘虞率领,攻打张纯。
单于派左贤王率骑兵前往幽州.国内的人害怕单于没完没了的发兵,在中平五年,右郡酽落和休着各胡白马铜等十多万人反叛,进攻杀害了单于。
单于羌渠在位十年,他的儿子右贤王于扶罗继位。
持至尸逐侯单于于扶罗,中平五年立为单于.国内的人反叛,杀害了他的父亲,一同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于扶罗自己到朝廷上诉。
正赶上灵帝去世,天下大乱,单于率几千骑兵与白波贼寇进犯河内各郡。
当时百姓都聚众防守,须卜抄掠未得到好处,兵力反而受到挫伤。
须卜又想回国,但国内的人不接受,他只好住在河东。
须卜骨都侯当了一年单于就死了,南单于庭因此单于位置空缺,由年老的王侯掌管国内事务。
单于于扶罗在位七年死去,他的弟弟呼厨泉继位。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9)原文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9) 永初三年夏天,汉人韩琮跟随南单于入朝,回去以后,他游说南单于道:关东发生大水灾,老百姓全都饿死了,可以趁机进攻。
单于相信了他的话,就发兵反叛,攻打在美稷的中郎将耿种。
秋天,王彪去世。
冬天,朝廷派行车骑将军何熙、副中郎将庞雄攻打单于。
四年春天,檀派一千多骑兵入侵常山、中山,朝廷以西域校尉梁懂兼摄度辽将军,与辽东太守耿夔打败了敌人。
事情已经详细记载在《梁懂传》和《耿夔传》。
单于看到汉军队各路同时推进,非常恐怖,回头责问韩琮说:你说汉人都死光了,现在都是从哪来的人? 于是派使者乞求投降,汉军同意了。
单于脱去帽子,光着双脚,对着庞雄等人跪拜,说自己犯了死罪。
朝廷于是赦免了单于,仍像当初一样对待他,单于将掳掠去的汉男女百姓和被羌人掳掠去而辗转卖到匈奴的汉人合起来有一万多人归还汉。
五年,梁懂被免去官职,朝廷任命云中太守耿夔兼行度辽将军。
元初元年,耿夔被免去职务,朝廷任命乌桓校尉邓遵为度辽将军。
邓遵是皇太后的堂弟,所以才成为真正的度辽将军。
四年,逢侯被鲜卑打败,部众分散,都投奔北部。
五年春天,逢侯率领一百多骑兵逃了回来,到朔方边关投降,郑遵上书将逢侯迁到颖川郡居住。
建光元年,邓遵被免去职位,朝廷再次以耿夔接任度辽将军。
当时鲜卑入侵边境,耿夔同温禺犊王呼尤徽率领刚投降的人连年出边关征讨鲜卑。
班师以后,又命令各部把守险要的地方。
但耿夔频繁征调这些人,所以新投降的人都心怀怨恨,商量反叛。
单于檀在位二十七年去世,他的弟弟拔立为单于。
耿夔再次被免职,朝廷任命太原太守法度接任度辽将军。
乌稽侯尸逐凝单于拔,延光三年立为单于。
夏天,刚投降的一部首领阿族等人反叛,胁迫呼尤徽,想要他一道离开,呼尤徽说:我已经老了,蒙受汉的恩德,我宁愿死也不能跟你们走! 那些人想杀掉他,有人相救,呼尤徽得以免死。
阿族等人于是率领妻子儿女和辎重逃走,中郎将马翼派部队和胡人的骑兵追击阿族,打败了阿族,阿族的人马差不多全部被杀或者自己投河而死。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8)原文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8) 楚国称霸时,使百越朝拜进贡。
秦朝吞并天下,用武力使蛮夷归顺,这才开拓岭外的土地,设置南海、桂林、象郡。
汉朝兴起后,尉佗立自己为南越王,传国传了五代。
到武帝元鼎五年,终于灭掉了南越,将其分开设立了九个郡,由交耻刺史管辖。
其中珠崖、儋耳两个郡在海岛上,东西长一千里,南北长五百里。
那裹的蛮人酋长以耳朵长为高贵,他们都穿了耳朵吊上东西,使耳朵垂到肩上,达三寸长。
武帝末年,珠崖太守会稽人孙幸征收宽幅布匹献给朝廷,蛮人受不了劳役,就攻打郡府,杀了孙幸。
孙幸的儿子孙豹联合率善人又回头打败了蛮人,自己负责郡内政事,征讨其余的叛党,连续几年才平定珠崖。
孙豹派使者封好印绶,归还朝廷,上书说明情况,天子下韶书随即任命孙豹为珠崖太守。
声威政令得以普遍推行,贡品和使者每年都有。
中原贪得他们的珍宝财物,逐渐对他们加以欺侮,所以珠崖每隔几年就有一次反叛。
元帝初元三年,终于撤销了珠崖郡。
珠崖设立郡一共有六十五年。
到王莽辅佐朝政,元始二年,日南郡南边的黄支国前来贡献犀牛。
凡是交耻所统辖的地区,虽然设置了郡县,但语言各不相同,需辗转翻译才可交往。
那裹的人像禽兽一样,没有长幼的分别。
他们把发髻梳在脖颈的位置,赤着双脚,用布从头向下套在身上。
后来迁徙了中原不少罪犯到那裹,让他们和当地人混杂居住,这才慢慢懂得他们的语言,他们也逐渐被开化,懂得礼仪。
光武中兴,锡光担任交耻太守,任延担任九真太守,于是教当地人耕田种庄稼,为他们制作冠和鞋,开始设立媒人和聘娶的礼仪,他们这才知道婚姻嫁娶,又为他们建造学校,用礼义引导他们。
建武十二年,九真边界外的蛮里张游,率领同部族的人仰慕教化而归顺中原,被封为归汉里君。
第二年,南越边界外的蛮夷进献白野鶸和白兔。
到十六年,交肚的女子征侧和妹妹征贰反叛,攻打交耻。
征侧是鹿泠县雒将的女儿。
嫁给朱载人诗索做妻子,非常勇猛。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6)原文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6) 匈奴习俗,每年有三次龙祠,一般在正月、五月、九月的戊曰祭祀天神。
南单于既然归顺汉,就同时祭祀汉皇帝,藉此机会召集各部,商量国家事务,举行赛马和赛骆驼,以此为乐。
匈奴大臣中尊贵的是左贤王,其次是左谷蠡王,其次是右贤王,其次是右谷蠡王,这称为四角;其次是左右日逐王,其次是左右温禺千王,其次是左右渐将王,这称为六角:他们都是单于的儿子兄弟,按照顺序将要当单于的人。
异姓大臣有左右骨都侯,其次是左右尸逐骨都侯,其他又有日逐、且渠、当产各种官号,各以权力的大小、部众的多少确定职位高低和次序。
单于姓虚连题。
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个姓,他们是匈奴国内名族,经常与单于通婚。
呼衔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他们负责判决案件,受理诉讼,他们将判决的轻重,口头告诉单于,那裹没有文书和记事的簿册。
二十六年冬,以前叛变的五位骨都侯的儿子又率部众三千人投奔南部,北单于派骑兵追击,将他们全部俘获。
南单于派军队抵御,迎战不利。
朝廷于是又下韶书要单于迁到西河美稷居住,并派中郎将段郴和副校尉王郁留在西河保护单于,为单于设置官府、从事、掾史。
又命令西河长生每年率领二千骑兵,五百被解除枷锁的刑徒,帮助中郎将护卫单于,冬天驻守,夏天撤销,自此以后作为常例。
又免去沿边八个郡的全部租税和劳役。
南单于住进西河以后,也设置各部侯王,帮助汉抵御戍边。
南单于派韩氏骨都侯驻守北地,右贤王驻守朔方,当于骨都侯驻守五原,呼衍骨都侯驻守云中,郎氏骨都侯驻守定襄,左南将军驻守雁门,栗籍骨都侯驻守代郡,他们都统领部众替郡县当耳目侦察动静。
北单于很惶恐,送还了被掳掠去的许多汉人,以表示友好。
他们出来抄掠的军队每次经过南部附近,或回头经过漠兵侦察敌情的岗亭,总是道歉说:我们打的是逃亡的奠鞑曰逐王,并非胆敢侵犯汉人。
二十七年,北单于于是派使者到武威请求和亲,天子召集公卿大臣在殿庭商议,决定不下来。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以及引发的本土回应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交通可谓是历久不衰,与周边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建立了关系,无论是和平往来还是战争相对,双方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有着接触与交流,从而促使后来更进一步的交往。
中国与印度同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彼此有着很多互相交往的历史记载,都从各自的文明里吸收了不少值得借鉴和采用的东西,但其中的详情难以叙说,以下仅以佛教为例,探讨一下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以及中国是怎样逐渐吸收它为己用的过程,希望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使大家对当时的中外交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佛教自释迦牟尼创立后,开始传播于今天的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此后南到斯里兰卡、印度支那半岛,北到中亚细亚;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和文化等的交流增多,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经历了近二千年的漫长岁月,在社会各阶层中曾起过广泛影响。
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在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增加了创作的素材;也推进了与邻国的文化交流,加深了和邻国的友谊与了解。
总之,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当然,上述的内容不是本文所要阐明的要点,因而只作一个简单的概括。
至于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的概况,下文就分几点进行论述。
一、佛教传入中国前的概况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族姓为乔达摩,相传为净饭王太子,生于迦毗罗卫,该地现在尼泊尔王国境内。
据《牟子理惑论》卷一第一章记载:或问曰:佛从何出生?宁有先祖及国邑不?皆何施行?状何类乎?牟子曰:富哉问也。
请以不敏,略说其要。
盖闻佛化之为状也,积累道德数千亿载,不可纪记。
然临得佛时,生于天竺。
假形白净王夫人昼寝,梦乘白象,身有六牙,欣然悦之,遂感而孕。
以四月八日从母右肋而生,坠地行七步,举右手曰:天上天下,靡有逾我者也。
时天地大动,宫中皆明。
其日王家青衣复产一儿,厩中白马亦乳白驹。
匈奴单于继承制度突变的探讨提要:匈奴单于位的继承在呼韩邪单于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实行了近八十年的兄终弟及后,开始实行了一种传弟与传子彼此结合后派生出来的一种传弟与传子交叉继位的混合继承制。
这一制度是对此前匈奴王位继承制度的改良。
它对匈奴政治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单于位;考。
匈奴单于位的继承制度在呼韩邪单于(指老呼韩邪单于,下同)以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以下简称《南匈奴列传》)载:“自呼韩邪单于后,诸子以次立”。
正是由于范晔的记载,后世许多论著也以为,“从呼韩邪时期到公元2世纪中叶,兄弟继承是实际上的准则”[1]。
事实上,仅以“诸子以次立”是很难涵盖自呼韩邪单于以后所发生的转变。
此时期匈奴王位继承制虽一改此前以子承父为主的继承制为传子与传弟相结合的继承制,但也因不同的阶段而呈现明显的不同,如单于比之前匈奴实行的是单纯的兄终弟及,以后,则实行了传弟与传子彼此结合后派生出来的一种传弟与传子交叉继位的混合继承制。
呼韩邪单于以后匈奴王位继承制之所以发生明显转变,固然有偶然因素夹裹其中,但归根结底仍是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和政治因素发挥着主要作用。
尤其是与呼韩邪单于即位之前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充满的重重矛盾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挂。
可以说,往后单于比对于匈奴王位继承制的变革正是针对这些矛盾提出的,也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演绎的。
然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发生在匈奴单于继承中的这一系列重大转变并未引发足够的关注,或点到即止,不曾细说,更无论专门著述。
本文为了更清楚地探讨此时期单于位继承上的嬗递转变,愿挟鄙陋之学,就此问题试作考辨,谬误的地方,敬请指正。
一呼韩邪单于至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时期由呼韩邪单于至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共9位单于当政。
其间除乌达鞮侯单于、蒲奴单于不是呼韩邪之子,且当政不足两年外,余皆为呼韩邪之子。
在这些儿子中,除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为呼韩邪第五阏氏子外,其余又均为呼衍王二女——颛渠阏氏与大阏氏之子。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5)原文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5) 赞曰:匈奴既分,羽书稀闻。
野心难悔,终亦纷纭。
【译文】南匈奴酷落尸逐千单于名叫比,是呼韩邪单于的孙子,乌珠留若千单于的儿子。
自呼韩邪以后,他的儿子们按照次序担任单于,到比的最小的叔父孝单于舆时,任命比担任石奠鞑Et逐王,统领南部边境和乌桓。
建武初年,彭宠在渔阳反叛,单于同彭宠联合兵力,接着又权且立卢芳为天子,要他进入五原居住,光武初年正忙着平定中原,没时间处理境外的事情。
到建武六年,才命令归德侯刘飒出使匈奴,匈奴也派使者前来进贡,汉又派中郎将韩统回访匈奴,赠给匈奴黄金钱币,用来接续从前的友好。
然而单于骄傲自大,将自己比作冒顿,对汉使者说话狂妄轻慢,但天子仍像往常一样对待匈奴。
起初,双方使者经常往来,可匈奴多次与卢芳一道侵犯北部边境。
九年,皇帝派大司马吴漠等人攻打匈奴,历时一年未建功绩,匈奴反而变得更加强盛,抄掠残暴日益增多。
十三年,匈奴就入侵河东,州郡无力制止。
于是将幽州、并州边境的人口逐步迁徙到常山关、居庸关以束,但匈奴左部接着又迁入塞内。
朝廷对此很忧虑,给边区各郡每郡增加几千士兵,大量修建用于监视敌情的岗亭,设置烽火。
匈奴听说汉悬赏捉拿卢芳,贪图获得财物布帛,于是打发卢芳回来投降,指望得到赏赐。
但卢芳衹说自己归来的功劳,不说是匈奴所派,单于又耻于说出自己的计谋,所以朝廷就没给匈奴赏赐。
因此匈奴大为恼火,入侵向纵深推进.二十年,匈奴就侵掠到上党、扶风、天水。
二十一年冬天,匈奴又入侵上谷、中山,被他们杀害掳掠的人口和抄掠去的东西非常多,北方边境再没有安定的年月。
当初,单于的弟弟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按顺序应该为左贤王。
左贤王就是单于的继承人。
单于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就将知牙师杀了。
知牙师是王昭君的儿子。
昭君字嫱,是南郡人。
当初在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女子身份被选入后宫。
当时呼韩邪前来朝见,皇帝吩咐以五名宫女赐给呼韩邪。
[转载]匈奴的⾎缘、语⾔和出逃的路线原⽂地址:匈奴的⾎缘、语⾔和出逃的路线作者:关中⼑客匈奴的⾎缘、语⾔和出逃的路线⾃《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列传》问世,中原社会对北⽅民族才有了较系统的了解。
传统史学中的“匈奴”是秦汉两代“北⽅诸族”的代词,⽽近世以西⽅学理为基础的历史─语⾔学者,普遍认为匈奴是突厥语民族的祖先。
事实上,匈奴民族的⾎缘和语⾔还都有待于进⼀步研究;⽽它与⼊侵欧洲和南亚的Hun ⼈的关系,更亟需辨证。
中国北⽅诸族之裔呈通古斯、蒙古、突厥三⼤语族并存的局⾯,是上古语⾔⽣态融合⽽成的较为简单的表象。
以匈奴之庞⼤,其语⾔和⾎缘必然混杂;说它是⼀个多⾎缘多语⾔的部落联盟,或许更为恰当。
⽽要把两千年前的整个中国北⽅说成是单⼀的“匈奴语”或者“突厥原语”的世界,那就不仅违反了事实,⽽且违反了⼈类语种逐步减少的历史。
匈奴是从河套─阴⼭地区发育壮⼤起来的,两汉更替的时代,它分裂成南、北两部。
《后汉书》以“南匈奴”为正统,其实它是附庸东汉的⼀个⼩朝廷;河套⾄河西⾛廊的游牧部落仍归“北匈奴”控制。
⽽漠北(今之外蒙)则为种属混杂的⾼车、柔然、回纥等⽆数族落盘踞。
从匈奴将⽉⽒和乌孙等西戎民族逐出河西⾛廊,渐次深⼊西域之态势,可以窥见这些前追后赶民族,原本都是北⽅民族的同类,⽽今世西北汉、回、藏三⼤民族中,必然都有这些北狄或西戎的⾎缘。
司马迁记载的匈奴,不是最初称霸的匈奴部落,⽽是它⽴国后的⼴⼤属族,或不妨谓之“⼴义匈奴”,因此它不可能仅仅使⽤⼀种突厥语。
本⽂以为匈奴民族的语⾔更接近蒙古语和通古斯语,⽽它的统治部落,或⽈“狭义匈奴”的⾎缘和语⾔,可能含有更多通古斯系成分。
匈奴民族的内涵《史记·匈奴列传》开篇即说:“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裔也,⽈淳维。
唐虞以上有⼭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转移。
”对于此中的族名,学界⾄今没有准确认识。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6)原文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6) 匈奴习俗,每年有三次龙祠,一般在正月、五月、九月的戊曰祭祀天神。
南单于既然归顺汉,就同时祭祀汉皇帝,藉此机会召集各部,商量国家事务,举行赛马和赛骆驼,以此为乐。
匈奴大臣中尊贵的是左贤王,其次是左谷蠡王,其次是右贤王,其次是右谷蠡王,这称为四角;其次是左右日逐王,其次是左右温禺千王,其次是左右渐将王,这称为六角:他们都是单于的儿子兄弟,按照顺序将要当单于的人。
异姓大臣有左右骨都侯,其次是左右尸逐骨都侯,其他又有日逐、且渠、当产各种官号,各以权力的大小、部众的多少确定职位高低和次序。
单于姓虚连题。
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个姓,他们是匈奴国内名族,经常与单于通婚。
呼衔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他们负责判决案件,受理诉讼,他们将判决的轻重,口头告诉单于,那裹没有文书和记事的簿册。
二十六年冬,以前叛变的五位骨都侯的儿子又率部众三千人投奔南部,北单于派骑兵追击,将他们全部俘获。
南单于派军队抵御,迎战不利。
朝廷于是又下韶书要单于迁到西河美稷居住,并派中郎将段郴和副校尉王郁留在西河保护单于,为单于设置官府、从事、掾史。
又命令西河长生每年率领二千骑兵,五百被解除枷锁的刑徒,帮助中郎将护卫单于,冬天驻守,夏天撤销,自此以后作为常例。
又免去沿边八个郡的全部租税和劳役。
南单于住进西河以后,也设置各部侯王,帮助汉抵御戍边。
南单于派韩氏骨都侯驻守北地,右贤王驻守朔方,当于骨都侯驻守五原,呼衍骨都侯驻守云中,郎氏骨都侯驻守定襄,左南将军驻守雁门,栗籍骨都侯驻守代郡,他们都统领部众替郡县当耳目侦察动静。
北单于很惶恐,送还了被掳掠去的许多汉人,以表示友好。
他们出来抄掠的军队每次经过南部附近,或回头经过漠兵侦察敌情的岗亭,总是道歉说:我们打的是逃亡的奠鞑曰逐王,并非胆敢侵犯汉人。
二十七年,北单于于是派使者到武威请求和亲,天子召集公卿大臣在殿庭商议,决定不下来。
《后汉书·西羌传》《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劒滇良东号子麻奴湟中月氏胡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
其国近南岳。
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
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
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
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接鄯善、车师诸国。
所居无常,依随水草。
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
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
十二世后,相与婚姻,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B341嫂,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炽。
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
杀人偿死,无它禁令。
其兵长在山谷,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
堪耐寒苦,同之禽兽。
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
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
王政修则宾服,德教失则寇乱。
昔夏后氏太康失国,西夷背叛。
及后相即位,乃征畎夷,七年然后来宾。
至于后泄,始加爵命,由是服从。
后桀之乱,畎夷入居邠、岐之间,成汤既兴,伐而攘之。
及殷室中衰,诸夷皆叛。
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
故其诗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
”及武乙暴虐,犬戎寇边,周古公逾梁山而避于岐下。
及子季历,遂伐西落鬼戎。
太丁之时,季历复伐燕京之戎,戎人大败周师。
后二年,周人克余无之戎,于是太丁命季历为牧师。
自是之后,更伐始呼、翳徒之戎,皆克之。
乃文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遂攘戎狄而戍之,莫不宾服。
乃率西戎,征殷之叛国以事纣。
及武王伐商,羌、髳率师会于牧野。
至穆王时,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王遂迁戎于太原。
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厉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
王命伐戎,不克。
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为戎所杀。
王乃召秦仲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由是少却。
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
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
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戎人灭姜侯之邑。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8)原文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8) 永元元年,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与车骑将军窦宪率领八千骑兵,加上度辽将军的部队以及南单于的部众有三万骑兵,出朔方进攻北部敌虏,大败北匈奴。
北单于逃走,被俘获的有二十多万人。
事情已经详细记载在《窦宪传》。
二年春天,邓鸿升为大鸿胪,朝廷任命定襄太守皇甫棱兼摄度辽将军。
南单于又上书请求消灭北单于庭,于是派左谷蠡王师子等人率领左部和右部的八千骑兵由鶸鹿塞出境,中郎将耿谭派从事卫护南匈奴的军队。
到涿邪山,他们就留下辎重,分为两部,各自带轻装部队分两路袭击。
左部向北经过西海到达河云北面,右部从匈奴河的西面绕过天山,向南渡过甘微河,两军相会,夜间包围了北单于。
北单于大惊,率领一千多精兵会战。
单于受伤落马,但又上马,率领几十名骑兵轻装逃走,仅能脱逃而已。
获得单于的玉玺,抓住了板氏及其五个儿女,杀死八千人,俘虏了几千人回来。
当时南部连续获胜,得到俘虏,接纳投降的人,所以部众最为强盛,统管着三万四千户,人口达二十三万七千三百人,能够当兵作战的有五万零一百七十人.旧例中郎将下面设两名从事,耿谭因为新投降的人很多,上书要求增加从事到十二人。
三年,北单于再次被右校尉耿夔打败,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他的弟弟右谷蠡王于隆缰自立为单于,率领右温禺鞑王、骨都侯以下
的部众有几千人,住在蒲类海,派使者叩关归附。
大将军窦宪上书,要求立于除鞑为北单于,朝廷采纳了这个意见。
四年,派耿夔前去授给单于玺绶,赏给他四把玉剑,一辆四马驾的马车,上有翠羽作装饰的车盖,并且像南单于时的旧例一样,派中郎将任尚持符节驻守伊吾,保护北单于。
正想帮助单于回到北单于庭,赶上窦宪被杀。
五年,于除鞑自己反叛回到北部,皇帝派将兵长史玉盐率一千多骑兵和任尚一同追赶,将于除鞑引诱带回,杀了他,消灭了他的部众。
单于屯屠何在位六年去世,单于宣的弟弟安国继位。
单于安国,永元五年立为单于。
安国起初担任左贤王但不被人赞誉。
左谷蠡王师子一向勇猛聪慧,多智谋,前任单于宣和屯屠何都喜爱他的果敢有魄力,所以多次派他率兵出塞袭击北单于庭,他回来后就受到赏赐,天子也对他另眼看待。
所以国内的人都敬重师子,而不归附安国。
安国因此忌恨师子,想杀掉他。
那些刚投降的胡人当初在塞外,多次受到师子的驱赶抄掠,大多也怨恨师子。
安国因此委用投降来的人,和他们一同密谋计议。
安国已经立为单于,师子按顺序改为左贤王,他发觉单于和刚投降的人有阴谋,于是另外住到五原边境。
单于每次龙庭聚会商量事情,师子总是藉口生病不去。
皇甫棱知道后,也保护他,不派他去,单于更加怀恨。
六年春天,皇甫棱被免去职位,朝廷任命执金吾朱徽兼摄度辽将军。
当时单于与中郎将杜崇不和,就上书告杜崇,杜崇暗示西河太守,要他扣下单于的奏章,使他没办法让朝廷听到他的意见。
杜崇却趁机与朱徽上书说:南单于安国疏远原有的胡人,同刚投降的人亲
近,想杀掉左贤王师子以及左台且渠刘利等人。
而且右部投降的人谋划一同胁迫安国起兵背叛,请西河、上郡、安定作好防备。
和帝将奏章交给公卿大臣商议,大家都认为蛮夷反覆无常,虽然难于推测知悉,但大军聚集,他们必定不敢乱动。
现在最好派有谋略的使者到单于庭,与杜崇、朱徽及西河太守合力察看其动静。
如果没有其他变故,可以命令杜崇等人到安国处,召集单于身边的大臣,责备单于部众中为害边境的残暴之徒,共同评议他们的罪行。
如果他们不肯听从,要杜崇他们采用权变的方法,等事情结束以后,以主客的礼节考虑给以赏赐,这也可以向百蛮展示声威。
皇帝采纳了这个意见。
于是朱徽、杜崇就发兵抵达单于庭。
安国夜裹听说汉军到达,大为震惊,丢下帐篷离去,接着率领军队和刚投降的胡人想去杀掉师子。
师子事先得知,就率领整个部落进入曼柏城。
安国追到城下,城门关闭,没法进城。
朱徽派官吏晓谕安国,为他们和解,安国不理。
既然攻不下曼柏城,安国就率兵驻守五原。
杜崇、朱徽因此征调各郡的骑兵追赶安国,追得很紧,安国的部众都非常恐慌,安国的舅舅骨都侯喜为等人担心一道被杀,就将安国给格杀了。
安国在位一年,单于适的儿子师子继位。
亭独尸逐侯千单于师子,永元六年立为单于。
投降来的五六百胡入夜间偷袭师子,安集掾王恬率领护卫单于的士兵与他们交战,打败了他们。
逭时新投降的胡人就互相惊动,十五部二十多万人全都反叛,强迫立前任单于屯屠何的儿子奠鞑E1逐王逢侯为单于,接着就杀害掠夺官吏百姓,烧毁驿馆和帐篷,带了辎重向朔方方向进发,打
算北越沙漠。
朝廷于是派行车骑将军邓鸿、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朱徽率领左右羽林军、北军五校的士兵和郡国的寻迹追捕兵、沿边各郡的部队,乌桓校尉任尚率领乌桓、鲜卑的部队,合起来有四万人,攻打叛军。
当时南单于和中郎将杜崇驻守牧师城,逢侯率领一万多骑兵进攻包围牧师城,攻不下来。
冬天,邓鸿等人到达美稷,逢侯于是由冰上越过险要处,向满夷谷退去。
南单于派儿子率领一万骑兵以及杜崇所统领的四千骑兵,与邓鸿等人追击在大城塞的逢侯,杀死三千多人,掳获的以及投降的有一万多人。
冯柱又分兵追击逢侯的其他部,又杀死四千多人。
任尚率领鲜卑大都护苏拔魔、乌桓首领勿柯的八千骑兵,拦截在满夷谷的逢侯,又一次大败敌人。
前后一共杀敌一万七千多人。
逢侯于是率领部众出塞,汉军没法追赶。
七年正月,大军班师。
冯柱率领虎牙营留在五原驻守,遣散鲜卑、乌桓、羌胡的部队,封苏拔魔为率众王,又赏赐给他金帛。
邓鸿回到京师,由于逗留而失去战机,被下在狱中而死,后来皇帝得知朱徽、杜崇和胡人不和,又阻止单于上书,造成单于反叛,将他们都征召到京,下在狱中而死,朝廷任命雁门太守庞奋兼摄度辽将军。
逢侯在境外分为两部,他自己统领右部驻守涿邪山下,左部驻扎在朔方的西北,两部相距几百里。
八年冬天,左部的胡人相互猜疑而背叛,回到朔方塞,庞奋迎接他们并对他们慰问接纳。
其中能够作战的有四千人,体弱年幼的有一万多口,全都投降,朝廷将他们分别安置在北部边境的各个郡。
南单于因为右温禺犊王乌居战起初与安国同谋,想拷问乌居战,乌居战因此率
领几千人再次反叛,到塞外的居泉逃鲭太山谷间,为害官吏百姓。
秋天,庞奋、冯柱与各郡的部队攻打乌居战,乌居战的部众投降,于是将乌居战的部众以及其他回来投降的二万多人迁移到安定、北地居住。
冯柱回来后,升任将作大匠。
逢侯的部众饥饿穷困,又遭到鲜卑攻打,走投无路,逃进塞内的人骆驿不绝。
单子师子在位四年去世,单于长的儿子檀继位。
万氏尸逐千单于檀,永元十年立为单于。
十二年,庞奋调任河南尹,朝廷任命朔方太守王彪兼摄度辽将军。
南单于连续几年派兵攻打逢侯,获得很多俘虏和其他东西,前后收回来的人口用千计算,逢侯变得越发窘迫。
十六年,北单于派使者到朝廷进献贡品,想和亲,缔结呼韩邪从前的盟约。
和帝因为从前的礼数不具备,没有答应,但给北单于很多赏赐,不派使者作为答礼。
元兴元年,北单于隆重派使者到敦煌进献物品,说国家贫穷,不能准备丰足的礼物,希望朝廷派出大使,他将派儿子入朝侍奉。
当时邓太后掌管朝廷权力,也没有应答北单于的使者,衹给予赏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