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古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前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翻译】站在北固亭楼上,向北方金兵占领区一望,一片风光依旧,可是河山已有异样之感,究竟中原在哪里呢?自古以来,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朝代兴亡的事变,都像无穷无尽的长江一样滚滚地流过去了。
孙权年轻时就统帅了万人大军,守住了东南地区,不断地和敌人作战。
天下英雄能为他敌手的,只有曹操和刘备。
后代子孙就应该把孙仲谋作为榜样。
【鉴赏】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此词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慨之情。
作品原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dōu)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2注释译文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现在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
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休:停止。
⑦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而说的话。
[2]白话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我要有儿子就应当像孙权那样大有作为。
[3]3创作背景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3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性默写1.《南乡子》中,点明词人登临地点的语句是:?。
2.《南乡子》中,代表南宋人们要求奋发图强时代呼声的句子是:?。
3.《南乡子》中,隐含“故国之思”的句子是:?。
4.《南乡子》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5.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中“?。
”也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6.《南乡子》中,词人期盼孙权式的英雄出现的语句是:。
7.《南乡子》中,刻画少年英雄孙权的语句是:,。
8.《南乡子》中,运用借代的手法塑造孙权形象的语句是:。
9.《南乡子》中,表明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的语句是:?。
10.《南乡子》中,将曹操与刘备并称,说明只有励精图治,方可治理好国家的句子是:?。
11.《南乡子》中,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语句是:?。
12.《南乡子》中,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了评价的句子:?。
1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默写答案1.《南乡子》中,点明词人登临地点的语句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南乡子》中,代表南宋人们要求奋发图强时代呼声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衮衮流。
3.《南乡子》中,隐含“故国之思”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4.《南乡子》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5.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也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6.《南乡子》中,词人期盼孙权式的英雄出现的语句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7.《南乡子》中,刻画少年英雄孙权的语句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8.《南乡子》中,运用借代的手法塑造孙权形象的语句是:年少万兜鍪。
【古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
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
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人,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山东济南历城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2.主题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日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全词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情怀,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3.词中三问: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上片写景抒情: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下片怀古讽今: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5.总体赏析这首词的用意在哪儿呢?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他说话不那么直率。
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
辛弃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
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
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6.将本词中易错字工整誊抄下来并注音:悠悠兜鍪7.理解默写(1)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答语中饱含感慨: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3)作者热情歌颂孙权的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儒怯苟安的词句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赏析】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上阕对景抒情,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国土的怀念。
其中的“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的无穷。
下阕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词人收复中原、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
【主题】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写法】①即景抒情,借古讽今;②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答案】1.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二、诗词鉴赏(一)简答题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是一首描述登临北固亭的诗歌,作者是南乡子。
北固亭位于京口(今南京市鼓楼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园林建筑,被誉为江南园林的典范之一。
在这首诗中,南乡子以登临北固亭为契机,倾诉了他在北固亭的所见所思,融入了自己的感慨和怀念。
这首诗情真意切,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通过对北固亭的描绘,南乡子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本文将围绕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的背景和意义展开探讨。
首先,将介绍北固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以便读者对北固亭有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将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探究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最后,将总结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阐述其对于文学艺术和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的背景和意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接着,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详细说明文章的结构框架,包括本文的大纲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最后,在目的部分,说明本文撰写的目的,例如是为了探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主要分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的背景和意义两个部分。
在背景部分,可以介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在意义部分,可以进一步探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对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例如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等方面的价值。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主题思想】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二、简答题1、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
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4、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知识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知识点一、理解探究1、题目中,“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2、“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答:“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的“望”“满”二字用的极其传神,试赏析。
答:“望”是动词,因词人身在高处所关注的是中原广袤的失地,“望”字准确地表现了词人的阔大胸襟和豪迈气概;“满”既交代了望的结果,又与词人心之所向形成鲜明的反差,揭示了词人胸中的郁积所在,使其不禁兴起对千古兴亡的感慨。
4、“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年少万兜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本全184页“精准解读2”)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非常形象。
戴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率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6、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一本全185“疑难探究1”)答:(1)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2)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故国。
(或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枭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8、本词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⑴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青年英雄孙权形象。
⑵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9、赏析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感慨。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题解】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闲居瓢泉已达八年之久的辛弃疾被朝廷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次年正月,他*** 入临安。
然而宁宗和当时宰相韩侂胄召见辛弃疾,并不是真正信任和倚重他,而只是采其人望为北伐装点门面。
奏对之后,朝廷并不把辛弃疾留下来主持用兵大计,而是将他派往镇江担任知府。
这首词即为镇江知府任上所作,时间一说为嘉泰四年(1204),一说为开禧元年(1205)。
词题曰“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亦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长江南岸的北固山上。
句解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国古代有“九州”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有“禹别九州”之语。
由于古人认为九州四境均有海水环绕,所以又得“四海”之名。
战国时,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眼界渐阔,齐人邹衍提出了“大九州”之说。
他认为,《禹贡》之九州合之只能称之为一州,名“赤县神州”;同样大小之州共有九个,也都是海水环绕。
因此,“神州”也成为中国的别称。
这里的“神州”,特指早已沦陷的中原地区。
北固楼上的辛弃疾纵目四望,周围山水风光无限,却无法望见令他魂牵梦绕的中原。
中原是那么的遥远,即便寻遍所有的高处,也是枉然。
所以,他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感叹,还能从哪里望见中原?词人此刻所在的北固山,由长江南岸凹入江中,山虽不大,却形势险峻,风光绮丽,山下江面开阔。
昔日梁武帝萧衍赞其形胜,题曰“天下第一江山”。
然而,满眼的风光留不住辛弃疾的眼,他的心里只有那无法望见的家园故土。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望不见“神州”的辛弃疾将目光从远处收回,转而俯视起脚下奔腾不息的长江水。
他不禁思接千载:数千年历史长河,有多少兴亡大事?恰如这眼前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无休无止,绵绵不尽。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译文] 千古多少兴亡事,漫长而悠远啊,犹如不尽长江滚滚东流。
[出自]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休:停止。
⑦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假设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着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二】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评点】这首词通篇用典以寄寓伤今之意,结篇更是唏嘘感慨,悲壮之至。
上片放眼古迹,慨叹江山不改,英雄俱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内容解读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哎呀呀,这可是一首超有韵味的词呢!“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你说,站在那京口北固亭上,一眼望去,那是什么感觉?就好像你站在山顶,瞭望整个大地,心中是不是会涌起各种感慨呀!这满眼的风光,不就像是人生的种种景象嘛,有美好的,有让人惆怅的。
我就曾站在高处,看着远方,那心情,真的和词里写的好像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这简直太绝了!古往今来,多少兴亡之事啊,就如同那滚滚长江水一样,不停地流淌,永不停息。
大家想想啊,历史不就是这样嘛,朝代更替,故事不断,就像那江水一般滔滔不绝。
这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有高兴的,有让人烦恼的,可日子还得照样过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想当年,那少年英雄是多么的威风啊,统领着千军万马,在东南战场上英勇作战。
这难道不像我们年轻时,充满了激情和斗志,想要去闯荡,去拼搏吗?我们也都有过那种梦想着干一番大事的时候吧!“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几句可太霸气了!天下英雄谁是对手呢?就像曹操和刘备那样的人物。
哎呀,这让我想起咱生活中那些厉害的人,咱不也得向他们看齐嘛!生子就得像孙仲谋那样,有骨气,有志向!这首词啊,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思考。
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人生的起伏。
这就像是一杯陈酿的酒,越品越有味道。
咱读这首词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读文字,更是在感受一种心境,一种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索。
所以啊,大家可得好好品品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它绝对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别不信,自己去试试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是杜牧在江南游历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思念,表达了对过去荣耀的向往和对现实境况的不满。
这首诗描绘了京口北固亭这个历史名胜的壮丽景色,同时抒发了诗人内心对于失去的辉煌和对现实的不满。
首先,诗人通过对京口北固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美景。
诗中描写了长江的奔腾和亭子的高耸,给人以壮观的感觉。
诗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船四顾皆茫茫”一句,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整个亭子被云雾环绕的景象,给人以恍若置身仙境的感觉。
通过这些描绘,诗人成功地展现了京口北固亭的美丽景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壮丽和宏伟。
其次,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荣耀的向往。
诗中提到了吴王夫差和楚王项羽,这是两位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诗中的“夫差碑石今犹在,断齑画船空载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吴王夫差的怀念之情。
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他的一生充满了战争和政治冲突,被誉为东方的拿破仑。
而楚王项羽则是楚汉相争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的结束。
诗中的“楚江南北断肠处,回舟弄笛楚宫秋”一句,表达了对楚王项羽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些提到历史人物的表达,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加强了诗歌的深情与力量。
最后,在对壮丽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之上,诗人以自然景色的变迁和历史的转变,表达了对现实境况的不满。
诗中提到了“曾有郎官持节在,数见红颜称好曹”的句子,言之凿凿的表达了壮丽景色与历史人物带给诗人的美好回忆。
而接下来提到的“云峰不改清且深,月槛常明寒未已”则反衬出诗人的不满。
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将美景与自己内心的不满相结合,展现了对于现实环境的不满和对过去的留恋之情。
总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通过描绘亭子的壮丽景色、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况的不满,展现出了杜牧优美的写作风格和深情的内涵。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知识点
一、理解探究
1、题目中,“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2、“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答:“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的“望”“满”二字用的极其传神,试赏析。
答:“望”是动词,因词人身在高处所关注的是中原广袤的失地,“望”字准确地表现了词人的阔大胸襟和豪迈气概;“满”既交代了望的结果,又与词人心之所向形成鲜明的反差,揭示了词人胸中的郁积所在,使其不禁兴起对千古兴亡的感慨。
4、“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年少万兜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本全184页“精准解读2”)
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非常形象。
戴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率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6、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一本全185“疑难探究1”)
答:(1)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2)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故国。
(或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枭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8、本词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⑴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青年英雄孙权形象。
⑵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9、赏析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感慨。
10、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请结合全词对该特点作简要分析。
(一本全185页“疑难探究4”)答:“何处望神州”以问句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之事;“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
作者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11、任选角度,简要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答:示例一,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天下仅有两人能与之匹敌,表现词人对孙权的赞美和仰慕。
示例二,用典,用《三国志》中曹操与刘备的对话,称赞孙权乃当世屈指可数的英雄,表现词人对孙权的赞美和仰慕。
12、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二、理解性默写
1、本首词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的句子是: “何处北固楼”
2、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年战未休”
3、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突出他雄才大略的句子是: “天下曹刘”
4、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生子”
5、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起笔描写登亭景色,后即景生情,抒发对历史英雄角色充满敬意的名句是:“千古兴亡滚滚流”
6、“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意思感慨“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
7、表达该词主旨的诗句是: “天下英雄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