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的视听语言基础(编导自习室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11
视听语言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一、视听语言建立的基础——人的视听感知特性1、视觉暂留原理2、似动现象3、心理补偿机制(完型心理学)二、视听语言符号系统的建立——人的视听思维的形成(形象化的表现和暗示)1、理解视听语言符号符号是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它是人类传播的要素,它单独地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这些要素在一方的思想中代表某个意思,如果被另一方接受,也就在另一方的思想中代表了这个意思。
——施拉姆a) 符号均能代表一定的意义;b) 符号是传——受之间的一个中介,是传播信息的中介;c) 符号包括语言及其形式要素符号=能指+意指比较文字语言(抽象)和视听语言(具象)●篇章—段落—句子—词汇(语素)●影片—段落—场面—镜头(画面元素✹视听语言的界定:是影视作品用以展示形象、叙述事件、表达情感、传播意义的影像与声音等符号,按照特定的叙事方式组织安排而成的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
✹理解:影像具有纪录性和幻觉性的双重特性视听语言没有为每一个影像规定固定的含义,带来能指的无限性和所指的多义性视听语言的表达和感受不是线性的,而是通过视觉听觉元素在时空中的运动构成的。
2、把握视听语言系统(一)声音:1)人声:包括:l 对话、l 独白l 旁白2)音乐:l 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配乐)l 器乐和声乐3)音响:(自然音响和人为音响)l 动作音响l 机械音响l 自然音响l 背景音响l 特殊音响☆同期声(现场声)=现场语言+现场音乐+现场音响概念(以电视新闻为例):拍摄人物讲话的同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包括现场采访同期声(新闻现场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说话声)和现场效果同期声(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发出的各种音响)。
意味着真实感和现场感、准确性和权威性,引导观众的参与意识。
✹(二)图像符号:1、活动影像:1)变化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2)活跃的角度:*平——仰——俯*正——侧——背*客观性角度(主流、基础)*主观性角度包括1、主观视点: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或视觉印象2、主观心理:主体心理投射出来的视觉印象3)运动的镜头:✹推:突出人物主体或事件细节。
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教课方式:结合精剪视频片段理论知识:第一章影像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一)镜头的基本含义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1.画面镜头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由启动到关闭这段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内容。
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是视听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
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完全表达明观念、内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物理镜头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它是指摄像机的光学构件,它是内透镜组合而成的成像系统。
(二)镜头的类别从摄像机装备的镜头规格以及形成影像的效果看,我们一般把镜头划分为三种类别: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1.广角镜头(Wide Angle Lens)指焦距小于25毫米,视角﹥60度的镜头。
可提供较宽广的视角,景深大,透视力强。
拍摄效果的特点是前景显大,后景物愈远愈小。
能显示广阔的空间和深度,适应拍摄远景、全景、大场面的活动,或是在狭小空间以及没有退步场合的拍摄。
广角镜头贴近主体拍摄时,可以得到夸张性效果。
缺点:被拍摄景物容易变形,如近距离拍摄人物时往往发生形象扭曲、变形和失真等情况。
2.标准镜头(Standard Lens)焦距为25毫米,视角在45度左右的镜头。
所摄景物成像比例和远视关系都接近人眼的视角影像,而且畸变最小,一般用来拍摄近景和中景。
是影像表现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3.长焦镜头(Telephoto Lens)焦距大于25毫米,视角﹤40度的镜头。
物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
观察范围小,其视角窄、景深小,所摄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也不够大,一般用来拍摄特写和局部影像。
可拍出远处景物的特写或不易接近的主体。
缺少空间感,但有很好的朦胧美,适合对细小景物的描写。
对人不容易接近的动物生态摄像时,效果尤佳。
(三)镜头的长与短在拍摄中,每一个镜头都有时间长短的差别,分别称之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视听语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视觉语言知识点1.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存储、图像压缩、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分割等。
图像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图像处理的方式改变或者加强图像的特定属性,使得图像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2. 视觉匹配视觉匹配是指在处理图像时,根据图像的特征进行匹配。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图像的特征点、轮廓、颜色信息等来进行视觉匹配。
通过视觉匹配,我们可以实现图像的对齐、配准、跟踪等功能。
3. 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是指根据图像的特征来识别图像中的物体。
常见的视觉识别技术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跟踪、人脸识别等。
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实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车牌识别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应用。
4. 视觉跟踪视觉跟踪是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目标进行跟踪的过程。
通过视觉跟踪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目标的实时定位、轨迹的追踪等功能。
视觉跟踪技术在自动驾驶、无人机航迹跟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 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是指通过对图像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图像内容的识别和分类。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图像搜索、图像检索、图像分类等领域。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智能手机的人脸解锁、智能家居的动作识别等应用。
6. 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特征的区域的过程。
图像分割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应用于医学影像分析、目标检测、图像检索等领域。
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等。
二、听觉语言知识点1. 语音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是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包括语音采集、语音编码、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增强等。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声音识别声音识别是指根据声音的特征对声音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蒙太奇本章内容提要:·蒙太奇的含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蒙太奇既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也是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手段及镜头分切和组接的全部技巧。
·电视是以视听形象材料为载体的。
因此,它是视听结合的艺术。
蒙太奇是影视的一种形象思维方式。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语言手段。
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
不论是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都具有内在的规律和法则,都有表意的功能。
·蒙太奇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重在客观事实的叙述,主要功能是“写实”,有三种组接方式和四种句式;表现蒙太奇则更重视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主要功能是“写意”,有四种组接方式。
·蒙太奇创造了影视的时间和空间。
影视是在空间里展现的时间艺术和在时间中连续的空间艺术。
影视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影视的时空可以延长或缩短,扩大或压缩,可以实现超跃时空跳跃,可以使时空停止、倒退。
·长镜头也称镜头内部蒙太奇。
长镜头通过场面调度,用不间断的镜头纪录人和事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从而保证了一定空间的统一、完整和真实感。
一、蒙太奇的含义1.蒙太奇的本义源于法语(monatage),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
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渐成为影视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
2.狭义的蒙太奇就是指影视作品的组接技巧。
即在影视制作时期,将前期采集的画面和声音素材按照主题要求所设计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3.广义的蒙太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蒙太奇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它指导着导演(电视记者)、摄像及编辑人员对形象体系的建立。
(2)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物有的结构方法,包括叙述方式、时空结构、场景、段落的布局。
(3)蒙太奇是指画面与画面之间,声音与声音之间以及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产生的意义。
(4)蒙太奇还可以指镜头的运用、镜头的分切组接以及场面段落的组接和切换等,都昌蒙太奇的手法。
蒙太奇本章内容提要:·蒙太奇的含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蒙太奇既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也是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手段及镜头分切和组接的全部技巧。
·电视是以视听形象材料为载体的。
因此,它是视听结合的艺术。
蒙太奇是影视的一种形象思维方式。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语言手段。
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
不论是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都具有内在的规律和法则,都有表意的功能。
·蒙太奇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重在客观事实的叙述,主要功能是“写实”,有三种组接方式和四种句式;表现蒙太奇则更重视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主要功能是“写意”,有四种组接方式。
·蒙太奇创造了影视的时间和空间。
影视是在空间里展现的时间艺术和在时间中连续的空间艺术。
影视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影视的时空可以延长或缩短,扩大或压缩,可以实现超跃时空跳跃,可以使时空停止、倒退。
·长镜头也称镜头内部蒙太奇。
长镜头通过场面调度,用不间断的镜头纪录人和事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从而保证了一定空间的统一、完整和真实感。
一、蒙太奇的含义1.蒙太奇的本义源于法语(monatage),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
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渐成为影视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
2.狭义的蒙太奇就是指影视作品的组接技巧。
即在影视制作时期,将前期采集的画面和声音素材按照主题要求所设计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3.广义的蒙太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蒙太奇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它指导着导演(电视记者)、摄像及编辑人员对形象体系的建立。
(2)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物有的结构方法,包括叙述方式、时空结构、场景、段落的布局。
(3)蒙太奇是指画面与画面之间,声音与声音之间以及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产生的意义。
(4)蒙太奇还可以指镜头的运用、镜头的分切组接以及场面段落的组接和切换等,都昌蒙太奇的手法。
编导视听语言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视听语言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一、视听语言是什么视听语言视觉元素画面元素:构图、光线、色彩镜头元素:场面调度、镜头运动剪辑技巧:镜头组接、节奏控制听觉元素人声音乐、音效环境声1.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2.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摄像机所用的镜头的焦距长短。
3.景别的种类4.远景作用•表现自然环境和宏大场面的气势•加强画面的真实性;•常用于影视片的开头、结束或场景的转换,形成舒缓的节奏。
拍摄远景注意事项①远景画面容量大包括景物多,为看清画面内容,拍摄时要有一定长度;②电视屏幕小,远景画面的处理应删繁就简;③远景画面地平线突出,拍摄时应注意水平;④远景画面拍摄运动镜头时,摄像机的运动不易太快;⑤、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
5.全景以表现某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一般用来交待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如果以人来作拍摄主体,则主要表现被射人体的全身。
在全景画面中,被摄物体的全貌或被摄主体的全身被完整地表现出来,同时保留了较大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使观众对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全景如图所示。
全景图例远景全景全景作用与小类•全景的作用:是确定事物、人物的空间关系,展示环境特征,表现节目的某一段的发生地点,为后续情节定向。
同时全景有利于表现人和物的动势。
使用全景时,持续时间应在8秒钟以上。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6.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环境降到次要地位,如果是静的物体,也总以该对象中最有趣味、最引人注意的部分为表现主体。
第六节、电影影像的色彩色彩无疑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绘画中,凡高认为色彩高于一切。
乔治·里埃埃说:“处理主题,应着眼于色调,而不是主题本身。
”科学分析表明:首先,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生理上不同的反应。
弗艾雷在《论动觉》一书中讲到了他的实验结果。
他说:在色光照射下,人的肌肉的弹力可加大,血液的循环可加快,其增大的梯度是“以蓝色为最小,依次按绿色、黄色、桔黄色、红色的顺序逐渐增大。
”其次,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
科学家的归纳是:红色: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黄色:象征着阳光、欢乐、温暖、享乐……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紫色:象征着高贵、牺牲……蓝色: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高雅、忧郁、浪漫……当然,除了整个人类对色彩的共同的生理、心理的反应之外,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文化传统的不同,他们对色彩可能也会有他们独到的反应。
如中国人对黄色有一种他们特有的情感。
由于色彩的这些作用,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问世,无疑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如果说,彩色电影之前的黑白电影是象劳逊所说的“摄影实际上是一个用光线进行绘画的过程。
”那么,黑白电影之后的彩色电影准确地说应该是“它不仅是用光线,而且是用色彩进行绘画的过程。
”彩色电影出现之后至今,色彩也象光一样经历了一个“不讲究”──“讲究”──“不讲究”的过程。
一、色彩出现在电影中的几种情况及作用1、色调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
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①、整部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
《鸟人》,写浪漫,用蓝色的冷色调贯穿全片。
《好男好女》,写绝望,全片冷色调。
《黄土地》,写对土地的爱,桔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金色的池塘》:写黄昏之恋,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②、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
编导视听语言学习笔记光线理论部分第一节光的特性一、光的形态: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1、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有明显的投射方向b、能在被摄物体上面构成明亮的受光部分、背光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
从而形成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c、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d、能显示时间性。
e、光源投向集中。
2、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b、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c、物体表面受光均匀,亮暗反差较小,影调接近。
d、自然光中的散射光色温偏高,画面呈现的色调偏冷。
二、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
分类:顺光、侧光、逆光1、顺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时所呈现的光效2、侧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成左右90度时,一个立体的被摄体就会形成由亮面、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
3、逆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后面时,被摄体成为逆光状态。
室外光线的处理一、室外光线的照明特点1、照明亮度统一2、三种照明光线并存3、季节、地域特征明显4、一天中的光线变化巨大二、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
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
编导艺考⼲货:40个视听语⾔知识点1.电影的发端“视觉暂留”和似动现象照相术—摄影术⼼理补偿机制,真正的连贯不是视觉现象,⽽是⼼理认同。
2.影像的特质纪录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现实的渐近线”。
幻觉性—看的幻觉(摄影机眼睛)、听的幻觉(录⾳机⽿朵),幻觉产⽣在接受者的思想中。
3.视听语⾔与⼼理学视听结合的⽣理—⼼理效应第⼆层次的幻觉—模拟⼈的感知和主观思维运动4.⽂学语⾔和视听语⾔⽂学语⾔—字--词--词组--单句--群视听语⾔—镜头--镜头组--镜头句--镜头段5.视听语⾔的表意功能叙述—⼈际沟通、⽂化传承、⼼理平衡。
议论—⼈类⾃我意识及语⾔⽀配世界的渴望。
说明—较⽂字和图画,更严谨、朴实和⽣动。
抒情—⼈的内⼼对万物存在和⾏为的感知与触觉。
虚构—影视语⾔最特别的功能之⼀,⽤于表现实际并不存在的思维构成,如梦境。
中影⼈艺考编导培训课堂6.视听思维⼈的视听感知经验:感觉知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注意⼒、记忆⼒、想象⼒、理解⼒⼈的⼼理状态、个性、⽓质、感情、意志、等等个体特征都是影响视听思维和视听语⾔表达的因素。
7.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7.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物理学: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例:长焦镜头、⼴⾓镜头。
实际拍摄:⼀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取的⼀段画⾯剪辑之后:两个剪切点之间的⼀段画⾯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的作者)关于镜头的定义:A、从拍摄⾓度: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停⽌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B、从剪辑⾓度: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
C、从观众⾓度: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
8.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机位、画框、构图、景别、⾓度、焦距、摄影机运动、照明、⾊彩、场⾯调度等各元素并⾮孤⽴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综合促成影像的叙事、表意、抒情等。
9.构成画外空间的主要⽅法(场⾯调度):(1)拍摄对象出、⼊画(2)⼈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3)画外的⼈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4)利⽤镜⼦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5)画外⼈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6)画⾯停留⾜够长的时间,引⼈联想画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