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4.65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一、小儿肺炎二、小儿腹泻三、支气管哮喘四、急性肾小球肾炎五、肾病综合征六、血尿七、病毒性心肌炎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十、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十一、小儿急救1、心肺复苏2、感染性休克3、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4、哮喘持续状态 5、呼吸衰竭6、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急性肾功能衰竭8、热性惊厥9、癫痫持续状态十二、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十三、新生儿颅内出血十四、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十五、新生儿溶血病十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新生儿破伤风十七、小儿出血性疾病十八、各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法洛四联症十九、川崎病的诊治二十、小儿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二十一、过敏性紫癜二十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二十三、急性感染性喉炎二十三、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概述】小儿肺炎系有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至的肺部炎症。
【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2、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
3、辅助检查:(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2)CRP:细菌感染时CRP浓度上升。
(3)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如咽拭子、胸腔积液、痰、肺泡灌洗液等。
(4)血气分析:适用于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
(5)血清学检查:可做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等。
4、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
【肺炎的分类诊断】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指无免疫抑制儿童在医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为主。
2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指住院48h后发生的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外,尚有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等)、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厌氧菌、嗜肺军团菌、真菌、疱疹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作者: ————————————————————————————————日期: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
3. 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
4. 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ﻫ检查1.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ﻫ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
3. 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ﻫ诊断1. 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ﻫ2.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ﻫ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ﻫ3.中药2.抗菌药物治疗。
ﻫ治疗。
ﻫ4.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
二、小儿败血症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高热及全身不适:如头痛、纳差、苍白、婴幼儿可惊厥、吐泻。
2.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史、皮肤疔疖、脓肿史、胃肠道症状及尿路感染史。
检查1. 全身检查,重要的生命体征。
2. 专科检查:皮肤感染病灶、出血点、肝脾有无肿大。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局部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及涂片及其他有关检查。
ﻫ诊断1.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血象可初步做出诊断。
ﻫ 2. 确诊需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毒痢及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1. 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抗菌药物治疗: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3. 中毒症状严重者需加用激素治疗。
ﻫ4. 脓性病灶切开排脓。
ﻫ5.免疫疗法。
6. 严重者转上级医院三、小儿腹泻病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科常见类型疾病 现在孩童时期产⽣的病症,就是⼉科⾝体疾病。
现在就跟着店铺⼀起来了解⼀下⼉科常见类型疾病吧。
⼉科常见类型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 1.病原体 (1)病毒。
(2)细菌。
2.诱发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
(2)疾病影响如⿇疹、⽔痘、猩红热以及流⾏腮腺炎等。
(3)环境因素。
①不良卫⽣习惯。
②⽓候骤变。
[临床表现] 1.三个⽉以下婴⼉:发热轻微或⽆发热。
⿐阻及⿐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
如哭闹不安、张⼝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婴幼患⼉表现: (1)全⾝症状较重,病初突然⾼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部分患⼉⾼热同时伴有惊厥; (2)⼀般⿐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 (3)常伴有拒⾷、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外⽆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热,伴畏寒、头痛、全⾝酸困、⾷欲减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如⿐塞、流涕、喷嚏、声⾳嘶哑及咽炎等。
部分患⼉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林巴结炎及肠蛔⾍骚动等有关。
急性⽀⽓管炎 [病因]婴幼⼉体弱受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发病。
[临床表现] 1.发病可急可缓。
⼤多先有流涕、⿐塞、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较多较深的⼲咳,以后渐有⽀⽓管分泌物,痰量逐渐增多,婴幼⼉不会咳痰,多经咽部咽下。
2.⼀般症状或轻或重,轻者⽆明显病容,重者有中度发热,偶可⾼热,多2-3⽇即退。
感觉疲劳,影响睡眠与⾷欲,甚⾄发⽣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年长⼉可偶诉头痛与胸痛。
3.咳嗽⼀般延续7-10天,有时可迁延2-3周,甚⾄减轻后⼜复发,尤其在营养不良、先天性⼼脏病,佝偻病等患⼉中易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
4.特殊类型的喘息性运⽓管炎。
其特点是:发病年龄较⼩,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哮喘及呼⽓性呼吸困难,呈复发性。
儿科常见病
儿科常见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
1.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流感、咳嗽、鼻塞等。
2. 肺炎: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3. 腹泻: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消化系统疾病、食物过敏等。
4. 扁桃体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咙疼痛、咽峡炎等。
5. 中耳炎:由细菌、病毒或过敏引起的中耳感染,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发热等。
6. 过敏性鼻炎:对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产生过敏反应,引起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7. 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咳嗽、喘息等。
8. 水痘: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疹和水疱。
9. 痱子:常见于幼儿,主要是因为出汗过多、皮肤摩擦等
引起的。
10. 儿童湿疹:皮肤炎症,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肿、痒等。
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儿科疾病,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建议
及时就医。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宣教内容1. 常见的儿科疾病说到儿科疾病,家长们一定是心里五味杂陈。
小孩子天真无邪,怎么能让这些病痛来捣乱呢?不过,咱们得知道,这些小病虽然烦人,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咱们就能轻松应对!1.1 感冒感冒,哎呀,真是“家常便饭”了。
孩子们的抵抗力还在磨练中,感冒就像那不速之客,随时都有可能来拜访。
看孩子打喷嚏、流鼻涕,那真是让家长心疼得不行。
这个时候,别着急,首先要多给他们喝水,保持水分。
其次,适当的休息是关键!让他们多躺在床上,妈妈可以给他们讲故事,顺便帮他们捶捶背,孩子心里也舒坦。
最后,如果症状严重,还是要去医院看看,别让感冒变成大病。
1.2 腹泻腹泻也是常见的“小麻烦”,特别是在夏天,孩子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肚子就开始闹情绪。
大人们常说:“肚子不舒服,真是难受得要命!”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补水,喝点电解质溶液,给肚子“喝个痛快”。
注意饮食,暂时别给孩子吃油腻的东西,可以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稀饭、面条等等。
同时,家长们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出现高烧或者腹痛加剧,千万别掉以轻心,赶紧就医!2. 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大门。
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在关键时刻不慌不忙,反而能镇定自若。
2.1 预防为主“预防胜于治疗”,这话真不是白说的。
比如说,感冒可以通过勤洗手、注意饮食来预防;腹泻可以确保食物的干净。
让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不仅能少生病,未来长大后也是受益无穷哦!教育孩子定期做健康检查,让小身体时刻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才能像小超人一样,去追逐梦想。
2.2 家长的角色家长在孩子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不仅是他们的“保姆”,还是他们的“健康顾问”。
与其等孩子生病了才想办法,不如平时多和他们聊聊健康知识,像是在“埋下种子”,让他们慢慢吸收。
比如,带他们一起参加健康活动,教他们认识各种水果,了解营养知识,这些都是让孩子爱上健康的好办法。
儿科急诊知识点总结一、儿科急诊的特点1.生理特点:儿童在生理上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生长发育不成熟,器官功能尚未健全,对疾病的适应能力较低,病情多变,反应迅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2.心理特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交流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对身体疼痛和不适的主观感受较为复杂,需要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沟通和处理能力。
3.疾病特点:儿科急诊的常见病多样性大,如传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发热、胃肠炎、外伤等,治疗手段和药物用量均有所不同,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儿科专业知识和处理经验。
二、常见的儿科急诊病例1.传染性疾病:如儿童传染性疾病是儿科急诊的重要病例,如手足口病、水痘、麻疹、流感等,常见于春秋季节以及幼儿园及校园中,需及时诊断和隔离处理。
2.呼吸道感染: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较大,如咳嗽、流感、气管炎等,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喉咙痛等,需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发热:儿童发热是常见的急诊病例,多数由感染性疾病引起,需要根据症状和病因进行处理。
4.胃肠炎:儿童胃肠炎是常见的急诊病例,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需及时给予补液和抗病毒治疗。
5.外伤:儿童外伤常见于运动、游戏、意外伤害等,需及时处理和诊断,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其他:如过敏反应、中毒、稀有疾病等。
三、儿科急诊处理流程1.急救处置:首先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2.及时诊断: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尤其要关注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症状。
3.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辅助检查,有需要时还可进行影像学、心电图等检查。
4.治疗方案:根据患儿病情和体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抗感染治疗、镇痛、补液等。
5.监测观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观察,如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6.家长指导:对患儿的家长进行指导和心理疏导,告知病情、处理措施和预后情况。
四、儿科急诊护理常见知识点1.观察病情: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症状进行持续的观察,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儿科疾病科普小知识一、儿科常见疾病有哪些儿科最常见的有三种疾病,一种是呼吸系统的疾病,比如秋天和冬天,人体的呼吸系统疾病会比较多。
比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
还有肺炎,在中医上称为哮喘、肺炎、喘嗽,属于呼吸系统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
第二种是消化系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腹痛、便秘等。
在夏季和秋季,儿童的消化系统会出现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
儿童腹中的疾病在夏季和秋季是不同的,但也是比较常见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系统疾病,比如心肌炎,肾脏疾病,以及多动症、抽动等神经系统疾病。
第三种是手足口病,它是一种很有传染性的病毒,一般是3岁以内的孩子。
严重的手口病还会引起孩子出现严重的脑炎等危险疾病。
二、儿科疾病的特点1.疾病种类:儿童患有先天性、遗传、传染性疾病的数量人数比成人多;心血管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高血压、心脏病等发病率相对较低。
就像是儿童容易得支气管肺炎,而在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是大叶性的肺炎。
2.临床症状:儿童高热常致惊厥,但仅有高热致惊厥的成年人极少见;儿童的低钙可导致全身性抽搐,成年人会有手足抽搐的表现,儿童则是会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发灰、拒奶、体温不升等现象。
所以,父母和医务工作者对儿科的密切关注是非常关键的。
3.诊断:因各年龄段儿童的疾病类型及临床症状均有差异,所以应注意年龄因素。
3岁以上儿童出现第一次高热惊厥的几率比较低,6个月到3岁的儿童比较多。
如果在学令之前的儿童极少数得风湿,而在学令期的儿童却更多。
4.治疗:儿童免疫功能差、代偿能力差,大多病情重,发展快,易出现并发症,应抓紧时机,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儿童体液调节功能较弱,在疾病发生后,很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从而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因此,开展儿童液体治疗非常重要。
5.预后:儿童的病死率较高,其改变速度较快,其调节功能较弱。
因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故应密切观察新生儿及幼童病情的改变,并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其预后。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健康教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简称为上感。
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
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
细菌少见有时因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虚而入,并发化脓性感染。
【疾病特点】一般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因此轻重程度相差很大。
潜伏期为2~3天。
重症可合并局部和全身感染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肾炎、心肌炎、紫癜、内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等。
【健康教育要点】(一)住院健康教育1.一般性指导说明室温恒定,保持一定湿度,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效果。
告知注意休息,发热时饮食应进易消化流食或软食,如吃奶婴儿适当减少奶量,以免吐泻或消化不良。
2.对症处理指导高热患儿告知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时应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温水或乙醇擦浴等。
也可按医嘱给予退热药。
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塞严重时可用0.5%麻黄碱液滴鼻,2~3天,1~2滴∕次。
对因鼻塞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以利吸吮。
(二)出院健康教育告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根本办法在于预防。
鼓励多进行户外活动,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穿衣要适当,根据气温的变化,注意增减衣服。
避免交叉感染,在流行季节,尽量不去公共场所,以防被感染。
;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小儿肺炎病人健康教育肺炎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
临床表现发病可急可缓,发病前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早期发热多在38~39℃,可高达40℃左右。
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肺部体征不明显。
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为咳嗽及咽部痰声,呼吸时呻吟,呼吸表浅、增快,每分钟达40~80次。
常见的儿科疾病1.新生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青,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
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密切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2.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
多见于孕母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等。
3.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抽风,重病儿一开始可表现嗜睡、昏迷、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
在患儿病史中常有宫内、产时缺氧,伴有颅内出血等,作头部CT、颅脑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验等可明确诊断。
4.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面白或青紫,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囟饱满,重者出现抽风。
症状类似缺氧缺血性脑病、败血症,且常与败血症同时存在。
首先必须从增加小儿的身体抵抗力和防止病原体的侵入着手,具体如下:1 增强体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体格锻炼。
2 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经常通风。
3 流感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不要让孩子多接触已感染的儿童和成人。
4 天气变化季节,加强护理,孩子穿着衣服冷暖要适宜。
5 加强营养,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6 确实体弱的儿童可适当使用药物如转移因子口服液来增强机体免疫力。
1、面色不好健康儿童多面色红润。
急性发热的病儿则面色发白或者发紫,这常常预示小孩子患肺炎、心脏病或者某些食物中毒等。
贫血或失血的小孩除了面色苍白以外,还常伴有口唇、牙龈苍白。
2、呼吸不正常正常的小孩呼吸平衡而有节律性,健康的婴幼儿不超过40次/分,儿童不超过30次/分。
若发现孩子呼吸时快时慢、呼吸深浅不一,应引起注意。
肺炎的小孩常常呼吸增快,伴有两鼻翼扇动、口鼻周围发青等;气管炎的小孩可在喉部听到咕噜咕噜的痰声;哮喘的小孩则有一种特别响亮的哮鸣声等。
儿科有什么常见疾病儿科疾病有什么呢?儿童营养不良最早出现的症状,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现在就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科有什么常见疾病吧。
儿科常见疾病一、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一年四季中最常见的疾病。
上感是因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内引起气道壁黏膜发炎的一种病症。
其症状是由鼻咽部干痒开始,接着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或鼻塞等症状。
儿童得了上感以后,家长应该:1、儿童睡觉时,要注意将上身,尤其是要将头部抬高一点,以缓解呼吸困难。
2、在房子里喷洒一点空气清新剂,或给儿童闻一下清凉油,会有利于儿童鼻腔的畅通。
3、用热毛巾帮儿童洗一下脸,并稍稍热敷一下鼻梁,这样鼻涕会较顺利地流出来,鼻腔会感觉一阵清新。
4、儿童患上感时,鼻腔黏膜已经发炎,如果吸入的空气干燥,会使鼻腔更难受,所以要使房间里的空气保持湿润。
还可以在儿童的鼻腔和嘴唇上涂一点凡士林等润滑剂。
注意让儿童多喝水。
5、要注意儿童体温的变化,给儿童测量体温,必要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6、要注意儿童鼻腔流出的鼻涕的颜色,如果是黄色分泌物,则表明已经有继发细菌感染,应当立即去医院医治。
7、不要未经医生检查,一看见儿童流鼻涕就随意给儿童服药。
二、喉炎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有时候也会使喉部受到感染而发生炎症称为喉炎。
儿童患了喉炎除了传感到喉部疼痛和干咳以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会发不出声音来,有时还会有轻微的发烧。
一般情况下,只要几天就可能痊愈。
但是一旦喉部发炎,就会肿胀,使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儿童会很不好受,尤其是婴幼儿更难受,严重的会发生哮吼,儿童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吠样的咳嗽。
如果怀疑你的儿童患了喉炎,家长一般可以做以下工作:1、给儿童测量体温。
如果体温超过了38℃,说明儿童很可能还有其他感染,应当马上带儿童去医院就医。
2、为了帮助儿童减轻干咳,要注意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清新和湿润。
3、为了缓解儿童喉部的干痛,要多给儿童喝些温开水或温饮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儿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导语:小儿的身体健康是父母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小儿由于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比较差,小儿容易
小儿的身体健康是父母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小儿由于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比较差,小儿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疾病,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小儿的护理工作,一旦小儿出现了疾病要及时去治疗,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儿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占儿科门诊量的70%~80%。
由于小儿先天禀赋薄弱,易感受风邪,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6个月到3岁为发病高峰,而90%以上以致病微生物为病毒,一般会反复发热3天左右,多以夜间明显,患儿不但服药困难,输液又加重痛苦,家长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泄泻(腹泻病)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它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由于儿童营养状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已使该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发病率仍然较高,尤其在条件较差的地区,为此,腹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患者一般症状不多,就是长期不思饮食,厌恶摄食,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儿童,有嗳气、泛恶、脘痞、大便不调等症,或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口干喜饮等症,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少数患儿由于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长期便秘、锌缺乏等引起,大多数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