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4.65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一、小儿肺炎二、小儿腹泻三、支气管哮喘四、急性肾小球肾炎五、肾病综合征六、血尿七、病毒性心肌炎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十、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十一、小儿急救1、心肺复苏2、感染性休克3、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4、哮喘持续状态 5、呼吸衰竭6、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急性肾功能衰竭8、热性惊厥9、癫痫持续状态十二、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十三、新生儿颅内出血十四、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十五、新生儿溶血病十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新生儿破伤风十七、小儿出血性疾病十八、各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法洛四联症十九、川崎病的诊治二十、小儿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二十一、过敏性紫癜二十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二十三、急性感染性喉炎二十三、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概述】小儿肺炎系有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至的肺部炎症。
【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2、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
3、辅助检查:(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2)CRP:细菌感染时CRP浓度上升。
(3)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如咽拭子、胸腔积液、痰、肺泡灌洗液等。
(4)血气分析:适用于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
(5)血清学检查:可做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等。
4、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
【肺炎的分类诊断】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指无免疫抑制儿童在医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为主。
2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指住院48h后发生的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外,尚有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等)、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厌氧菌、嗜肺军团菌、真菌、疱疹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作者: ————————————————————————————————日期: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
3. 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
4. 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ﻫ检查1.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ﻫ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
3. 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ﻫ诊断1. 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ﻫ2.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ﻫ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ﻫ3.中药2.抗菌药物治疗。
ﻫ治疗。
ﻫ4.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
二、小儿败血症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高热及全身不适:如头痛、纳差、苍白、婴幼儿可惊厥、吐泻。
2.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史、皮肤疔疖、脓肿史、胃肠道症状及尿路感染史。
检查1. 全身检查,重要的生命体征。
2. 专科检查:皮肤感染病灶、出血点、肝脾有无肿大。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局部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及涂片及其他有关检查。
ﻫ诊断1.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血象可初步做出诊断。
ﻫ 2. 确诊需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毒痢及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1. 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抗菌药物治疗: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3. 中毒症状严重者需加用激素治疗。
ﻫ4. 脓性病灶切开排脓。
ﻫ5.免疫疗法。
6. 严重者转上级医院三、小儿腹泻病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科常见类型疾病 现在孩童时期产⽣的病症,就是⼉科⾝体疾病。
现在就跟着店铺⼀起来了解⼀下⼉科常见类型疾病吧。
⼉科常见类型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 1.病原体 (1)病毒。
(2)细菌。
2.诱发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
(2)疾病影响如⿇疹、⽔痘、猩红热以及流⾏腮腺炎等。
(3)环境因素。
①不良卫⽣习惯。
②⽓候骤变。
[临床表现] 1.三个⽉以下婴⼉:发热轻微或⽆发热。
⿐阻及⿐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
如哭闹不安、张⼝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婴幼患⼉表现: (1)全⾝症状较重,病初突然⾼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部分患⼉⾼热同时伴有惊厥; (2)⼀般⿐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 (3)常伴有拒⾷、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外⽆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热,伴畏寒、头痛、全⾝酸困、⾷欲减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如⿐塞、流涕、喷嚏、声⾳嘶哑及咽炎等。
部分患⼉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林巴结炎及肠蛔⾍骚动等有关。
急性⽀⽓管炎 [病因]婴幼⼉体弱受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发病。
[临床表现] 1.发病可急可缓。
⼤多先有流涕、⿐塞、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较多较深的⼲咳,以后渐有⽀⽓管分泌物,痰量逐渐增多,婴幼⼉不会咳痰,多经咽部咽下。
2.⼀般症状或轻或重,轻者⽆明显病容,重者有中度发热,偶可⾼热,多2-3⽇即退。
感觉疲劳,影响睡眠与⾷欲,甚⾄发⽣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年长⼉可偶诉头痛与胸痛。
3.咳嗽⼀般延续7-10天,有时可迁延2-3周,甚⾄减轻后⼜复发,尤其在营养不良、先天性⼼脏病,佝偻病等患⼉中易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
4.特殊类型的喘息性运⽓管炎。
其特点是:发病年龄较⼩,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哮喘及呼⽓性呼吸困难,呈复发性。
儿科常见病
儿科常见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
1.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流感、咳嗽、鼻塞等。
2. 肺炎: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3. 腹泻: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消化系统疾病、食物过敏等。
4. 扁桃体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咙疼痛、咽峡炎等。
5. 中耳炎:由细菌、病毒或过敏引起的中耳感染,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发热等。
6. 过敏性鼻炎:对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产生过敏反应,引起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7. 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咳嗽、喘息等。
8. 水痘: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疹和水疱。
9. 痱子:常见于幼儿,主要是因为出汗过多、皮肤摩擦等
引起的。
10. 儿童湿疹:皮肤炎症,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肿、痒等。
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儿科疾病,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建议
及时就医。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宣教内容1. 常见的儿科疾病说到儿科疾病,家长们一定是心里五味杂陈。
小孩子天真无邪,怎么能让这些病痛来捣乱呢?不过,咱们得知道,这些小病虽然烦人,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咱们就能轻松应对!1.1 感冒感冒,哎呀,真是“家常便饭”了。
孩子们的抵抗力还在磨练中,感冒就像那不速之客,随时都有可能来拜访。
看孩子打喷嚏、流鼻涕,那真是让家长心疼得不行。
这个时候,别着急,首先要多给他们喝水,保持水分。
其次,适当的休息是关键!让他们多躺在床上,妈妈可以给他们讲故事,顺便帮他们捶捶背,孩子心里也舒坦。
最后,如果症状严重,还是要去医院看看,别让感冒变成大病。
1.2 腹泻腹泻也是常见的“小麻烦”,特别是在夏天,孩子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肚子就开始闹情绪。
大人们常说:“肚子不舒服,真是难受得要命!”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补水,喝点电解质溶液,给肚子“喝个痛快”。
注意饮食,暂时别给孩子吃油腻的东西,可以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稀饭、面条等等。
同时,家长们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出现高烧或者腹痛加剧,千万别掉以轻心,赶紧就医!2. 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大门。
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在关键时刻不慌不忙,反而能镇定自若。
2.1 预防为主“预防胜于治疗”,这话真不是白说的。
比如说,感冒可以通过勤洗手、注意饮食来预防;腹泻可以确保食物的干净。
让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不仅能少生病,未来长大后也是受益无穷哦!教育孩子定期做健康检查,让小身体时刻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才能像小超人一样,去追逐梦想。
2.2 家长的角色家长在孩子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不仅是他们的“保姆”,还是他们的“健康顾问”。
与其等孩子生病了才想办法,不如平时多和他们聊聊健康知识,像是在“埋下种子”,让他们慢慢吸收。
比如,带他们一起参加健康活动,教他们认识各种水果,了解营养知识,这些都是让孩子爱上健康的好办法。
儿科急诊知识点总结一、儿科急诊的特点1.生理特点:儿童在生理上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生长发育不成熟,器官功能尚未健全,对疾病的适应能力较低,病情多变,反应迅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2.心理特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交流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对身体疼痛和不适的主观感受较为复杂,需要医护人员有较高的沟通和处理能力。
3.疾病特点:儿科急诊的常见病多样性大,如传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发热、胃肠炎、外伤等,治疗手段和药物用量均有所不同,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儿科专业知识和处理经验。
二、常见的儿科急诊病例1.传染性疾病:如儿童传染性疾病是儿科急诊的重要病例,如手足口病、水痘、麻疹、流感等,常见于春秋季节以及幼儿园及校园中,需及时诊断和隔离处理。
2.呼吸道感染: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较大,如咳嗽、流感、气管炎等,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喉咙痛等,需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发热:儿童发热是常见的急诊病例,多数由感染性疾病引起,需要根据症状和病因进行处理。
4.胃肠炎:儿童胃肠炎是常见的急诊病例,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需及时给予补液和抗病毒治疗。
5.外伤:儿童外伤常见于运动、游戏、意外伤害等,需及时处理和诊断,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其他:如过敏反应、中毒、稀有疾病等。
三、儿科急诊处理流程1.急救处置:首先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2.及时诊断: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尤其要关注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症状。
3.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辅助检查,有需要时还可进行影像学、心电图等检查。
4.治疗方案:根据患儿病情和体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抗感染治疗、镇痛、补液等。
5.监测观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观察,如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6.家长指导:对患儿的家长进行指导和心理疏导,告知病情、处理措施和预后情况。
四、儿科急诊护理常见知识点1.观察病情: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症状进行持续的观察,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儿科疾病科普小知识一、儿科常见疾病有哪些儿科最常见的有三种疾病,一种是呼吸系统的疾病,比如秋天和冬天,人体的呼吸系统疾病会比较多。
比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
还有肺炎,在中医上称为哮喘、肺炎、喘嗽,属于呼吸系统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
第二种是消化系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腹痛、便秘等。
在夏季和秋季,儿童的消化系统会出现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
儿童腹中的疾病在夏季和秋季是不同的,但也是比较常见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系统疾病,比如心肌炎,肾脏疾病,以及多动症、抽动等神经系统疾病。
第三种是手足口病,它是一种很有传染性的病毒,一般是3岁以内的孩子。
严重的手口病还会引起孩子出现严重的脑炎等危险疾病。
二、儿科疾病的特点1.疾病种类:儿童患有先天性、遗传、传染性疾病的数量人数比成人多;心血管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高血压、心脏病等发病率相对较低。
就像是儿童容易得支气管肺炎,而在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是大叶性的肺炎。
2.临床症状:儿童高热常致惊厥,但仅有高热致惊厥的成年人极少见;儿童的低钙可导致全身性抽搐,成年人会有手足抽搐的表现,儿童则是会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发灰、拒奶、体温不升等现象。
所以,父母和医务工作者对儿科的密切关注是非常关键的。
3.诊断:因各年龄段儿童的疾病类型及临床症状均有差异,所以应注意年龄因素。
3岁以上儿童出现第一次高热惊厥的几率比较低,6个月到3岁的儿童比较多。
如果在学令之前的儿童极少数得风湿,而在学令期的儿童却更多。
4.治疗:儿童免疫功能差、代偿能力差,大多病情重,发展快,易出现并发症,应抓紧时机,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儿童体液调节功能较弱,在疾病发生后,很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从而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因此,开展儿童液体治疗非常重要。
5.预后:儿童的病死率较高,其改变速度较快,其调节功能较弱。
因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故应密切观察新生儿及幼童病情的改变,并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其预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儿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导语:小儿的身体健康是父母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小儿由于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比较差,小儿容易
小儿的身体健康是父母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小儿由于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比较差,小儿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疾病,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小儿的护理工作,一旦小儿出现了疾病要及时去治疗,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儿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占儿科门诊量的70%~80%。
由于小儿先天禀赋薄弱,易感受风邪,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6个月到3岁为发病高峰,而90%以上以致病微生物为病毒,一般会反复发热3天左右,多以夜间明显,患儿不但服药困难,输液又加重痛苦,家长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泄泻(腹泻病)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它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由于儿童营养状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已使该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发病率仍然较高,尤其在条件较差的地区,为此,腹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患者一般症状不多,就是长期不思饮食,厌恶摄食,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儿童,有嗳气、泛恶、脘痞、大便不调等症,或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口干喜饮等症,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少数患儿由于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长期便秘、锌缺乏等引起,大多数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