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传染病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835.50 KB
- 文档页数:34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儿科是围绕着婴幼儿和儿童的医学专科,儿童的身体弱小而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风险。
以下是儿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一、感染风险:1. 婴幼儿和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受感染,特别是医院等人群密集地方,感染风险更高。
防范措施:医务人员要求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医务人员和家长要佩戴口罩,防止呼吸道传染;定期消毒室内环境和器械等。
2. 婴幼儿和儿童的免疫接种不完全或没有接种,容易受到新的传染病威胁。
防范措施:推进儿童免疫接种服务,及时补种疫苗;加强及时患病儿童的隔离和治疗;加强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提高免疫接种的意识。
二、意外伤害风险:1. 婴幼儿和儿童对周围环境认知不足,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坠床、烫伤等。
防范措施:儿科病房床栏高度要适中,以防止坠床;床铺、玩具等要杜绝有夹捏、尖锐的物品;室内温度要适宜,防止烫伤;家长要时刻关注婴幼儿和儿童的行动,杜绝危险行为。
2. 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误伤患儿,特别是一些实施器械操作的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防范措施:医务人员要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器械使用技巧;在使用器械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操作正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建立并完善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
三、药物安全风险:1.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给药剂量计算错误。
防范措施:医务人员要对儿童给药的特点有深入了解,正确估算药物剂量;家长要提供儿童的详细信息,确保剂量计算准确。
2. 药物的分类和存放不当,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和错误使用。
防范措施:医务人员要正确分类和储存药物,防止不同药物之间的交叉污染;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存放安全。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科门诊医院感染,保障患儿、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儿科门诊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职责1. 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包括组织培训、监督检查、信息报送、资料整理等。
3. 儿科门诊各科室: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 感染预防原则(1)明确感染预防责任,落实岗位职责,建立全员参与的感染预防管理体系。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科室清洁、干燥、通风、卫生。
(3)严格执行洗手和手消毒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4)加强感染监测和疫情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2. 感染控制措施(1)加强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的消毒、灭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洁净和安全。
(2)对感染患儿进行单独隔离或分区隔离,并加强患者接触者的监测和管理。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手术污染和交叉感染。
(4)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提高防护意识,保证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1. 感染监测内容(1)定期对科室环境、物品、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学监测。
(2)对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感染原因。
2. 感染报告(1)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2)对感染病例的详细情况,包括诊断、治疗、转归等,应及时记录并报送。
五、宣传教育与培训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 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未尽事宜,由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健康宣教儿科小知识一、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随着儿童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传染病对其健康的威胁也不容忽视。
了解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保护孩子免受疾病侵害。
1. 保持手卫生正确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基本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孩子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接触宠物后以及进食前后。
2. 注重食品安全饮食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家长应确保孩子摄入安全、卫生的食品,并教育他们不随地乱吃东西或进食未经烹饪处理的食物。
3. 建立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预防空气传播疾病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经常开窗通风,或者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 定期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家长应确保孩子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及时接种,以增强其免疫能力。
二、如何应对儿童常见疾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是不可避免的。
了解如何正确应对这些常见疾病,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
1. 发热发热是孩子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感冒、咽炎等感染所致。
家长要及时测量孩子体温,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应用退烧药物。
2. 咳嗽儿童常因感冒、支气管炎等引起咳嗽,严重时可能影响睡眠和饮食。
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些温开水、水蒸气等缓解措施,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3. 腹泻腹泻可能由病毒、食物中毒或消化道感染引起。
家长应确保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并控制饮食,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4.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易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家长应教育孩子不与他人共用眼镜、洗脸巾等个人用品,并定期检查眼睛健康。
5. 鼻炎孩子鼻炎的常见症状包括流鼻涕、鼻塞等。
家长应保持室内湿度,避免让孩子接触过敏原,同时适当疏导孩子情绪,以预防鼻炎的发生。
三、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养成以下健康习惯:1. 规律作息孩子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
有规律的作息可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主管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单选题]1.只通过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有A.百日咳B.流行性腮腺炎C.猩红热D.水痘E.麻疹正确答案:A参考解(江南博哥)析: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飞沫、唾液传播。
猩红热经飞沫、物品接触传播。
水痘: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液、污染的用具而感染。
麻疹可通过口、鼻、咽、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传播。
掌握“百日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单选题]2.百日咳多见于A.3岁以下小儿B.5岁以下小儿C.7岁以下小儿D.9岁以下小儿E12岁以下小儿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百日咳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
掌握“百日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单选题]3.百日咳的病程较长,可持续A.2~3个月B.1个月C.2个月D.2周E.1周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因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之久,故名“百日咳”。
婴幼儿多发,可窒息死亡。
掌握“百日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单选题]4.下列哪种感染性疾病的母传抗体不能有效保护新生儿及小婴儿A.流行性乙型脑炎B.麻疹C.猩红热D.百日咳E.流行性腮腺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6个月以内婴儿因缺乏先天免疫力,此时患百日咳病较重。
掌握“百日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知识点[单选题]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和文化教育水平C.社会因素和公共卫生设施D.劳动环境和地理环境因素E.社会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传染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水平以及公共卫生设施和劳动环境等方面。
掌握“传染病:传染过程、基本特征、流行的三个环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知识点[单选题]6.传染的含义是A.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结果B.传染亦称传染过程,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C.病原体、人体及环境因素的综合D.病原体借助于传播媒介作用于人体E.宿主与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传染过程简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儿科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一、儿童传染病概述儿童传染病是指儿童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这些传染病在儿童群体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包括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二、儿童传染病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家长应按照医生建议,按时为孩子接种相关疫苗。
2.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勤洗手、洗脸、刷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3.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传染病患者,避免与患病的动物接触。
4.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5.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三、儿童传染病症状及治疗不同的儿童传染病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典型症状及治疗方法:1.麻疹:发热、咳嗽、流鼻涕、畏光、全身皮疹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2.风疹:发热、咳嗽、流鼻涕、耳后淋巴结肿大、眼结膜炎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3.流行性腮腺炎:发热、头痛、呕吐、腮腺肿痛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抗病毒药物。
4.水痘:发热、头痛、咳嗽、全身皮疹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抗病毒药物。
5.手足口病:发热、口腔溃疡、手心脚心疱疹等。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四、儿童传染病护理及康复1.隔离:对于患有传染病的儿童,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同时,家长应及时向学校、单位等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饮食调理:患病期间,孩子食欲较差,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多喝水以利于排毒。
4.心理支持:患病期间,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家长应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儿科疾病专题报告范文儿科疾病专题报告:常见儿童传染病一、引言儿童传染病是指常见于儿童群体中的一类疾病,其传染途径主要为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
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严重时会引起呼吸困难。
儿童患流感的风险较大,特别是在冬春季节。
三、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皮肤上出现红疹和水疱,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水痘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患儿应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并避免被他人感染。
四、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出现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和皮疹等症状。
麻疹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
应采取隔离措施,注意饮食、休息,以促进康复。
五、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掌、足底出现疹子等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传染。
六、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儿童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消瘦等。
儿童结核病应及时就诊,进行规范治疗。
七、预防措施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居室通风。
2. 做好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
3. 避免与病患接触,特别是在流行期间。
4. 增强儿童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八、结语儿童传染病是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掌握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和医务人员都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控意识,切实保护好儿童的健康。
护士实习儿科知识点总结一、儿科患者的常见疾病和护理1. 常见疾病(1)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呈现出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等症状,护士应该做好感染控制和咳嗽管理等工作。
(2)消化道疾病:婴幼儿的消化道较为脆弱,易患腹泻、呕吐等疾病,护士需要关注患儿的饮食和排泄情况。
(3)发热:儿童发热是常见的症状,护士需要及时监测患儿的体温、提供降温的护理措施等。
2. 护理要点(1)儿童接种:护士需要掌握儿童接种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疫苗的接种时间和途径,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2)定点医疗:儿科护士需要了解本地区的定点医疗机构,宣传相关政策和服务,引导家长及时就医。
(3)营养护理:婴幼儿的营养摄入对成长和发育至关重要,护士需要提供专业的营养指导和护理服务。
二、儿科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护理1. 生长发育评估(1)生长曲线:护士需要掌握生长曲线的绘制和解读方法,及时发现儿童的生长异常。
(2)发育评估:护士需要了解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及时发现发育迟缓等问题。
2. 护理要点(1)生活护理:护士需要指导家长妥善照顾婴幼儿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供家庭护理指导。
(2)心理护理:护士需要提供家长教育和儿童心理护理服务,帮助家长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三、儿科患者的安全管理与护理1. 五大安全目标(1)感染控制:护士需要做好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等工作,提高儿科患者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水平。
(2)药物安全:护士需要了解常见儿童药物的用药原则和不良反应,避免误用和滥用药物。
(3)跌倒预防:儿童活动能力强,容易发生跌倒受伤,护士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跌倒的风险。
(4)误咽误吸:婴幼儿的吞咽和吸吮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误咽误吸异物,护士需要提供安全的饮食指导和护理措施。
(5)抢救与急救:护士需要掌握常见的儿科危急症的抢救和急救技能,保障儿童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护理要点(1)安全环境:护士需要检查和维护儿科病房的安全设施,确保安全环境的营造。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
儿科是关注儿童成长健康的科学领域,常见疾病是儿科医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为了提高家长对儿童常见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1. 儿童感冒: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家长可以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感冒的人接触等。
同时,注意儿童的饮食和休息,及时治疗感冒症状,缓解儿童不适感。
2. 儿童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过饱和不新鲜的食物。
孩子腹泻时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饮用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防止脱水。
3. 儿童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
家长要教育孩子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穿着适宜并补充充足的水分。
同时,正确使用退热药,注意观察儿童的体温变化和其他不适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
4. 儿童过敏:儿童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鼻塞、流涕等。
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减少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
空调房内要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网,屋内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通风。
过敏性鼻炎等需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5. 儿童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手、足的疱疹。
家长应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注意手洗净、勿用他人物品。
同时,避免与患病的儿童接触,居住环境要保持清洁,及时治疗症状。
以上是对儿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儿童的健康。
留意疾病早期症状,若出现严重症状或持续不好转,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知识宣教儿科是关注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领域,有许多常见的儿童疾病需要家长和社会大众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宣教知识。
1.上呼吸道感染(URTI)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包括普通感冒、鼻炎、咽炎等。
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和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
-避免与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亲密接触。
-饮食要均衡,注重营养,增强免疫力。
-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湿度。
-适当锻炼,增加体质,提高免疫力。
2.腹泻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超过正常值,便便呈液状或半液状的情况。
常见的腹泻病因包括感染、细菌、病毒和食物过敏等。
预防和缓解腹泻的方法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
-饮食要清淡,避免吃生冷食物。
-给儿童适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忌食高脂肪、高纤维和辛辣食物。
-尽量避免儿童与腹泻患者接触。
3.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儿童是常见的发病群体。
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
以下是预防和缓解哮喘的方法:-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等。
-常规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对床上用品和玩具进行适当清洁和消毒。
-避免冷空气和刺激性气体的刺激,如冷风、二手烟等。
-定期给儿童做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症状。
-学会正确使用哮喘药物,做好日常管理。
4.传染病儿童由于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包括麻疹、水痘、流感等。
以下是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等。
-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儿童接触。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密闭环境。
-注射疫苗,提高免疫力。
此外,作为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定期带儿童体检,注重预防和保健,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计划。
总之,了解和宣传儿科常见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家长和社会大众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些疾病的发生。
一、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与防治1、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D)A、体液传播B、血液传播C、粪口传播D、飞沫传播2、不能灭活腮腺炎病毒的环境是(C)A、热B、紫外线C、低温D、消毒剂3、腮腺炎的传染源是(C)A、家禽B、家畜C、病人D、灵长类动物4、关于腮腺炎病毒侵犯生殖系统说法错误的是(D)A、病毒好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B、小儿少见C、不影响女性生育力D、导致男性不育症5、腮腺炎病毒可以存活数年的环境是(D)A、4℃B、37℃C、55~60℃D、-65℃6、关于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引起的腮腺肿大说法错误的是(C)A、有反复发作史B、肿大突然C、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D、消肿迅速7、腮腺肿胀的同时不会波及口腔内的哪个腺体(B)A、唾液腺B、甲状腺C、颌下腺D、舌下腺8、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的中心是(C)A、腮腺B、咀嚼肌C、耳垂D、颈部淋巴结9、化脓性腮腺炎与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区别是(C)A、淀粉酶增高B、可出现蛋白尿C、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D、红肿压痛明显10、腮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的特点是(D)A、转氨酶增高B、抗体含量增加C、淀粉酶增高D、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二、麻疹的临床诊断及治疗1、(D)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A、异型麻疹B、无疹型麻疹C、重症麻疹D、成人麻疹2、麻疹脑炎的脑脊液改变为(B )A、糖增多B、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C、白细胞增多D、蛋白减少3、(C)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A、恢复期B、前驱期C、出疹期D、潜伏期4、对麻疹病人应严格隔离,对接触者应该隔离检疫(C )周A、6B、5C、3D、45、麻疹病毒学检查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及补体结合抗体有(D)倍以上增高均有助诊断A、6 B、5 C、2 D、46、下列对麻疹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B)A、是单链正链RNA病毒B、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C、属于黏病毒科D、有两个血清型,抗原性不稳定7、麻疹患儿对(A)的需要量很大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8、麻疹的皮疹最早见于(C)A、四肢B、颊部C、耳后、颈部D、躯干9、轻症麻疹多见于小于(B)个月体内有母亲抗体的婴儿A、3B、8C、6D、1210、下列哪项不属于麻疹的神经系统并发症(D )A、麻疹脑炎B、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C、大脑血栓性静脉炎D、支气管炎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解读1、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头肩抬高(D)度,保持中立位A、5~10B、30~45C、45~60D、15~302、手足口病的脑脊液检查表现正确的是(A)A、外观清亮,压力增加B、白细胞计数减少C、蛋白减少D、糖和氯化物减少3、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当神经系统受累时,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脱水,用甘露醇进行颅内的脱水,每次每公斤体重()g,每()小时一次 DA、0.5~1;2~4B、1.5~2;4~8C、2~2.5;2~4D、0.5~1;4~84、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表现,错误的是(B)A、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B、慢性起病C、疱疹周围黏膜可有炎性淡红色红晕D、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5、重症病例酌情使用免疫球蛋白,总量每公斤体重(C)gA、4B、5C、2D、66、普通病例一般治疗的措施不包括下列哪项(C)A、避免交叉感染B、清淡饮食C、绝对卧床休息D、注意隔离7、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尤其以(A)最为凶险A、脑干脑炎B、脑脊髓炎C、脑膜炎D、共济失调8、手足口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柯萨奇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A)倍以上的升高A、4B、5C、6D、79、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的2、4、5、7、9、10、16型,其中以(B)最为常见A、2型B、16型C、4型D、10型10、下列对于引起手足口病病毒的抵抗力认识,正确的是(B )A、75%酒精和5%来苏可以将其灭活B、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C、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敏感D、病毒在20℃可长期保存四、水痘与带状疱疹的诊断及治疗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污染的用品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A)A、紫外线照射B、高压C、消毒液擦拭D、酒精擦拭2、带状疱疹病毒传播途径不包括(A)A、消化道传播B、呼吸道传播C、接触传播D、输血传播3、带状疱疹与水痘最明显的区别是(C)A、成年人发病B、病程较长C、疹间的皮肤正常D、病情凶险4、眼部带状疱疹患者使用阿托品的目的是(A)A、防止薄膜的粘连B、防止皮肤继发感染C、消炎D、止痒5、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分布区是(D)A、肋下神经B、胸神经前支C、三叉神经D、脊神经胸段6、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宿主可以是(C)A、家禽B、鸟类C、人D、家畜7、水痘从斑疹变为丘疹需要经历(C)A、约14天B、1~2天C、数小时D、几十分钟8、带状疱疹发病前1~3天首先出现的症状是(B )A、局部皮肤疼痛B、局部皮肤骚痒C、局部淋巴结肿痛D、低烧9、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人体的途径是(D)A、皮肤B、尿道C、消化道D、呼吸道10、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导致(D)A、肺炎B、脑炎C、肾炎D、病毒播散五、猩红热的临床诊治1、猩红热的好发季节是(A )A、冬春B、春夏C、秋冬D、夏秋2、猩红热多见于小孩,尤其以(A)岁居多A、5~15B、10~18C、1~5D、3~53、猩红热可以出现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例如(D)A、中耳炎B、中毒性心肌炎C、鼻窦炎D、风湿病、肾小球肾炎4、下列哪项不属于普通型猩红热的特点(C )A、口周苍白圈B、帕氏线C、口腔黏膜斑D、杨梅舌5、下列对于猩红热皮疹的认识,错误的是(D )A、从耳后和颈部开始,1天内可以迅速蔓延到全身B、全身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状大小的丘疹C、少数病人可以表现为带有小脓头的粟粒疹或者出血疹D、压之不退色,伴有痒感6、下列对于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认识,正确的是(B )A、直径1.6~3.0μmB、呈球形或椭圆形C、革兰染色阴性D、有鞭毛有芽胞7、溶血性链球菌的变态反应性病变主要表现在(B)等部位A、肝脏、肾脏B、心、肾及关节滑膜C、脾、淋巴组织D、扁桃体、颈部淋巴结8、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四种疾病中,疹退后脱皮最明显的是(C)A、风疹B、麻疹C、猩红热D、幼儿急疹9、(A )年国外学者Sydenhem首次对猩红热做了详细的描述A、1675B、1175C、1567D、178910、猩红热的病原治疗首选(B )A、头孢菌素B、青霉素C、利福平D、红霉素。
儿童传染病的应对与隔离指南1.如何隔离幼儿2.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3.幼儿园发生传染病后消毒措施4.如刚出生的宝宝发生传染病时,应该如何应对?5.怎样预防宝宝得传染病,家居如何护理传染病?6.幼儿传染病幼儿园防控工作计划方案如何隔离幼儿1.幼儿隔离室为临时隔离患儿专用设施,有卫生保健老师负责,外人不得擅入。
2.一室内不能同时隔离两个以上病种的患儿,患儿入室做好观察记录。
患儿离室后彻底消毒。
3.保健医生或教师进入隔离室时必须穿隔离衣,出室时脱下挂在规定处,并做好手部的消毒。
4.隔离室物品专用,保健医生负责对隔离室进行消毒、保洁,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无杂物、无污染、无安全隐患。
5.隔离室消毒药物由保健医生负责保管,对所有非处方药物进行登记管理,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药品。
幼儿园隔离室上墙制度二一、负责全园幼儿及职工的保健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
二、负责每天晨检,做到一看、二摸、三问、四检查。
对患病幼儿及时做好妥善处理,指导体弱幼儿的护理工作。
三、认真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一定要立即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并严格进行消毒及检疫工作。
应指导保育员做好消毒工作并及时报告防疫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蔓延四、指导各班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定时检查各班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负责保管医务室一切物品、用具、药物,做好卫生知识宣传、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灭蚊蝇工作。
协助后勤园长检查、评比、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工作。
六、配合防疫部门,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做好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消毒、隔离、检疫工作。
七、按照卫生保健要求配备药柜、观察床、桌椅、消毒灯、体重秤、消毒液、视力灯等物品,并由保健老师负责管理。
八、隔离室内备有专用的床、被褥、玩具、食具、盥洗用具和便具、诊察用具等,还必须与各班级严格分开使用并经常消毒。
九、非保健人员、健康幼儿和保教人员不得随便进入保健室。
儿科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治疗儿童是人群中最易受感染的一部分,他们还在发育中,免疫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
了解和掌握儿科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治疗,对于父母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几种常见的儿科传染病,介绍其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高热、口腔溃疡、皮肤出现水泡等。
患儿会出现食欲不振、口干等消化道征象,并可能伴有呕吐腹泻。
此外,手足口病还可导致手部和脚底出现水泡,严重时可能出现指(趾)甲剥落。
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根治手足口病,一般采用对标准措施进行处理即可。
家长要注意给患儿提供充足的水和营养,尤其是流质食物。
口腔溃疡可使用含氯己定或者利多卡因的外用药物缓解症状。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常通风等。
二、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全身出现各种非特异性皮疹。
患儿在感染后,首先会出现高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并伴有结膜充血。
几天后,全身出现红斑性皮疹,从头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四肢和躯干。
对于麻疹的治疗,目前仍然采用支持治疗为主。
患儿应卧床休息,多喝水以预防脱水,并通过补充维生素A来改善眼部问题及预防并发症。
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同时也要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勤换洗衣物等。
三、感冒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常见。
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涕和发热。
有些患儿可能还会表现出喉咙不适、头痛和食欲不振。
治疗感冒的关键在于缓解症状,帮助孩子舒服度过感冒期。
首先要使患儿休息,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如果发热较重,可给予退热药物,但需与医生沟通并遵循正确用药原则。
对于鼻塞问题,可以使用盐水鼻腔冲洗或利用鼻滴来减轻堵塞。
四、腹泻腹泻是指每日次数增多或稀便以及大便性质变化,其中包括肉眼可见黏液和/或血样大便。
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某镇儿科传染病分布、就诊状况以及防控措施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儿科传染病的分布、就诊状况以及防控措施。
方法:在充分了解儿科传染病在本院的分布和就诊状况基础上,对儿科门诊及病房接诊传染病患者进行统计。
结论:我院儿科传染病最多是手足口、水痘、猩红热、腮腺炎、感染性腹泻等。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有利于降低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关键词:传染病;分布;就诊【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55-01目前,我国部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仍然很严重,时常会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传染病的形势依然很严峻。
而儿童作为社会当中一个较大的群体,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关注儿科传染病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了解儿科传染病在本院的分布和就诊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有利于降低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我院儿科传染病最多是手足口、水痘、猩红热、腮腺炎、感染性腹泻。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儿科传染病的分布和就诊状况进行了论述,并针对儿科传染病提出了防控措施,得出了相关结论。
1相关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儿科接诊传染病患儿1653例,其中男956例,占57.83%;女697例,占42.17%。
年龄最小的10天,最大的12岁。
在1653例传染病例中,在儿科门诊接诊确诊的有1477例,占89.35%;在产科新生儿检查、妇幼保健体检过程中确诊的有80例,占4.84%;在皮肤科接诊的儿童确诊的有96例,占5.81%。
这1653例传染病患儿都是由临床医生通过医院内网的传染病报告系统上报,医院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进行审核,并通过医院院内网的传染病报告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之后,可以知道,我院儿科传染病最多的是手足口、水痘、猩红热、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
2儿科传染病的分布和就诊状况在确诊的1653例儿科传染病当中,除了有262例(占15.85%)水痘之外,其他1391例都是法定报告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