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常见饮食误区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及其误区【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69-02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全世界的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糖尿病的治疗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其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基本的措施,应严格和长期坚持[1]。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在保证机体正常发育和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改善整体的健康水平,减少降糖药物用量。
1型糖尿病患者在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律的餐次等要求的基础上,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超重或肥胖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减少降糖药物用量。
1.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1.1. 计算每天所需能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理想体重的±10%属正常体重。
成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所需供给热量为25-30千卡,轻体力劳动30-35千卡,中等体力劳动35-40千卡,重体力劳动40千卡以上。
要根据理想体重、体形、体力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
如身高170厘米,体重60公斤的中年男性,从事管理工作,其理想体重为170-105=65公斤,每日所需能量按轻体力劳动则为65×30=1950千卡。
热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占25%,蛋白质占15%。
1克糖和1克蛋白质均产生4千卡热量,1克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这位男子每日所需各类物质为:碳水化合物=1950×60÷4=292.5克;蛋白质=1950×15÷4=73克;脂肪=1950×25÷9=54克。
14糖尿病患者及早走出饮食误区⊙广东省深圳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李赛娥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饮食,控制饮食也确定是糖尿病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环。
但如果糖尿病患者欠缺相关知识,一不小心就可能走进误区。
误区一:节食能够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很多患者又存在肥胖问题,理所当然的就会想到“减肥”。
控制体重确实有助于控制血糖,但单靠“节食”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不靠谱。
长期进食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血糖波动大、免疫力下降、贫血、饥饿性酮症、苏木杰现象、低血糖等问题。
误区二:限制饮水次数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是指“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
很多患者就会特意减少饮水以减少排尿。
但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是因为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增高,导致的渗透性利尿作用,并非是饮水多所致。
因为多尿导致身体失水过多,才会经常感到口渴需要多饮水。
所以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不但不能限制饮水,还应适当多饮水,因为如果体内发生缺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糖升高,会引起糖尿病高渗状态,危害非常大。
而想要解决多饮多尿的问题,关键在控制好血糖。
误区三:用坚果类食物代替主食坚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加餐小零食,但不适合作为主食过多的进食。
因为坚果属于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过量会导致热量超标。
加工的坚果通常还有高盐等问题。
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坚果,但是不能过量,而且最好选择原味坚果。
误区四:无糖食品放心吃首先,“无糖食品”≠“零糖”,可能只是含量很低,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市面所售的无糖糕点、无糖月饼等只是没有放蔗糖,但可能添加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还可能添加较多的油脂。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看到“无糖”“零糖”就觉得可以随意吃了,也要控制量;另外在购买的时候还要注意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选择零添加糖+低油脂+高膳食纤维、低升糖指数。
误区五:盲目食用粗粮很多患者以为,粗粮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控制血糖,所以主食就全都变成粗杂粮,不吃精细粮。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1)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应该吃糠、吃菜、吃豆腐渣。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糖尿病人本来就缺乏营养,再严格控制饮食,病人的营养就更加缺乏,糖尿病怎么能治好。
(2)还有的病人认为糖尿病人不应该忌口,应该什么都吃。
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糖尿病人体内血糖本来就高,再多吃,血糖就更高,这样就会更增加了胰腺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更加重了糖尿病。
(3)还有的糖尿病人认为自己经常害饿,是因为营养不够,所以应该多吃。
这种观点也是错误。
糖尿病人害饿的原因是体内胰岛素缺乏,营养利用不了,其实体内并不缺乏营养。
所以,糖尿病人应该合理饮食、科学饮食。
(4)有的患者认为小米不含糖,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食物的含糖量在后面的食物成分表中有详细的记述,小米的含糖量和大米和面粉相差无几。
(5)有的患者喜欢吃肉食,认为肉里面含糖很少,可以多吃一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肉虽然含糖很少,但肉和脂肪的代谢也要依靠人体分泌的胰岛素,多吃肉同样也会加重胰腺的负担。
还有很多患者饮食习惯不合理,很少吃肉食,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不论是患者还是健康人,都应当适当的吃肉食,应当科学饮食,营养要均衡,不能偏重某一种食品,营养要全面才行。
(6)有的患者认为某些公司卖的“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放心的吃,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象“无糖月饼、饼干”之类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葡萄糖,但跟馒头是一样的,是由淀粉构成的,吃进去后会转化成葡萄糖,这样的食品不是不可以吃,正确的做法是将他们跟馒头等主食同等对待,每天进食一顶的量,少吃1两馒头就可以换成吃一两“无糖饼干”。
(7)有的患者认为冬瓜南瓜属于降糖食品,可以治疗糖尿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冬瓜南瓜不是药物,是不能起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的,而且大量食用后还会升高血糖。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隔一周以上可以吃一次。
而且量一定要少,一次不要超过3两。
(8)有的患者认为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在糖尿病控制良好的前提下,每天可以吃两次水果,时间最好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的两餐之间,水果的量要控制在苹果、梨、桃每次吃1/8,桔子每次吃3-5瓣,香蕉每次吃半个,西瓜每次吃半叶,每次只能吃一种水果。
EDICINE &HEALTH CARE[误区一]用吃南瓜的方法降血糖一直以来,众多糖尿病患者把吃南瓜当作降血糖的好办法,而市场上各种以南瓜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更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糖尿病患者。
和普通蔬菜相比,南瓜的含糖量要高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吃了350克南瓜相当于吃了一斤蔬菜。
不少糖尿病患者经常吃南瓜,结果有一部分人因过量食用南瓜,反而出现了血糖升高,甚至导致其他并发症。
[误区二]查出糖尿病就不吃饭不少患者查出患有糖尿病后,就不敢吃饭了,认为得了糖尿病就得吃糠咽菜,想吃的食物也都不敢吃了。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没有不能吃的食物,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食品种类应该丰富,但要有个总热量的限制。
根据饮食原则把握进食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把握自己的饮食呢?一个大概的原则是:一天六两饭、二三两肉、二两豆腐、一斤蔬菜、一个苹果、三勺油,患者可以根据这个原则来进行食物交换,比如荔枝、香蕉的热量要比苹果高,如果按照一天吃一个苹果的标准,就要少吃些荔枝或者香蕉;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的热量,如果吃了花生就要少吃些油。
总之,糖尿病的科学治疗素有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药物治疗五驾马车之说,在血糖监测方面,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估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如果大于等于8%,意味着需要加强血糖控制;如果大于9%,则意味着控制很差,可能导致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饮食两大误区要纠正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一般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容易发病的体质。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4000万人之多,其中25%~50%的糖尿病患者是家庭性遗传的。
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终身病,致残率高,当以预防为主。
目前有半数以上的群众对糖尿病一无所知,预防上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较为公认可行的方法。
一、普及糖尿病教育。
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对糖尿病的防范是必不可少的。
糖尿病人吃什么主食 3个饮食误区需注意*导读:糖尿病人吃什么主食?燕麦、荞麦、糙米、玉米、豆类。
……糖尿病人吃什么主食?糖尿病人饮食要“讲究”,合理控制高糖食物,有利于辅助治疗疾病。
营养专家表示,进食量大,缺乏运动,体内蓄积脂肪和糖分过多,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
为治疗疾病,应掌握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合理搭配食物,均衡饮食。
*糖尿病人吃什么主食燕麦:适合糖尿病人长期吃,营养价值高,有助于快速分解胆固醇。
荞麦:适合糖尿病人吃,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的功效,可做成面条、饸饹、凉粉等食品。
糙米:适合糖尿病人吃,是一种绿色的健康食品,还哪有丰富的矿物质与膳食纤维,具有分解胆固醇的功效,对控制血糖有一定帮助,还有助于预防各类心血管疾病。
玉米:适合糖尿病人吃,味道香甜,糖份少,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含量高,具有开胃、利胆、通便、利尿的功效,还能降血糖。
豆类:适合糖尿病人吃,营养价值高,不仅能预防便秘、骨质疏松,还有利于减肥,控血糖*糖尿病人饮食误区是什么限制饮水:病初限制饮水不利于疾病治疗,是常见的误区之一。
很多患者以为限制饮水就能减缓多饮、多尿症状,其实并非如此。
限制饮水会引起脱水或高粘血症,加重口渴症状。
多吃坚果类食物:花生、瓜子都属于坚果食物,适当吃并不会对疾病造成任何影响,但多吃会使血脂升高,不利于病情控制。
少吃粮食多吃鱼:多吃食物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有利于疾病治疗。
粮食中含膳食纤维高,鱼中含蛋白质丰富,因此,少吃粮食多吃鱼是错误的想法。
糖尿病人吃什么主食?相信病人已经有所了解。
日常,病人还需注意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误区,以免吃错不利于健康的食物,加重病情。
【相关推荐】: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指南准妈妈饮食注意什么妊娠糖尿病的预防从日常饮食做起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科学控制饮食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误区1: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少吃主食有时候,我问患者,你每天吃多少饭。
有的人说,每天一小碗甚至半碗,稍多血糖就高,不敢吃。
这种想法让很多人都不敢吃粮食,然而,却因此出现很多问题。
如果粮食吃不够,能量就会缺乏。
为了补充机体需要的能量,吃进去的鱼、肉等蛋白质就会被当做粮食消耗掉。
久而久之,身体无法维持自身的肌肉量,整个人就会逐渐消瘦。
而长期肌肉萎缩,也会逐渐丧失运动能力。
不吃主食,能量不足,也会导致患者精神焦虑、情绪波动,甚至睡眠不良、多思多虑。
有些患者晚上不敢吃东西,夜里睡不好、翻来覆去。
我会让患者尝试睡前吃点东西,补充身体的能量。
缺乏能量会使人体处于负能量状态,有糖尿病并不意味着身体就要处于一种负能量的状态之中,缺乏能量会让精神和身体都不适应。
那么,主食吃多少合适呢?每天最少5-6两。
我们并不是主张过量地吃,但是必须要按量吃够。
一般不做太重活儿的女性,也可以考虑每天5两主食;男性可以考虑6-7两。
这样分配到三餐的话,每餐大概为1.5-2两(以上均为生重)。
但有人又担心,吃了适量主食血糖升高怎么办。
吃饭后血糖升高,可以通过运动、用药等方法来解决,但绝不能靠不吃主食来解决。
此外,关于餐后血糖需要辩证地看待。
有些年龄在65岁以上,患糖尿病接近十年或十年以上的人,重点观察餐前血糖。
因为老年人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如果应用药物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到9mmol/L以下,甚至8mmol/L以下后,下顿饭的餐前血糖会较低,有时身体会难以承受。
因此,这样可能就不会受益于餐后血糖的降低,反而受害于不适当降低的餐前血糖。
聂文涛观点:2007年聂文涛医生提倡糖尿病患者放开主食,验证了古代中医谷物止消渴。
2008年聂文涛医生发现谷物保护曲线。
进一步验证了放开谷物对糖尿病患者平稳血糖的意义。
误区2:糖尿病患者应该以吃粗粮为主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不一定是误区,因为他们的确以吃粗粮为主。
然而,对于有些人,尤其是刚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而言,他们不是爱吃粗粮,而是不敢吃细粮,就诊时往往异常紧张地告诉大夫:“我三个月都没吃过细粮了,全是玉米面、玉米碴、荞面、莜麦面,吃得我眼睛都发花了”。
糖尿病病人常见饮食误区1.糖尿病饮食只需控制主食,副食可以任意吃吗?很多糖尿病病人认为主食含碳水化合物会直接升高血糖,而副食不会,因此饮食只要控制主食,副食可以任意吃,这是误区。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副食的量同样也要控制,不能因为副食含糖量少,就随意多吃。
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也会产生热量,1g糖类产生16.7kJ (4kcal)的热量,1g蛋白质产生16.7kJ(4kcal)的热量,1g脂肪产生37.7kJ(9kcal)的热量,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导致肥胖的发生,加重胰岛素抵抗。
另外,也会通过糖异生的方式导致血糖的升高。
另一方面,主食米、面中的糖类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是我们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主食吃得过少,一方面容易导致低血糖,另一方面导致体内脂肪的过度动员、分解,产生大量的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
因此糖尿病病人不仅要控制好主食,其他的例如肉、蛋、乳、豆类、坚果类以及烹调油等都要算在总热能内,主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应该结合年龄、胖瘦、劳动强度等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控制进食量,并注意饮食多样化,确保膳食平衡。
2.糖尿病病人的粗杂粮摄入,是否多多益善?有些糖尿病病人认为控制主食就是控制大米类细粮,而杂粮因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多吃没关系,这是错误的观念。
虽然杂粮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等的作用,但是杂粮的主要成分也是碳水化合物,和大米一样。
50g的荞麦面、燕麦、小米、高粱米、薏仁米、玉米等消化和产生的热能和50g的大米产生的热能是一样的。
所以控制主食不仅是大米,杂粮也是一样,正确的做法是粗细搭配,粗粮占主食的1/3即可。
粗粮和细粮相互搭配,既可降低血糖,又改善了口感,增加花式品种,同时又减轻了胃肠道负担。
如白米中加入杂粮豆类制成各种二米饭、赤豆饭、杂粮面点(燕麦面、荞麦面、窝窝头、杂粮馒头、全麦面包)等都可以使血糖生成指数降低。
3.糖尿病病人不能吃水果吗?很多糖尿病病人对水果是望而生畏,认为水果含糖高,害怕吃后引起血糖升高,这是认识误区,其实如果注意合理选择水果,益处多多。
水果中含有的糖类除葡萄糖、果糖、蔗糖外,还有相当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由于膳食纤维(如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可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故适当选用水果对血糖的升高作用比病人认为的要小,而且水果还含有大量其他食物中不含有的有机酸、芳香物质、果胶、抗氧化成分等,对糖尿病病人满足食欲、增加抵抗力、消除自由基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血糖高者不要一概排斥水果,可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基础上,参考以下原则灵活掌握如何选择水果品种和科学食用。
糖尿病病人选择水果的主要依据是水果中的含糖量及血糖指数。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病情稳定者,可选用含糖量不超过10%的水果,如苹果、草莓、白兰瓜、枇杷、猕猴桃、柚子、哈密瓜、葡萄、梨子等。
西瓜、芒果虽然含糖量不高,但血糖生成指数较高,也不宜多吃。
同时不建议食用的水果有香蕉、枣、无花果、桂圆等。
每天食用水果量:血糖偏高者每天水果摄入量可控制在50~150g,大多数新鲜水果每100g约含能量209.3kJ(50kcal),如果食用200g水果就要从当天的主食中扣除25g。
食用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者体力活动后,作为能量和营养素的适当补充,也是预防低血糖的适宜措施。
4.吃了降糖药(或打了胰岛素)就不需要管理饮食了吗?糖尿病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和药物治疗。
其中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和关键,药物只有在饮食控制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更好的降糖效果。
在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时饮食还需做到定时定量,以免延误胰岛素发挥作用,或者可避免因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候没有进食而造成低血糖的发生。
体外补充的胰岛素是直接注射入体内的,不会因血糖下降而减少,也不会因血糖上升而增加,使用少食多餐的饮食管理方式来调节血糖,可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同时切记,在饮食控制时需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以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5.咸味食品和无糖食品是否无须控制?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有40%~80%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
吃得过咸不但可引起血容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眼底及心脏负担,促使或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并发症,而且还能激活和促进小肠内葡萄糖分解酶的活性,使糖的吸收加快,导致餐后血糖上升。
糖尿病病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每天食盐不超过6g,不建议吃腌制的食物。
有些病人错误地认为,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随便吃。
其实,所谓的“无糖食品”只不过不含蔗糖而已,而不是不含葡萄糖。
“无糖”或“不含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g或100mL 的含糖量不高于0.5g。
但是“无糖食品”毕竟都是淀粉做的,淀粉分解后一样会产生葡萄糖,与米饭、馒头一样,如果过量食用一样会升高血糖,不利于血糖管理。
6.甜的食物真的一点都不能吃吗?生活五味杂陈,如果缺少了一种味道,人生也将灰暗。
谁说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了?!甜食通常指口感比较甜的食物。
甜食范围比较广泛,如糖果类、蜜饯类、甜点心、甜饮料、甜冷饮品等,以及含糖高的水果等。
肯定的说,糖尿病病人可以吃甜食,但吃甜食要掌握方法。
首先要明确,糖尿病的发生与吃糖多少与否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自身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异常,导致无法消耗多余的糖分。
糖尿病病人饮食的原则是能量出入平衡,吃了甜食,要注意减少主食量、增加运动量和监测血糖。
发生低血糖时,应该立即吃些甜食,以便升高血糖。
不过,糖尿病病人要尽量少吃甜食,因为大部分甜食里面的糖是单糖和双糖,容易被直接吸收进血液,使血糖迅速升高,还会导致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不敏感,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下面为糖尿病病人介绍一些减少单糖和双糖摄入的小技巧:①用人工甜味剂制品代替糖制品。
②用适量的蜂蜜替代白砂糖。
③少量食用苹果、梨、猕猴桃等水果满足口感。
④偶尔进食甜食过多可通过适当运动消耗体内过多的糖分。
注意隐藏在面包、点心、饼干、水果罐头、巧克力和某些含糖量很高的水果中的蔗糖。
总之,想吃甜食的糖尿病病人需要建立食物热量的概念,尽量选择口感好、热量低的食物,这样有利于糖尿病的全面控制。
7.晚餐可以不吃主食吗?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糖尿病饮食管理当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任意“减少餐次、饥饱不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糖尿病病人每天主食总量不低于150g,混合饮食有利于血糖管理,糖尿病病人用胰岛素更需要均衡饮食,如果缺少主食类,糖类不足会容易诱发低血糖,而且适量进食糖类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晚餐不吃主食,也容易导致夜间低血糖,进而出现黎明现象(空腹高血糖),血糖的大幅波动对身体的损害更大。
每天定时进餐,尽量保持糖类均匀分配。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病人每天膳食中糖类供能比不应低于45%,这样可避免高脂肪的摄入并对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有积极意义。
8.注重食物搭配,忽视烹调方法可取吗?许多糖尿病病人对“吃什么、吃多少”都很在意,但对菜的烹饪方法却不那么讲究。
在制作菜肴的过程中,如果烹饪方法不得当,在菜肴中加入了大量的油、淀粉、调味品,无形中就会增加菜的热量,不利于血糖控制。
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营养健康角度来讲确实要明显好于动物油。
但这不代表植物油可以不限量。
因为,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它们的本质都是脂肪,是脂肪就会产生高热量。
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超出每天规定的总热量范围,致使体重增加,影响血糖的控制。
动物油不建议食用,对植物油来说,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每天不超过25g,最好配有橄榄油或茶油,如果合并有高血脂或脂肪肝,每天植物油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0g以内。
另外在加工主食类食物时建议以简单为好,如红薯、土豆大块蒸煮烹调,血糖生成指数较低,而做成泥糊状食物时血糖生成指数上升。
淀粉类食物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糊化程度就越高,血糖生成指数也随之上升。
9.吃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可以不限量吗?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被用来衡量食物中糖类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得高;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简单说就是血糖比较低。
因此,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合理安排膳食,对于调节和控制人体血糖大有好处。
但是,是不是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就可以不节制、无须限量地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血糖的最高值及其恢复至进食水平的速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食物的性质、加工方法、个人的消化吸收与代谢糖类的能力、食糜的黏度以及通过小肠吸收部位的速度等。
因为GI是以同等糖类做比较,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食物所含的糖类的比例可能大不相同。
保持血糖平稳的最好办法是控制膳食的血糖负荷,称为“GL”。
这是一种比控制糖类百分比或者血糖指数更好的办法。
简单地说,血糖指数(GI)是告诉你一种食物中的糖类是快速释放能量的还是慢速释放能量的,它是一个质量指标,然而,它并不能告诉你这种食物里有多少糖类。
食物中糖类的百分比,或者说是糖类的重量,可以告诉你这种食物里有多少糖类,却不能告诉你这种食物中的糖类对你的血糖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属于数量指标。
食物的血糖负荷(GL)则是用质量指标乘以数量指标。
当你选择某种食物时,GL会成为告诉你体重将增加多少的最佳指标。
在选择食物时,我们还需要注意食物的血糖负荷值即GL,因为仅仅从血糖生成指数的高低来选择食物是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
例如西瓜、南瓜和胡萝卜的GI值很高,但是由于其中糖类的百分含量低,因此血糖负荷并不高,糖尿病病人吃少量是可以的。
所以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也不可以不节制、无须限量地吃。